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04896
编辑推荐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越来越关注心理,并开始寻求借助心理学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的途径。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大家能把心理学的常识和原理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编者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学、识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用人管人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快乐心理学,以及心理困惑等方面,一一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出谋划策。
本书更适用于现实生活。它力争将心理学的深奥理论通俗化,简单化,使大家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并使之发挥效力。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大家能把心理学的常识和原理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编者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学、识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用人管人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快乐心理学,以及心理困惑等方面,一一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出谋划策。
本书更适用于现实生活。它力争将心理学的深奥理论通俗化,简单化,使大家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并使之发挥效力。
内容简介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大家能把心理学的常识和原理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学、识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用人管人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快乐心理学,以及心理阑惑等方面,一一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出谋划策。
目 录
第1章 情绪心理学——心情好,生活才美好
控制好情绪,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心理常识:情绪共鸣原理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心理常识:瓦拉赫效应
张弛有度,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
心理常识:齐氏效应
驱散飘忽的浮躁
心理常识:糖果效应
走出低落情绪的陷阱
心理常识:期望效应
给心中的怒气找一个出口
心理常识:安慰剂效应
掌控冲动的“心魔”
心理常识:从众效应
悲观是缠人的消极情绪
心理常识:贝尔效应
让负面情绪为你服务
心理常识:小苦恼和受益定律
努力增加积极情绪以抵消消极情绪
心理常识:情绪惯性定律
第2章 识人心理学——用心观察,你就能洞悉他人的内心
表情能反映人的心情变化
心理常识:马太效应
通过眼睛洞穿人的心灵
心理常识:定势效应
衣着打扮表露人的个性特点
心理常识:轰动效应
谈吐会泄露出人的内心世界
心理常识:霍布森选择效应
习惯性动作会无声地表露人的内心
心理常识:近因效应
笔迹,使“心”跃然纸上
心理常识:鸟笼效应
手机透露主人的性格
心理常识:高空跳远效应
吸烟会流露人的个性
心理常识:詹森效应
闻香识女人
心理常识:名片效应
第3章 社交心理学——你的“心”魅力,拉近心距离
注重礼仪能拉近交际中的心理距离
心理常识:晕轮效应
良好的印象是架起交际桥梁的基石
心理常识:首因效应
