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417231
1. 中央情报局之父——多诺万
威廉多诺万是个典型的美国佬,精力充沛,才华出众,富有进取精神,是一个集浪漫主义、机智头脑和敏锐思维于一身的天才。他对政治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但又能培养密切的人际关系。他在华尔街开办律师事务所时,他的下属都对他忠心耿耿。多诺万与好几届总统的私交都不错,在政府和国会中有着良好的人脉关系。1924年,多诺万由加尔文柯立芝总统任命,担任美国司法部长助理,日后成为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埃德加胡佛当时是他的下属。多诺万和罗斯福是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同班同学。他们俩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在纽约州出生并长大;都生性乐观,精力充沛,相信勇气能够创造奇迹;都崇尚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信念,并希望把这一信念传播到全世界。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但是对他们的私交从未有什么影响。多诺万是怎么和美国情报机构扯上联系的呢?这源于当时的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不存在统一的情报机构。除了专管国内的联邦调查局外,美国没有从事国外情报工作的统一的机构。国家的情报活动由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进行。各个情报机构工作任务重叠,各自为政,收集的情报信息七零八落,缺乏整体性、协调性,人员素质低下,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十分落后。罗斯福上台后,对美国情报机构的现状非常不满意,于是开始重用私人情报网。他跳开政府的规定,直接挑选和使用一些对他极为忠实和可靠的人,这些人直接对他本人负责。这些人中间有外交官、军方人士、记者、作家、社会名流,还有一些是他的私人朋友。中央情报局的开山始祖,多诺万就是其中之一。1940年12月,罗斯福总统委派密友、社交广泛的华尔街律师威廉多诺万赴英国、巴尔干、北非和地中海等战区考察谍报工作,学习经验。在当时,情报工作较为出色的除了苏联就当属英国了,英国情报机构有着几百年的历史。英美从来都是穿一条裤子的,所以非常希望美国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情报机构。在那里多诺万受到极其隆重的欢迎。英国谍报机构首脑孟席斯向多诺万介绍了英国谍报工作的经验,并特别强调了美国组建统一情报机构的迫切性。多诺万在伦敦期间,还受到丘吉尔首相和乔治六世国王的接见。他们就谍报工作的重要性不厌其烦地提醒多诺万,多诺万对此也深表认同。 1941年3月,多诺万带着满腔的热情回到美国。多诺万向罗斯福总统提议,仿效英国的方法,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国外情报工作,搜集敌情,并为总统提供咨询的机构。罗斯福对这一提议非常动心,但是陆、海军情报部和联邦调查局一致反对,他们担心多诺万的机构会侵越自己的权限,都拒绝与这个“随心所欲”“无法无天”的人共事。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多诺万的多方努力,和总统的一再坚持,1941年7月,美国情报协调局正式成立,由多诺万出任局长。情报协调局是美国最早的一个情报联合机构。当时,情报协调局主要从事对敌国的战略情报研究,收集有关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情报,供总统决策时参考。他们还承担了一些对外宣传活动,以配合政府的对外政策。情报协调局的工作分为公开和隐蔽两部分。公开活动主要是从事情报的分析和研究。招聘来的学者大多在研究分析处,这里把学者的研究方式首次运用于情报工作领域。他们在华盛顿雾谷的几栋破烂不堪的大楼里工作,监听轴心国的广播,钻研农业报告、工业统计、科技杂志和当地的报纸,了解德国占领区发生的一切。该局的隐蔽工作仿效了英国特别行动执委会的职能,主要在德国敌后从事破坏、游击战等活动。美国海军情报部的“K”是管理密探的影子机构,后来被情报协调局接管,成为其秘密工作的主要部分。情报协调局的人数不断增多,但是实质性的工作却没有起色。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珍珠港事件在美国引起巨大震动,但是情报协调局事先对日本突然袭击的意图竟然一无所知,多诺万是在接到罗斯福电话之后才得知此事的。对此,多诺万很惭愧,罗斯福也有些生气,其他部门的指责之声更是不断。多诺万求胜心切,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提出了不少作战方案,比如建议轰炸日本火山,以便造成火山喷发,将日本埋葬在熔岩和灰烬中,这个计划实在太离谱了,好在美国没有实施。痛定思痛,珍珠港事件使美国政府终于认识到建立强大的对外情报机构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1942年6月13日,在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多诺万的联合建议下,罗斯福下令将情报协调局与军方情报力量结合,成立美国战略情报局(OSS),多诺万任局长。这是美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情报机构,也是中央情报局的前身。它的工作内容是破坏、谍报、反间谍和部署、实施秘密行动,这些工作成为后来中央情报局的基本行动范围。战略情报局集情报分析和秘密行动于一体。但是战略情报局只是为了应付战争而成立的临时部门。成立之初,国会对其有诸多限制,比如,战略情报局不得查阅从日本和德国截获的最重要的通信资料。这些要求和限制不利于多诺万全面地开展工作,因此,多诺万多次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应该成立一个“中央情报”部门,以便能快速而准确地了解国外的意图和活动。其实,他是想把战略情报局这个临时部门变成永久性的情报部门。当时,罗斯福总统也正有此意,因为他太想了解苏联的意图了,当然美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喜欢安于现状的国家。于是,罗斯福命令白宫的工作人员对战略情报局进行调查,看战略情报局是否可以成为永久性的“中央情报部门”。可遗憾的是,调查的结果还没有出来,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去世了。多诺万的希望顿时变得渺茫了。跟他预料的差不多,调查部门交给新上任的杜鲁门一份关于战略情报局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声称,战略情报局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报告还说,多诺万是个非常不称职的情报领导,并列举了一些事例。对于这样的评价,多诺万很气愤,但是这种气愤又无处发泄。多诺万知道自己的理想可能很难实现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个不轻易认输的人,于是,他决定试一试。1945年5月的一天,多诺万敲开了新总统杜鲁门的办公室门,他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他说美国现在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情报部门,这是很危险的。杜鲁门的回答很干脆,意思是成立的这样的部门完全没有必要。多诺万只好带着遗憾走出了杜鲁门的办公室。杜鲁门本身不喜欢搞秘密组织,华盛顿的各个情报机构趁机大告战略情报局的状。杜鲁门把多诺万革了职,1945年9月13日,杜鲁门下令解散战略情报局,该局下属的情报研究分析处和行动处分别由国务院和陆军部管辖,战略情报局的资产和人员顷刻之间一扫而光。尽管多诺万被杜鲁门罢免,但是建立中央情报局的基本框架,以及由立法所确定的地位都没有超出当初多诺万提出的构想范围。美国人特别是中央情报局的第一代特工对他推崇备至,他被公认为“中央情报局之父”。多诺万逝世后,中央情报局特地设立了“威廉多诺万奖”,以纪念这位建立美国统一情报基业的意识鼻祖,而且每逢中央情报局及其老特工人员们搞庆典时,会场正面总要高悬他的画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