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81987
前 言
让自己惊诧/001
章寻找“大共产党”
青袍上绽开的血花/002
为艾艾“争气”/008
“白毛女”飞出花轿/014
姜占春的寻找/018
枪响,八百里太行震荡/024
“108支队”/031
“北方兴国”的期待/038
第二章抗战“沸点”洪子店
平山团聚师洪子店/044
南沟的出发/052
打响了平山抗战枪/056
农会给力抗战/062
坚如铁磐的起点/066
辛庄作证/071
战将韩怀智/076
第三章鏖兵晋西北
上社的大年初一/084
娘,给俺捎一双新鞋/088
铁军的锻造/093
白求恩在平山团创战史奇迹/097
永记“西来华佗”/109
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117
的关注/132
第四章血色家园
将军在家园落泪了/138
美穗子的平山故事/145
贺龙佳话/157
“麻雀战”/163
八百新兵赴延安/168
萧锋日记里的两烈士/172
晋察冀的“孔雀东南飞”/179
韩增丰传奇/186
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197
谁是平山团家属?/206
英雄妻子/211
“81个不知道”和“孝帽军”/221
第五章我们在太行山上
铁血剧社:文艺“平山团”/230
曹火星:为平山团谱写《上战场》/241
平山三齐:信任的平山人/253
沙飞:把灵魂留住/262
雷烨:寻找回来的英雄/269
邓拓、丁一岚:人间长此记深情/278
王二小:秋风里飘荡的歌声/286
杨展:太行深处,那一簇黄花/292
第六章南泥湾的故事
米脂佳话/298
和朱总司令一起披荆斩棘/305
王震光脚抡起大镢头/313
生产忙坏了陈团长/317
争当“贺龙投弹手”/321
诗情画意南泥湾/327
一座日本木屋/336
让自己惊诧
夜色静谧,又是一年中好的秋光。依然是雅清苑书房,四壁如雪,满室书香。此刻,我的情感和着泪水奔腾为大江大河!
记得去年,我完成了历史文化散文集《故国中山》后,写了一篇长逾万字的结语,认真思考了河北中西部古中山国地域的文化精神特质,总结了12个字:“仁厚实在,忠勇稳定,悲歌慷慨。”近年,周边省份《闯关东》《走西口》《中原突围》等剧的上映,给我们很大的文化压力,河北也积极寻找自己的文化亮点。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一遍遍梳理古中山区域两千年历史,试图释解这12个字,找个“形象代言人”。
我想到乐毅、赵子龙、曹彬、刘琨、魏征……搜寻几十天之后,一个名字跳跃眼前——平山团!这个纯粹的农家子弟兵团队,抗战八年战功赫赫,被聂荣臻嘉奖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让“子弟兵”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别称;苦耕南泥湾创造出“陕北好江南”的农垦奇迹,是“模范中的模范”;南征北返历尽千难万险,跋涉两万七千里,创造了“第二次长征”;解放战争中,保卫延安,参加了“三战三捷”等重大战役,后进军新疆,平叛剿匪,屯垦在艰苦的西部边陲。可以说,正是英雄平山儿女让新中国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落脚西柏坡成为必然(平山团集合出发的洪子店镇,距离西柏坡仅仅5公里);正是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取得民族独立和全国解放中所走过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这里必然蕴含了中华民族伟大而永恒的精神品质,也一定闪现出我们地域可贵而独特的精神风貌!好,开始寻找。
急忙翻开了一本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平山县志》,发现平山团有点“神秘”,这名字从1939年聂荣臻嘉奖后从就时隐时现,而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西柏坡等名字在很多年份里出现。谁参加了平山团?他们又到哪里去了?有没有当将军的?是否有健在的?迅速进行百度搜索,仅查到《寸心的表白》一文,纪念牺牲在陕西扶眉战役中的平山团营长栗政通,文中提到了寻访烈士事迹也非常艰难……直奔平山吧!我知道,如果连自己的县志都不记载的事情和人物,几乎不会在其他的地方出现的。果然,接下来的一年多,几乎日日满脑子平山团。我所有亲朋好友都知道了,这大有好处,他们都在翻寻他们的祖辈父辈的记忆,提供大量的资料,传记、回忆文章、党史资料,地方的、部队的,甚至包括了日本朋友给提供的“日本鬼子”的情况,桌上迅速堆高的资料让我吃惊,来自这块地域强大的热情几乎对我形成了“炙烤”,自己竟为自己寻找了无数惊诧!
