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58014
编辑推荐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使得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以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为代表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农药包装废弃物相较于传统的秸秆等生产过程废弃物,其环境影响比较隐蔽、处理难度大、综合利用成本较高,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都较为落后,本书将从理论模式、国内外实践、农户意愿等多个角度分析农药包装物回收管理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模式,对于管理部门设置监督和激励机制、农药企业建立回收体系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使得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以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为代表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农药包装废弃物相较于传统的秸秆等生产过程废弃物,其环境影响比较隐蔽、处理难度大、综合利用成本较高,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都较为落后,本书将从理论模式、国内外实践、农户意愿等多个角度分析农药包装物回收管理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模式,对于管理部门设置监督和激励机制、农药企业建立回收体系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目 录
**章绪论
**节研究背景和意义1
一、我国农药用量高,包装物产生量大1
二、农药包装物随意丢弃,造成严重环境危害2
三、政策安排几为空白,处置能力不足4
四、农药包装回收简单易行,可能成为面源污染治理的突破口5
第二节主要概念界定6
第三节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8
一、研究目标8
二、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8
三、研究方法9
第四节可能的创新10
第五节全书结构和内容10
第二章理论综述
**节外部性理论12
一、外部性概念的演进12
二、外部性属性的讨论13
三、外部性内部化的途径13
第二节制度理论15
第三节生命周期理论17
一、生命周期的概念17
二、基于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17
三、生命周期评价方法18
第四节小结20
一、农药包装废弃物问题的理论解析20
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理论模式21
三、本书的分析框架22
第三章国际经验和启示
**节国际规范演进23
第二节WHO/FAO导则介绍26
一、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的优先序27
二、利益相关者的职责和分工28
三、良好解决方案的必要组成29
第三节各国实践35
一、政府主导模式36
二、企业主导模式42
三、政府与市场合作推动45
第四节小结及启示49
一、各利益相关者责任分摊52
二、项目的驱动力和发起主体52
三、项目资金的筹措方式53
四、项目的技术解决方案53
第四章我国农药包装废弃物问题概况
**节制度与政策体系54
一、相关法律和法规54
二、规范性文件57
三、规划和工作安排57
四、地方规定58
第二节我国农药包装随意丢弃的理论、政策和现实解释59
一、农药包装处理具有外部性且成本高,农户缺乏回收动力59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大量政策空白60
三、有效的管理机制未建立,缺乏监督管理60
四、农户安全用药水平低,环保意识差61
五、农药包装规格不合理,材料有待改进61
六、宣传培训不到位,尚未形成农药废弃物管理的社会氛围61
第五章我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案例分析
**节政府主导模式——上海63
一、背景与基本情况63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64
三、成效与问题68
四、经验和启示69
第二节企业主导模式——广西71
一、背景与基本情况71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74
三、成效与问题78
四、经验和启示79
第三节公私合作模式——中德项目81
一、背景与基本情况81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82
三、成效与问题83
四、经验和启示85
第六章农户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态度和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节模型构建与数据获取87
一、理论基础和模型框架87
二、假设与变量89
三、模型方法94
四、调查方案设计95
第二节实证分析96
一、描述统计96
二、模型变量的选择107
三、建模分析108
第三节结论和讨论117
一、描述统计结论117
二、模型回归结论118
三、讨论120
第七章结论、建议和不足
一、结论121
二、政策建议123
三、研究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研究方向126
附录1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环保部管理办法(2015年4月14日征求意见稿)
附录2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上海市试行办法
附录3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浙江省试行办法
附录4农户打药及农药包装问卷
参考文献
**节研究背景和意义1
一、我国农药用量高,包装物产生量大1
二、农药包装物随意丢弃,造成严重环境危害2
三、政策安排几为空白,处置能力不足4
四、农药包装回收简单易行,可能成为面源污染治理的突破口5
第二节主要概念界定6
