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11170313丛书名: 高等院校资源与环境系列精品课程建设教材
内容简介
“土壤肥料学”是全国高等院校农林学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新一轮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对该课程的教学学时压缩很多,现有的《土壤肥料学》教材容量大,教材价格的虚高影响了学生购书的积极性,而土壤肥料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也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增补,因而,作者从2004年开始组织全国12所高等院校长期从事土壤肥料教学的骨干教师,讨论并编写一本内容与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相配套的《土壤肥料学》新教材。
目 录
绪论
第一节 土壤肥料在农林业生产及陆地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土壤和肥料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概况及面临任务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第一节 成土矿物和岩石
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母质的形成
第三节 土壤粒级
第四节 土壤质地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第三节 土壤腐殖质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第五节 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平衡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第一节 土壤孔性
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
第三节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
第四章 土壤水分
第一节 土壤水分的形态与能态
第二节 土壤水分的运动
第三节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第五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
第一节 土壤空气
第二节 土壤热量状况
第六章 土壤胶体、酸碱及氧化还原特性
第一节 土壤胶体
第二节 土壤对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第三节 土壤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第四节 土壤酸碱性
第五节 土壤的缓冲性
第六节 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
第七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
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
第三节 土壤分类和分布
第四节 我国部分土类的分布和主要性质
第八章 土壤的培肥及其保护
第一节 土壤的培肥
第二节 土壤的侵蚀及防治
第三节 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
第九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的根外营养
第十章 氮肥
第一节 氮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三节 氮肥的合理施用
第十一章 磷肥
第一节 磷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 磷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三节 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第十二章 钾肥
第一节 钾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三节 钾肥的有效施用
第十三章 钙肥、镁肥及硫肥
第一节 钙肥
第二节 镁肥
第三节 硫肥
第十四章 微量元素肥料
第一节 硼肥
第二节 钼肥
第三节 锌肥
第四节 锰肥
第五节 铁肥
第六节 铜肥
第十五章 复混肥料
第一节 复混肥料的意义及其发展动向
……
第十六章 有机肥料
第十七章 施肥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 土壤肥料在农林业生产及陆地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土壤和肥料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概况及面临任务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第一节 成土矿物和岩石
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母质的形成
第三节 土壤粒级
第四节 土壤质地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第三节 土壤腐殖质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第五节 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平衡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第一节 土壤孔性
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
第三节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
第四章 土壤水分
第一节 土壤水分的形态与能态
第二节 土壤水分的运动
第三节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第五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
第一节 土壤空气
第二节 土壤热量状况
第六章 土壤胶体、酸碱及氧化还原特性
第一节 土壤胶体
第二节 土壤对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第三节 土壤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第四节 土壤酸碱性
第五节 土壤的缓冲性
第六节 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
第七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
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
第三节 土壤分类和分布
第四节 我国部分土类的分布和主要性质
第八章 土壤的培肥及其保护
第一节 土壤的培肥
第二节 土壤的侵蚀及防治
第三节 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
第九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的根外营养
第十章 氮肥
第一节 氮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三节 氮肥的合理施用
第十一章 磷肥
第一节 磷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 磷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三节 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第十二章 钾肥
第一节 钾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三节 钾肥的有效施用
第十三章 钙肥、镁肥及硫肥
第一节 钙肥
第二节 镁肥
第三节 硫肥
第十四章 微量元素肥料
第一节 硼肥
第二节 钼肥
第三节 锌肥
第四节 锰肥
第五节 铁肥
第六节 铜肥
第十五章 复混肥料
第一节 复混肥料的意义及其发展动向
……
第十六章 有机肥料
第十七章 施肥原理与技术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固相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一般占土壤固相总质量的95%以上。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及生物化学性质有深刻的影响。
第一节 成土矿物和岩石
土壤矿物质是由岩石和矿物经过极其复杂的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而形成的。了解和认识主要成土岩石和矿物及其风化特点是鉴定土壤类型、认识土壤形成过程和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基础。
一、地壳和土壤的元素组成
表1—1列出了地壳和土壤的平均化学组成,从表中可见:①氧(O)和硅(Si)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两者合计占地壳质量的76.0%;铁、铝次之,前四者相加共占88.7%的质量。所以地壳组成中,含氧化合物占了极大的比重,其中又以硅酸盐最多。②在地壳中,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含量很低,其中磷、硫均不到0.1%,氮只有0.01%,远远不能满足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的需要。③土壤的元素组成充分反映了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分散、富集特性和生物积聚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地壳化学组成的遗传特点;另一方面,有的化学元素(如氧、硅、碳、氮等)在成土过程中增加了,有的元素(如钙、镁、钾、钠等)显著下降了。
……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固相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一般占土壤固相总质量的95%以上。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及生物化学性质有深刻的影响。
第一节 成土矿物和岩石
土壤矿物质是由岩石和矿物经过极其复杂的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而形成的。了解和认识主要成土岩石和矿物及其风化特点是鉴定土壤类型、认识土壤形成过程和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基础。
一、地壳和土壤的元素组成
表1—1列出了地壳和土壤的平均化学组成,从表中可见:①氧(O)和硅(Si)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两者合计占地壳质量的76.0%;铁、铝次之,前四者相加共占88.7%的质量。所以地壳组成中,含氧化合物占了极大的比重,其中又以硅酸盐最多。②在地壳中,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含量很低,其中磷、硫均不到0.1%,氮只有0.01%,远远不能满足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的需要。③土壤的元素组成充分反映了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分散、富集特性和生物积聚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地壳化学组成的遗传特点;另一方面,有的化学元素(如氧、硅、碳、氮等)在成土过程中增加了,有的元素(如钙、镁、钾、钠等)显著下降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