为这些数字惊诧!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此后,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越黄河东进敌后抗战。在平型关大捷后,120师、115师都先后到达河北平山县扩军。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1700多人参加了120师的359旅,组建了718团,即平山团,移师三晋;过后两三个月里,1700多人分别参加了115师的各支部队,挺进齐鲁;不久晋察冀军区成立,又有1800多平山子弟入伍四分区部队,后来组建晋察冀军区五团,这是战斗在家乡的“平山团”。再看八路军整编后,东渡黄河时三个师的战斗兵力不足三万。而在这样一个县,在极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极为集中的村庄里有6200多名子弟输送到了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在抗战初期,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这个数字是何等的巨大!何等的震撼!何等的传奇!那父子兵、兄弟兵、亲戚排,村村连队,户户军属,足以让平山成为“八路军的故乡”。
之后的八年抗战中,359旅的平山团陆续补充兵员,总数达四千余人,几乎都是清一色平山人。这样一个坚实而英勇的子弟兵团队,在中国革命史上也很少见!抗战期间,仅仅平山县就有12065人参加八路军,牺牲近万人,就这样他们前赴后继,用躯体和灵魂链接成一个钢铁的“平山军”!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从西柏坡“进京赶考”时,还带走了500平山的青年学生,此后多年,他们守卫的中南海里一片平山乡音……
平山团的奇迹,并不偶然。早在抗战前,栗再温等平山早期党员,已经把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点燃在太行山上,发展党的组织,组织动员群众。抗战爆发前,全县党员已有700多人,占到了当时整个华北党员总数的七分之一。他们组建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开展武装斗争,把平山经营成了“北方兴国”。平山团组建过程中,青年党员几乎悉数参加,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在八年抗战中,仅有25万人口的平山县,就有7万余人参军参战,参加自卫队、农会、妇救会、儿童团等各种组织,平山几乎人人皆兵,成为晋察冀抗战史上的一个典范。而日寇在平山制造了100多起惨案,屠杀无辜平民14000余人,牺牲惨重。“后一把米用来作军粮,后一寸布用来做军装,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后的亲骨肉送到部队上……”这是平山人民发自内心的歌唱。八年间,聂荣臻、彭真率领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有三年零两个月在平山战斗生活,后在“晋察冀的乌克兰”里找到了西柏坡,让党中央驻扎在平山人民坚实温暖的怀抱。应该说平山县就是一个巨大的“平山团”,他们是母与子不能分离。
中国共产党组建了平山团,从此找到中国北方地区“人民子弟兵”的燃点。这支火炬被军队和百姓共同高举,抗日烽火熊熊燃烧,照亮了中国的天空。
除平山团之外,在周围区域还有“灵寿营、阜平营、曲阳营、唐县营、藁无(藁城、无极)大队、回民支队(原由定州500回民组建,后归马本斋指挥)”等等诸多个抗日子弟兵团队,从冀西到冀东,从冀中到冀南,子弟兵部队数不胜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至今。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抗美援朝,河北共奉献出100万共产党领导下的英雄儿女,而牺牲人数近80万!这组数字又让我颤抖,血肉男儿的牺牲撕裂着多少母亲柔软的心房啊,“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慷慨中有多少来自河北的悲壮啊!
为悲歌慷慨惊诧!
两千多年前,古老中山国创造了“悲歌慷慨”这个词汇,之后在石家庄、保定等古中山区域发生过有历史记载的战争多达400多次,从赵灭中山,到背水一战,再到靖难之役,直至抗日战争,这片土壤里的每一个分子都浸透着悲歌慷慨的基因。
战国时期中山国就有“衣铁甲、操铁杖”的猛士,激战中“以车投车,以人投人”,直至悲壮战死。后有乐毅、荆轲、赵云、刘琨……慷慨基因抗战中凸显:这里有位抗日殉国的上将军长郝梦龄,有无数奋起而战的子弟兵。在日本侵略者践踏家园时,这里村村来反抗,人人唱慷慨。狼牙山五壮士、井陉的挂云山六壮士,平山的刘家坪十二壮士,层出不穷。藁城的梅花镇惨案中,一个农民看见儿媳被侮辱,捡起地上的日本战刀,连劈两名鬼子;正定县一个普通农民张三月在自家院子里,拿起铁镐奋勇而战,面对8个全副武装的日本兵,毫无惧色地搏杀,竟能毙伤几敌!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而平山惨案中,每一起皆有反抗。为寻八路军,鬼子曾举刀进行了九九八十一问,81颗滴血的头颅铿锵有声的答案只有三个字——不知道!平山岗南村惨遭屠杀后,天地间涌出120个“孝帽军”,头顶着白色的孝布,身穿白色孝衣,流淌着悲愤的泪水,毅然决然地走向八路军的行列!
