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52326
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的煤化工技术种类全面,内容浅显易懂,为普及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论述了现代煤化工的基础工艺、技术路线、气化下游产品、新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作者以科学发展煤化工为指导思想,客观评述了现代煤化工各类新技术的优缺点。本书可供从事煤化工科研开发、工程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 录
第1章煤化工简介/1
1.1煤化工的定义和范围1
1.2煤化工发展史2
1.3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7
1.4中国现代煤化工大事记8
第2章现代煤化工的科学发展观/10
2.1中国发展煤化工的历史使命10
2.2煤化工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探讨14
2.3煤化工的效率25
2.4煤化工的主攻方向31
2.5发展煤化工中的问题38
2.6煤化工发展的六次热潮45
2.7煤化工的明天是美丽的48
第3章煤气化工艺原理/51
3.1基本原理51
3.2煤气化分类和命名53
3.3主要煤气化技术简介56
3.4气化后续流程58
3.5近期煤气化技术发展的特点62
3.6选用煤气化技术的原则64
3.7总结66
第4章Texaco-GE水煤浆气化/68
4.1Texaco-GE水煤浆气化68
4.2发展历史68
4.3TCGP气化原理及工艺流程68
4.4TCGP的关键设备69
4.5TCGP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影响因素71
4.6TCGP气化工艺在国内的应用72
4.7TCGP气化型数据73
4.8评述74
第5章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76
5.1工艺概况76
5.2发展历史76
5.3工艺原理与流程76
5.4气化炉结构77
5.5考核数据79
5.6应用情况80
5.7评述82
第6章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84
6.1非熔渣-熔渣气化工艺84
6.2发展历史84
6.3工艺原理及流程84
6.4非熔渣-熔渣气化技术特点及性能
考核数据86
6.5非熔渣-熔渣气化炉技术应用87
6.6评述88
第7章多元料浆气化/90
7.1工艺概述90
7.2开发过程90
7.3工艺原理及流程90
7.4气化炉结构91
7.5多元料浆气化工艺特点92
7.6多元料浆气化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2
7.7多元料浆的装置建设情况93
7.8应用实例94
7.9评述95
第8章E-gas气化工艺/97
8.1工艺概述97
8.2发展历史97
8.3工艺流程97
8.4E-gas气化炉的结构98
8.5E-gas煤气化工艺特点99
8.6装置应用100
8.7评述100
第9章Shell煤气化/102
9.1Shell煤气化工艺概述102
9.2发展历程102
9.3工艺原理及流程103
9.4Shell煤气化工艺的特点105
9.5主要设备106
9.6国内装置建设和运行情况108
9.7评述109
第10章两段式干煤粉气化/110
10.1工艺概述110
10.2发展历史110
10.3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110
10.4试验112
10.5关键设备113
10.6工艺特点114
10.7装置建设及应用115
10.8评述115
第11章五环炉气化/116
11.1工艺概述116
11.2发展历史116
11.3工艺流程116
11.4气化炉结构117
11.5技术特点118
11.6装置应用119
11.7评述119
第12章GSP煤气化/120
12.1GSP气化工艺120
12.2发展历史120
12.3GSP气化技术的工艺原理和流程120
12.4GSP气化炉的结构122
12.5技术特点124
12.6GSP气化工艺应用125
12.7GSP典型气化数据126
12.8评述128
第13章航天炉气化/129
13.1工艺概况129
13.2发展历史129
13.3气化原理及流程129
13.4航天气化炉结构130
13.5航天炉气化技术特点132
13.6航天炉建设和运行情况133
13.7评价134
第14章科林煤气化/136
14.1工艺概述136
14.2发展历史136
14.3工艺流程136
14.4气化炉结构137
14.5技术特点138
14.6装置应用情况139
14.7评述140
第15章沈鼓煤气化/141
15.1工艺概述141
15.2发展历史141
15.3工艺流程141
15.4气化炉结构142
15.5技术特点143
15.6在线计算系统144
15.7评述145
第16章SE-东方炉气化/146
16.1工艺概述146
16.2开发历程146
16.3工艺流程146
16.4技术特点146
16.5装置建设进展147
16.6装置运行数据148
