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274781
编辑推荐
《聊斋志异名篇评赏》由多位研究《聊斋志异》的专家学者领衔,凝聚了近几十年《聊斋志异》的研究成果,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这部经典文言小说的艺术魅力,兼顾知识性、学术性、趣味性,是一部适合大众快速阅读的《聊斋》选本。
内容简介
1992年漓江出版社出版《聊斋志异评赏大成》一书,曾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本社邀该书原主编马振方先生从中选出75篇,辑成此选粹本,以飨读者。原书包括《聊斋志异》各篇的原文、评赏、白话译文三部分,《聊斋志异名篇评赏》为节省篇幅,略去译文,并对原书所选各篇个别编印之误有所修订。又新增插图,皆选自《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乃晚清铁城广百宋斋主人延请当时名手据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各篇所绘,今附于选粹本中,便于读者图文并赏。
目 录
聊斋志异名篇评赏
目录
前言 / 1
聊斋自志 / 1
考城隍 / 1
偷桃 / 5
劳山道士 / 9
蛇人 / 14
娇娜 / 17
叶生 / 24
王成 / 29
青凤 / 35
画皮 / 43
婴宁 / 48
聂小倩 / 59
地震 / 67
凤阳士人 / 70
侠女 / 75
莲香 / 83
阿宝 / 92
口技 / 98
潍水狐 / 102
红玉 / 106
林四娘 / 113
连琐 / 118
连城 / 124
商三官 / 131
雷曹 / 135
翩翩 / 139
罗刹海市 / 143
公孙九娘 / 152
促织 / 158
狐谐 / 164
姊妹易嫁 / 169
续黄粱 / 174
狐梦 / 181
花姑子 / 187
西湖主 / 195
绿衣女 / 203
窦氏 / 206
大力将军 / 210
颜氏 / 214
小谢 / 219
细侯 / 227
向杲 / 232
死僧 / 237
青娥 / 239
胡四娘 / 247
宦娘 / 254
阿绣 / 261
小翠 / 270
金和尚 / 279
细柳 / 285
梦狼 / 293
夏雪 / 299
盗户 / 301
司文郎 / 304
崔猛 / 311
于去恶 / 317
张鸿渐 / 324
王子安 / 333
农妇 / 337
席方平 / 339
贾奉雉 / 346
胭脂 / 354
瑞云 / 364
葛巾 / 369
黄英 / 377
书痴 / 385
青蛙神 / 391
晚霞 / 398
白秋练 / 404
王者 / 412
香玉 / 417
石清虚 / 424
鸮鸟 / 431
王桂庵 / 433
公孙夏 / 439
太原狱 / 444
目录
前言 / 1
聊斋自志 / 1
考城隍 / 1
偷桃 / 5
劳山道士 / 9
蛇人 / 14
娇娜 / 17
叶生 / 24
王成 / 29
青凤 / 35
画皮 / 43
婴宁 / 48
聂小倩 / 59
地震 / 67
凤阳士人 / 70
侠女 / 75
莲香 / 83
阿宝 / 92
口技 / 98
潍水狐 / 102
红玉 / 106
林四娘 / 113
连琐 / 118
连城 / 124
商三官 / 131
雷曹 / 135
翩翩 / 139
罗刹海市 / 143
公孙九娘 / 152
促织 / 158
狐谐 / 164
姊妹易嫁 / 169
续黄粱 / 174
狐梦 / 181
花姑子 / 187
西湖主 / 195
绿衣女 / 203
窦氏 / 206
大力将军 / 210
颜氏 / 214
小谢 / 219
细侯 / 227
向杲 / 232
死僧 / 237
青娥 / 239
胡四娘 / 247
宦娘 / 254
阿绣 / 261
小翠 / 270
金和尚 / 279
细柳 / 285
梦狼 / 293
夏雪 / 299
盗户 / 301
司文郎 / 304
崔猛 / 311
于去恶 / 317
张鸿渐 / 324
王子安 / 333
农妇 / 337
席方平 / 339
贾奉雉 / 346
胭脂 / 354
瑞云 / 364
葛巾 / 369
黄英 / 377
书痴 / 385
青蛙神 / 391
晚霞 / 398
白秋练 / 404
王者 / 412
香玉 / 417
石清虚 / 424
鸮鸟 / 431
王桂庵 / 433
公孙夏 / 439
