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39338丛书名: WTO与中国研究丛书
本书中的部分文章曾在著名的法律公司WELLS的微信平台上推出,其精心的排版编排和恰到好处的插图,使得作者们的文章得到了提升。读者们对这些作品给予广泛的好评,每篇文章的点击率都高达数千次。
我在WTO上诉机构作法官/张月姣
第二篇 学者视角
初识GATT与WTO /王传丽
我与WTO的那些事/王衡
WTO与我的缘分/冯军
我与WTO服务贸易法:一场“不得不说”的绵长之爱/石静霞
我与WTO:那些美好时光/左海聪
我所理解的世界贸易组织/史晓丽
我与WTO案例研究的不解之缘/朱榄叶
怀念赵维田:我与WTO之缘/刘敬东
我与WTO:久违的雷蒙湖畔/李晓玲
秋水天际:观WTO之汪洋/李居迁
穿过那道门/池漫郊
副业之乐/师怡
我与WTO的法律奇缘/余敏友
我在美国开始研究TRIPS协定/张乃根
徐国栋教授把我拖进WTO的门/张桂红
我的经历淡如水/张丽英
我与WTO:强扭的瓜也甜?/肖冰
我与WTO:共同度过/陈咏梅
子衿青青,我心悠悠:观察与思考世界贸易体制的个人回顾/何志鹏
我与WTO:平平淡淡才是真/贺小勇
走进WTO法的迷宫/胡建国
WTO教、学、研、习20年杂忆/高树超
追梦WTO的那些岁月——写在WTO成立20周年之际/龚柏华
WTO人永远年轻/董世忠
我与GATT/WTO结缘30年/曾令良
我与WTO:你中有我/韩立余
我与WTO:在国际法不成体系中的穿行/廖诗评
加入WTO15年:改变中国—重塑世界/单文华
我与WTO的缘分/孙冬鹤
追忆北大芮沐教授的世界秩序法律逻辑 /赵宏瑞
追逐星空——一个80后中国国际法人与WTO的故事/全小莲
第三篇 律师视角
“习以为常”之前/任清
李耿海、WTO的围墙与漳州荔枝/姜丽勇
我与WTO的几个瞬间/彭俊
我与WTO——庐山面目知多少?/蒲凌尘
一个贸易救济律师的WTO求索之路/管健
第四篇 官员视角
WTO法领域的专业技能与个人修/孙昭
我的WTO时光——伴我充盈一段年华的她/纪文华
一场未曾远离的出走/李帅
我与WTO:回忆、琐记和梦想/陈雨松
我的WTO缘/张永晖
梦想的力量:我与WTO的短篇故事/杨骁燕
追寻理性的光芒:我与WTO之缘/郭景见
我与WTO:相识、相伴、相爱/穆忠和
涉外法律争端解决和涉外法律人才培养 /于方
第五篇 学生视角
WTO法学习中的杨式讨论法/叶简剑
在路上/刘俊杰
未完的作业/柳池
从中大到贸大:被WTO法雕刻的时光/梁意
初学者的WTO初体验 /倪竹
我本想收获一棵树木,你却给了我整个森林——在WTO案例教学法中成长与收获/张梦
WTO法,夜空中亮的星/李若愚
WTO法——初学者心目中的浩瀚宇宙/周敏
我与WTO——亲历“杨氏教学法”/韩悦
我与WTO/荣睿
我与WTO:讨论式教学法的回顾和反思/刘豪
第六篇 庆祝WTO成立20周年国际研讨会有感
群英会/杨国华
附录一 Ernst-Ulrich Petersmann
附录二 知人论事——评James Bacchus 的大作Trade and Freedom
附录三 GATT之父——John H. Jackson
何志鹏
中国”入世”的进程,中国在WTO中的存在与发展的经历,不仅推进着中国的对外开放,更推进着中国的法治化改革进程,推进着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实践本位和问题导向。因而,这无疑是中国法治进程的重要部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部分、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就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
对于这个伟大而重要的进程,已经出版了一些著作,予以记述。例如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历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4)》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部,不仅有记述,而且还有文件的图片。
而在这一领域,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基于个人观点、经验、感受的叙述,其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有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出版的《中国入世研究先行者》(介绍汪尧田先生的生平事迹并收集了一些著述),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入世十年法治中国:纪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访谈录》,21世纪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入世”十年解密:WTO改变中国》。
本书所征集的故事,同样属于后一序列,通过个人与WTO关系的叙事,展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而令人兴致盎然的视角。这些故事的作者,有的是中国国际法的学者,有的是国际贸易法领域的一线律师,有的是理论与实践俱佳的资深专家。他们描述了与WTO相识、相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WTO。每一篇故事读起来都很特别,苦辣酸甜、喜怒哀乐,如一首交响曲里跳动的音符、流淌的旋律。