16.7评述149
第17章Lurgi煤气化/150
17.1工艺概述150
17.2发展历程150
17.3工艺原理及流程151
17.4主要设备结构简介153
17.5主要技术特点153
17.6装置运行情况154
17.7Lurgi炉工艺的改进建议156
17.8评述156
第18章BGL气化/158
18.1工艺概述158
18.2发展历史158
18.3工艺流程158
18.4气化炉结构159
18.5BGL炉气化技术优点160
18.6装置建设情况162
18.7评述162
第19章云煤气化/164
19.1工艺概述164
19.2发展历史164
19.3工艺流程165
19.4工艺特点165
19.5装置建设166
19.6评述167
第20章恩德粉煤气化/168
20.1工艺概述168
20.2发展历史168
20.3工艺流程169
20.4气化炉结构170
20.5工艺特点及消耗指标170
20.6应用情况171
20.7评述172
第21章高温温克勒气化/174
21.1工艺概述174
21.2发展历史174
21.3工艺流程175
21.4工艺特点及工艺参数176
21.5应用情况177
21.6评述178
第22章KBR气化/179
22.1工艺概述179
22.2发展历史179
22.3工艺流程179
22.4KBR工艺的优点181
22.5示范装置运行情况182
22.6评述182
第23章灰熔聚气化/184
23.1工艺概述184
23.2发展历史184
23.3基本原理及流程184
23.4工艺特点186
23.5装置应用186
23.6评述188
第24章SGT炉气化/189
24.1工艺概述189
24.2开发历程189
24.3工艺流程189
24.4技术特点190
24.5装置应用191
24.6评述192
第25章天然气转化制合成气/193
25.1概述193
25.2传统蒸汽催化转化194
25.3联合蒸汽催化转化196
25.4预转化蒸汽转化工艺198
25.5热交换器型转化199
25.6催化部分氧化转化工艺204
25.7非催化部分氧化转化工艺(POX)206
25.8各种天然气转化工艺的比较206
25.9评述208
第26章天然气部分氧化制合
成气/21026.1概述210
26.2天然气部分氧化法机理211
26.3天然气部分氧化影响因素211
26.4技术关键213
26.5技术应用情况214
26.6评述217
第27章生物质气化技术/218
27.1概述218
27.2发展历史219
27.3基本原理219
27.4BSF技术与煤化工技术的区别219
27.5生物质气化技术分类及特点220
27.6生物质制醇模拟实例225
27.7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情况226
27.8评述228
第28章烧嘴技术/229
28.1概述229
28.2烧嘴的性能229
28.3烧嘴的结构型式230
28.4二通道烧嘴230
28.5三通道烧嘴231
28.6四通道烧嘴234
28.7五通道烧嘴235
28.8多个烧嘴的对置式布置237
28.9国内常用的烧嘴238
28.10评述239
第29章低温甲醇洗净化技术/241
29.1概述241
29.2低温甲醇洗工艺简述242
29.3低温甲醇洗的典型工艺244
29.4各塔基本工艺过程247
29.5工艺流程的优点250
29.6几个特殊的问题251
29.7“半贫液流程”简介253
29.8评述255
第30章煤制甲烷/257
30.1概述257
30.2发展历史258
30.3工艺原理259
30.4甲烷化催化剂261
30.5美国大平原工艺简介261
30.6煤制甲烷的技术经济问题263
30.7煤制甲烷的工业化进程264
30.8煤制甲烷的煤气化方法选择265
30.9评述266
第31章合成油/267
31.1概述267
31.2费托合成工艺270
31.3费托合成催化剂271
31.4费托合成反应器272
31.5油品精制和尾气处理273
31.6煤制油工艺273
31.7示范厂运行情况274
31.8大规模工业化进程276
31.9评述277
第32章甲醇/279
32.1概述279
32.2甲醇合成工艺281
32.3甲醇合成催化剂282
32.4甲醇合成塔283
32.5甲醇精馏工艺284
32.6煤制甲醇工艺288
32.7甲醇装置的投资估算289
32.8评述289
第33章乙二醇/290
33.1概述290
33.2合成气合成乙二醇工艺分类291
33.3合成气直接合成法291
33.4草酸酯法(氧化偶联法)292
33.5甲醇甲醛合成法293
33.6国内科研情况295
33.7国内装置建设情况296
33.8煤制乙二醇的工艺路线297
33.9评述299
第34章乙醇与低碳醇/300
34.1概述300
34.2乙烯水合工艺302
34.3合成气间接合成法303
34.4合成气直接合成法305
34.5评述308
第35章甲醇制低碳烯烃(MTO)/310
35.1概况310
35.2MTO工艺的机理311
35.3国内外催化剂研发进展311
35.4国内外工艺的研究进展313
35.5反应后的气体组成316
35.6煤制烯烃的技术经济316
35.7国内MTO工业化示范厂的建设317
35.8煤制烯烃示范项目的三条经验320
35.9评述321
第36章甲醇制丙烯(MTP)/323
36.1概述323
36.2技术发展历史324
36.3甲醇制烯烃的流程325
36.4国内装置建设和开车情况329
36.5评述332
第37章甲醇制汽油(MTG)/333