真诚待人能够让你顺利迈进社交“门槛”
心理常识:角色置换效应
人际交往应坚持“互惠”,追求“双赢”
心理常识:互惠定律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心理常识:暗示效应
人格魅力能从内心感染你的交际对象
心理常识:狄伦多定律
居高者主动放下身段才能更好交流
心理常识:博傻定律
第4章 职场心理学——踏上职场“心”路程,赢在职场
职场狼性心理
心理常识:破窗效应
求职,与职场的次心理交锋
心理常识:投射效应
初入职场,心理要经得起考验
心理常识:南风效应
心中要有敬业精神
心理常识:250定律
缓解压力,让心理不再疲劳
心理常识:鲶鱼效应
工作环境影响人的性格
心理常识:标签效应
找准自己的位置,认真对待工作
心理常识:飞轮效应
升职更需要谦虚谨慎
心理常识:流言效应
失业,挑战你的心理承受力
心理常识:尤人效应
第5章 用人管人心理学——用“心”当老板,拥有新业绩
分析性格心理,把人放在适合的位置
心理常识:无声效应
让员工信任你,他们才会从心里服从你的管理
心理常识:海潮效应
关心,拉近你与下属心理上的距离
心理常识:紫格尼克效应
尊重,用心感动你的员工
心理常识:霍桑效应
善用下属的缺点
心理常识:赫洛克效应
让和你作对的人才听你的
心理常识:权威效应
宽容是金,仁者得人心
心理常识:酸葡萄效应与甜柠檬效应
分配任务,不要把责任分散
心理常识:责任分散效应
第6章 成功心理学——“心”优秀,造就新强者
心中有梦想,成功就在前方
心理常识:篮球架效应
从心理上建立自信
心理常识:习惯性无助效应
兴趣铸就心理财富
心理常识:德西效应
挫折让人心理更坚强
心理常识:沉锚效应
心态比智慧更富力量
心理常识:瓦伦达效应
做好迎接机遇的心理准备
心理常识:领域效应
激情是成功的内在驱动力
心理常识:帕金森定律
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心理常识:后通牒效应
第7章 婚恋心理学——遵从心的指引,赢取婚恋幸福
总是忘不掉的初恋
心理常识:禁果效应
单相思甜蜜而痛苦
心理常识:异性效应
情人眼里出西施
心理常识:过度理由效应
相爱容易相守难
心理常识:超限效应
婚姻中,学会为爱情保鲜
心理常识:瓶颈效应
结婚后要在心理上负起责任
心理常识:空白效应
婚内“冷暴力”容易引发婚外情
心理常识:花盆效应
再婚,心理上不能再错
心理常识:刻板效应
心理缺失引发“老少配”
心理常识:得寸进尺效应
美丽的谎言:“试婚”
心理常识:监狱角色模拟实验
第8章 快乐心理学——心快乐,人快活
幽默是快乐的催化剂
心理常识:幽默效应
内心坦然平和,身心才能健康快乐
心理常识:生气实验
心知足,人常乐
心理常识:手表效应
用心享受家庭之乐
心理常识:血缘效应
助人可以乐己
心理常识:链状效应
感恩获得好心情
心理常识:莫扎特效应
在小事中寻找快乐
心理常识:配套效应
善待身边的人
心理常识:多米诺效应
友谊带来快乐
心理常识:自己人效应
每天快乐一点点
心理常识:社会促进效应
让自己快乐起来
心理常识:凡勃伦效应
第9章 心理困惑——赶走心理困惑,让心灵洒满阳光
冲破羞怯的樊篱
心理常识:苏东坡效应
攀比会让心理的天平失衡
心理常识:进门槛效应
别让孤僻成为阻碍交际的冰川
心理常识:共生效应
多疑让你失去他人的信任
心理常识:蝴蝶效应
洁癖不等同于讲卫生
心理常识:奖惩效应
别让强迫症左右你的生活
心理常识:视网膜效应
与内心的恐惧做朋友
心理常识:毛毛虫效应
疑病症:“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心理常识:幻想效应
控制好情绪,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心理常识:情绪共鸣原理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心理常识:瓦拉赫效应
张弛有度,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
心理常识:齐氏效应
驱散飘忽的浮躁
心理常识:糖果效应
走出低落情绪的陷阱
心理常识:期望效应
给心中的怒气找一个出口
心理常识:安慰剂效应
掌控冲动的“心魔”
心理常识:从众效应
悲观是缠人的消极情绪
心理常识:贝尔效应
让负面情绪为你服务
心理常识:小苦恼和受益定律
努力增加积极情绪以抵消消极情绪
心理常识:情绪惯性定律
第2章 识人心理学——用心观察,你就能洞悉他人的内心
表情能反映人的心情变化
心理常识:马太效应
通过眼睛洞穿人的心灵
心理常识:定势效应
衣着打扮表露人的个性特点
心理常识:轰动效应
谈吐会泄露出人的内心世界
心理常识:霍布森选择效应
习惯性动作会无声地表露人的内心
心理常识:近因效应
笔迹,使“心”跃然纸上
心理常识:鸟笼效应
手机透露主人的性格
