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64343
内容简介
本书以“话”的形式,运用简洁的语言,从历史回溯、名人名家、现代风貌三个方面对兴义一中历史进行立体式的呈现。透过简洁的文字,人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兴义一中百年历史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也能领略到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为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名校传统而不懈追求与奋斗的风采,更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兴义一中沧桑中孕育辉煌的历史和前进中不断创造奇迹的现实。
目 录
序
一 历史回溯
1.追根溯源话书院 文脉绵远说学堂
2.筚路蓝缕创县中 栉风沐雨谋发展
3.传承创新乐奉献 爱岗敬业一中魂
4.健全机构添动力 狠抓教学谱新篇
二 名人名家
1.武定地方平蛮夷 文化天下修书院——兴义教育先驱刘官礼
2.编练地方游击军 黔桂两省有威名——民国贵州游击军总司令刘显潜
3.办学练兵皆有建树 平乱征伐称霸黔中——黔军鼻祖刘显世
4.半生奔波只为革命 情系交通魂牵教育——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王伯群
5.神威能奋武 儒雅更知文——黔军少帅王文华
6.勤奋执著“乡巴佬” 青云得志总司令
——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行政院院长何应钦
7.心系国家入军旅 泽被乡里重教育——国民政府贵州省建设厅厅长窦居仁
8.人赞回春手 医传盖世功——“黔之医怪”王聘贤
9.棂星门下荟萃群英 中华大地尽显风流
(1926年成立兴义初级中学后部分校友小传)
三 现代风貌
1.改革开放沐春风 笔架山下换新颜
2.昂首步入新世纪 百年名校续辉煌
附 录
兴义一中历史沿革示意图
兴义一中历届正副校长名录
兴义一中历届党组织负责人名录
兴义一中部分校友简介
一 历史回溯
1.追根溯源话书院 文脉绵远说学堂
2.筚路蓝缕创县中 栉风沐雨谋发展
3.传承创新乐奉献 爱岗敬业一中魂
4.健全机构添动力 狠抓教学谱新篇
二 名人名家
1.武定地方平蛮夷 文化天下修书院——兴义教育先驱刘官礼
2.编练地方游击军 黔桂两省有威名——民国贵州游击军总司令刘显潜
3.办学练兵皆有建树 平乱征伐称霸黔中——黔军鼻祖刘显世
4.半生奔波只为革命 情系交通魂牵教育——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王伯群
5.神威能奋武 儒雅更知文——黔军少帅王文华
6.勤奋执著“乡巴佬” 青云得志总司令
——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行政院院长何应钦
7.心系国家入军旅 泽被乡里重教育——国民政府贵州省建设厅厅长窦居仁
8.人赞回春手 医传盖世功——“黔之医怪”王聘贤
9.棂星门下荟萃群英 中华大地尽显风流
(1926年成立兴义初级中学后部分校友小传)
三 现代风貌
1.改革开放沐春风 笔架山下换新颜
2.昂首步入新世纪 百年名校续辉煌
附 录
兴义一中历史沿革示意图
兴义一中历届正副校长名录
兴义一中历届党组织负责人名录
兴义一中部分校友简介
前 言
序
《兴义一中史话》是大型系列文化丛书《中国史话》中以弘扬传承百年名校历史文化为宗旨的系列图书的组成部分,兴义一中作为全国百年老校之一,能入选这项“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则项目,值得自豪和骄傲。经过全体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兴义一中史话》编撰工作圆满完成,得以正式出版。我作为该书的编委会主任,感到十分欣慰。值本书出版之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兴义一中的前身是笔山书院,它坐落在巍峨亮丽的笔架山下,这里青山环抱,钟灵毓秀。笔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以书院的后山状似笔架而得名,其间数度兴废。第四座书院兴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1905年更名为兴义高等小学堂,1926年升格更名为兴义中学,1940年升格为省立中学,新中国成立后省中和县中合并,定名为贵州省兴义中学。1960年7月更名为兴义中学。1982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立,兴义一中开始由州政府领导,全称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学,简称兴义一中。
辛勤耕耘,结出累累果实;夙夜浇灌,勃发万千气象。仅1905~1926年的21年间,兴义一中就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40余人或公派或自费到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国留学,他们回国后成为当时政界或军界的显赫人物,如刘显治、刘显世、王伯群、王文华、何应钦等人。1905年,时任高等小学堂堂长的徐天叙带领魏正楷、窦简之、熊风阶、高致祥等13人赴贵阳参加省公立中学的入学考试,结果囊括前13名。此事轰动了当时的贵州教育界,同时也使笔山书院(当时虽已改名,但习惯上仍称笔山书院)一跃成为贵州著名书院之一,与贵阳的贵山书院和遵义的湘川书院并称为贵州的三大书院。这些人学成之后,对贵州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兴义一中更是人才辈出,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
一批仁人志士,艰苦创业,日积月累用血汗开辟出这片美丽的绿洲;一批辛勤的园丁怀教育之理想,健自强之远志,把青春韶华、才情抱负无私地抛洒在这块热土上;一批孜孜不倦的学子肩负建设祖国、服务人民、造福家乡的重任,沐浴在老师们山高水长的雨露恩情下,勇攀书山,遨游学海。青山巍巍,镌刻着一张张一中人的面容;清风徐徐,吟唱着一串串一中人的姓名。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鉴古知今。承先启后,缅怀先辈的拓荒精神,能更好地继往开来;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谋求今后的发展。百年一中的历史无疑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也是一部好的校本教材。倘若我们培养出的下一代具有尊重知识、热爱乡土、关心母校、缅怀先辈、欣赏文化的情操,那么,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找到了有效的着力点,我们追求的人文理想才能在乡土里扎下深根,开花结果。回首往昔,群英荟萃,桃李芬芳;喜看今朝,莺歌燕舞,春色满园;展望未来,阳光灿烂,前程似锦。今日的一中人将继承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求实创新、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在新的征程上锐意进取,勇创佳绩,再铸新辉煌。追本溯源,鉴往知来。百年老校,兴衰沉浮,值得我们去深思、探讨、总结,扬长避短,去秽存芳;竭群智,尽群力;务实求真,与时俱进。未来,兴义一中自当人才蔚盛,前程远大!