悲壮常常在战场和故乡同时上演。例如平山团的几次大战,一次就减员几百,故乡平山的土地上村村挂孝、户户举哀。然而,很快,一批牺牲者的兄弟子侄就补充到平山团!在山西上下细腰涧战役中,烈士王家川在战场上拼刺刀打死了8个鬼子,牺牲时双手紧抓着敌人的刺刀,手指被齐刷刷斩断。他的弟弟辗转几百里赶到平山团驻地,报名时弟弟执拗地说:“俺就叫王家川!俺爹娘说了,俺要是牺牲了,俺还有个弟弟来,还叫王家川!”
还有,平山团的故乡,那子弟兵的母亲们,坚韧地挺立在家园里,让子弟兵的灵魂随时可以回来,呼喊那声穿透天宇的声音——娘!娘的心很软也很硬,一声“娘”不能摧垮她们如太行山一样伟岸厚重的意志,甚至催不下她们在人前的眼泪!像戎冠秀一样的母亲,继续送出“后一个亲骨肉”。
还有,平山团的身后,白求恩大夫救死扶伤的赤子情怀,聂荣臻将军救美穗子的人间大爱,放牛孩子王二小悲凉的歌声……
还有,为组建平山团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栗再温,他的笑容睿智而高远;平山团里优秀指战员栗政通,他的文字激情而又浪漫;还看到摄影家沙飞镜头里凝聚的残酷与希望的瞬间;也听到“文艺平山团”里曹火星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坚贞誓言……
为自己的思考惊诧!
我的家乡灵寿与平山山水相连,同为中山腹地,两县文化相近,习俗相同,互通嫁娶,“打断骨头连着筋”。抗战时期携手御敌,聂荣臻嘉奖平山团时一起表彰“灵寿营”。儿时,我是在奶奶或姥姥吟唱抗战歌曲中入睡的,她们讲述的多是“过洋鬼子”的恐怖故事。姥姥、姥爷(七七事变前的老党员)都是在东洋刀冰凉的刀刃下逃生的;我的爷爷奶奶数次成为类似“81个不知道”的主角。一遍遍讲述,没有听到过的是“奉献”二字。90岁仍然健在的姥姥至今还在喃喃地遗憾:那天深夜,正在帮一位八路军战士裁剪缝制一件衣服,当还差一个袖子时,集合号吹响了,战士穿着“独袖”衣服跃出屋门……她们“脑存文件夹”里全是感恩,她们的“搜索引擎”里,总在搜寻哪怕一丁点的歉疚……至于其他,都亦不曾思考过。
今天要寻找平山团,忽然想起儿时一个称呼——“八路军爷爷”。此前30多年的记忆中,这个名字就是傍晚蹲在老屋旁边土堆上的老人。他是我家后邻,表弟的爷爷。那景象今已相当模糊:他一手抱着我的表弟,一手握着表弟手里的小木刀,挥动着,教他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们几个顽童环绕四周,奔跑嬉闹,跟他哼唱着。稍大一些,我知道的八路军爷爷为我们看护着一块树林,那里槐花溢香,溪水潺潺,让我认识了上百种花鸟虫鱼,是我本散文集的写作起点,是我人生里的“瓦尔登湖”。因为他的坚强守卫,那几百亩的狭长林带一直植被茂密,生态和谐。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爷爷去世,村庄分田,溪水断流,林子消失。
还有个老八路叫“一根胳膊”,全村人都这么喊。他是负伤退伍的伤残军人,依稀记得他找回乡度假的父亲看过病(父亲当时在白求恩军医学院)。他用剩余的一只胳膊“盘”了全村人土坯火炕,当然也包括我儿时睡过的那盘。他用独臂,温暖了偌大的村庄。
恍然醒悟!在八路军的呵护下长大,我直到他们去世也没有弄明白“八路军”的真正含义!直到今天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不知道他们是否参加过平山团、灵寿营,
午后的冬阳渐渐拉长了一个“神秘”的身影,深蓝衣衫上涂抹了淡淡金色。过了平山县城,杜家庄南沟近了,他很渴望见到家中的老娘,但脚步还是走向了洪子店。
此刻是1934年年底。回乡的人叫栗再温,家里人依然叫他栗志周。他是娘常常念叨的老四,是侄子们喜欢的四叔。这个十年前从洪子店高小走出的学子,历经坎坷,今已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位共产党员。
抬眼望莽苍太行群山,十年历程伴暮云飞逝,在他脑幕上一一转换着画幅:
1924年,北平大同中学,一个来自太行深山的少年双目饥渴地啜饮皇城新鲜,《新青年》《晨报》皆跳跃着理想与梦想的文字:“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些文字如雨点溅落暄腾的土地,激荡着少年澎湃的心。
