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733467
中国图书版权输出数量屡创新高,一大批中国出版机构纷纷参与到国际版权贸易中来,不少中国出版机构都建立起了稳定的版权输出客户群,版权输出项目也由单本图书输出向成系列、成规模、有特色方向发展。数据显示,经过10多年的努力,版权贸易大幅升级,贸易逆差大幅缩小,目前中国图书引进输出比例已从2010年的3:1到2014年的1.6:1。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输出的产品形态从过去单一的图书、期刊版权拓展到报纸、音像电子、数字版权等多种形态。版权输出的区域结构、内容结构、语种结构、形态结构不断升级,一大批中国主题内容,特别是反映当代中国价值观、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物进入国际市场。版权贸易不断升级,输出形式也更加多元。
(三)立足现状:中国依然不是世界出版强国
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出版大国,但是距离出版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远未攀上世界出版业的高山之巅,中国出版业的核心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仍将长期屈居发达国家之后。不仅从综合实力方面看如此,即便从出版业方面来看现实依然如此。
1、国外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出版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资料显示,文化产业已经占到全球生产总值的7%,约为1.3万亿美元,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一直是世界贸易中有活力的产业之一。世界主要国家的情况是:
(1)美国:确立了文化产业强国的战略,作为世界文化产业强国, 美国的文化娱乐消费占家庭消费30%左右,近年来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18%-25%左右。美国政府认为,文化产业与钢铁、汽车等其他关系民生的产业部门没有区别,因此应为文化企业的经济活动创造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充分竞争的舞台。良好的政策支持同样保证了良好的市场,鼓励投资,注重创新,资助非营利性文化产业发展。美国投融资机制体制健全、主体多元、方式多样,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善,许多大专院校开设了文化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近年来,美国的文化产业飞速发展,2009年共创造产值2784亿美元。另据美国出版商协会发布的数据表明,美国图书出版产业2014年整体销售同比增长4.6%。其中K-12教材板块增幅,为9.9%;专业出版领域销售增长4.6%;大众出版领域销售增长4.2%。大众出版仍然是板块,2014年总收益为154.3亿美元。2014年,全美图书总销量增长3.7%,达27亿册,其中大众板块增长4.1%(包含宗教出版),达24.2亿册。电子书整体销售增长3.8%,达33.7亿美元,电子书销售并不包含订阅服务模式的销售。
(2)日本: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强国,其文化产业规模已超过了本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政府从战略高度关注文化产业。21世纪以来,由于日本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迟迟未能走出低迷,日本经济政策制定者将目光投向文化产业。2007年5月,日本政府出台《日本文化产业战略》,在国内以政策引导和扶持的方式,鼓励企业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新和走出去,同时从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业国际标准、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文化产业保驾护航。日本是的动画制作和输出国,游戏产业也在全球占三分之一左右市场份额。随着动漫、游戏产业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其衍生品市场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得益于高效合理的政府推进型发展模式,政府给出了强有力的战略和政策指导,健全和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打造了适合中介组织发展的环境,奠定了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并通过宏观的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实现管理职能的转变以及融资渠道多元化和宣传渠道的特色化。
(3)英国:英国将文化产业称作“创意产业”,也是个利用公共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7年5月,英国政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就业问题,提出把创意产业作为振兴英国经济的重要手段,优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包含出版业在内的创意产业已成长为英国仅次于金融服务的第二大产业。创意产业年平均产值约600亿英镑,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创造的产值,英国发达、多元化的创意产业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实现了由以制造业为主的“世界工厂”向以文化产业为主的“世界创意中心”的成功转型。在英国,中小型企业是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力军,2009年创意产业中规模在1-10人的企业占94%,11-49人的企业占4%,200人以上的只占1%。