37.1概述333
37.2MTG工艺技术及特点334
37.3实际MTG工艺过程335
37.4国内工业化情况339
37.5新西兰MTG装置情况341
37.6评述342
第38章甲醇制芳烃/343
38.1芳烃的来源343
38.2煤制芳烃的工艺路线344
38.3关于PX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51
38.4结论352
第39章二甲醚/353
39.1概况353
39.2二甲醚的生产方法356
39.3一步法流程研究360
39.4国内的研究和模拟设计364
39.5评述367
第40章醋酸/368
40.1醋酸的性质368
40.2醋酸在工业上的用途368
40.3主要生产工艺和工艺开发历程369
40.4乙醛氧化法372
40.5轻烃氧化法374
40.6乙烯直接氧化法377
40.7甲醇羰基化合成法379
40.8经济比较387
40.9煤制醋酸389
40.10讨论391
第41章甲醛/393
41.1概述393
41.2甲醛生产的工艺路线394
41.3过量甲醇氧化法395
41.4过量空气氧化法396
41.5甲醛生产工艺路线比较397
41.6国内科研情况398
41.7过量甲醇氧化法的典型工艺数据399
41.8评述400
第42章碳酸二甲酯/401
42.1概述401
42.2DMC的物化性质401
42.3DMC的用途和应用402
42.4DMC合成技术的发展404
42.5煤气化制取DMC412
42.6评述413
第43章醇醚燃料/415
43.1甲醇燃料415
43.2二甲醚423
43.3乙醇425
43.4聚甲氧基二甲醚(DMM3~8)427
43.5炼油行业的做法430
43.6评述430
第44章IGCC/433
44.1IGCC的定义433
44.2IGCC的优势434
44.3IGCC的弱点434
44.4国外IGCC发展概况435
44.5国内IGCC装置建设437
44.6IGCC系统关键工艺技术437
44.7关于“IGCC+碳捕集”模式439
44.8评述439
第45章多联产/441
45.1多联产的定义441
45.2多联产思路的形成与历史442
45.3多联产的特点443
45.4实现多联产的路线图444
45.5多联产的分类与实例444
45.6关于零排放能源系统448
45.7评述449
第46章煤直接液化/451
46.1煤液化的含义和基本原理451
46.2国外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历程452
46.3国内煤液化技术发展历程453
46.4国外典型工艺454
46.5国内工业化的煤液化工艺流程460
46.6煤液化主要设备461
46.7直接液化对煤质的基本要求462
46.8循环溶剂的选择463
46.9关于制氢463
46.10工业化情况463
46.11煤油共炼464
46.12评述466
第47章煤炭分质利用/468
47.1分质利用的定义468
47.2分质利用的工业过程469
47.3分质利用的流程474
47.4分质利用的工程建设475
47.5评述475
第48章焦炉气的利用/476
48.1概述476
48.2焦炉气的组成与净化476
48.3焦炉气制甲醇477
48.4焦炉气制合成氨484
48.5焦炉气制甲烷485
48.6评述489
第49章针状焦/492
49.1概述492
49.2生产工艺原理493
49.3煤沥青预处理新技术及配套针状焦生产工艺的特点497
49.4性能指标498
49.5评述499
第50章煤化工用煤/501
50.1中国的煤炭资源501
50.2中国煤炭分类503
50.3煤炭洗选505
50.4煤化工产业涉及到的环境污染507
50.5原煤的性质508
50.6不同煤化工技术对煤的要求510
50.7评述511
第51章煤化工与水/513
51.1中国的水资源513
51.2煤化工工厂的用水514
51.3节水途径514
51.4产品新鲜水耗的基本要求516
51.5水权置换517
51.6节水减排提高水利用效率的过程系统工程方法517
51.7结论519
1.1煤化工的定义和范围1
1.2煤化工发展史2
1.3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7
1.4中国现代煤化工大事记8
第2章现代煤化工的科学发展观/10
2.1中国发展煤化工的历史使命10
2.2煤化工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探讨14
2.3煤化工的效率25
2.4煤化工的主攻方向31
2.5发展煤化工中的问题38
2.6煤化工发展的六次热潮45
2.7煤化工的明天是美丽的48
第3章煤气化工艺原理/51
3.1基本原理51
3.2煤气化分类和命名53
3.3主要煤气化技术简介56
3.4气化后续流程58
3.5近期煤气化技术发展的特点62
3.6选用煤气化技术的原则64
3.7总结66
第4章Texaco-GE水煤浆气化/68
4.1Texaco-GE水煤浆气化68
4.2发展历史68
4.3TCGP气化原理及工艺流程68
4.4TCGP的关键设备69
4.5TCGP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影响因素71
4.6TCGP气化工艺在国内的应用72
4.7TCGP气化型数据73
4.8评述74
第5章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76