太原狱 / 444
前 言
从生活随笔到管理随笔(代序)这是一本玩微信玩出来的书。两年前,一位朋友教我用微信。我加了一些朋友,然后就成了一只从不冒泡的“水牛”。可是,我喜欢时不时地刷刷朋友圈,因为我有一些很有趣的朋友。有一位朋友是资深“驴友”,有空就出去登山。我坐在家里已经跟着她登上了好几座高山、徒步穿越了好几个国家公园。相对而言,我的生活是简单甚至是有些枯燥的。我的生活基本上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而且家与学校之间只有五分钟的车程。除了上课时和学生有交流、在家里和我的先生及两个孩子有交流,更多的时候,我是一个人对着电脑,分析数据,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文章。所以,观赏朋友们的精彩生活,我是有点“临渊羡鱼”的意思。终于有一天,我开始“退而织网”。那是在一次度假中,我远离电脑,四处随便闲逛,有点小小的感想,就随手在手机上写下来了。没想到发在朋友圈之后,有好多朋友点赞和跟帖,这让我很受鼓励。其实在那之前的十几年里,我已经很少写中文,也很少写与学术无关的文章。慢慢地,我青少年时期还算不错的中文写作能力逐步地在指尖恢复。有意思的是,我的大脑似乎对这两种写作制定了不同的程序:要写英文学术文章,我必须坐在电脑前;要写中文随笔,拿着手机更容易让我进入状态。我开始用微信记录身边的事情和想法。这就像写日记,只不过这些日记是要与别人分享的。既然要与别人分享,内容当然要开心些、美好些。毕竟,没有谁愿意或者有责任去当别人抱怨生活的精神垃圾桶。为了记录快乐的事情,我就需要寻找快乐的事情;实在没有,就要创造出一些快乐的事情。譬如,喝茶时,把茶杯、茶点摆放得漂亮些。于是,一个快乐的瞬间就被创造出来、记录下来了。这样做,看起来可笑,但是确实起到了正向心理暗示的作用。不信试一试,穿戴整齐,对着镜子微笑,对自己说几遍:“我很开心!”然后微笑着走出家门,很有可能,你这一天就是开心的。相反,如果你总是对自己说,“我的人生很糟糕”,非常可能,你的生活就会变得很(更加)糟糕。如果只是这样,我的文章大概也就停留在“鸡汤文”的水平上了。可是,生活中,除了风花雪月,还有很多严肃的话题。对我而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2015年春节前后有关柴静及其关于雾霾问题的纪录片的争论。我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从NBC的布莱恩·威廉姆斯的被停职看柴静及她的〈穹顶之下〉》。这篇文章得到很多朋友的欣赏及推送,让我很受鼓舞。由此开始,我试图用管理学的理论来分析、诠释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商业、管理问题,譬如企业高管突发疾病、死亡对企业的影响,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排放门”丑闻,以及谷歌的海外反垄断调查,等等。我在《写作两类文章的随想》一文中谈到,写管理随笔与写学术文章有不同的目的,也有不同的价值。学术文章的写作与发表周期很长,注重理论的原创性和实证的严谨性。随笔类文章则侧重于时效性和对实践的针对性。因为这些区别,这两类文章通常是由不同的人来写的。我在本书中的文章算是做个跨界的尝试。尝试的效果如何,自然要由读者们来判断。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时事管理篇”,不仅包括了我对目前一些管理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学术研究生涯的反思,而且收录了我以前发表的有关公司高管继任及公司治理的管理实践类文章。第二部分是“生活旅行篇”,记录了我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墨西哥等地旅行的观察与感想。第三部分是“子女培养篇”。如果说前两个部分分别体现了我作为一位学者和一个游客的身份标签,这一部分则体现了我的另一个身份标签: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的女儿17岁,上高中四年级;儿子11岁,上初中(六年级)。这部分不仅包括了我的育儿体会,更有意思的是,还包括了我女儿的7篇文章。女儿是她们学校校报的记者和编辑,她的作文获得了美国“Scholastic Art & Writing”全国金奖(2016)和全国银奖(2012,2014)。