对于历史的叙述,有多种维度。以往的历史,有些可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年表,有的则注重宏观背景下的趋势。传统上,史学家更侧重于宏大叙事,所以我们读到的多为政治历史和编年史。而近来方兴未艾的一种模式即是通过个人的口述,展示时代中的个人:个人对于时代的影响,时代对于个人的塑造。历史发展的动力,可能来自个人的心灵与行动。一个人如何看待、如何选择、如何行动,就是在塑造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一个世界的历史。读Vaughan Lowe的International Law和Andrew Clapham的Brierly’s Law of Nations,印象深刻的是,讨论国家如何行动、国家为何遵守国际法,他们会还原到代表国家的每个个人,探讨他们的知识背景、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种还原主义的模式对于看待国际关系、国际法,是非常具有启示意义的。从这个角度看,每个人的经历、每个人的想法,不是于事无补的小小空气振动,而是组成时代大潮的涓涓细流。如果我们可以接受历史学家关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伍德)的论断,我们也可以声称,“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这可能是历史学家们越来越注重“口述历史”“私人生活史”的理由,也可能是《明朝的那些事儿》能够发人深省的理由。
本书中各个故事的叙述者,没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慨叹,而是认真、负责地回顾着自己与WTO的段段渊源,并展望着自身事业、中国建设、WTO演进的未来。我深信,这就是法治中国、国际法治的前途之所以具有希望的一块块坚定的铺路石。
所有的故事,已经一件件地过去,如泰戈尔笔下的“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或如王羲之所言:“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然而,这本书、这本书里所体现的思想、精神、奋斗历程,会成为大历史的一部分,融入这个国家的记忆。
2015年9月10日于吉林大学
在这个WTO法律大家庭里,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争端解决案件的官员,即战斗在线的前同事们; 协助处理案件的北京律师;从事WTO法律研究和学习的法学院师生。前面说过,来参加会议的,有浩浩荡荡400多人。我不可能一一介绍,甚至“熟悉”原则都不能适用,因为我熟悉的人也有很多很多。例如,我建立的“我与WTO”微信群就有70多人。我只能选择几个,晒晒他们的故事。没有被提及的朋友,不要高兴得太早,没准你的故事就会出现在我的下一篇文章里!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是我的“娘家”,我能够与WTO“相识、相伴、相爱”,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因此,作为“入世”后任WTO法律处处长和离职前负责争端解决的副司长,争端解决团队的每一个人,我都是熟悉的。18年,20多个人,30多个案件, 其中的故事,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么,从哪里说起呢?
先从近的事情说起吧。
在清华会议上,我与副司长李詠箑(这个名字很多人不敢念,更写不对,连电脑字库里都没有,我是单独存在一个WORD文档里用时就调出来复制粘贴的,完全是冷僻字,其实发音就同“永洁”)同台演讲。她思路清晰,立场鲜明,反应敏捷,表达准确。听了她的讲话,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也许我早就该“让贤”了!我“盘踞”这个位置那么多年,影响了多少人茁壮成长、崭露头角啊!事实上,在去年的中国国际经济法年会 大会上,她介绍工作,我就“惊讶地”发现这个人才了!只不过我当时刚刚离职两个多月,角色意识还没有转变过来,没有上升到“让贤”这个高度而已!她曾经是我的副处长,早从事WTO争端解决工作的同事之一,责任心强,能力强。现在,我的部分工作由她分担,我心里真的很踏实。
另外一个分担我争端解决工作的,是陈福利副司长。我们俩的渊源也深了去了,例如我曾经主管他的知识产权工作,他曾经接替我在中国驻美大使馆知识产权专员的职务。在WTO争端解决方面,当年他负责了著名的“中国知识产权案”的处理工作,还以此写成了博士论文,出版时请我作序。 因为国外出差,他没有能够参加这次会议,但是在此前的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上, 他的主旨发言前沿、学术,完全是一个专业人士的姿态。现在,我的部分工作由他分担,我心里真的很踏实。
说到这里,你们肯定知道下一个我要说谁了。对,当然是司长李成钢。虽然他没有能够出席会议,但是关于他,我要说的可多了去了,关于他的精明强干,关于他的高瞻远瞩,关于他的知人善任,关于他的豁达开明,关于他的举重若轻,关于他的有情有义,关于他现在担当的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之大任, 甚至关于他对待我“弃官从学”的态度。在这里,还是说说与WTO法律相关的事情吧。他是当年参加中国“入世”谈判的主要法律官员,“入世”文件写得好与不好,他都知道来龙去脉!(至今还有人批评有些“入世”条款写得太烂,例如第15条 )。后来我们俩各自主管一个WTO法律处,分头负责案件,但是由于他是一把手,事务繁多,我经常代替他去日内瓦开庭,使得我先他4万公里成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百万公里“终身白金卡”会员(午休聊天,我们俩在他办公室看国航会员网站上的小飞机示意图,我的已经飞满直线,而他的还差一小段。好悬!)一次我们俩同时出席一个研讨会, 他开玩笑说:中国WTO“打官司”的两个“包工头”都到场了!是的,我们俩曾经是“包工头”,我们俩还有近二十年的合作之谊。 近,有学界前辈批评我所提出的“WTO是模范国际法”的观点, 他当即出面挺我。以下这段话可以看出,他是懂我的:“我认为,你讲的模范国际法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有时空范围,并不意味着WTO每一条规则的真理性。所形成的规则,总体而言反映了当时规则制定者们认同或接受的一种平衡,规则被制定,规则有机制保障地被遵守而不是肆意破坏,没有赤裸裸的贸易战,且规则的运行总体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发展,这在仍有浓重丛林法则色彩的现实世界中就是模范。当然,这并不意味规则本身不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完善。”谢谢啊!