(4)德国:德国是图书之国,拥有2000多家出版社,每年新出版发行约9.5万本新书,书店年销售额达百亿欧元,可谓是超级出版大国。2007年德国图书市场实现了大约96亿欧元(约合132亿美元)的销售额,占本国文化产业总销售额10%左右,同年还向海外转让了9000多个图书许可证。近年来,德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强劲的产业之一。以会展为媒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德国的一大特色,德国作为会展大国,形形色色的书展促进了出版业的兴盛和繁荣。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书展,它被誉为“出版界的奥林匹克大会”,每年吸引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0多家出版商和书商、30多万个新品种参加,已成为世界和重要的图书贸易展销会,被称作“世界文化的风向标”。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展是世界的书展,为世界各国的出版商、代理商和经销商提供了一个洽谈版权贸易、出版业务和展书订书的平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内人士前来参展。
德国人是酷爱读书的民族。德国人口总数约为8100万,平均每1万人即拥有一个书店以及1.7个图书馆,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德国有将近8000家书店,其中包括6000家正规书店和近2000家图书亭,还有许多书店和咖啡厅结合的读书场所,书店工作人员不断增加,达到31000名。无论是市中心的大型图书商店,还是车站附近的小型书报亭,都能让顾客随时走进选购图书。德国的书店有全国图书网络,可以通过全国联网系统为顾客订购所需的图书。许多德国书店都设有专门的桌椅,供顾客坐下阅读和摘抄。德国有1.4万个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往往建在市中心交通便捷的位置,供市民在此阅读和学习,甚至可以查阅中世纪的资料。德国许多公立图书馆是免费的,有些图书馆的缴费会员只需缴纳10欧元到30欧元的年费,就可随时进出借阅图书。
(5)韩国:1998年韩国政府提出“文化立国”战略以来,政府进行了大力扶持,无论在法律上还是政府机构做出的调整,都切实为文化产业服务。韩国在注重国内市场的同时,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韩国文化产业已呈爆发式生长态势,韩国文化风靡全球。其中影视产品是韩国文化产业的一大支柱,大量韩剧出口并形成强大的海外影响力,播出渠道的市场化,国家的金融扶持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中国不同的是,近年来不仅国内市场持续增长,出口规模也迅速扩大,每年出口规模达到10亿美元。
2、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距离目标的差距依然巨大
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2.75%升至2014年的3.76%,不仅与全球7%的比重差距巨大,而且与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宏伟目标差距巨大。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有较大增长;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出现爆发性增长。而我国早在2012年人均GDP就超过了6000美元,2014年达到7380美元,2015年人均GDP达8000美元左右,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已经超过10000美元,甚至超过15000美元,这充分表明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尤为巨大,据测算,当前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近5万亿元,而实际文化消费量仅约2万亿元,文化产品供给和需求存在3万亿元左右的文化消费缺口。在人均GDP同等水平下,我国文化消费规模也仅为发达国家的1/3左右。研究资料显示,在世界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支柱型产业之一。英国创意产业年平均产值已经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创造的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近年来已经占到GDP的18%-25%,而日本的文化产业规模也已超过了其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而中国目前文化产业的比重只3.5%-4%。这表明文化消费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说明我国居民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
从历史角度看,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瓶颈制约,例如产业规模不够大、文化投资少、结构不够合理、发展不够均衡、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创新力不足等。出口对于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还很微弱,出口规模小。2014年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为220.4亿美元,相当于1353.87亿元人民币,这与我国贸易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3、从国际比较角度看,中国依然不是世界出版强国,出版业发展中面临不少问题
(1)国民阅读率不高,阅读习惯和氛围不浓,人均书籍消费水平较低。从出版业总量来看,我国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出版物消费和人均印刷品占有量却相对落后。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60.4%,是此前历年来的值,此后一路下行,2005年跌至谷底—42.2%。2006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委面向全社会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图书阅读率开始逐年回升,2015年升至58.4%,但仍低于1999年的数值。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9.6%,还有很多人没有阅读。我国18-70周岁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从1999年的4.35本到2015年的4.58本,是有所增长的,即使将纸质图书和人均3.26本的电子书阅读量相加,也只有7.84本而不足8本,而以色列、匈牙利等国人均年读书超过70本,日本50本,俄罗斯40多本。与这些国家相比,阅读习惯尚不浓厚,都还存在一定差距。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