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143246
编辑推荐
本书将在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共111篇,分成四个部分:**编为“影视回顾与展望”;第二编为“影视理论新视野”;第三编为“影视创作与批评”;第四编为“影视文化与教育”。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编为“影视回顾与展望”:200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暨中国电视诞生50周年,学者们浓缩历史,在此编中回顾和勾勒了中国影视在电视剧、电视节目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并进行反思和前瞻。
第二编为“影视理论新视野”:中国影视如何进行主体性追求和现代性建构,学者们在此编中以全新视野探讨了中国影视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第三编为“影视创作与批评”:对影视文本和创作主体进行学理阐释、文化分析和美学批评是学者们关注和思考的又一场域。
第四编为“影视文化与教育”:影视文化丰富斑驳,对新近涌现的影视现象,学者们投以关注的目光;影视教育意义深远,对后继力量的培养,也凝结了学者们深入的思索。
第二编为“影视理论新视野”:中国影视如何进行主体性追求和现代性建构,学者们在此编中以全新视野探讨了中国影视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第三编为“影视创作与批评”:对影视文本和创作主体进行学理阐释、文化分析和美学批评是学者们关注和思考的又一场域。
第四编为“影视文化与教育”:影视文化丰富斑驳,对新近涌现的影视现象,学者们投以关注的目光;影视教育意义深远,对后继力量的培养,也凝结了学者们深入的思索。
目 录
前言
第一编 影视回顾与展望
走自己的路扬自家特色——为中国电视剧诞生50周年而作
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中外电影交流世纪回望与反思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视剧发展成绩勾勒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音乐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视剧类型的发展与变化
论电影声音的技术处理
改革开放使中国电影焕发异彩
中国电影在不同历史时段的现代性呈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影视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前瞻
中国电视纪录片50年发展
主旋律电影研究2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纪录片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前瞻
中国电视科教节目50年回顾
人文主义精神前进的50年——关于电视节目文化内涵的一点认识
改革开放30年:区域合作策略下的内地与香港合拍片
由电影音乐发展史看电影音乐功能的演进
中国电视编辑理念发展研究
浅析中国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
第二编 影视理论新视野
反思“后大片现象”:努力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主倒
科学认知·理性建构·现实观照——论电视文化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
国族电影与影像的跨地域消费
50年之痒:中国电视剧的美学身份
重拟的知识体系:从“像”到“像化叙述”
华语电视剧的国际化传播
论后现代视阈下中国影视艺术的审美取向
数字虚拟影像的本体论思考
试论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特点和解读屏障
中国电视理论30年之检讨
后新时期电影与政治的艺术可能
媒介介入与当代中国电影的空间想象
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背景及中国影视的发展趋向
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的社会成因及对策探析
20世纪90年代前后家庭伦理剧文本的差异分析
浅析媒介环境下影视文化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电影镜像语言演进中对蒙太奇的再探究
从影像到拟像——由影像本体论的悖论和演变看影视叙事的现代性建构
传统电影美学现实延伸之悖谬——数字化电影再思考
影视文化的商业与艺术之博弈——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
中国传媒的三种现代性话语及建构
浅议当代影视文化的主体性
论电视文艺生态批评方法建立的必要性
中国现代城市电影现代性进程与构建
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
论电视剧日常叙事的本体与审美意义
“华语电影”视野中的中国电影史书写
娱乐至上胜者为王
电视时代的审美机制:以“惊奇”重获“距离”
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剧理论研究范式的演变与困境
艺术地融入:简论数字技术对电影叙事方式的影响
视觉语境下电视娱乐节目的身体呈现
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无心插的那枝柳——试论萌芽时期的中国电视批评
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
儿童本位:少儿电视剧“寓教于乐”的关键
面对全球化:中国电视剧生产、传播与消费体系的主体性追求
对影视镜像语言的意向性分析
艺术本体论新解
有本主于中,本立而道行——试论中国电影理论的本土化建构
左翼电影的市场化取向
数字技术的价值考量与电影审美的新特性
破立之间:反思后理论
对巴赞电影理论批判的批判
第三编 影视创作与批评
电影《活着》从死亡到复活的过程:一种超越历史的影像震撼
论海岩影视剧的艺术特点
用智慧的眼睛透视生活的深邃——王全安电影的创作视角与艺术风格
少女的爱欲与成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少女成长电影研究