说完了李成钢,你们肯定知道,一位“大佬”要登场了。前司长张玉卿!李成钢曾说:我们都是他的弟子。他退休十年了,隔三差五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饭(他当律师,有钱),大家欢聚一堂,向他行“弟子礼”。他喜欢研究问题,退休后笔耕不辍,不久前还推出了一本新书。 清华会议他也参加了,还主持了“执行与举证责任”专题的小组讨论。他这个人!他这个人可是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Godfather”啊!当年,是他要求我们认真研究WTO案例, 是他主持各种国际研讨会, 是他安排我们去乔治城大学跟John学习, 是他率团考察国外律师事务所, 是他要求作为第三方参与案件处理, 是他邀请中国律师参加诉讼, 是他主张加强与国内学者的联系。 没有他的远见卓识,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工作不一定会像今天这样井然有序,国内WTO法律研究也不一定会像今天这样红红火火。是他让我担任WTO法律处处长(2001年);是他带着我在日内瓦参加“美国钢铁保障措施”专家组庭审(2002年),深更半夜起诉方协调会结束后饥肠辘辘、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酒店;是他派我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是他鼓励我不断研究;是他身体力行,从在位时到退休后,都给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从如何认识WTO,到如何研究WTO。我们背后都称他“老爷子”,几天不见就想得慌。例如,此刻身在办公室、电脑前,心已经想着过几天喝两杯了!
从张玉卿,就带出了从事WTO争端解决的律师了。肖瑾、彭俊、任清和姜丽勇等年轻律师,已经成为中国案件的中坚力量,提供着优质的法律服务。傅东辉、冯雪薇、蒲凌尘等资深律师,则在率领和培养着更多的优秀律师。记得有一次在日内瓦开庭,蒲凌尘律师对我说:这些案件可是世界高端啊,你千万不要因为天天处理这些案件就小看了它!我好像从来没有“小看了它”啊!
从张玉卿,也带出了从事WTO法律研究的学者了。会议名单上的朱榄叶、龚柏华、韩立余、石静霞、张乃根、李居迁、左海聪、吕晓杰、秦娅、高树超、龚红柳,还有名单上没有提到的更多人。 他们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专家,成就卓著,并且与商务部条法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记得当年WTO法律处刚刚成立,我就请韩立余来给我们讲案例及法律问题,因为当时他编写了GATT/WTO的所有案例!以至于现在我还会问他:你还接着编吗?他摇摇头:量太大!
从张玉卿,还带出了WTO法律研究和实务的后来者。这次开会,他把自己在政法大学培养的博士生都带来了。我的学生,例如上过我一学期中国案例讨论课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柳池和清华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叶简剑,也都来学习了。当然,在泱泱400人中,有不少是法学院的学生,其中不乏WTO法律的爱好者,例如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梁意。他们的热情参与,表明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Ulli曾经谈及清华的会议,他说:令人兴奋的,是参加会议的学生们,他们聪明、开放,提出的问题很有挑战性!
后该说说我自己了。我很幸运,能够参与组织这次WTO法律大家庭的欢聚,使得我有机会回顾这些“家庭成员”的音容笑貌。聚会结束了,大家带着美好的回忆和更加美好的憧憬,回到各自的岗位上。也许大家会同意:这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他们都是普通人,有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但是他们是一群有理想的人,有特殊使命的人;作为法律人,他们的理想是一个有秩序的国际社会,而他们的使命就是不断完善WTO法律体制,使之成为国际法治的范例。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大家庭的一员,吾三生有幸!吾当自强不息!
2015年7月22日星期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