5.1工艺概况76
5.2发展历史76
5.3工艺原理与流程76
5.4气化炉结构77
5.5考核数据79
5.6应用情况80
5.7评述82
第6章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84
6.1非熔渣-熔渣气化工艺84
6.2发展历史84
6.3工艺原理及流程84
6.4非熔渣-熔渣气化技术特点及性能
考核数据86
6.5非熔渣-熔渣气化炉技术应用87
6.6评述88
第7章多元料浆气化/90
7.1工艺概述90
7.2开发过程90
7.3工艺原理及流程90
7.4气化炉结构91
7.5多元料浆气化工艺特点92
7.6多元料浆气化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2
7.7多元料浆的装置建设情况93
7.8应用实例94
7.9评述95
第8章E-gas气化工艺/97
8.1工艺概述97
8.2发展历史97
8.3工艺流程97
8.4E-gas气化炉的结构98
8.5E-gas煤气化工艺特点99
8.6装置应用100
8.7评述100
第9章Shell煤气化/102
9.1Shell煤气化工艺概述102
9.2发展历程102
9.3工艺原理及流程103
9.4Shell煤气化工艺的特点105
9.5主要设备106
9.6国内装置建设和运行情况108
9.7评述109
第10章两段式干煤粉气化/110
10.1工艺概述110
10.2发展历史110
10.3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110
10.4试验112
10.5关键设备113
10.6工艺特点114
10.7装置建设及应用115
10.8评述115
第11章五环炉气化/116
11.1工艺概述116
11.2发展历史116
11.3工艺流程116
11.4气化炉结构117
11.5技术特点118
11.6装置应用119
11.7评述119
第12章GSP煤气化/120
12.1GSP气化工艺120
12.2发展历史120
12.3GSP气化技术的工艺原理和流程120
12.4GSP气化炉的结构122
12.5技术特点124
12.6GSP气化工艺应用125
12.7GSP典型气化数据126
12.8评述128
第13章航天炉气化/129
13.1工艺概况129
13.2发展历史129
13.3气化原理及流程129
13.4航天气化炉结构130
13.5航天炉气化技术特点132
13.6航天炉建设和运行情况133
13.7评价134
第14章科林煤气化/136
14.1工艺概述136
14.2发展历史136
14.3工艺流程136
14.4气化炉结构137
14.5技术特点138
14.6装置应用情况139
14.7评述140
第15章沈鼓煤气化/141
15.1工艺概述141
15.2发展历史141
15.3工艺流程141
15.4气化炉结构142
15.5技术特点143
15.6在线计算系统144
15.7评述145
第16章SE-东方炉气化/146
16.1工艺概述146
16.2开发历程146
16.3工艺流程146
16.4技术特点146
16.5装置建设进展147
16.6装置运行数据148
16.7评述149
第17章Lurgi煤气化/150
17.1工艺概述150
17.2发展历程150
17.3工艺原理及流程151
17.4主要设备结构简介153
17.5主要技术特点153
17.6装置运行情况154
17.7Lurgi炉工艺的改进建议156
17.8评述156
第18章BGL气化/158
18.1工艺概述158
18.2发展历史158
18.3工艺流程158
18.4气化炉结构159
18.5BGL炉气化技术优点160
18.6装置建设情况162
18.7评述162
第19章云煤气化/164
19.1工艺概述164
19.2发展历史164
19.3工艺流程165
19.4工艺特点165
19.5装置建设166
19.6评述167
第20章恩德粉煤气化/168
20.1工艺概述168
20.2发展历史168
20.3工艺流程169
20.4气化炉结构170
20.5工艺特点及消耗指标170
20.6应用情况171
20.7评述172
第21章高温温克勒气化/174
21.1工艺概述174
21.2发展历史174
21.3工艺流程175
21.4工艺特点及工艺参数176
21.5应用情况177
21.6评述178
第22章KBR气化/179
22.1工艺概述179
22.2发展历史179
22.3工艺流程179
22.4KBR工艺的优点181
22.5示范装置运行情况182
22.6评述182
第23章灰熔聚气化/184
23.1工艺概述184
23.2发展历史184
23.3基本原理及流程184
23.4工艺特点186
23.5装置应用186
23.6评述188
第24章SGT炉气化/189
24.1工艺概述189
24.2开发历程189
24.3工艺流程189
24.4技术特点190
24.5装置应用191
24.6评述192
第25章天然气转化制合成气/193
25.1概述193
25.2传统蒸汽催化转化194
25.3联合蒸汽催化转化196
25.4预转化蒸汽转化工艺198
25.5热交换器型转化199
25.6催化部分氧化转化工艺204
25.7非催化部分氧化转化工艺(POX)206
25.8各种天然气转化工艺的比较206
25.9评述208
第26章天然气部分氧化制合
成气/21026.1概述210
26.2天然气部分氧化法机理211