希望她的文章能够使读者们管中窥豹,了解美国中学生活的一个侧面。本书的出版得益于很多人的帮助。感谢我微信朋友圈的朋友们。你们的精彩生活丰富了我的生活;你们的点赞、跟帖及推送鼓励我把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林君秀老师和贾米娜老师。如果不是林君秀老师的鼓励,我就不会有把文章结集出版的想法。贾米娜老师是本书的责任编辑,她对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进行了仔细的审阅,纠正了我原文中很多语法、表达甚至事实上的错误。从这两位老师的身上,我再次体会到“北大精神”。此外,非常感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陈劲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的陈晓萍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李新春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武常岐教授以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忻榕教授。这几位教授是我的良师和益友。感谢他们对本书的推荐。后,感谢我的先生李海洋教授、女儿子檀和儿子子豫。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份美好的生活,这份美好不仅藏在心里,还流露于指间、反映在这本书中。
张燕2016年7月15日于美国休斯敦
张燕2016年7月15日于美国休斯敦
在线试读
《促织》评赏在《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中,《促织》是受评家重视和青睐的名篇佳作。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它进行评赏的文章已有数十篇,数量之多不仅在《聊斋》各篇中遥遥领先,在全部古代短篇小说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一篇不足两千字的小说享誉如此,不同寻常,究其原因,主要在它本身。它有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动人的力量、很高的价值,是古代短篇小说当之无愧的艺术精品。促织是蟋蟀的别称,俗名蛐蛐。早在唐天宝年间(742—756)斗促织就已成风,以后历代不衰。明宣宗朱瞻基好斗促织,有籍可考;造成百姓家破人亡,有史可查。据王世贞《国朝丛记》所载,宣德九年七月,敕令苏州知府况钟“协同”内官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一次就要一千个。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也说“我朝宣宗,娴此戏”,直到沈氏生活的明末民间还流传着“促织瞿瞿叫,宣宗皇帝要”一类俗语。吕毖《明朝小史》还记有一则《骏马易虫》:由于宣宗“酷好促织”,遣人“取之江南”,致使此物“价腾贵”,一头“至十数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其妻窥视,小虫跃出,被鸡啄食,妻惧而自缢;夫伤其妻,“且畏法”,也自杀而死。这就是《促织》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作品开头叙述的皇帝、县令、猾吏、游侠儿围绕促织的种种行径正是上述现实的概括和写照,文字简要,一针见血,为主人公成名即将演出的悲喜剧造设一个纵深宽广的历史舞台。作品以悲剧为主调,大半篇幅写老成、朴讷的成名及其一家为一只小小的促织所受的磨难和痛苦。这种描写是充分现实主义的,也是非常感人的。前后分为三个层次:捉虫不得,惨遭追比,一层;求神得示,捕得佳虫,二层;虫死儿亡,夫妻绝望,三层。层就把受害的成名写到绝境:几经拷打之后,连虫也不能捉了,“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第二层,以女巫出现为发端,转写成妻求神问卜,外趋缓而内益急,致使“不能行捉”的成名又“强起扶杖”,忍痛捉虫,对其所受折磨的表现更进一步;而后以捉得佳虫陡转一笔,以“举家庆贺”“备极护爱”作一收束,实际是以喜乐之象反写世事荒谬之甚,百姓受害之深,并为即将到来的悲剧高潮预做准备,留下地步。