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60909
内容简介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体系”。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建设是“建设哲学社 会科学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评价是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期刊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电子期刊、开放获取期刊 等新形式期刊的不断涌现,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进行 科学评价,对于匡正学术风气,提升研究水平,促进 学术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由荆林波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 告(2014)》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 路展开,共分为四部分: **部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现状· 问题·建议。在分析国内外主要期刊评价成果的基础 上,指出现有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存在意识形态属 性评价指标不突出、评价数据公开透明性待加强、定 性评价方法待改进、评价理论基础待完善等问题,随 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第二部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 体系。针对**部分提出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中心提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契合期刊编辑出版流程,强调学术性 评价,同时加入意识形态属性指标,评价打分引入扣 分机制,不仅重视对期刊的评价,*注重对期刊的引 导。
第三部分:201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 告研制说明。该部分不仅介绍了本次评价活动中期刊 的学科归类方法、评价数据的来源及采集时间等内容 ,还提出了本次评价活动中期刊的划分等级方式:顶 级、**、核心和扩展,并对每个等级的划分方法进 行了阐述。
第四部分:201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结 果。该部分是采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 标体系,对我国733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进行了评价 ,共评出17种**期刊,40种**期刊,430种核心 期刊和246种扩展期刊。
由荆林波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 告(2014)》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 路展开,共分为四部分: **部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现状· 问题·建议。在分析国内外主要期刊评价成果的基础 上,指出现有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存在意识形态属 性评价指标不突出、评价数据公开透明性待加强、定 性评价方法待改进、评价理论基础待完善等问题,随 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第二部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 体系。针对**部分提出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中心提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契合期刊编辑出版流程,强调学术性 评价,同时加入意识形态属性指标,评价打分引入扣 分机制,不仅重视对期刊的评价,*注重对期刊的引 导。
第三部分:201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 告研制说明。该部分不仅介绍了本次评价活动中期刊 的学科归类方法、评价数据的来源及采集时间等内容 ,还提出了本次评价活动中期刊的划分等级方式:顶 级、**、核心和扩展,并对每个等级的划分方法进 行了阐述。
第四部分:201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结 果。该部分是采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 标体系,对我国733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进行了评价 ,共评出17种**期刊,40种**期刊,430种核心 期刊和246种扩展期刊。
目 录
部分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现状·问题·建议
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现状
(一)《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四)《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五)SCI、SSCI与A&HCI
二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活动中意识形态属性不突出
(二)评价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性有待提高
(三)定性评价方法的运用方式有待商榷
(四)大数据环境下期刊评价理论建构不足
(五)指标设置上期刊发展导向性指标较少
(六)评价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三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实施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设置意识形态属性评价指标,提高编辑人员政治意识和政治把关能力
(二)坚持以“公开、公平、公正”为评价行为准则,增加监督机制
(三)改进定性评价方式,提高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四)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弥补现有期刊评价理论的不足
(五)完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适应信息环境下的期刊评价
(六)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评价业务水平
第二部分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模型
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试用版)
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特点II
第三部分 201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研制说明
一学科划分与期刊归类
(一)学科分类的划分依据
(二)期刊的学科归类方法
(三)期刊源的分学科分布
二期刊分级排序方法
(一)期刊
(二)权威期刊
(三)核心期刊
(四)扩展期刊
三数据来源与采集时间
(一)数据来源
(二)采集时间
第四部分 201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结果
一总体情况
二分学科期刊评价结果
(一)法学
(二)管理学
(三)环境科学
(四)教育学
(五)经济学
(六)考古学
(七)历史学
(八)马克思主义
(九)民族学与文化学
(十)人文地理学
(十一)社会学
(十二)体育学
(十三)统计学
(十四)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
(十五)文学
(十六)心理学
(十七)新闻学与传播学
(十八)艺术学
(十九)语言学
(二十)哲学
(二十一)政治学
(二十二)宗教学
(二十三)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三期刊评价指标排名结果
(一)法学
(二)管理学
(三)环境科学
(四)教育学
(五)经济学
(六)考古学
(七)历史学
(八)马克思主义
(九)民族学与文化学
(十)人文地理学
(十一)社会学
(十二)体育学
(十三)统计学
(十四)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
(十五)文学
(十六)心理学
(十七)新闻学与传播学
(十八)艺术学
(十九)语言学
(二十)哲学
(二十一)政治学
(二十二)宗教学
(二十三)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期刊名称索引
期刊主办单位索引
致谢
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现状
(一)《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四)《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五)SCI、SSCI与A&HCI
二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活动中意识形态属性不突出
(二)评价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性有待提高
(三)定性评价方法的运用方式有待商榷
(四)大数据环境下期刊评价理论建构不足
(五)指标设置上期刊发展导向性指标较少
(六)评价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三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实施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设置意识形态属性评价指标,提高编辑人员政治意识和政治把关能力
(二)坚持以“公开、公平、公正”为评价行为准则,增加监督机制
(三)改进定性评价方式,提高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四)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弥补现有期刊评价理论的不足
(五)完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适应信息环境下的期刊评价
(六)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评价业务水平
第二部分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模型
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试用版)
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特点II
第三部分 201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研制说明
一学科划分与期刊归类
(一)学科分类的划分依据
(二)期刊的学科归类方法
(三)期刊源的分学科分布
二期刊分级排序方法
(一)期刊
(二)权威期刊
(三)核心期刊
(四)扩展期刊
三数据来源与采集时间
(一)数据来源
(二)采集时间
第四部分 201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结果
一总体情况
二分学科期刊评价结果
(一)法学
(二)管理学
(三)环境科学
(四)教育学
(五)经济学
(六)考古学
(七)历史学
(八)马克思主义
(九)民族学与文化学
(十)人文地理学
(十一)社会学
(十二)体育学
(十三)统计学
(十四)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
(十五)文学
(十六)心理学
(十七)新闻学与传播学
(十八)艺术学
(十九)语言学
(二十)哲学
(二十一)政治学
(二十二)宗教学
(二十三)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三期刊评价指标排名结果
(一)法学
(二)管理学
(三)环境科学
(四)教育学
(五)经济学
(六)考古学
(七)历史学
(八)马克思主义
(九)民族学与文化学
(十)人文地理学
(十一)社会学
(十二)体育学
(十三)统计学
(十四)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
(十五)文学
(十六)心理学
(十七)新闻学与传播学
(十八)艺术学
(十九)语言学
(二十)哲学
(二十一)政治学
(二十二)宗教学
(二十三)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期刊名称索引
期刊主办单位索引
致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