第三节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8
一、研究目标8
二、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8
三、研究方法9
第四节可能的创新10
第五节全书结构和内容10
第二章理论综述
**节外部性理论12
一、外部性概念的演进12
二、外部性属性的讨论13
三、外部性内部化的途径13
第二节制度理论15
第三节生命周期理论17
一、生命周期的概念17
二、基于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17
三、生命周期评价方法18
第四节小结20
一、农药包装废弃物问题的理论解析20
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理论模式21
三、本书的分析框架22
第三章国际经验和启示
**节国际规范演进23
第二节WHO/FAO导则介绍26
一、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的优先序27
二、利益相关者的职责和分工28
三、良好解决方案的必要组成29
第三节各国实践35
一、政府主导模式36
二、企业主导模式42
三、政府与市场合作推动45
第四节小结及启示49
一、各利益相关者责任分摊52
二、项目的驱动力和发起主体52
三、项目资金的筹措方式53
四、项目的技术解决方案53
第四章我国农药包装废弃物问题概况
**节制度与政策体系54
一、相关法律和法规54
二、规范性文件57
三、规划和工作安排57
四、地方规定58
第二节我国农药包装随意丢弃的理论、政策和现实解释59
一、农药包装处理具有外部性且成本高,农户缺乏回收动力59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大量政策空白60
三、有效的管理机制未建立,缺乏监督管理60
四、农户安全用药水平低,环保意识差61
五、农药包装规格不合理,材料有待改进61
六、宣传培训不到位,尚未形成农药废弃物管理的社会氛围61
第五章我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案例分析
**节政府主导模式——上海63
一、背景与基本情况63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64
三、成效与问题68
四、经验和启示69
第二节企业主导模式——广西71
一、背景与基本情况71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74
三、成效与问题78
四、经验和启示79
第三节公私合作模式——中德项目81
一、背景与基本情况81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82
三、成效与问题83
四、经验和启示85
第六章农户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态度和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节模型构建与数据获取87
一、理论基础和模型框架87
二、假设与变量89
三、模型方法94
四、调查方案设计95
第二节实证分析96
一、描述统计96
二、模型变量的选择107
三、建模分析108
第三节结论和讨论117
一、描述统计结论117
二、模型回归结论118
三、讨论120
第七章结论、建议和不足
一、结论121
二、政策建议123
三、研究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研究方向126
附录1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环保部管理办法(2015年4月14日征求意见稿)
附录2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上海市试行办法
附录3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浙江省试行办法
附录4农户打药及农药包装问卷
参考文献
前 言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但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以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为代表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另外,农药包装废弃物相较于传统的秸秆等生产过程废弃物,其环境危害性强、处理难度大、综合利用成本较高,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都较为落后,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理论分析来看,农药包装废弃物问题主要是由农药包装废弃物不存在使用价值或市场价格,且其生命周期中的终处置环节的成本较高,因而农户往往选择具有强烈负外部性的随意丢弃的处置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目前,由于环境问题本身就存在产权不明晰的缺陷,农药包装废弃物问题又缺乏有效的制度设计,造成环境成本无人承担,农药包装生命周期无法完全延展至有效回收和安全处置环节,导致了现实中农药包装废弃物问题始终悬而未决。欲建立有效的农药包装回收模式,首先要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即在政府、市场、社会主体之间进行合理的责任分担,再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寻求外部性内部化的途径,从而内化外部关系、消除外部效应。基于三类主体的责任分工,外部性内部化通常遵循“污染者付费”原则或“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在具体实现方式上,主要模式包括企业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公私合营模式。
国际社会对于农药包装回收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启动较早。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出台的《农药空包装管理导则》为核心的国际规范和导则体系日臻完善,澳大利亚、德国和巴西等国分别采取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和合作推动模式展开了效果显著的农药包装回收工作。从国际经验不难看出,有效的回收模式必须包括政府、企业、农户、非营利组织等其他主体的明确分工和积极参与;此外,夯实的法律基础、充足的项目资金、有效的激励措施以及分阶段实施的推进方案缺一不可。