第三层,以成子“发盆”、弄死佳虫为主要关目,笔锋再转,气氛骤变,其母“面色死灰”,其父“如被冰雪”,小儿投井自杀,夫妻“抢呼欲绝”,全家完全陷入绝境。从前一绝境到后一绝境,有张有弛,螺旋式上升,展示一出切实、逼真、充满血泪的人生悲剧,直到推出悲剧的高潮,具有现实主义悲剧艺术特有的真实感、亲切感和动人心弦的感染力。然而,成家小儿并未死去,他的精魂化作一只“轻捷善斗”“应节而舞”的神奇的促织,被官吏层层进到宫中;皇帝大悦,厚赏进献之官,成名也因此进学、发迹,悲剧从而变成喜剧。从一方面看,这种结局似乎削弱了悲剧气氛和效果;但从另一方面看,它又利用神异幻想的艺术情节和形象结构把悲剧推向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度,并以喜剧的结局对荒谬的现实进行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首先,成子化为促织,正是其灵魂极度悲苦的艺术表现,给人一种死也不能解脱之感。这比投井更可悲,是现实悲剧的延伸和升华,既动人心魄,又发人深思。它使我们想到卡夫卡的名作《变形记》,一个过度紧张、疲于奔命的小职员在一个早上忽然变成大甲虫。这使他由家庭的支柱一变而为家庭的累赘,被人厌恶和嫌弃,在孤独、压抑中悲惨地死去。这种现代主义的变形艺术与古典小说中小儿化虫的神话情节属于不同的艺术形态,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但又有其明显的相似相通之处:两者都以人化异物的奇幻意象成功地表现了现实对人的摧残和压迫,突出地显示了被摧残、压迫的主人公的悲苦灵魂。就此而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从批判现实的主题来看,喜剧与悲剧相反相成,是同一现实本质的两种相反的表现:皇帝好斗促织,百官争献邀宠,既可使人倾家荡产,以至丧命,也可使人平步青云,无端发迹。成名忽而痛不欲生,堕入灾难的深渊;忽而“裘马扬扬”,进入富贵天堂,而这一切都为了一只毫无用处和价值的小虫。这就充分显出皇帝的昏庸、腐朽,官场的黑暗、混沌,世事的荒唐可笑,社会的乌烟瘴气。总之,悲剧和喜剧把现实本质的两个方面同时显示出来,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内涵和形象的艺术概括力。全篇只有成妻说的两句话,此外通篇都是叙述,但绝无单调乏味之感,而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极简捷,又极精致,多用白描,又栩栩如生,真如冯远村在《读聊斋杂说》中说的:“文笔之佳,独有千古。”村人求神问卜的场景,神巫暗示虫所的图景,成名扶杖捉虫的光景,成家虫死儿亡的惨景,都以少许笔墨写得神气十足,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态,如临其境,如入其中,不能不受到艺术的感染。作品不仅以促织为题,也多次写到促织本身。看来作者蒲松龄不只是一般地熟悉这种小动物,大概还读过《促织经》《促织志》一类书籍,了解它们的种种异状和习性,三言两语,状貌即出,品类不同,神态各异。后写小虫与“巨敌”相斗,尤为精彩,“暴怒”“直奔”“腾击”“振奋作声”“张尾伸须,直龁敌领”“翘然矜鸣,似报主知”等语,气韵生动,色彩鲜明,连成一气极有气势,以至很难译成旗鼓相当的白话口语。把“张尾伸须”稀释成“张开尾巴,伸出须毛”,神采也就失去大半。精妙的语言就是这样,像托尔斯泰说的,“既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减一个字,还不能改动一个字”。古人所谓“悬诸国门不可增减一字”。本篇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皇帝,不仅针砭好斗促织的明宣宗朱瞻基,还在“异史氏曰”中推及一般皇帝,向他们提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的忠告。这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马振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