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030052丛书名: 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
编辑推荐
一代大师,光辉不褪,《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系列之一,向您介绍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
内容简介
潘天寿,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县人。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 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
目 录
卷首语
章 旭日之光初动人
第二章 山海托日亦催人
第三章 云山水日风过人
第四章 日入中天情感人
第五章 阴云蔽日雨哭人
附录一 潘天寿年谱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章 旭日之光初动人
第二章 山海托日亦催人
第三章 云山水日风过人
第四章 日入中天情感人
第五章 阴云蔽日雨哭人
附录一 潘天寿年谱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在线试读
章 旭日之光初动人
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十二日(1897年3月14日),在浙江省宁海县冠庄村,老少皆知的潘家大院里,潘家长子秉璋和妻子周氏喜得贵子,孩子取名天谨,乳名守权,学名天授。
潘冢大院,是冠庄很有名的大院,被当地人称为村北的“楼下道地”。
潘姓,在冠庄是大姓。潘家祖先自元代初迁来宁海县冠庄村,到潘秉璋的父亲已是第十六世。潘秉璋的父亲潘期照,为人慷慨重义,勤俭而善于经营,当地人称“拱北公”。祖上没有传给潘期照家产,但他凭借自己的劳动,买进了不少田产,并在冠庄先后两次建屋造舍。次造的房子,因不慎失火而烧毁,第二次造的宅院,便取名“又新居”。
“又新居”是南方式的四合院:三间两弄,正厅分堂前和左右正房。东西两侧各三间厢房,全是二层的木结构建筑。门窗有雕绘各种花鸟、人物故事的花格和檐坊。俗称“倒厅”的前厅有天井,两厅间有一排八扇长的拷格雕花屏门。两侧有耳房与内院东西两厢相绕,院内道地铺着拼花鹅卵石。
……
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十二日(1897年3月14日),在浙江省宁海县冠庄村,老少皆知的潘家大院里,潘家长子秉璋和妻子周氏喜得贵子,孩子取名天谨,乳名守权,学名天授。
潘冢大院,是冠庄很有名的大院,被当地人称为村北的“楼下道地”。
潘姓,在冠庄是大姓。潘家祖先自元代初迁来宁海县冠庄村,到潘秉璋的父亲已是第十六世。潘秉璋的父亲潘期照,为人慷慨重义,勤俭而善于经营,当地人称“拱北公”。祖上没有传给潘期照家产,但他凭借自己的劳动,买进了不少田产,并在冠庄先后两次建屋造舍。次造的房子,因不慎失火而烧毁,第二次造的宅院,便取名“又新居”。
“又新居”是南方式的四合院:三间两弄,正厅分堂前和左右正房。东西两侧各三间厢房,全是二层的木结构建筑。门窗有雕绘各种花鸟、人物故事的花格和檐坊。俗称“倒厅”的前厅有天井,两厅间有一排八扇长的拷格雕花屏门。两侧有耳房与内院东西两厢相绕,院内道地铺着拼花鹅卵石。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