26.3天然气部分氧化影响因素211
26.4技术关键213
26.5技术应用情况214
26.6评述217
第27章生物质气化技术/218
27.1概述218
27.2发展历史219
27.3基本原理219
27.4BSF技术与煤化工技术的区别219
27.5生物质气化技术分类及特点220
27.6生物质制醇模拟实例225
27.7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情况226
27.8评述228
第28章烧嘴技术/229
28.1概述229
28.2烧嘴的性能229
28.3烧嘴的结构型式230
28.4二通道烧嘴230
28.5三通道烧嘴231
28.6四通道烧嘴234
28.7五通道烧嘴235
28.8多个烧嘴的对置式布置237
28.9国内常用的烧嘴238
28.10评述239
第29章低温甲醇洗净化技术/241
29.1概述241
29.2低温甲醇洗工艺简述242
29.3低温甲醇洗的典型工艺244
29.4各塔基本工艺过程247
29.5工艺流程的优点250
29.6几个特殊的问题251
29.7“半贫液流程”简介253
29.8评述255
第30章煤制甲烷/257
30.1概述257
30.2发展历史258
30.3工艺原理259
30.4甲烷化催化剂261
30.5美国大平原工艺简介261
30.6煤制甲烷的技术经济问题263
30.7煤制甲烷的工业化进程264
30.8煤制甲烷的煤气化方法选择265
30.9评述266
第31章合成油/267
31.1概述267
31.2费托合成工艺270
31.3费托合成催化剂271
31.4费托合成反应器272
31.5油品精制和尾气处理273
31.6煤制油工艺273
31.7示范厂运行情况274
31.8大规模工业化进程276
31.9评述277
第32章甲醇/279
32.1概述279
32.2甲醇合成工艺281
32.3甲醇合成催化剂282
32.4甲醇合成塔283
32.5甲醇精馏工艺284
32.6煤制甲醇工艺288
32.7甲醇装置的投资估算289
32.8评述289
第33章乙二醇/290
33.1概述290
33.2合成气合成乙二醇工艺分类291
33.3合成气直接合成法291
33.4草酸酯法(氧化偶联法)292
33.5甲醇甲醛合成法293
33.6国内科研情况295
33.7国内装置建设情况296
33.8煤制乙二醇的工艺路线297
33.9评述299
第34章乙醇与低碳醇/300
34.1概述300
34.2乙烯水合工艺302
34.3合成气间接合成法303
34.4合成气直接合成法305
34.5评述308
第35章甲醇制低碳烯烃(MTO)/310
35.1概况310
35.2MTO工艺的机理311
35.3国内外催化剂研发进展311
35.4国内外工艺的研究进展313
35.5反应后的气体组成316
35.6煤制烯烃的技术经济316
35.7国内MTO工业化示范厂的建设317
35.8煤制烯烃示范项目的三条经验320
35.9评述321
第36章甲醇制丙烯(MTP)/323
36.1概述323
36.2技术发展历史324
36.3甲醇制烯烃的流程325
36.4国内装置建设和开车情况329
36.5评述332
第37章甲醇制汽油(MTG)/333
37.1概述333
37.2MTG工艺技术及特点334
37.3实际MTG工艺过程335
37.4国内工业化情况339
37.5新西兰MTG装置情况341
37.6评述342
第38章甲醇制芳烃/343
38.1芳烃的来源343
38.2煤制芳烃的工艺路线344
38.3关于PX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51
38.4结论352
第39章二甲醚/353
39.1概况353
39.2二甲醚的生产方法356
39.3一步法流程研究360
39.4国内的研究和模拟设计364
39.5评述367
第40章醋酸/368
40.1醋酸的性质368
40.2醋酸在工业上的用途368
40.3主要生产工艺和工艺开发历程369
40.4乙醛氧化法372
40.5轻烃氧化法374
40.6乙烯直接氧化法377
40.7甲醇羰基化合成法379
40.8经济比较387
40.9煤制醋酸389
40.10讨论391
第41章甲醛/393
41.1概述393
41.2甲醛生产的工艺路线394
41.3过量甲醇氧化法395
41.4过量空气氧化法396
41.5甲醛生产工艺路线比较397
41.6国内科研情况398
41.7过量甲醇氧化法的典型工艺数据399
41.8评述400
第42章碳酸二甲酯/401
42.1概述401
42.2DMC的物化性质401
42.3DMC的用途和应用402
42.4DMC合成技术的发展404
42.5煤气化制取DMC412
42.6评述413
第43章醇醚燃料/415
43.1甲醇燃料415
43.2二甲醚423
43.3乙醇425
43.4聚甲氧基二甲醚(DMM3~8)427
43.5炼油行业的做法430
43.6评述430
第44章IGCC/433
44.1IGCC的定义433
44.2IGCC的优势434
44.3IGCC的弱点434
44.4国外IGCC发展概况435
44.5国内IGCC装置建设437
44.6IGCC系统关键工艺技术437
44.7关于“IGCC+碳捕集”模式439
44.8评述439
第45章多联产/441
45.1多联产的定义441
45.2多联产思路的形成与历史442
45.3多联产的特点443
45.4实现多联产的路线图444
45.5多联产的分类与实例444