我国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置现状很不乐观,主要存在着废弃物数量大、分布广,各利益相关者认识不足,处置能力和经费都有限的问题,全国性农药废弃物回收体制尚未建立。在制度层面,虽然在《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的规划、工作安排和地方规定中都有相应的规定,但责任主体、操作程序、罚则等都不明确,难以指导农药包装废弃物实践。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农药包装回收具有外部性且成本高,各利益相关者缺乏动力,整个社会尚未形成开展农药包装工作的良好氛围;法律法规存在大量空白,相关监督管理不足;农药包装规格不利于开展回收工作。
尽管我国还没有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药包装回收工作,上海、北京、湖北、浙江等省市已先后开展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试点探索工作。其中,上海主要采纳了政府主导模式,又根据不同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细分为自愿回收模式和强制回收模式;在实际回收过程中,充分依托当地的农技服务体系展开宣传、培训、回收等工作,大限度地降低回收成本。广西虽然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在农药包装回收工作中却构建了一种企业主导模式,项目资金主要由农药厂商筹措,并利用了糖厂与蔗农之间稳定的购销关系,围绕糖厂建立农药营销网络和废包装回收体系。中德两国政府则共同出资启动了中德合作农药废弃物管理项目,项目引进了德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农药废弃物的技术以及德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充分利用植保(中国)组织在全世界组织实施农药包装回收工作的经验,优化回收流程,大限度地降低了项目的技术研发和管理成本。在国家层面,环境保护部在2015年4月发布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该办法一旦通过则将成为我国个全国层面的部门规章,为未来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主要以小农户为主,要构建可推广的农药包装回收体系必须充分了解农户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选取河北省曲周县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调研区域组织化程度平均较低,大多数农户打药行为不科学,农户环境相关认知水平较高,但没有完全投射到行为上,调研区域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问题比较严峻。通过对假定的建立回收点制度、押金回收制度和奖励回收制度分别进行模型分析发现:年龄、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和家庭种植收入这四个人口统计学因素对于农户是否愿意接受三种回收模式以及对于三种模式的偏好并无显著影响;种植规模、打药是否阅读说明、打药次数、打药花费以及打药时是否进行防护等农业生产行为因素是影响农户意愿主要的方面;农户关于环境相关的心理和认知对农户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环境满意度的影响是负向的,环境重要性认知、身边常发生的环境问题认知两个因素的影响是正向的;购药地点和是否了解补贴两项作为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对于农户意愿影响较小。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农药包装回收工作切实可行,且无关地区发展程度;政府在推动包装回收上扮演重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市场的主体作用将会愈加突出。在实践中,基于我国农业经营实情,应当在农药生产者和农户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中间主体,以降低收集成本;引导农户规范、安全施药,有助于推动回收工作的推广;提高农户环境意识可以有效提高农户参加回收活动的意愿;经济成本是阻碍农户环保意识转化为环境友好行为的主要原因,短时期内“污染者付费”原则难以在我国农药包装回收实践中应用。
全书共7章。章是绪论,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是理论综述,介绍了外部性理论、制度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形成本书的分析框架;第三章应用分析框架介绍了国际经验;第四章介绍了我国农药包装的相关政策和回收概况;第五章介绍了我国上海和广西两地在农药包装回收方面的探索;第六章基于河北邯郸的农户调研,比较分析了农户对于三类回收方案的参与和支付意愿;第七章是结论和建议。附录中还搜集了国家和地方专门针对农药包装回收管理的政策文本。
本书是两位作者及其合作者共同研究的成果,主体部分分别是两位作者的博士论文和研究报告。作者首先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志雄研究员,对两位作者而言,他亦师亦友。无论是博士论文的写作,还是研究项目的开展,他都全程给予了悉心指导。得知本书付梓,他欣然应允作序。
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帮助:上海市农委协助安排了上海方面的调研,嘉定、崇明、奉贤、松江等区县相关部门和领导给予了大力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协助安排了广西方面的调研,来宾市及所辖区县、广西凯米克农技服务公司;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帮助组织了当地的农户调研;参与上述调研的除本书两位作者以外,还有江苏省农科院沈贵银、中国农学会韩允垒、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何在中、刘锐、李冉等同志,在书稿写作和修改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涂勤教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候选人武岩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感谢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邱启文副司长、孔源博士邀请本书作者参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的论证和修改工作,参与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与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单正军研究员、焦少俊副研究员的讨论,也使作者受益匪浅。
