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496909
养育孩子,为人父母,世界上没有比这个要求更高、付出更多的工作了。在繁琐的育儿生活中,妈妈们总是很容易发怒,“快点吃!”“我不是说了吗!”“听话!”“让我说几遍啊!”……只是当你对孩子说出这些话时,你真的了解过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吗?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1962年创建并推出一套简单、实用的父母训练课程——父母效能训练(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父母效能训练其实就是一种沟通技巧的训练,这种训练有利于父母改善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与孩子和谐相处、互相理解。本书的基本观点就来自于“父母效能训练”。
在小惠和好朋友吵架的问题上,父母和哥哥虽然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小惠,只有奶奶引导小惠找到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只有掌握了沟通技巧,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爸爸妈妈拥有了“有魔力”的耳朵才能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改善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小惠和好朋友吵架了。
妈妈说:“跟好朋友要好好相处,快去道歉。”
爸爸说:“你以后就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怎么样?”
哥哥说:“他捉弄你,你也捉弄他好啦。”
他们说的都不是小惠内心真正所想的,这时奶奶说出了一番话……
爱发脾气的小惠和有魔力的耳朵
—写给在育儿道路上用力过猛的爸爸妈妈们
《我不想让妈妈生气》这本书怎么样?
选择了这本书的爸爸妈妈们,为了让孩子更优秀,让孩子的行为更规范,你们是不是也常常对孩子说“快点儿去做……”“不许……”这样的话呢?
如果爸爸妈妈们总是用这样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孩子就会变得很消极:爸爸妈妈说了就照做,不说就不做。独立思考是孩子自立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爸爸妈妈们总这么跟孩子说话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会让孩子成为只会听从指令的“机器人”。
孩子遇到烦恼时,爸爸妈妈如果跟孩子说“……做试试看”“应该……做”,确实会让孩子成长得很快。但是,孩子只有不断战胜困难和消除烦恼才能掌握生存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爸爸妈妈所能做的,是在心理上给孩子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小惠的爸爸妈妈也跟大多数爸爸妈妈一样,在小惠跟好朋友吵架后直接提出了“快去向小龙道歉”“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之类的建议。作为爸爸妈妈,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在孩子看来,这样的建议却让他们觉得“爸爸妈妈认为我是个什么都做不好的孩子”,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孩子的自尊心会因此受到伤害,他会认为爸爸妈妈不理解自己。书中的小惠也产生了类似的心理,觉得“反正在妈妈心里我就是个既任性又爱发脾气的孩子”。
而小惠的奶奶采取了和爸爸妈妈不同的做法。
这本书的基本观点,来自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所提出的名为“父母效能训练(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的沟通方法。
父母效能训练其实就是一种沟通技巧的训练,这种训练有利于爸爸妈妈改善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与孩子和谐相处、互相理解。
奶奶正是运用了父母效能训练的相关知识,明白了小惠没有用语言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感受,继而问小惠“和小龙吵架了,是不是心里很难受?”“是不是很想跟小龙和好?”。面对这样的询问,小惠没有抵触,而是注意到了自己内心“想要马上跟小龙和好”的想法,又变得开朗起来。
面对烦恼和困难时,我们往往会头脑混乱、感情用事,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别人的一些感同身受的话会对我们消除烦恼和战胜困难有所帮助。在被育儿问题困扰时,别人对我们说“真是不容易啊”比说“打起精神来”更能让我们舒心。每个人都具备消除烦恼和战胜困难的能力。奶奶的问话向小惠传递了“相信小惠的能力”和“支持小惠”的信息,这种问话技巧也是父母效能训练的技巧之一。
在故事的结尾,小惠发觉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并且用语言将它表达出来了—“其实我只是有点儿沮丧!我很喜欢弹钢琴!妈妈你生气的话,我会更难过的!”
我们一旦心情不好,就很容易顶撞别人。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实际上,愤怒中往往还隐藏着“难过”“不安”“恐惧”“担忧”等微妙的情绪。我们不应该把表面愤怒的情绪像炸弹一样抛给别人,而应该把内心深处的“难过”“不安”等情绪直接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让别人了解我们内心深处的想法。书里的妈妈也是在小惠表达了内心的想法后才了解了小惠内心的感受。
我们只有掌握了沟通技巧,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爸爸妈妈拥有“有魔力”的耳朵能够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改善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读过本书之后,如果大家耳朵的“魔力”能被召唤出来,我会觉得不胜荣幸。
濑川文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