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731313
《穿越时空的价值印记:国学经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套装1-3册)》的撰写,意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效的文化依据,同时试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透过这些历久弥新的国学经典通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来源,增强其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本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主题展开。“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明富强之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民主之旨;“卑宫昭夏德,尊老睦尧亲”,释文明之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述和谐之美。每个主题由“主题简述”开篇,续以八至十章。每章前面有“导读”,“导读”之后并列“经典阅读”“鉴赏指津”“趣味故事”“古为今用”和“知识链接”五个部分。
篇 富强
章 国富为旨源头活水
第二章 民富为本仓廪丰实
第三章 英才之盛霞蔚云蒸
第四章 兵强之威引而不发
第五章 国泰民安河晏海清
第六章 文化昌盛文质彬彬
第七章 包容之仪海纳百川
第八章 守邦之道励精图治
第九章 自强不息锲而不舍
第十章 自信不疑朝气蓬勃
第二篇 民主
章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第二章 践行德政天下大治
第三章 治国富民欣欣向荣
第四章 与时俱进开化民智
第五章 民主程序选贤与能
第六章 以德治国畏天敬德
第七章 德治仁政修德保民
第八章 民主政治强国利民
第三编文明
章 精工细作日新月异
第二章 道济天下经学为本
第三章 穷通达辱人文关怀
第四章 礼以教人理在事先
第五章 多元文明和乐共存
第六章 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第七章 山情水意崇桑敬梓
第八章 君子筑梦家国满怀
第四篇 和谐
章 淡泊明志旷达泰然
第二章 宁静致远慎独修身
第三章 自由性灵逍遥无待
第四章 慈孝忠悌仁爱无边
第五章 睦邻为伴兼爱非攻
第六章 师法自然参天悟地
第七章 田园守拙趣雅情闲
第八章 山水归真境悠意远
后记
《穿越时空的价值印记:国学经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贰)》:
第五篇 自由
章 自由生存众生平等
第二章 自由发展渐入佳境
第三章 个性自由不拘时俗
第四章 思想自觉不失童心
第五章 自由选择山水怡情
第六章 超越逆境寻求自胜
第七章 随缘自适随遇而安
第八章 自律自如无法之法
第九章 自由之境物我两忘
第六篇 平等
章 巾帼花开男女平等
第二章 亲疏无别去私立公
第三章 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第四章 休戚与共与民平等
第五章 将相无种富贵无根
第六章 有教无类教育公平
第七章 问责平等纠风正俗
第八章 民族平等修睦合群
第七篇 公正
章 公平正直民心所向
第二章 人人为公天下大同
第三章 法律公正引导向善
第四章 秉公执法不偏不倚
第五章 执法公正廉洁无私
第六章 铁肩道义邪不压正
第七章 任人唯贤至公无狭
第八章 身正令从公正在心
第八篇 法治
章 依法治国国泰民安
第二章 法治重法人治重人
第三章 法治德治相得益彰
第四章 兴功惧暴定纷止争
第五章 有法可依良法为基
第六章 法之不行等同无法
第七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八章 依法治国变法图强
后记
《穿越时空的价值印记:国学经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叄)》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他还说:“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①
党的十八大更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24字核心价值观,涉及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又核心价值观”写入了党章。
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因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
中国早的货币是海贝,《盐铁论·错币》中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海贝是产自南方暖海的远方外来交换品,也是美丽珍贵的装饰品。它开始起货币作用大致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的时候。早在商朝和西周,它就已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区因社会条件和文化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货币,贝币则退出了历史舞台。当时的主要货币有楚国地区的蚁鼻钱、黄河流域的布币、齐燕地区的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的环钱。
秦灭六国后,要求全国使用秦半两铜钱,统一天下货币。从此,中国古货币的形态固定下来并一直沿用到清末。
西汉末年,王莽摄政和新朝统治时期,托古改制,十余年间就进行了四次大的币制改革,因钱名目等级繁杂,均以失败告终。但当时钱币的工艺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其间铸造的“金错刀”因造型别致、工艺精巧,自古为收藏者所喜爱。
隋朝时,原来混乱的货币趋向统一。隋文帝开皇三年铸行了一种合乎标准的五铢钱,并禁止旧钱的流通。随着开元通宝的发行,以前的纪值纪重钱币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宝文币制(主要是通宝、元宝和重宝)。钱币不再以重量而是以纪年作为名称。
宋代是铸币业比较发达的时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是继王莽钱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宋朝货币以铜钱为主,南宋以铁钱为主。北宋以后,年号钱才真正开始盛行,几乎每改年号就铸新钱,钱文书法也达到。钱文有多种书体,以宋徽宗瘦金体“大观通宝”为著名。同时,白银的流通亦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北宋年间还出现了世界上早的纸币——交子,其后陆续出现别的纸币:会子和关子,且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此外,对子钱、记监钱、记炉钱、记年钱亦应运而生。
白银在明代成为法定的流通货币,大额交易多用银,小额交易则用钞或钱。
清朝主要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清初铸钱沿袭两千多年前的传统,采用模具制钱,后期则仿效国外用机器制钱。清末,太平天国攻进南京后,亦铸铜钱,其钱币受宗教影响较大,称为“圣宝”。
谈及货币,其首要作用似乎便是衡量财富。实际上,在古代的民间,财富不仅能用货币来衡量,还能用实物来衡量和交换。作为货币替代物代表性的有食盐、绢及粮食,它们都是古代的硬通货。因为中国古代黄金和白银的储藏量及产量都很低,金银直到明清时期才作为货币流通。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以食盐、绢、粮食等作为货币的替代品,即实物货币,而且这也是历朝政府所承认的,因为朝廷的赏赐很多时候也是以绢代替的。至于古代小说中描述的动辄赏金千两、万两,只是个笑话,因为金银是作为保证金的,不可能随便赏赐。如果某个大臣能得赏银数十两,就会欢天喜地了。我国古代也只有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对西方贸易的巨额顺差,海量白银、黄金的涌入,金银才正式成为流通货币。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