45.6关于零排放能源系统448
45.7评述449
第46章煤直接液化/451
46.1煤液化的含义和基本原理451
46.2国外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历程452
46.3国内煤液化技术发展历程453
46.4国外典型工艺454
46.5国内工业化的煤液化工艺流程460
46.6煤液化主要设备461
46.7直接液化对煤质的基本要求462
46.8循环溶剂的选择463
46.9关于制氢463
46.10工业化情况463
46.11煤油共炼464
46.12评述466
第47章煤炭分质利用/468
47.1分质利用的定义468
47.2分质利用的工业过程469
47.3分质利用的流程474
47.4分质利用的工程建设475
47.5评述475
第48章焦炉气的利用/476
48.1概述476
48.2焦炉气的组成与净化476
48.3焦炉气制甲醇477
48.4焦炉气制合成氨484
48.5焦炉气制甲烷485
48.6评述489
第49章针状焦/492
49.1概述492
49.2生产工艺原理493
49.3煤沥青预处理新技术及配套针状焦生产工艺的特点497
49.4性能指标498
49.5评述499
第50章煤化工用煤/501
50.1中国的煤炭资源501
50.2中国煤炭分类503
50.3煤炭洗选505
50.4煤化工产业涉及到的环境污染507
50.5原煤的性质508
50.6不同煤化工技术对煤的要求510
50.7评述511
第51章煤化工与水/513
51.1中国的水资源513
51.2煤化工工厂的用水514
51.3节水途径514
51.4产品新鲜水耗的基本要求516
51.5水权置换517
51.6节水减排提高水利用效率的过程系统工程方法517
51.7结论519
前 言
前言
《现代煤化工新技术》**版出版已经6年了,这本书反映了当时国内煤化工的发展情况,力求把煤化工的基本热点技术以及发展情况介绍给大家,为读者在进入这个领域引路。因此,受到了行业内一定程度的重视。
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了“十三五”建设时期,“煤化工”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正在制定新的煤化工发展计划,为此又有许多新的青年和干部将进入这个领域,继续完善原书也许能够符合他们的要求。近期,在许多中青年朋友的帮助下,将《现代煤化工新技术》的部分内容重新编写,补充了一些新发展的情况,出版第二版,力求让大家了解煤化工新的发展形势。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在我国特别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强盛,人们生活的质量,是我们未来希望的基础。煤化工在中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缓解中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供求矛盾,对于促进钢铁、化工、轻工、农业和国防等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我们期待在“十三五”期间,煤化工有一个比较稳健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深信,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不能是无序的,我们一定要科学发展,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煤化工对环境的影响,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生存的未来。因此,本书中用了相当的篇幅对煤化工科学发展的理念作了具体化叙述,作者认为,这个问题特别重要,科学发展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的观念来建设新的装置,而不要在盲目建设后再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来“收拾它”;我们应该抛弃先发展后治理的陈旧观念;我们应该走上边发展边强大的道路。这就是笔者所理解的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
本书对各种新型煤化工技术作了基本原理和工业实践的介绍,涉及面广而不深,容易读懂。适合于煤化工领域初入门的科研、设计、生产、管理、教学、制造、施工、投资、商务等方面的人员阅读。
笔者从毕业后到现在一直在化工设计单位(工程公司)工作,了解化工设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这本书对化工设计单位的非工艺专业人员也是适合的。在我们这一代,化工设计单位的非工艺专业人员,对工艺也应有一定的了解。目前,在化工设计单位里,这一点是不够理想的。本书的编写初衷之一是希望我们设计单位内的非化工专业设计师对工艺能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就会使整个设计中专业之间的配合更加密切,使整个设计更加协调。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和收集资料的面尚不够广,没有被收集在本书内的有关新技术,并不意味着不好或不应该受到关注,务请谅解。
