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118395
全新历史写作,流行文化读本
全程讲述中国历史上这段充满盛衰荣辱、铁血柔情的乱世
精彩真实的五代 有趣有料的历史
军阀割据,天下大乱;恶人当道,英雄辈出;兄弟阋墙,父子相残;谋臣雄主,纵横捭阖;帝王将相,生逢其时;刀光剑影,惊心动魄;问苍茫大地,沉浮谁主……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文明与野蛮、权力与阴谋、战争与和平残酷交织,一段恢弘的五代史画卷在你面前一一展开!
《五代那些事儿》 书中客观描写了朱温、朱友贞、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石重贵、刘知远、郭威、柴荣、赵匡胤等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重现了五代那段乱世。作品集知识性、真实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语言幽默风趣,辛辣犀利,充满了活力,是一部较好的五代历史知识性普及读本。
陈桥兵变
都押衙李处耘的帐篷里,都指挥、江宁节度使高怀德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当今皇上还是一个小孩子,我们拼死拼活地去冲锋陷阵,挣下的汗马功劳,谁人知道?不如应天顺人,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去北征。”
李处耘说这是件大事情,必须先禀明都点检后才好执行。好在点检的亲弟弟赵匡义也在军中,叫他先去摸摸底细,看点检的意思如何,再作处理。
众人马上找来赵匡义,向他说明了情况。赵匡义建议先同掌书记商量。大家找来赵普。赵匡义将情况向他说了一遍。
赵普对大家说,“点检做天子”之事已在军营传开,各营将士都齐集在营门口,甚至有人声言,如果点检不肯即位,大家散伙各自回家种田去。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李处耘见大家说得差不多了,就请赵普拿个主意,赵普似乎胸有成竹,向大家说出了自己的安排,然后手一挥道:“今天夜里安排停当,明天早晨就可以行事,到时点检即使不允,可就由不得他了。”
天刚蒙蒙亮,众将冲着中军帐高呼万岁。守门卫兵制止说,点检还没有起床,请大家不要高声喊叫。
有人对卫兵说,今天大家要拥立点检为天子。只见赵匡义拨开众人,径直走进中军帐,告诉赵匡胤,说众将在帐外等候了一夜,欲立点检为天子,即拥立赵匡胤做皇帝。
“这怎么可以?”赵匡胤推辞道,“众将欲图富贵,陷我于不义,这情有可饶,你是我的亲弟弟啊!怎么可以这样做呢?”
赵匡义回答道:“话不能这样说。古有明训,‘天与不取,反受其殃’,请兄长不要顾虑重重。从前曾有老僧赠兄偈语,内有‘两日重光,囊木应谶’,这两句话,现在已经应验,有何不可为呢?况且,三军归心,都说点检如不从我们之言,情愿回家种田。如果将士就此散去,兄长岂不是成了有罪之人吗?兄长不妨就做了天子吧!”
赵匡胤似乎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于是说道:“等我出去看看,再作打算。”
赵匡胤刚刚走出帐篷,众将就齐声高呼:“三军无主,愿拥戴点检为天子。”
“不行,不行。”赵匡胤推辞地说:“大家还是选有德的人来当天子吧!”
正在这个时候,高怀德手捧了一袭黄袍,上前就要披在赵匡胤的身上。赵匡胤正欲穿上这袭衮龙袍时,突然有一个人挤上前挡在他们两人中间,冲着高怀德说:“干什么?你要陷都点检于不义呀?”
这个人正是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匡义。
“我怎么是陷点检于不义呢?”高怀德冲着众人问道,“点检为天子,是人心所向,你们说是不是?”
“点检为天子!点检为天子!”众人异口同声地大声喊叫。
赵匡胤先是一愣,心里想,刚才是你请我出来做天子的,怎么突然又出来捣乱了?略一思索,恍然大悟,立即冲着众人一拱手道:“事关重大,怎么能够如此仓促?况且,我世受国恩,怎么能够妄自尊大,做这种不仁不义之事呢?”
赵普大声说道:“天命所归,人心所向,明公如果再要推辞,反而是上违天命,下逆人心。如果要为周家着想,请以后善待幼主,优待故后就是了。这样,也算是善始善终,不负先皇。”
说到这里,众将士将赵匡胤拥上马。
赵匡胤还是不放心,拉住马的缰绳,对大家说:“我有号令,你们大家都听从吗?”
所有的人都跪下了,齐声答应愿意服从命令。
赵匡胤又说:“太后和恭帝,我当北面事之,你们不得冒犯;京城的各位大臣,都曾和我同殿为臣,你们不得欺凌;朝廷的库藏、百姓的家里,你们不得侵扰。这些,你们都做得到吗?”
众将的回答是三个字:做得到!
赵匡胤正色地说:“如果服从我的命令,以后必有重赏,否则,不但要按军法从事,还要祸及妻儿,绝不宽待。”
众将全都拜伏于地,声称愿意服从命令。
该走的过场都走过了,赵匡胤在众人的簇拥下,准备率兵返回京师,正准备派人去通知先锋官慕容延钊,不想慕容延钊已经率领部队返程了。
赵匡胤马上命令楚昭辅、潘美两人先行回京,潘美的任务是将“点做天子”的事情通报汴州的宰相们,楚昭辅则是去安顿家人,以防有人乘机浑水摸鱼,害了家人性命。两人领命,带上人马飞驰而去。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看似一场兵变,细想起来,却是一个天大的阴谋。理由有:
其一,明明是率兵出征,怎么又自行返回?此后也没有这次外敌深入的记载,有可能从头开始,外敌入侵的消息,就是假的。
其二,本来,众将找赵匡义,是叫他去向赵匡胤说明众将拥戴他为皇帝这件事,赵匡义请赵普来,也是这个意思。然而,两人根本就没有进帐向赵匡胤说明情况,而是直接安排大家守候到天亮,待赵匡胤出帐,见面就呼万岁。赵匡胤并无惊讶之色,谁敢说,他不是胸有成竹呢?
其三,行军途中,哪来现成的黄袍?即使现做,就是用纸糊,也要费一番工夫,何况这是天下第一服——皇帝的衮龙袍啊?如果说这件衮龙袍是真的,那就不是现做的,而是事先有人准备好了。
陈桥兵变的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做戏,诸多疑点,不得不使人要问一个为什么?如果说是一场戏,谁是导演?谁是主角?虽然各人心里似乎都有数,也只能是凭着蛛丝马迹去揣测,谁也拿不出证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