心理常识:高空跳远效应
吸烟会流露人的个性
心理常识:詹森效应
闻香识女人
心理常识:名片效应
第3章 社交心理学——你的“心”魅力,拉近心距离
注重礼仪能拉近交际中的心理距离
心理常识:晕轮效应
良好的印象是架起交际桥梁的基石
心理常识:首因效应
真诚待人能够让你顺利迈进社交“门槛”
心理常识:角色置换效应
人际交往应坚持“互惠”,追求“双赢”
心理常识:互惠定律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心理常识:暗示效应
人格魅力能从内心感染你的交际对象
心理常识:狄伦多定律
居高者主动放下身段才能更好交流
心理常识:博傻定律
第4章 职场心理学——踏上职场“心”路程,赢在职场
职场狼性心理
心理常识:破窗效应
求职,与职场的次心理交锋
心理常识:投射效应
初入职场,心理要经得起考验
心理常识:南风效应
心中要有敬业精神
心理常识:250定律
缓解压力,让心理不再疲劳
心理常识:鲶鱼效应
工作环境影响人的性格
心理常识:标签效应
找准自己的位置,认真对待工作
心理常识:飞轮效应
升职更需要谦虚谨慎
心理常识:流言效应
失业,挑战你的心理承受力
心理常识:尤人效应
第5章 用人管人心理学——用“心”当老板,拥有新业绩
分析性格心理,把人放在适合的位置
心理常识:无声效应
让员工信任你,他们才会从心里服从你的管理
心理常识:海潮效应
关心,拉近你与下属心理上的距离
心理常识:紫格尼克效应
尊重,用心感动你的员工
心理常识:霍桑效应
善用下属的缺点
心理常识:赫洛克效应
让和你作对的人才听你的
心理常识:权威效应
宽容是金,仁者得人心
心理常识:酸葡萄效应与甜柠檬效应
分配任务,不要把责任分散
心理常识:责任分散效应
第6章 成功心理学——“心”优秀,造就新强者
心中有梦想,成功就在前方
心理常识:篮球架效应
从心理上建立自信
心理常识:习惯性无助效应
兴趣铸就心理财富
心理常识:德西效应
挫折让人心理更坚强
心理常识:沉锚效应
心态比智慧更富力量
心理常识:瓦伦达效应
做好迎接机遇的心理准备
心理常识:领域效应
激情是成功的内在驱动力
心理常识:帕金森定律
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心理常识:后通牒效应
第7章 婚恋心理学——遵从心的指引,赢取婚恋幸福
总是忘不掉的初恋
心理常识:禁果效应
单相思甜蜜而痛苦
心理常识:异性效应
情人眼里出西施
心理常识:过度理由效应
相爱容易相守难
心理常识:超限效应
婚姻中,学会为爱情保鲜
心理常识:瓶颈效应
结婚后要在心理上负起责任
心理常识:空白效应
婚内“冷暴力”容易引发婚外情
心理常识:花盆效应
再婚,心理上不能再错
心理常识:刻板效应
心理缺失引发“老少配”
心理常识:得寸进尺效应
美丽的谎言:“试婚”
心理常识:监狱角色模拟实验
第8章 快乐心理学——心快乐,人快活
幽默是快乐的催化剂
心理常识:幽默效应
内心坦然平和,身心才能健康快乐
心理常识:生气实验
心知足,人常乐
心理常识:手表效应
用心享受家庭之乐
心理常识:血缘效应
助人可以乐己
心理常识:链状效应
感恩获得好心情
心理常识:莫扎特效应
在小事中寻找快乐
心理常识:配套效应
善待身边的人
心理常识:多米诺效应
友谊带来快乐
心理常识:自己人效应
每天快乐一点点
心理常识:社会促进效应
让自己快乐起来
心理常识:凡勃伦效应
第9章 心理困惑——赶走心理困惑,让心灵洒满阳光
冲破羞怯的樊篱
心理常识:苏东坡效应
攀比会让心理的天平失衡
心理常识:进门槛效应
别让孤僻成为阻碍交际的冰川
心理常识:共生效应
多疑让你失去他人的信任
心理常识:蝴蝶效应
洁癖不等同于讲卫生
心理常识:奖惩效应
别让强迫症左右你的生活
心理常识:视网膜效应
与内心的恐惧做朋友
心理常识:毛毛虫效应
疑病症:“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心理常识:幻想效应
在线试读
第2章 识人心理学——用心观察,你就能洞悉他人的内心
通过眼睛洞穿人的心灵
心之所想,不用言语,从眼神中就会找到答案,这是每个人无法隐瞒的事实。常常有这种情况,有些人口头上极力反对,眼睛里却流露出赞成的神态;有些人花言巧语地吹嘘,可是眼神却表现出他是在撒谎。
有一位成功的律师曾经这么说过,判断证人在法庭上作证的可靠性,要注意他眼睛的动向。满脸佯装微笑的证人,注意他的眼睛,会发现那是一双不安的眼睛,根本没有笑的神志。如果眼睛真的在笑,心也会随之轻松。但是,对证人来说,面对紧要关头,心情没法放松,眼睛也就根本不可能真的笑,所以,证人的话值不值得信赖,一定要看他的眼睛给我们传达的信息再做判定。