《兴义一中史话》是弘扬传承中华百年名校历史文化的形象载体,是本校广大师生及历届校友全面了解我校历史文化的普及读物;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各界用较少的时间清晰地了解我校的历史文化;更有助于我校新生从踏进学校起就树立“知我校史,成就梦想”的观念。普及传承我校历史文化,有助于学校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本书的编撰出版,可以说功在当代,惠及后代!
本书付印前,承蒙《中国史话》编撰委员会专家学者惠予审阅、悉心指导,在此,谨致深切的感谢!
黄利群
兴义一中校长
《兴义一中史话》是大型系列文化丛书《中国史话》中以弘扬传承百年名校历史文化为宗旨的系列图书的组成部分,兴义一中作为全国百年老校之一,能入选这项“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则项目,值得自豪和骄傲。经过全体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兴义一中史话》编撰工作圆满完成,得以正式出版。我作为该书的编委会主任,感到十分欣慰。值本书出版之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兴义一中的前身是笔山书院,它坐落在巍峨亮丽的笔架山下,这里青山环抱,钟灵毓秀。笔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以书院的后山状似笔架而得名,其间数度兴废。第四座书院兴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1905年更名为兴义高等小学堂,1926年升格更名为兴义中学,1940年升格为省立中学,新中国成立后省中和县中合并,定名为贵州省兴义中学。1960年7月更名为兴义中学。1982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立,兴义一中开始由州政府领导,全称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学,简称兴义一中。
辛勤耕耘,结出累累果实;夙夜浇灌,勃发万千气象。仅1905~1926年的21年间,兴义一中就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40余人或公派或自费到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国留学,他们回国后成为当时政界或军界的显赫人物,如刘显治、刘显世、王伯群、王文华、何应钦等人。1905年,时任高等小学堂堂长的徐天叙带领魏正楷、窦简之、熊风阶、高致祥等13人赴贵阳参加省公立中学的入学考试,结果囊括前13名。此事轰动了当时的贵州教育界,同时也使笔山书院(当时虽已改名,但习惯上仍称笔山书院)一跃成为贵州著名书院之一,与贵阳的贵山书院和遵义的湘川书院并称为贵州的三大书院。这些人学成之后,对贵州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兴义一中更是人才辈出,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
一批仁人志士,艰苦创业,日积月累用血汗开辟出这片美丽的绿洲;一批辛勤的园丁怀教育之理想,健自强之远志,把青春韶华、才情抱负无私地抛洒在这块热土上;一批孜孜不倦的学子肩负建设祖国、服务人民、造福家乡的重任,沐浴在老师们山高水长的雨露恩情下,勇攀书山,遨游学海。青山巍巍,镌刻着一张张一中人的面容;清风徐徐,吟唱着一串串一中人的姓名。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鉴古知今。承先启后,缅怀先辈的拓荒精神,能更好地继往开来;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谋求今后的发展。百年一中的历史无疑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也是一部好的校本教材。倘若我们培养出的下一代具有尊重知识、热爱乡土、关心母校、缅怀先辈、欣赏文化的情操,那么,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找到了有效的着力点,我们追求的人文理想才能在乡土里扎下深根,开花结果。回首往昔,群英荟萃,桃李芬芳;喜看今朝,莺歌燕舞,春色满园;展望未来,阳光灿烂,前程似锦。今日的一中人将继承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求实创新、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在新的征程上锐意进取,勇创佳绩,再铸新辉煌。追本溯源,鉴往知来。百年老校,兴衰沉浮,值得我们去深思、探讨、总结,扬长避短,去秽存芳;竭群智,尽群力;务实求真,与时俱进。未来,兴义一中自当人才蔚盛,前程远大!
《兴义一中史话》是弘扬传承中华百年名校历史文化的形象载体,是本校广大师生及历届校友全面了解我校历史文化的普及读物;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各界用较少的时间清晰地了解我校的历史文化;更有助于我校新生从踏进学校起就树立“知我校史,成就梦想”的观念。普及传承我校历史文化,有助于学校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本书的编撰出版,可以说功在当代,惠及后代!
本书付印前,承蒙《中国史话》编撰委员会专家学者惠予审阅、悉心指导,在此,谨致深切的感谢!
黄利群
兴义一中校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