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811902
《我经历的22个出版事件》是他的出版生涯回忆 录,记录了他所经历的许多出版事件。
《沉浮》后的沉浮
《文化苦旅》出版前后的风风雨雨
众说纷纭的《郎平自传》
困境读“红楼”
《荒芜英雄路》:张承志的精神样本
学者散文的文学高度
《周涛散文》和西部缘分
柯灵出山帮我编书
偶遇张炜
偏见的张耀和放肆的书
向青春告别的历史想象
低调的温迪雅和高调的《东方之子》
零年代,上海女人红
科学与文学嫁接的出版新视野
抢占时代前沿:文学大师传记丛书出版野心
特殊年代的哲学故事
刘小枫《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出版始末
石人山的秋天:学界往事
故事没落地的《黑白世纪》
一个哲学家的背影
缘分的天空:《上海世博申办期刊》
银联6年:身份裂变与职业转型
附记:我的出版职业生涯
后记
客观看待文本价值 《文化苦旅》能畅销并成就影响力,首先在于其 特殊的文本价值。如果我们能心平气和面对《文化苦 旅》做文本分析,我们就能清楚它的独特性和特殊价 值。
首先,它摆脱了传统散文过于琐碎的写作视角, 而以宏大的中国民族、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在历 史中寻找到人类穿越时空的情感结合点,选取的内容 题材又紧扣现代人极其关注并能建立感情联系的事件 和人物,并赋予人生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大事件、大 命运、大感受为基本写作趋向。
其次,作为散文,《文化苦旅》每篇篇目都比较 长,照理更容易产生阅读障碍和心理疲劳。但是,作 者长期从事戏剧文学教学和研究,不但具备很强的说 故事能力,而且对读者和观众的阅读心理有深度了解 ,知道该怎么吸引读者和抓住读者。在《文化苦旅》 中,再长的篇章,我们读起来都很轻松,从没有读不 下去的感觉,关键在每一篇散文里都隐含着一个简单 的故事结构,人物事件简单,脉络清晰,有的人物事 件本就是读者都熟悉的,不过是作者以他的方式重新 解读和演绎,让阅读者顺着故事脉络进入,循着故事 情节展开,这恰恰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这就像 我们在看电影和戏剧一样,关注事件和情节的转承启 合,关注人物的结局和命运。但散文的故事是松散并 隐约的,不同于小说。《文化苦旅》就像一部散文体 小说。
第三,讲究细节描述,追求细节表现的真实和美 感,是《文化苦旅》获得文本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原因。在许多篇幅里,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经历和故事 ,也许其他人遭遇的经历比这精彩得多,但作者善于 描写和夸张细节,并赋予艺术表现力,一个原本简单 的故事就上升到了艺术审美的层次。
第四,作者所有的写作,都建立在自身经历和体 验的情感基座上,有的事件基础是他本人亲身经历, 有的历史故事中,他会虚拟一个大“我”,从一个简 单的人生经历到一个民族的大事件,都离不开写作者 自己的情感对位。有的是亲身直接体验,有的是历史 间接体验。紧紧把握住自己的感受,写来就得心应手 ,笔随心到。
第五,所有的思想和内容,都必须通过语言载体 来表现,没有合适的语言,任何的思想都无法展现价 值。语言是思想和生命节奏的直接体现。心理活动和 生理节奏一定影响语言的表述,所以,每个人都有不 同的语言节奏。余秋雨拥有独特的语言表现力和节奏 感,他的文字非常感性,很适合他想表达的内容和想 说的故事。而语言本身就充满美感。恰恰这种语言节 奏和说故事的能力,容易打动广大的读者,尤其是 大众读者。
《文化苦旅》能有如上所述的效果,也同余秋雨 当年的创作状态有关,以多年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积累 为基础,放松的心境,非功利性写作等,都是成就他 的创作心态。《文化苦旅》这样的散文样式及其表达 ,也与当时国民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方式相呼应,真可 谓天时地利人和。
当然,《文化苦旅》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不 少人批评的过于煽情,语言太甜等。但瑕不掩瑜,《 文化苦旅》的文本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台湾尔雅出版 公司出版的台湾版《文化苦旅》也十分畅销,又一次 证明了我们的基本判断。其后,我曾约过几位当今一 流的学者,试着写写文化大散文,但都没有成功, 后,他们都一致表示,这是属于余秋雨的能力。在《 文化苦旅》成功的基础上,我们正式提出“文化大散 文”概念,推出“文化大散文”丛书。在《文化苦旅 》的领衔下,我们先后出版了《湮没的辉煌》、《神 圣回忆》、《精神守望》、《叩访感觉》等重要图书 ,也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和影响力。
……P29-32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