眼能传神,演技绝佳的演员眼睛的表演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一个演员的眼睛不会“说话”,那他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倘若某个歌手演唱时目光呆滞,那他绝不可能成为明星。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中说有三个姐妹,其中有一个叫美杜莎,外人只要一接触到她的目光,便立刻化为石头。这个故事在于说明眼神的威力。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完全不注意别人的眼睛,就无法了解对方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事实上,人们无法彻底隐瞒心事,即使有人摆出一副无表隋的脸孔,但它并不能维持长久。
如果面对异性,只望上一眼,便故意移开视线的人,大都是由于对对方有着强烈的兴趣。譬如,在火车上或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所有人的眼光几乎都会集中在她身上,但年轻的男性往往会很快把脸扭向一旁。他们虽然也非常感兴趣,不过基于强烈的压抑作用而产生自制行为。假使兴趣欲望增大时,便会用斜视来偷看。这是由于想看清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的缘故。
不相识的人,彼此视线偶尔相交的时候,便会立刻撇开。这是由于人们觉得,一个人被别人看久了,会觉得被看穿内心或被侵犯隐私权。而当我们在路上行走时,发现陌生人一直盯着我们,必定会感到不安,甚至会觉得害怕。相识者彼此视线相交之际,即表示为有意进行心理沟通。
对方是否在看自己,有无视线接触,都能说明对方是否关心你所说的话题。如果对方完全不关注你,那说明他不关心你的话题,正在想其他的事,或者是因为时间关系,想离开此地,总之,他是想尽快结束这个话题。
眼睛的清浊程度,也能折射出人的心理活动特征。经常睡眼惺忪的人,会显得很慵懒,无法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而眼睛雪亮、目光炯炯的人,自然显得聪明伶俐。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知道,正视,代表庄重;斜视,代表轻蔑;仰视,代表思索;俯视,代表羞涩;闭目,代表思考或不耐烦;目光游离,代表焦躁或不感兴趣;瞳孔放大,兴奋、积极;瞳孔收缩,生气、消极。
眼泪,是眼睛的保护液。正因为眼睛能表达情感,眼泪也更能陪衬出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力度。一个人在极度伤心时,流出的是极其悲哀的泪水;在遇到意外惊喜时,流出的是惊诧、狂喜的泪水;碰到高兴的事时,流出的是欣喜的泪花;让人琢磨不清、有力度的就是情人的泪水了,它能让七尺刚强男儿柔情万种,且无怨无悔。
我们还要明白眼睛的一种动作——挤眼睛,它是用一只眼睛使眼色表示两人间某种默契,它所传达的信息是:“你和我此刻所拥有的秘密,任何其他人无从得知。”在社交场合中,朋友相互挤眼睛,是表示他们对某项主题有共同的感受或看法,比场中其他人都接近。陌生人间若挤眼睛,则无论如何,都有强烈的挑逗意味。由于挤眼睛意含两人间存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默契,自然会使第三者产生被疏远的感觉。因此,不管是偷偷或公然的,这种举动都被重礼貌的人视为失态。
孟子曾作过精辟的阐述,说明眼睛是判断人心善恶的基准。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这段话的意思是:观察人的方法,没有比观察人的眼睛更好了。眼睛不能掩盖人们内心的丑恶。一个人心中正直,眼睛就显得清明;心中不正直,眼睛看上去就不免昏花。听一个人讲话,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内心的好坏又怎么可以隐藏得了呢?所以,我们说眼睛是洞穿心灵的窗户,能表现人的心理内容。
心理常识:
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不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国外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
通过眼睛洞穿人的心灵
心之所想,不用言语,从眼神中就会找到答案,这是每个人无法隐瞒的事实。常常有这种情况,有些人口头上极力反对,眼睛里却流露出赞成的神态;有些人花言巧语地吹嘘,可是眼神却表现出他是在撒谎。
