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107028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会长红孩倾情推荐
中考、高考常考作家精选散文大阅兵
国内散文评论家誉其作品:“清雅与俊朗并存,幽思与慷慨齐飞。”
文章精选自美文作家张亚凌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的散文随笔,书中数十篇文章被选作中考真题及高考模拟,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多篇文章被译为英文,深受读者喜爱。
辑 年少的喜欢
感谢您,让我遇到了更优雅的自己 002
幸好,没有成为自己曾讨厌的人 005
青春里的那些事 007
别怕,向前再迈一步 010
那些年,我用过的本子和笔 013
橡皮擦的记忆 017
年少的喜欢 019
伴我走过泥泞的人 022
突然长大 025
第二辑 藏在心底的花们
两棵树 028
生命一次,美丽一次 031
月饼的记忆 033
满意的状态 036
快乐不打折 039
把日子过成花 042
幸福的耳朵 044
记忆里那些善解人意的树 046
藏在心底的花们 048
鸡蛋醪糟 051
第三辑 有一种迷恋是自我修复
来,我们说说教养 054
原谅老师,现在才读懂你 057
你看,大人也需要成长 060
有一种迷恋是自我修复 063
你是好样的,孩子 066
每个妈妈都是天使 069
孩子,我一直为你拉着门 072
写给十五岁未曾谋面的你 075
竭尽全力方不辜负青春 078
第四辑 一个和八个,甚至更多
母亲的小心 082
回 家 084
想起母亲的唠叨 086
爱到无力 088
一个和八个,甚至更多 091
一封家信 094
生日里,说给亲的人 096
带着妈妈去旅行 098
我一直深爱着您 100
第五辑 一刹那,深陷美好
拾 遗 104
一刹那,深陷美好 107
好老师的模样 110
说“粗” 112
不经吓 114
剪刀·石头·布 116
怀 恋 119
我的肉肉 121
怀旧的人 123
第六辑 愿你一直向阳成长
学会和自己交朋友 126
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 128
负气离家的妈妈 131
别忘了,孩子在成长 134
我不给你解释的机会,孩子 136
孩子,你让我心疼又无奈 138
愿你一直向阳成长 141
因为你,我不再是我 144
为了你,我很少说实话 147
第七辑 那些不曾被辜负的“年”
目 光 150
一双雨鞋 153
那些不曾被辜负的“年” 156
我跟衣服的较量史 159
父亲的心结 162
童年记忆 164
工地上的父亲 170
父亲的记忆 172
第八辑 腊月红梅
腊月红梅 178
听父亲唠叨是种幸福 181
一瓶罐头 183
你可以不理解,但不要阻止 186
记忆里,那个小院子 188
外婆眼里没废物 191
大 姐 193
父亲的狗,母亲的猫 196
让人疼惜的男人们 201
满意的状态
从来没有进入自己满意的生活状态,不论简单的物质,还是丰富的精神。对生活的要求真不高,只想妥妥地安置我的书们,让它们能比我这凡体肉身舒服点。说白了,物质可以匮乏,精神不可贫瘠。
事实是,我那可怜的精神似乎一直没有舒展过——
二十四年前刚参加工作,分了个宿办合一的小单间,十五平方米,陈设极为简单:
里面是从两堆砖中支起来的床板,床板对面也是铺砖当底座,上面放置一个超大箱子——叠放衣物床单被罩等;进门即是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和工作必需品,用来每天备课批改作业;床板与办公桌之间是个收纳锅碗瓢盆等做饭用具的小柜子,米面油及蔬菜在紧旁边的大纸箱里,冬天还得生个大铁炉取暖……
感觉房子里的每样东西,都缩手缩脚动弹不得。我一度猜测,精神脆弱或过于崇尚自由的人,看看那狭窄拥挤的场景定会崩溃。物质世界已经如此拥挤,精神世界——三大箱书只好委屈地蜷缩在暗无天日的床下。
那时的我华美的理想就是有个书架,把三大箱书从潮湿的床下请出来。如今想来真可笑,即便有书架,又放在哪里?