从德国摩泽尔河畔特里尔小镇里成长的马克思,挥舞着红色的共产主义旗帜,已经覆盖了跨越亚欧大陆的世界的国家,那新奇而炙热的火焰正在古老中国大地蔓延,年轻老师微笑的嘴角里不时落下有分量的名字——李大钊、陈独秀……几乎就在身边的革命导师更让栗再温无限景仰……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的怒火燃烧到北平。栗再温加入街头激昂前行的游行洪流,队伍的前列,栗再温看到了一个身着青衫、目戴眼镜的身影。青衫罩住泰然与从容、执著与稳健,镜片反射激情与关爱、宽厚与质朴。栗再温当时还不懂得,正是这样的人行走在中国历史的前沿,把目光投向世界,撑起新时代的精神大厦。他的心被浸染着被打动着……1926年3月12日,两艘日本军舰突然炮击天津大沽口,蛮横地要求国民军撤防,炸死炸伤官兵多人。3月18日,李大钊和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发动北平10万群众举行示威大会,军警向手无寸铁的请愿代表枪击刀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屠杀开始时,李大钊和儿子李葆华走在队伍的前面,李大钊头部负伤,鲜血沿发梢滴落在棉袍上,他的双手也在流血,但他没有丝毫在意。栗再温从他的身边走过,鲜红的血花和坚毅的目光一起映射到他的眸中,他咬紧嘴唇,一种浩气在少年的心田暗暗升腾。之后,反动军阀开始了对李大钊的追捕。1927年4月28日,受尽酷刑的李大钊留下了身着青袍的遗照,平静地走上了绞刑架。
栗再温是在课堂上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那一刻他愤怒了!为了我们的理想社会,要斗争,要革命,要报考黄埔军校!热血在心底暗暗喷涌……多年后,栗再温和李葆华在晋察冀根据地一起并肩战斗,每每与李葆华相望时,栗再温总是回忆那悲歌慷慨的一幕。
青袍上绽开的血花,如蒲公英撑开的伞羽,把种子落在年轻知识分子湿润的心房,早已结果。
“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世界!”李大钊种植了坚定的信仰大树。他就义后不到一个月,栗再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暑期,他在中学老师范仁的介绍下入中法大学(即孔德学院,北大名人子弟,如李葆华、陈香梅、钱三强、吴祖光等多入孔德)学习。他这个穷山沟来的学生忠厚朴实,好学上进,很快他担任了中法大学党支部书记,兼管北平市委青年工作。从此,写标语、发传单,办工人夜校,声援南方苏区的土地革命,纪念南昌起义的示威游行等等,北平的学生和党组织里活跃着栗再温的身影,精干、朴实,温和、坚定。当然,追捕也时刻伴随着他,大学没有读完被迫转入地下工作。1930年夏季,栗再温担任了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
此后,他先后担任过中共河北省委秘书长、中共山西特委书记。在山西搞“左联”,建立“山西文化总同盟”,又去大同搞工人运动,声势浩大地发动群众宣传南方、朱德领导的工农红军反“围剿”斗争。因被阎锡山政府追捕,1934年1月20日,他被迫重回北平工作,在汽车上遇到了叛徒,被捕入狱……
这里就有了栗再温今日归乡先去洪子店的原因:要去看望搭救他的李彦林的家人,这是乡情,更是感恩。李彦林是洪子店人,一直在北平国民党政府工作,是国民党“左派”。栗再温被捕后,北平地下党组织找到李彦林,给其200块大洋。经李彦林多方周旋,四处活动,终于把栗再温保释出狱。要感谢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乡亲啊!他保出的将是为家乡挣得更大荣誉和作出更大贡献的志士。遗憾的是,此事让李彦林无法在北平立足,只身南下谋生去了。
李大钊之大义,凛然写汗青,李彦林之乡谊,舍己救人暖心间。
栗再温默默地从李彦林家出来,他加紧脚步,奔东寺而去。
东寺建在洪子店镇子东侧山坡,称延寿寺。他是去找寺前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校长李荣章。李校长是栗再温的班主任,南开大学毕业后回乡执教,思想进步。此时的李荣章校长还无法预测,这座东寺二高将熏陶出平山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栗再温、于光汉(李怀珠)、王昭、焦林义、王雨时、栗政清、韩增丰、韩怀智、齐一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