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84270丛书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由中公教师招聘考试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此书具有以下特色:
1.新增知识点索引,方便考生查找重要知识点,避免不必要时间的浪费。
2.本书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准,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
3.编者在编写此书的时候精选了部分真题紧附考点之后,让考生更加明确考点。
4.知识拓展部分对重要知识进行了更必要的补充,扩展考试的思路和知识面。
5.备考锦囊分析了知识点的考查情况,帮助考生明确复习思路。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由中公教师招聘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全书包含两大部分:教育学和教学法。每部分自成体系,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本书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准,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
目 录
中公名师微课视频索引
教育学与教学法知识点索引
章教育与教育学
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
节教育功能概述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节教育目的及其功能
第五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牛刀小试
第三章学校
节学校概述
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第三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四节学校文化
第五节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
牛刀小试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节教师
第二节学生
第三节师生关系
牛刀小试
第五章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
节班主任工作概述
第二节班集体
第三节班级管理概述
牛刀小试
第六章课外活动
节课外活动概述
第二节课外活动的设计、指导与组织开展
牛刀小试
第七章教育研究
节教育研究的概述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三节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第四节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第五节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
第六节教育研究的方法
第七节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八节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第九节我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学派的主要观点
牛刀小试
章教学目标
节教学目标概述
第二节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第三节新课程目标
第四节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和评价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学过程
节教学概述
第二节教学过程概述
第三节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和基本规律
牛刀小试
第三章教学内容
节教学内容概述
第三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四节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
第五节课程资源
牛刀小试
第四章教学设计
节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课程的类型和结构
第三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牛刀小试
第五章教学实施
节课程实施
第二节教学方法
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四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五节说课
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
第七节校本课程
第八节现代学习方式
第九节教学行为
牛刀小试
第六章教学评价
节教学评价的含义
第二节教学评价基本理论
第三节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第四节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
牛刀小试
2019年广西教师招聘笔试课程体系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20)
教育学与教学法知识点索引
章教育与教育学
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
节教育功能概述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节教育目的及其功能
第五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牛刀小试
第三章学校
节学校概述
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第三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四节学校文化
第五节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
牛刀小试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节教师
第二节学生
第三节师生关系
牛刀小试
第五章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
节班主任工作概述
第二节班集体
第三节班级管理概述
牛刀小试
第六章课外活动
节课外活动概述
第二节课外活动的设计、指导与组织开展
牛刀小试
第七章教育研究
节教育研究的概述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三节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第四节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第五节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
第六节教育研究的方法
第七节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八节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第九节我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学派的主要观点
牛刀小试
章教学目标
节教学目标概述
第二节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第三节新课程目标
第四节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和评价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学过程
节教学概述
第二节教学过程概述
第三节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和基本规律
牛刀小试
第三章教学内容
节教学内容概述
第三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四节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
第五节课程资源
牛刀小试
第四章教学设计
节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课程的类型和结构
第三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牛刀小试
第五章教学实施
节课程实施
第二节教学方法
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四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五节说课
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
第七节校本课程
第八节现代学习方式
第九节教学行为
牛刀小试
第六章教学评价
节教学评价的含义
第二节教学评价基本理论
第三节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第四节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
牛刀小试
2019年广西教师招聘笔试课程体系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20)
在线试读
部分
教育学
教育学部分主要介绍了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功能、目的、研究和改革,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关系,班级和课外活动的管理等内容。其中,教育的功能、目的、研究和改革,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关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的重点考查内容,在历年真题中所占分值比例较大。
本部分的七章内容全部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其中,前六章考查频率较高,历年真题数量分布比较均匀。但是2018年的考试大纲将第七章内容的考查分值提高到10分左右,因此在未来的考试中,大家也不能忽视本章的重要性。
本部分知识的考查内容具有如下特点:①追求细节。这体现在对重点知识的考查会从不同侧面切入,以细节考查考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如2017年真题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考查,就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论语》中的原文判断其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同时还要注意甄别、排除其他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以得到正确答案。②重在理解。这体现在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教育原理并能够运用,并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如2018年真题对教学功能的考查,就结合了历史背景及事实。③跟进发展。这体现在考题紧跟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对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的政策、举措等尤为关注。如2018年真题考查了新近提出的“走班制”“情境教育学派”等。
根据广西教师招聘的考情特点,考生在备考本部分内容时需要注意:①掌握框架与挖掘细节相结合。掌握知识框架对多选题和材料分析题的作答尤为重要,而掌握细节内容是作答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所必需的。②理解记忆,结合实例。对于定义、原理、作用、方法等内容,考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结合教育实际进行思考,掌握知识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章教育与教育学
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含义
教育的定义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现代,我们根据教育外延的大小,将教育的定义分为不同层次。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出现的教育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2015·多选】“生活的磨难教育了我们”中的“教育”指的是()。
A.正规教育B.非正规教育
C.广义的教育D.狭义的教育
【答案】BC。
【2018·单选】下列属于教育活动的是()。
A.母鸡教小鸡觅食B.警察训练警犬追查犯罪嫌疑人
C.妈妈给孩子哺乳D.爸爸教孩子跟熟人打招呼
【答案】D。解析:“爸爸教孩子跟熟人打招呼”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孩子进行培养的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故排除A、B。“妈妈给孩子哺乳”是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不属于教育活动。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有些动物在养护幼小上虽与人类抚育子女有些类似,但它们的行为是一种本能活动。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自觉地改造自然,没有什么改造自然的经验,也不能借助语言传授经验,因而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自觉地去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