床下潮湿,又是纸箱子,每年暑假,总会找两三天时间,把书们摆满宿舍前的砖台子,晒晒太阳,防潮。摆时,每一本书如何来到我身边,在哪里又如何淘到,便又跨越时空的阻隔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那时想查个资料,真是翻箱倒柜,以至床头堆了很多书。好在一个人,睡觉也占不了多大空间,遂宽容了书们在床上撒欢。
后来,换了个大点的房子,刚好一朋友退下来个书架。是半夜,欣然取回。不是很大,竹的。书已经变成了五箱子了,书架容不下那么多,立马连夜挑选。哪些书值得上架,哪些书没实力挤上去,真是为难。换来换去,拿不定主意,每本书都是因为喜欢而请回家的,立马分出高下来厚此薄彼,真于心不忍,颇感为难。
奇怪的是,有了书架,很多书摆在眼前了,牵肠挂肚的,却常常是依旧在箱子里的书,如同当妈的总牵挂日子过得不好的孩子。不久,孩子来了,一个孩子相当于一个兵团啊。各种启蒙书开始侵占书架,放儿歌的录音机也挤上了书架,各种玩具也拼了命挤上书架,书架对我的书们来说,又形同虚设。而顺手放在床上的书,随时可能被七八个月大的小家伙处以极刑。
而此时我的精神世界已经进行了大洗牌,托尔斯泰、莎士比亚、马尔克斯们已经被儿子挤得无处落脚。在为儿子编写着蹩脚拗口的儿歌时,无意间瞥见《老人与海》,心里很是愧疚。每每等到孩子入睡后,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才又泛活了。
再后来,买了房,三室。儿子必须有独立的一间,父母来了应该有家的感觉。得,房子完了。买房前想得热血沸腾的是将有一个书房啊,为了不太亏欠自己,后在父母的房子里做了面墙般大小的书橱。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理想的宏图仅供参考,生活总与其风马牛不相及,非但不可较真,还得傻呵呵地继续赶路。站在那么大的书橱前,想着所有的书们都可以体面地存在了,挺知足的。才发现,多年奔波,一个家挪到另一个家,书被借走没还,而我已调离原单位。如此几次,以至书们散失很多,所剩只有两箱多一点。
回首,我跟我的书们一直没有处在令人满意的状态,可我已从一个文学爱好者成为文章屡屡被选入了中高考试卷的作家。在从不满意的状态下,我并不曾背离初心,一直艰难地与书相亲相爱,直到自己开始一本一本地写书。
或许,更多的人,从来都没有过满意的状态,只有饱满的心情吧。
拾 遗
“有一点疤就有了病菌,就不能吃,得扔掉。”我还没反应过来,儿子说话间就将有点疤痕的水果一股脑丢进了垃圾桶。心里“咯噔”了一下,时光回到了我的儿时。
那时小孩们欢喜的是遍地跑着捡拾遗漏在地里的庄稼。
我一直觉得庄稼里难说话的一定是麦子,想想看:
长相刁钻,根根都像针,扎得你胳膊疼,以至再热的天,割麦子时的大人都得穿着长袖衣衫。时间刁钻,偏偏就熟在热的三伏天,还紧锣密鼓地催。俗话说“麦熟一晌”,昨晚还泛着绿,一觉睡醒,呼啦啦铺天盖地全黄了,行动迟缓点,就“噼里啪啦”炸开了。三伏天又像娃娃脸,说变就变,一变天还是如注的暴雨,熟透了却没来得及收割的麦子,一场雨,就全还给了老天爷,农人心里得多憋屈啊。
总感觉收麦那几天怪怪的,满巷子满村的人急匆匆奔来跑去,抬头,老天爷在天上捋着胡子找乐子:一会儿将脸一沉,满地人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以便颗粒归仓,你慌慌张张,他满头大汗,逗得老天爷“扑哧”又笑了。即使老天爷笑了大伙也不敢懈怠,赶前不赶后,用老人们的话说“老天爷变天比脱裤子还快呢”。
一年里,我们小孩子个满地跑着捡拾的就是麦穗。
挎笼提袋子,甚至扛耙耙,每个孩子都怀揣捡好拾好的念头,奔向满是麦茬的地里。麦茬坚硬地不屈不挠地挺立着,那时又太热,娃们多半穿凉鞋,划拉得脚边疼。不打紧,打紧的是要多多捡拾。心性猴急的孩子,满地跑,想着找成堆成片的麦穗,妄想一弯腰捡一捧,却往往跑了冤枉路。心细踏实的,确定一处,地毯式挨个捡挨个拾,也积少成多收获不少。当然也有幸运的成分,有时你会突然遇到地上的麦穗浅浅地铺了一层,很快就拾了不少。拿耙耙的孩子,也是心事重的,为了捡得多拾得快,只要看到麦秸,才不管是否有带头的麦穗,就很快用耙耙拢到一起,揽进笼里,回到家才慢慢掐麦穗。
孩子们捡麦穗热情高涨,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捡拾回来的麦穗归自己处置,至少我家就是这样。捡拾的麦穗在院台子上被搓成麦粒,晾晒干,收拾起来,就由我支配了。敲着拨浪鼓的货郎来村里了,舀上半碗,就可以换回我喜欢的小玩意。当然还可以换大西瓜,供全家人享口福。
拾完麦穗,接下来就等着拾玉米棒子了。
生产队收完玉米,小孩子们就拎着笼进了地——地里还挺立着高高密密的玉米秆儿。按理说玉米棒子大,是不容易漏掉的。可我们依然可以从秆儿上找到被忽略的棒子。大多小而嫩,煮着吃,刚好。
不过相对于拾玉米棒子,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玩与吃。
穿梭在玉米秆间,互相打闹逗趣。折断玉米秆,挥舞着敲打依旧挺立着的玉米秆,砰砰撞击着,玉米叶哗啦啦响着,不亦乐乎。那会儿疯的是男孩子,将玉米秆假想成一个个敌人,自己则一秆在握,笑傲玉米秆江湖。甚至在玉米秆地里追逐撵打,冲撞了玉米秆,玉米秆也记仇呢,毫不客气地抽打着他们。
贪嘴的,满地里跑着找“甜甜秆”吃——“甜甜秆”就是甜的玉米秆。男孩子,干啥都野性十足。一脚踹过去,就踢倒了玉米秆,折断,不去皮直接就在茬口处看甜不甜。不甜,随手一扔,继续找。
玉米拾完就是捡红薯了。
挖完红薯的地里,我们拎着笼拿着小锄头再过一遍。别说,还真能捡到大人没有挖到的红薯。有时会捡拾一小堆呢,小得像根一样的也不放弃——我们不能吃,后院的家伙们也可以吃啊。
似乎只要有庄稼收过,我们小孩子就开始拾遗,多多少少总有收获。有时也挺纳闷,吃不饱的年月里,大人们那么惜粮,咋老有遗漏的?
儿时的我跟如今的孩子似乎一样,都没啥可吃的:一个是真的没东西填肚子,一个是吃得啥都不稀罕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