城市影像中的电视:个体身份和群体身份——内地、香港、台湾青年电影导演影片中的“城市”表征
从“精英代表”到“首席工人”——论“第五代导演”的集体转型
第六代导演的嬗变——从“文学”电影到“新闻”电影
三个人,一部电影——《我叫刘跃进》镜语探析
浅析电视剧《家有儿女》的成功原因
大片转机与思想探索——评析《投名状》、《集结号》的同一性
我国文化讲坛类电视栏目的主体性追求和现代性呈现——以《百家讲坛》为例谈此类栏目兴盛的深层原因
无主的身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农民形象的身体叙事
中国西部电影中身体创伤意象的文化意义
军事题材电视剧英雄形象的传承与变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剧中的现代性与男权话语浅析——以性别建构为分析视角
时间:都市影像塑造的一个因素——以电影中的上海形象为例
三个萦绕不去的梦——从《最好的时光》管窥侯孝贤创作旨趣
民族想象与家族神话——论中国家族电视剧中的商业演义
黑色电影与“黑色游戏”——人物、空间与视点
解读故事性电视节目
第四编 影视文化与教育
守望中国经济明星——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理论评述
在欠发达地区建立跨媒体集团的启示——红河新闻传媒集团观察记
中国戏曲传播的传承与转型
电视新闻声画叙述双系统构建的观念革命
电视新闻传播与受众的主体性构建机制
电影审查与内容管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博斯汀诉威尔逊案(1952)研究
共同性versus独异性:对当前中美电影营销模式的思考
论当代影视艺术教育的特性
影视创作的价值取向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
“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本、硕教学实践及其理论思考
艺术形式的转化与审美精神的契合——试论古典名著的戏曲改编与电视剧改编
高校影视教学中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
评论类电视新闻与谈话类电视新闻的叙事模式辨析
影视教育的探索——浅谈节目策划的项目式教学
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综合性院校电视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
受众意识在电视栏目策划中的运用
全球化新格局中我国电视传媒的应对战略
电视竞选宣传浅析——以2008年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广告为例
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
碰撞与融合
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四大要素及其关系初探
中国动漫公司的经营策略
手机电视发展分析
简析中国情景喜剧创作样态与文化的缺失
第一编 影视回顾与展望
走自己的路扬自家特色——为中国电视剧诞生50周年而作
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中外电影交流世纪回望与反思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视剧发展成绩勾勒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音乐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视剧类型的发展与变化
论电影声音的技术处理
改革开放使中国电影焕发异彩
中国电影在不同历史时段的现代性呈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影视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前瞻
中国电视纪录片50年发展
主旋律电影研究2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纪录片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前瞻
中国电视科教节目50年回顾
人文主义精神前进的50年——关于电视节目文化内涵的一点认识
改革开放30年:区域合作策略下的内地与香港合拍片
由电影音乐发展史看电影音乐功能的演进
中国电视编辑理念发展研究
浅析中国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
第二编 影视理论新视野
反思“后大片现象”:努力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主倒
科学认知·理性建构·现实观照——论电视文化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
国族电影与影像的跨地域消费
50年之痒:中国电视剧的美学身份
重拟的知识体系:从“像”到“像化叙述”
华语电视剧的国际化传播
论后现代视阈下中国影视艺术的审美取向
数字虚拟影像的本体论思考
试论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特点和解读屏障
中国电视理论30年之检讨
后新时期电影与政治的艺术可能
媒介介入与当代中国电影的空间想象
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背景及中国影视的发展趋向
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的社会成因及对策探析
20世纪90年代前后家庭伦理剧文本的差异分析
浅析媒介环境下影视文化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电影镜像语言演进中对蒙太奇的再探究
从影像到拟像——由影像本体论的悖论和演变看影视叙事的现代性建构
传统电影美学现实延伸之悖谬——数字化电影再思考
影视文化的商业与艺术之博弈——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
中国传媒的三种现代性话语及建构
浅议当代影视文化的主体性
论电视文艺生态批评方法建立的必要性
中国现代城市电影现代性进程与构建
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
论电视剧日常叙事的本体与审美意义