第三,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的目的。教育者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2014·单选】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点是()。
A.培养人B.传授直接经验
C.提高活动效率D.传授间接经验
【答案】A。解析: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一本质属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2017·判断】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解析: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016·单选】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说明教育具有()。
A.继承性B.历史性
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
【答案】C。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
3.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教育的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后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这种影响物主要体现在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中,也体现在教育者自身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中,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如教室、校园、阅览室等)中。
【2017·单选】教材、教学参考书属于教育基本要素中的()。
A.受教育者B.教育内容
C.教育活动方式D.教育者
【答案】B。解析: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主要包括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构成了教育中三对为基本的矛盾。其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2015·判断】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影响。()
【答案】×。解析: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016·单选】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属于教育基本要素的()。
A.教育者B.受教育者
C.教育媒介D.教育媒体
【答案】C。
【2018·单选】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指()。
A.教育形态B.教育影响
C.教育系统D.教育规律
【答案】B。
三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与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的主要观点: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②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③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评价: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它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这是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个根本的错误,它没能把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教育行为的差别区分开来,因而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018·单选】认为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的观点属于教育的()。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D.心
教育学
教育学部分主要介绍了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功能、目的、研究和改革,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关系,班级和课外活动的管理等内容。其中,教育的功能、目的、研究和改革,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关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的重点考查内容,在历年真题中所占分值比例较大。
本部分的七章内容全部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其中,前六章考查频率较高,历年真题数量分布比较均匀。但是2018年的考试大纲将第七章内容的考查分值提高到10分左右,因此在未来的考试中,大家也不能忽视本章的重要性。
本部分知识的考查内容具有如下特点:①追求细节。这体现在对重点知识的考查会从不同侧面切入,以细节考查考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如2017年真题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考查,就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论语》中的原文判断其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同时还要注意甄别、排除其他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以得到正确答案。②重在理解。这体现在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教育原理并能够运用,并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如2018年真题对教学功能的考查,就结合了历史背景及事实。③跟进发展。这体现在考题紧跟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对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的政策、举措等尤为关注。如2018年真题考查了新近提出的“走班制”“情境教育学派”等。
根据广西教师招聘的考情特点,考生在备考本部分内容时需要注意:①掌握框架与挖掘细节相结合。掌握知识框架对多选题和材料分析题的作答尤为重要,而掌握细节内容是作答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所必需的。②理解记忆,结合实例。对于定义、原理、作用、方法等内容,考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结合教育实际进行思考,掌握知识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章教育与教育学
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含义
教育的定义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现代,我们根据教育外延的大小,将教育的定义分为不同层次。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出现的教育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2015·多选】“生活的磨难教育了我们”中的“教育”指的是()。
A.正规教育B.非正规教育
C.广义的教育D.狭义的教育
【答案】BC。
【2018·单选】下列属于教育活动的是()。
A.母鸡教小鸡觅食B.警察训练警犬追查犯罪嫌疑人
C.妈妈给孩子哺乳D.爸爸教孩子跟熟人打招呼
【答案】D。解析:“爸爸教孩子跟熟人打招呼”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孩子进行培养的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故排除A、B。“妈妈给孩子哺乳”是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不属于教育活动。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有些动物在养护幼小上虽与人类抚育子女有些类似,但它们的行为是一种本能活动。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自觉地改造自然,没有什么改造自然的经验,也不能借助语言传授经验,因而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自觉地去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
第三,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的目的。教育者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2014·单选】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点是()。
A.培养人B.传授直接经验
C.提高活动效率D.传授间接经验
【答案】A。解析: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一本质属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2017·判断】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解析: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016·单选】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说明教育具有()。
A.继承性B.历史性
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
【答案】C。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
3.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教育的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后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这种影响物主要体现在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中,也体现在教育者自身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中,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如教室、校园、阅览室等)中。
【2017·单选】教材、教学参考书属于教育基本要素中的()。
A.受教育者B.教育内容
C.教育活动方式D.教育者
【答案】B。解析: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主要包括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构成了教育中三对为基本的矛盾。其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2015·判断】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影响。()
【答案】×。解析: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016·单选】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属于教育基本要素的()。
A.教育者B.受教育者
C.教育媒介D.教育媒体
【答案】C。
【2018·单选】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指()。
A.教育形态B.教育影响
C.教育系统D.教育规律
【答案】B。
三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与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的主要观点: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②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③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评价: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它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这是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个根本的错误,它没能把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教育行为的差别区分开来,因而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018·单选】认为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的观点属于教育的()。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D.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