有一位成功的律师曾经这么说过,判断证人在法庭上作证的可靠性,要注意他眼睛的动向。满脸佯装微笑的证人,注意他的眼睛,会发现那是一双不安的眼睛,根本没有笑的神志。如果眼睛真的在笑,心也会随之轻松。但是,对证人来说,面对紧要关头,心情没法放松,眼睛也就根本不可能真的笑,所以,证人的话值不值得信赖,一定要看他的眼睛给我们传达的信息再做判定。
眼能传神,演技绝佳的演员眼睛的表演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一个演员的眼睛不会“说话”,那他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倘若某个歌手演唱时目光呆滞,那他绝不可能成为明星。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中说有三个姐妹,其中有一个叫美杜莎,外人只要一接触到她的目光,便立刻化为石头。这个故事在于说明眼神的威力。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完全不注意别人的眼睛,就无法了解对方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事实上,人们无法彻底隐瞒心事,即使有人摆出一副无表隋的脸孔,但它并不能维持长久。
如果面对异性,只望上一眼,便故意移开视线的人,大都是由于对对方有着强烈的兴趣。譬如,在火车上或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所有人的眼光几乎都会集中在她身上,但年轻的男性往往会很快把脸扭向一旁。他们虽然也非常感兴趣,不过基于强烈的压抑作用而产生自制行为。假使兴趣欲望增大时,便会用斜视来偷看。这是由于想看清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的缘故。
不相识的人,彼此视线偶尔相交的时候,便会立刻撇开。这是由于人们觉得,一个人被别人看久了,会觉得被看穿内心或被侵犯隐私权。而当我们在路上行走时,发现陌生人一直盯着我们,必定会感到不安,甚至会觉得害怕。相识者彼此视线相交之际,即表示为有意进行心理沟通。
对方是否在看自己,有无视线接触,都能说明对方是否关心你所说的话题。如果对方完全不关注你,那说明他不关心你的话题,正在想其他的事,或者是因为时间关系,想离开此地,总之,他是想尽快结束这个话题。
眼睛的清浊程度,也能折射出人的心理活动特征。经常睡眼惺忪的人,会显得很慵懒,无法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而眼睛雪亮、目光炯炯的人,自然显得聪明伶俐。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知道,正视,代表庄重;斜视,代表轻蔑;仰视,代表思索;俯视,代表羞涩;闭目,代表思考或不耐烦;目光游离,代表焦躁或不感兴趣;瞳孔放大,兴奋、积极;瞳孔收缩,生气、消极。
眼泪,是眼睛的保护液。正因为眼睛能表达情感,眼泪也更能陪衬出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力度。一个人在极度伤心时,流出的是极其悲哀的泪水;在遇到意外惊喜时,流出的是惊诧、狂喜的泪水;碰到高兴的事时,流出的是欣喜的泪花;让人琢磨不清、有力度的就是情人的泪水了,它能让七尺刚强男儿柔情万种,且无怨无悔。
我们还要明白眼睛的一种动作——挤眼睛,它是用一只眼睛使眼色表示两人间某种默契,它所传达的信息是:“你和我此刻所拥有的秘密,任何其他人无从得知。”在社交场合中,朋友相互挤眼睛,是表示他们对某项主题有共同的感受或看法,比场中其他人都接近。陌生人间若挤眼睛,则无论如何,都有强烈的挑逗意味。由于挤眼睛意含两人间存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默契,自然会使第三者产生被疏远的感觉。因此,不管是偷偷或公然的,这种举动都被重礼貌的人视为失态。
孟子曾作过精辟的阐述,说明眼睛是判断人心善恶的基准。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这段话的意思是:观察人的方法,没有比观察人的眼睛更好了。眼睛不能掩盖人们内心的丑恶。一个人心中正直,眼睛就显得清明;心中不正直,眼睛看上去就不免昏花。听一个人讲话,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内心的好坏又怎么可以隐藏得了呢?所以,我们说眼睛是洞穿心灵的窗户,能表现人的心理内容。
心理常识:
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不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国外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