本书第二版的编写,一部分由本人直接完成,另一部分是由热心于煤化工事业的中青年朋友协助完成。他们是:王迎春、周大坤、彭超、田红、郭宝刚、曹超(第4~28章);高振楠、王丽(第35~38章,第40~45章);任相坤、崔永君、李超毅、康国俊、王瑞玉、曹红霞、郑传月、白思雨等(第46~50章)。
本书编写期间,曾得到国内许多学者、多个杂志编辑部、许多热心读者的帮助和提出宝贵意见,特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版出版后,化工部原副部长潘连生再次给予我很大的鼓励,支持我们编写第二版。在此,笔者真心实意地向关心我国化工事业发展的潘老表示衷心的敬意。
唐宏青
2015年6月30日
**版前言
近年来我国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出现了高速增长,煤化工在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供求矛盾,促进钢铁、化工、轻工和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补充的作用,因此,煤化工是要发展的。但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不能是无序的,目前的“潮涌现象”给环境与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党中央制定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近年来,许多学者、专家在研讨我国煤化工应该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科学发展。这个问题关系到我国煤化工的前途,因此是非常有意义的。本书将努力结合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实际,探求科学发展煤化工之路。
本书是一本专业性的综述读物,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当前煤化工和碳一化工的热点技术发展情况,特别讨论了在煤化工企业大规模地向化工发展的基本建设中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同时,本书介绍了各种煤气化和合成气加工工艺的特点,便于读者在选择所需工艺时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书中一部分工艺的说明中含有笔者的评述。这是笔者的个人意见,提出来与大家讨论,欢迎读者对此提出不同意见。
笔者希望,在国家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技术开发和宏观的经济发展安排,使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有很大的发展,而且也能成为世界化工技术领域的巨人,并且成为全球环保、节水和节能的典范。
毫无疑问,科学发展观是照耀在煤化工战线上的明媚的阳光。
本书编写历经五年,其间曾得到国内许多学者和多个杂志编辑部的帮助和提出宝贵意见,特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唐宏青
2009年5月2日
《现代煤化工新技术》**版出版已经6年了,这本书反映了当时国内煤化工的发展情况,力求把煤化工的基本热点技术以及发展情况介绍给大家,为读者在进入这个领域引路。因此,受到了行业内一定程度的重视。
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了“十三五”建设时期,“煤化工”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正在制定新的煤化工发展计划,为此又有许多新的青年和干部将进入这个领域,继续完善原书也许能够符合他们的要求。近期,在许多中青年朋友的帮助下,将《现代煤化工新技术》的部分内容重新编写,补充了一些新发展的情况,出版第二版,力求让大家了解煤化工新的发展形势。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在我国特别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强盛,人们生活的质量,是我们未来希望的基础。煤化工在中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缓解中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供求矛盾,对于促进钢铁、化工、轻工、农业和国防等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我们期待在“十三五”期间,煤化工有一个比较稳健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深信,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不能是无序的,我们一定要科学发展,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煤化工对环境的影响,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生存的未来。