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得到了以下项目的支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农户技术选择视角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设计”(编号12CGL062);农业部生态环境保护财政专项(2013—2015);中国环境与健康项目(CEHI)第六轮合作资助课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制度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和行为实验”;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公开招标课题“面源污染治理与粮食安全双重约束下化肥零增长实现路径和对策研究”(编号:201511)。作者对资助方和项目合作伙伴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要特别感谢所在单位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领导和同事,正是他们在研究指导和时间、人员配备方面提供的支持,才使得作者能够全心投入研究工作中。
后,作者要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使得我们的成果能够以更加完好的形象展现出来。
以上提及仍未免挂一漏万,未及之处也都在作者心中。书中难免仍有疏漏,不妥之处文责自负,也请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从理论分析来看,农药包装废弃物问题主要是由农药包装废弃物不存在使用价值或市场价格,且其生命周期中的终处置环节的成本较高,因而农户往往选择具有强烈负外部性的随意丢弃的处置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目前,由于环境问题本身就存在产权不明晰的缺陷,农药包装废弃物问题又缺乏有效的制度设计,造成环境成本无人承担,农药包装生命周期无法完全延展至有效回收和安全处置环节,导致了现实中农药包装废弃物问题始终悬而未决。欲建立有效的农药包装回收模式,首先要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即在政府、市场、社会主体之间进行合理的责任分担,再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寻求外部性内部化的途径,从而内化外部关系、消除外部效应。基于三类主体的责任分工,外部性内部化通常遵循“污染者付费”原则或“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在具体实现方式上,主要模式包括企业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公私合营模式。
国际社会对于农药包装回收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启动较早。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出台的《农药空包装管理导则》为核心的国际规范和导则体系日臻完善,澳大利亚、德国和巴西等国分别采取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和合作推动模式展开了效果显著的农药包装回收工作。从国际经验不难看出,有效的回收模式必须包括政府、企业、农户、非营利组织等其他主体的明确分工和积极参与;此外,夯实的法律基础、充足的项目资金、有效的激励措施以及分阶段实施的推进方案缺一不可。
我国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置现状很不乐观,主要存在着废弃物数量大、分布广,各利益相关者认识不足,处置能力和经费都有限的问题,全国性农药废弃物回收体制尚未建立。在制度层面,虽然在《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的规划、工作安排和地方规定中都有相应的规定,但责任主体、操作程序、罚则等都不明确,难以指导农药包装废弃物实践。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农药包装回收具有外部性且成本高,各利益相关者缺乏动力,整个社会尚未形成开展农药包装工作的良好氛围;法律法规存在大量空白,相关监督管理不足;农药包装规格不利于开展回收工作。
尽管我国还没有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药包装回收工作,上海、北京、湖北、浙江等省市已先后开展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试点探索工作。其中,上海主要采纳了政府主导模式,又根据不同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细分为自愿回收模式和强制回收模式;在实际回收过程中,充分依托当地的农技服务体系展开宣传、培训、回收等工作,大限度地降低回收成本。广西虽然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在农药包装回收工作中却构建了一种企业主导模式,项目资金主要由农药厂商筹措,并利用了糖厂与蔗农之间稳定的购销关系,围绕糖厂建立农药营销网络和废包装回收体系。中德两国政府则共同出资启动了中德合作农药废弃物管理项目,项目引进了德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农药废弃物的技术以及德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充分利用植保(中国)组织在全世界组织实施农药包装回收工作的经验,优化回收流程,大限度地降低了项目的技术研发和管理成本。