“华语电影”视野中的中国电影史书写
娱乐至上胜者为王
电视时代的审美机制:以“惊奇”重获“距离”
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剧理论研究范式的演变与困境
艺术地融入:简论数字技术对电影叙事方式的影响
视觉语境下电视娱乐节目的身体呈现
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无心插的那枝柳——试论萌芽时期的中国电视批评
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
儿童本位:少儿电视剧“寓教于乐”的关键
面对全球化:中国电视剧生产、传播与消费体系的主体性追求
对影视镜像语言的意向性分析
艺术本体论新解
有本主于中,本立而道行——试论中国电影理论的本土化建构
左翼电影的市场化取向
数字技术的价值考量与电影审美的新特性
破立之间:反思后理论
对巴赞电影理论批判的批判
第三编 影视创作与批评
电影《活着》从死亡到复活的过程:一种超越历史的影像震撼
论海岩影视剧的艺术特点
用智慧的眼睛透视生活的深邃——王全安电影的创作视角与艺术风格
少女的爱欲与成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少女成长电影研究
城市影像中的电视:个体身份和群体身份——内地、香港、台湾青年电影导演影片中的“城市”表征
从“精英代表”到“首席工人”——论“第五代导演”的集体转型
第六代导演的嬗变——从“文学”电影到“新闻”电影
三个人,一部电影——《我叫刘跃进》镜语探析
浅析电视剧《家有儿女》的成功原因
大片转机与思想探索——评析《投名状》、《集结号》的同一性
我国文化讲坛类电视栏目的主体性追求和现代性呈现——以《百家讲坛》为例谈此类栏目兴盛的深层原因
无主的身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农民形象的身体叙事
中国西部电影中身体创伤意象的文化意义
军事题材电视剧英雄形象的传承与变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剧中的现代性与男权话语浅析——以性别建构为分析视角
时间:都市影像塑造的一个因素——以电影中的上海形象为例
三个萦绕不去的梦——从《最好的时光》管窥侯孝贤创作旨趣
民族想象与家族神话——论中国家族电视剧中的商业演义
黑色电影与“黑色游戏”——人物、空间与视点
解读故事性电视节目
第四编 影视文化与教育
守望中国经济明星——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理论评述
在欠发达地区建立跨媒体集团的启示——红河新闻传媒集团观察记
中国戏曲传播的传承与转型
电视新闻声画叙述双系统构建的观念革命
电视新闻传播与受众的主体性构建机制
电影审查与内容管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博斯汀诉威尔逊案(1952)研究
共同性versus独异性:对当前中美电影营销模式的思考
论当代影视艺术教育的特性
影视创作的价值取向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
“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本、硕教学实践及其理论思考
艺术形式的转化与审美精神的契合——试论古典名著的戏曲改编与电视剧改编
高校影视教学中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
评论类电视新闻与谈话类电视新闻的叙事模式辨析
影视教育的探索——浅谈节目策划的项目式教学
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综合性院校电视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
受众意识在电视栏目策划中的运用
全球化新格局中我国电视传媒的应对战略
电视竞选宣传浅析——以2008年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广告为例
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
碰撞与融合
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四大要素及其关系初探
中国动漫公司的经营策略
手机电视发展分析
简析中国情景喜剧创作样态与文化的缺失
免费在线读
第一编 影视回顾与展望
走自己的路 扬自家特色——为中国电视剧诞生50周年而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开放30年,中国广播影视脱胎换骨,面貌一新,欣欣向荣。
揭开中国电视剧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繁花似锦的可喜画面。
50年的中国电视剧发展史,是自强不息,坚持走自己的路,扬自家特色,艰苦奋斗的历史;是历经波折、坎坷,既阳光普照,又风雨兼程的历史。
中国电视剧起始于1958年,历经初创阶段(1958~1966年)、复苏阶段(1978~1980年)、飞跃发展阶段(1981~1986年)、稳定发展和繁荣时期(1987~至今)等阶段。“当前正处在快速发展、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广播影视前进方向更加明确,政治保障更加有力。这是广播影视面临的重大机遇,最有利的条件。”这50年的中国电视剧发展,有口皆碑,蜚声中外,影响巨大。
……
走自己的路 扬自家特色——为中国电视剧诞生50周年而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开放30年,中国广播影视脱胎换骨,面貌一新,欣欣向荣。
揭开中国电视剧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繁花似锦的可喜画面。
50年的中国电视剧发展史,是自强不息,坚持走自己的路,扬自家特色,艰苦奋斗的历史;是历经波折、坎坷,既阳光普照,又风雨兼程的历史。
中国电视剧起始于1958年,历经初创阶段(1958~1966年)、复苏阶段(1978~1980年)、飞跃发展阶段(1981~1986年)、稳定发展和繁荣时期(1987~至今)等阶段。“当前正处在快速发展、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广播影视前进方向更加明确,政治保障更加有力。这是广播影视面临的重大机遇,最有利的条件。”这50年的中国电视剧发展,有口皆碑,蜚声中外,影响巨大。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