因此,本书中用了相当的篇幅对煤化工科学发展的理念作了具体化叙述,作者认为,这个问题特别重要,科学发展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的观念来建设新的装置,而不要在盲目建设后再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来“收拾它”;我们应该抛弃先发展后治理的陈旧观念;我们应该走上边发展边强大的道路。这就是笔者所理解的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
本书对各种新型煤化工技术作了基本原理和工业实践的介绍,涉及面广而不深,容易读懂。适合于煤化工领域初入门的科研、设计、生产、管理、教学、制造、施工、投资、商务等方面的人员阅读。
笔者从毕业后到现在一直在化工设计单位(工程公司)工作,了解化工设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这本书对化工设计单位的非工艺专业人员也是适合的。在我们这一代,化工设计单位的非工艺专业人员,对工艺也应有一定的了解。目前,在化工设计单位里,这一点是不够理想的。本书的编写初衷之一是希望我们设计单位内的非化工专业设计师对工艺能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就会使整个设计中专业之间的配合更加密切,使整个设计更加协调。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和收集资料的面尚不够广,没有被收集在本书内的有关新技术,并不意味着不好或不应该受到关注,务请谅解。
本书第二版的编写,一部分由本人直接完成,另一部分是由热心于煤化工事业的中青年朋友协助完成。他们是:王迎春、周大坤、彭超、田红、郭宝刚、曹超(第4~28章);高振楠、王丽(第35~38章,第40~45章);任相坤、崔永君、李超毅、康国俊、王瑞玉、曹红霞、郑传月、白思雨等(第46~50章)。
本书编写期间,曾得到国内许多学者、多个杂志编辑部、许多热心读者的帮助和提出宝贵意见,特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版出版后,化工部原副部长潘连生再次给予我很大的鼓励,支持我们编写第二版。在此,笔者真心实意地向关心我国化工事业发展的潘老表示衷心的敬意。
唐宏青
2015年6月30日
**版前言
近年来我国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出现了高速增长,煤化工在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供求矛盾,促进钢铁、化工、轻工和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补充的作用,因此,煤化工是要发展的。但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不能是无序的,目前的“潮涌现象”给环境与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党中央制定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近年来,许多学者、专家在研讨我国煤化工应该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科学发展。这个问题关系到我国煤化工的前途,因此是非常有意义的。本书将努力结合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实际,探求科学发展煤化工之路。
本书是一本专业性的综述读物,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当前煤化工和碳一化工的热点技术发展情况,特别讨论了在煤化工企业大规模地向化工发展的基本建设中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同时,本书介绍了各种煤气化和合成气加工工艺的特点,便于读者在选择所需工艺时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书中一部分工艺的说明中含有笔者的评述。这是笔者的个人意见,提出来与大家讨论,欢迎读者对此提出不同意见。
笔者希望,在国家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技术开发和宏观的经济发展安排,使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有很大的发展,而且也能成为世界化工技术领域的巨人,并且成为全球环保、节水和节能的典范。
毫无疑问,科学发展观是照耀在煤化工战线上的明媚的阳光。
本书编写历经五年,其间曾得到国内许多学者和多个杂志编辑部的帮助和提出宝贵意见,特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唐宏青
2009年5月2日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