在国家层面,环境保护部在2015年4月发布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该办法一旦通过则将成为我国个全国层面的部门规章,为未来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主要以小农户为主,要构建可推广的农药包装回收体系必须充分了解农户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选取河北省曲周县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调研区域组织化程度平均较低,大多数农户打药行为不科学,农户环境相关认知水平较高,但没有完全投射到行为上,调研区域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问题比较严峻。通过对假定的建立回收点制度、押金回收制度和奖励回收制度分别进行模型分析发现:年龄、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和家庭种植收入这四个人口统计学因素对于农户是否愿意接受三种回收模式以及对于三种模式的偏好并无显著影响;种植规模、打药是否阅读说明、打药次数、打药花费以及打药时是否进行防护等农业生产行为因素是影响农户意愿主要的方面;农户关于环境相关的心理和认知对农户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环境满意度的影响是负向的,环境重要性认知、身边常发生的环境问题认知两个因素的影响是正向的;购药地点和是否了解补贴两项作为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对于农户意愿影响较小。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农药包装回收工作切实可行,且无关地区发展程度;政府在推动包装回收上扮演重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市场的主体作用将会愈加突出。在实践中,基于我国农业经营实情,应当在农药生产者和农户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中间主体,以降低收集成本;引导农户规范、安全施药,有助于推动回收工作的推广;提高农户环境意识可以有效提高农户参加回收活动的意愿;经济成本是阻碍农户环保意识转化为环境友好行为的主要原因,短时期内“污染者付费”原则难以在我国农药包装回收实践中应用。
全书共7章。章是绪论,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是理论综述,介绍了外部性理论、制度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形成本书的分析框架;第三章应用分析框架介绍了国际经验;第四章介绍了我国农药包装的相关政策和回收概况;第五章介绍了我国上海和广西两地在农药包装回收方面的探索;第六章基于河北邯郸的农户调研,比较分析了农户对于三类回收方案的参与和支付意愿;第七章是结论和建议。附录中还搜集了国家和地方专门针对农药包装回收管理的政策文本。
本书是两位作者及其合作者共同研究的成果,主体部分分别是两位作者的博士论文和研究报告。作者首先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志雄研究员,对两位作者而言,他亦师亦友。无论是博士论文的写作,还是研究项目的开展,他都全程给予了悉心指导。得知本书付梓,他欣然应允作序。
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帮助:上海市农委协助安排了上海方面的调研,嘉定、崇明、奉贤、松江等区县相关部门和领导给予了大力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协助安排了广西方面的调研,来宾市及所辖区县、广西凯米克农技服务公司;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帮助组织了当地的农户调研;参与上述调研的除本书两位作者以外,还有江苏省农科院沈贵银、中国农学会韩允垒、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何在中、刘锐、李冉等同志,在书稿写作和修改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涂勤教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候选人武岩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感谢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邱启文副司长、孔源博士邀请本书作者参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的论证和修改工作,参与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与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单正军研究员、焦少俊副研究员的讨论,也使作者受益匪浅。
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得到了以下项目的支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农户技术选择视角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设计”(编号12CGL062);农业部生态环境保护财政专项(2013—2015);中国环境与健康项目(CEHI)第六轮合作资助课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制度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和行为实验”;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公开招标课题“面源污染治理与粮食安全双重约束下化肥零增长实现路径和对策研究”(编号:201511)。作者对资助方和项目合作伙伴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要特别感谢所在单位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领导和同事,正是他们在研究指导和时间、人员配备方面提供的支持,才使得作者能够全心投入研究工作中。
后,作者要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使得我们的成果能够以更加完好的形象展现出来。
以上提及仍未免挂一漏万,未及之处也都在作者心中。书中难免仍有疏漏,不妥之处文责自负,也请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著者
2015年10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