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76995
新闻宣传·舆论引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翟惠生】
结合中国现实和历史环境谈新闻传播【尹韵公】
新媒体时代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新格局【童 兵】
新兴媒体·传播变局
移动互联时代媒体变革的十大趋势【陆小华】
全球新媒体发展的动向和态势探析【严三九】
移动互联网的今天和明天【官建文】
OTT TV与传统电视的竞合发展【刘幼琍】
交叉替代,融合超越——媒体创新与变革的动力来源【谢海光】
传统媒体·改革突围
传统媒体转型的十个方向性思考【孟 波】
财经媒体的变与不变【秦 朔】
精神制造与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上海实践为例【何建华】
变革与坚守——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陈保平】
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发展态势【杨驰原】
传媒创新
文化领域的创新【滕俊杰】
品牌的密码【徐浩然】
《新闻晨报》转型之道:更上海、更民生、更观点【秦 川】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创新探索【赵 红】
内容、创意、移动互联——户外媒体的新未来【聂辰晟】
从《市民与社会》看市民社会的成长【秦 畅】
学术前沿·智慧火光
从大数据到数据新闻【祝建华】
中国的软实力追求:迫切性、障碍与不可调和的矛盾【赵月枝】
全球化与信息社会的文化传播【王 宁】
当前我国新闻学研究的现状与特点【郑保卫】
“传播时代”的传播学研究与发展趋势【洪浚浩】
提升中国传媒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与策略【李本乾】
21世纪新闻教育的共性与个性【郝晓鸣】
民意调查的方法、要素和品质【张荣显】
自动化行为与隐性社会传播【葛 岩】
香港传媒生态——发展与功能【王 伟】
传媒经历·成长分享
成长的声音无处不在——给传媒学生的寄语【张 坤】
做有深度的新闻人【刘庆生】
传媒人的自我修养【杨 晖】
附一:“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成长历程
附二:“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学员寄语
——写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成功举办五周年之际
“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是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远东书院和研究生院共同承办的面向海内外传媒学子的公益性“暑期学校”,创办于2010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经过五年的悉心培育和精心筹办,“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获得了圆满的成功,不仅得到中国记协、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领导、演讲嘉宾、参会学员的充分肯定,而且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享誉海内外传媒界的知名品牌学术园地,被誉为“传媒学子向往的殿堂,传媒领袖必争的舞台”。作为“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暑期学校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回首过往的五年,我感慨良多,借此机会谈谈我们创办“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初衷、理念、目标,以志纪念。
一 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促进知识经验有效融通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人才是实现创新“宝贵的资源”,要使中国传媒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乃至于整体面貌得到根本改观,必须大力培育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传媒人才。但目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实际情况不太尽如人意:一方面,尽管有1000余所专业院校、20多万本科生、4万多研究生,但真正能助推新闻传媒业向前迈进的专业人才相当稀少,以致不少媒体单位都发出“一将难求”的哀叹;另一方面,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在媒体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曾经的“传媒梦”终于都成了明日黄花。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新闻传播教育长期存在背离实践的“弊病”:新闻传播院校的多数老师,或者缺乏媒体从业经验,或者脱离业界多年,往往停留于照本宣科,结果他们培养出来的新闻传媒学子对传媒业界运作的真实状况相当隔膜。
因此,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颠覆固有的思维模式、变革因袭的体制范式、创新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育模式、促进知识经验有效融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创办“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初衷,就是希望开创一种崭新的传媒人才培育模式,竭力聚合海内外优质传媒资源,让那些追逐传媒梦想的学子能够从学界巨擘、业界巨子身上汲取思想智慧和精神力量。例如,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传媒学子可以与传媒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更好地把握新闻传媒业运作的真实需求,有方向、有重点地形塑自身。
二 创建新型学习园地,共享优质传媒教育资源
眼界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尽管今天信息传播相当便捷和迅速,但由于地缘差异、等级差异,许多偏远地区的或者非重点的新闻传播院校很难有机会接触、享有海内外高品质的教育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新闻传播教育的不公平。为了促进传媒教育的公平发展,这五年在筹办“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时,我们始终践行着共享的理念,采用“暑期学校”这种开放性、研究型、综合效应良好的教学模式,创设一个新型的传媒学习园地,同来自全国各地的传媒学子广泛共享海内外质的传媒教育资源。
自2010年11月“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被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列入“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以来,我们每年都力邀海内外50多位传媒领袖来为全国各地的传媒学子授业解惑。这五年莅临“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嘉宾,既有政府官员、学界泰斗,也有传媒领袖、企业精英,这些传媒领袖不仅带来了前沿传媒资讯和研究动向,同时还与广大传媒学子真挚分享他们的从业经验、人生感悟,帮助传媒学子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三 凝聚多方力量,打造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高地
在当今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传媒学子除了应当掌握传媒业运作的基本流程和法则外,还必须积极跳出时空的拘囿,努力跨越思想的藩篱,勇敢捕捉潮流的动向。我们创办“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根本目标,就是力图搭建一方平台,让思想可以追赶未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限度地凝聚多方(高校、媒体、政府、企业)力量,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高地,在培育优质传媒人才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一方面,尽努力聚合海内外质的传媒教育资源,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传媒学子真切感知传媒学界、业界领军人物的思想智慧、精神风采;另一方面,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协同创新研究,即预先厘定一些传媒界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引导传媒学子同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交流。经过五年的持续努力,“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已经成功超越时空、思维种种有形无形的限制,成长为一个高品质的开放性、研究型人才培养高地。
筚路蓝缕五春秋,回首缤纷花满路。从2010年创办至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获得了圆满的成功:近200位传媒大家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传道授业、解惑析疑;1600名传媒学子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开拓视野、提升境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实现筹办“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初衷、理念、目标,并在积极汲取前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筹办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凝聚更多的力量、铸就更多的辉煌、演绎更多的精彩!
“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项目负责人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谢耘耕
2015年4月1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