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07812
编辑推荐
《北大新闻史论青年论衡》由毛章清、阳美燕、刘泱育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北大新闻史论青年论衡》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学术文库。这是一本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学员为主的一批青年学者阶段性研究成果,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的研究见证,几乎涵盖了近代中国新闻史的各个面向。
内容简介
目 录
编日本帝国与在华宣传机构
阳美燕:《汉报》(1896—1900)馆主宗方小太郎的间谍生涯及其“中国经营论”
林鸿亦:近代东亚电信、广播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帝国日本的角色
夏春祥:台湾份中文日报考
叶彤:“九一八事变”前后日办《盛京时报》爱国御侮言论的现象初探
涂晓华:上海沦陷时期“国际新闻”栏目的考察——以《女声》杂志为例
吕艳宏:战时日本主流媒体与“李香兰”的形象塑造及其含义——以《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为例
李杰琼:对《实报》创办人管翼贤附逆经过的探察与思考——管窥半殖民主义语境下民营商业报刊的时代特征
毛章清:“以报证史”与“以报求理”——新闻史研究视野下的“末次资料”
第二编新闻传播理念与实践
周光明、孙晓萌:松本君平《新闻学》新探
刘扬:如何正确对待新闻史经典著作——中国大陆发行的《中国报学史》版本演变
祝帅:“广告学”的知识建构及其生成
蒋蕾:新闻口述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邓耀荣:中国位女报人康同薇(1878—1974)
陈冰:《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理循辞职从政的原因
吴麟:转型社会中拓展言论空间的基本路径——基于对胡适经验的解读
刘泱育:民国新闻界“全才”邵飘萍“党籍问题”商榷之商榷
刘宪阁:民立学徒:报人张季鸾在辛亥前后
贺心颖:曹聚仁“适然史观”及其论争
曹立新:世界变了,何以立报——“成舍我方案”的时空特色及其晚年遭遇的挑战
第三编新闻传播媒介史专题
李卫华:康、梁主持之政论报刊与清末立宪思潮
汪前军:再论英敛之时期《大公报》的历史定位
李松蕾:《大公报》关于日俄战争的信源选择与报道倾向——以1904年1月1日—1905年12月31日新闻版为研究对象
李群:抗战时期第二次宪政运动中的《大公报》——兼论近代大众传媒的政治参与
郑保国:论《密勒氏评论报》的“公共服务”功能
齐辉:中央通讯社与中国现代新闻业的嬗变
王明亮:国民党新闻检查制度源流考鉴——以北伐前后(1926—1930)的穗沙沪汉为重点的考察
田雷:黑龙江地区抗联报刊研究
李理: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口《大刚报》公私合营模式研究
后记
阳美燕:《汉报》(1896—1900)馆主宗方小太郎的间谍生涯及其“中国经营论”
林鸿亦:近代东亚电信、广播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帝国日本的角色
夏春祥:台湾份中文日报考
叶彤:“九一八事变”前后日办《盛京时报》爱国御侮言论的现象初探
涂晓华:上海沦陷时期“国际新闻”栏目的考察——以《女声》杂志为例
吕艳宏:战时日本主流媒体与“李香兰”的形象塑造及其含义——以《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为例
李杰琼:对《实报》创办人管翼贤附逆经过的探察与思考——管窥半殖民主义语境下民营商业报刊的时代特征
毛章清:“以报证史”与“以报求理”——新闻史研究视野下的“末次资料”
第二编新闻传播理念与实践
周光明、孙晓萌:松本君平《新闻学》新探
刘扬:如何正确对待新闻史经典著作——中国大陆发行的《中国报学史》版本演变
祝帅:“广告学”的知识建构及其生成
蒋蕾:新闻口述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邓耀荣:中国位女报人康同薇(1878—1974)
陈冰:《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理循辞职从政的原因
吴麟:转型社会中拓展言论空间的基本路径——基于对胡适经验的解读
刘泱育:民国新闻界“全才”邵飘萍“党籍问题”商榷之商榷
刘宪阁:民立学徒:报人张季鸾在辛亥前后
贺心颖:曹聚仁“适然史观”及其论争
曹立新:世界变了,何以立报——“成舍我方案”的时空特色及其晚年遭遇的挑战
第三编新闻传播媒介史专题
李卫华:康、梁主持之政论报刊与清末立宪思潮
汪前军:再论英敛之时期《大公报》的历史定位
李松蕾:《大公报》关于日俄战争的信源选择与报道倾向——以1904年1月1日—1905年12月31日新闻版为研究对象
李群:抗战时期第二次宪政运动中的《大公报》——兼论近代大众传媒的政治参与
郑保国:论《密勒氏评论报》的“公共服务”功能
齐辉:中央通讯社与中国现代新闻业的嬗变
王明亮:国民党新闻检查制度源流考鉴——以北伐前后(1926—1930)的穗沙沪汉为重点的考察
田雷:黑龙江地区抗联报刊研究
李理: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口《大刚报》公私合营模式研究
后记
在线试读
福泽对电信的想象与20世纪60年代初期媒体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MarshallMcLuhan)所主张的“地球村”(globalvillage)有些类似。不过合并当时日本政府的其他相关公文记录可以发现日本政府密切关注的议题其实是电信开通后产生的国际电信费收入(外务省调查部,1878)。因为日本加入国际电信系统正代表着日圆与法郎、墨西哥银元等世界货币相互连结交换,象征着日本与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联结。电信世界中不仅商品成了信息,信息本身也成了商品;物质不仅能经由电信系统来进行交易,电信费用的产生也意味着电信系统本身也成为一种交易形态。在这个情况之下,以货币为主的交易方式创造出无数相互交错的时空,造就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基础。
关于当时日本加入国际电报条约的理由,可以由1980年的邮政大臣官房电信通信监理官寺岛角尾的解释探知一二。这个官方说法认为,1878年电信中央局在开局前夕,当时担任工部大臣的伊藤博文除了要求成立中央局之外,也认为应一并加入国际电报条约。所以开局当天虽然仍未正式加入条约,但日本政府为了显示决心,当天就依据条约的规定来处理外国电报。所以3月7日太政大臣决定加入后,3月15日外务卿寺岛宗则就赶紧向俄罗斯大使表达希望俄国政府能够帮助日本政府加入。
关于当时日本加入国际电报条约的理由,可以由1980年的邮政大臣官房电信通信监理官寺岛角尾的解释探知一二。这个官方说法认为,1878年电信中央局在开局前夕,当时担任工部大臣的伊藤博文除了要求成立中央局之外,也认为应一并加入国际电报条约。所以开局当天虽然仍未正式加入条约,但日本政府为了显示决心,当天就依据条约的规定来处理外国电报。所以3月7日太政大臣决定加入后,3月15日外务卿寺岛宗则就赶紧向俄罗斯大使表达希望俄国政府能够帮助日本政府加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