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3227507
部分 导论
1 衍生工具和风险管理
2 利率
3 股票
4 远期和期货
5 期权
6 套利与交易
7 金融工程和互换
第二部分 远期和期货
8 远期和期货市场
9期货交易
10期货监管
11 持仓成本模型
12 持仓成本模型的扩展
13 期货避险
第三部分 期权
14 期权市场和交易
15 期权交易策略
16 期权关系
17 单期二项式模型
18 多期二项式模型
19 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模型
20 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模型的应用
第四部分 利率衍生工具
21 收益率和远期利率
22利率互换
23 单期二项式HJM模型
24 多期二项式HJM模型
25 HJM Libor模型
26 金融风险管理模型
附录A 数学和统计
术语表
符号
参考文献
T.S.艾略特在一首名为《枯叟》的诗中写道:“历史有的是狡猾的小道,拼凑的走廊。”而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形容期权和期货的历史。衍生工具已经在伦敦、纽约以及一些欧洲大陆的场外市场上交易了几个世纪。大米期货市场于1688年在日本大阪推出,并在此后兴盛了250多年。为了保护农民免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芝加哥交易所于1848年建立,随后现代商品期货市场逐渐开始起步。又过了几十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这一世界上个金融期货市场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成立。巧合的是,1973年同样见证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Black-Scholes-Morton)期权定价模型的发表,更完善的定价和对冲方法进一步地刺激了市场的发展。
尽管财经媒体和大众对衍生工具是好还是坏的看法在不停地转变,但它在过去几个世纪里扮演的重要角色还是不能被忽视的。2007年的信用危机过后,近年来大多数衍生工具又再次被视为有害证券,同时新的金融监管制度也纷纷出台来对其加以约束。也许是出于善意,但这些针对衍生工具的攻击都源自人们不了解它们恰当的使用方法。如果使用得当,衍生证券可以减少风险并且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当今复杂的环境下,若是没有衍生工具,现代金融机构就无法管理其资产和负债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我们编写本书的宗旨是希望通过对衍生工具详尽的阐述和分析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合理地对其进行运用。
这本书旨在成为关于衍生工具研究的本书。我们旨在编写一本与真实市场紧密相关,考察衍生工具的使用并抵制其滥用的书。我们只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为大家阐述必要的量化分析相关知识,不会涉及更复杂的内容。基于我们的写作意图,本书和其他现有的衍生工具教材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有所不同:
这本书是一本导论。我们希望能编写一本能帮助MBA和本科生更好理解概念和计算方面知识的书。期权定价通常被视为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复杂专题。而在我们看来,这一专题可以用更简单而直观的方式呈现。
第二,本书中涉及对金融市场的分析。我们希望编写一本关于经济学,而不是关于计量学的衍生工具书籍。自从本关于期权定价的教材出版后,衍生工具教材一直以定量和百科全书式的方法来阐述问题,很少在其中穿插经济学知识。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待问题能紧密地将市场结构与模型所基于的假设相互联系。我们会在本书中告诉你如何基于模型的假设来判断何时适合使用该模型。
第三,本书涉及了风险管理。我们通常要面临四种风险:(1)市场风险,涉及商品(包括股票)的价格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外汇价格风险;(2)信用风险;(3)流动性风险;以及(4)操作风险。我们通过重点分析市场风险来研究这些不同的风险,并讨论如何在经营活动及个人生活中处理它们。
第四,政府不仅监管市场,许多政府还会运用衍生工具来促进公共福利。本书会常以监管者以及公共政策的角度来讨论相关问题。
第五,本书另一个特色是对于赫斯—加罗—默顿(Heath-Jarrow-Morton,HJM),这一先进并得到广泛使用的衍生工具定价模型进行了直观且易懂的阐述。为了使这个模型易于理解,我们首先会以通俗的方法着重于BSM模型来对经典期权定价理论进行讲解。然而,我们对BSM模型的讲解都是为HJM模型做铺垫,书中仅会把重点放在BSM模型里那些在后面将会用到的几个部分上,这样的话,在我们学习HJM模型的时候就不需要额外的拓展了。我们会用相同的套路阐述HJM模型与BSM 模型,使读者观其一可知其二。
第六,期权定价的历史十分有趣,穿插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们会与读者来分享这段历史。这些故事源自一些经典书籍(现在都可在互联网上很方便地查到)、当代书籍、报纸以及杂志上的文章、网络和个人经历。
第七,我们以插页和附录的形式为专业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很多插页都涉及了市面上教科书中从未有过的研究视角。本书独特的设计架构使其适合在期权、期货、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投资学、固定收益证券以及金融机构的相关课程教学中使用。本书适用的三大主要课程教学包括:(1)衍生工具,(2)期货与商品,(3)固定收益证券和利率衍生工具。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一本书能够抵得上好几本教材。
衍生工具:这是一门关于基础衍生工具的标准课程,介绍远期协议、期货、期权和互换,但很多地方并不涉及利率衍生工具。这部分主要分布在第1—20章和第22章中的大部分,可以在MBA一年级、金融工程硕士以及商学院、工程学院和经济系的高年级本科生的课程中使用。
期货和商品:这是一门关于期货和商品的课程,但并不包含期权的定价。第1—6章和8—13章可在这部分的教学中使用,教学适用的对象同上。
固定收益证券和利率衍生工具:这个领域相关的知识需要建立在模型的基础之上。加罗已经在康奈尔大学教授此类课程二十余年,同时不断将课程与目前的研究进展紧密结合。为此,第1、2、3、6、9章和第15—26章可在MBA以及数学基础较好的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中使用。
案例教学:我们还在每章后提供一些案例,使老师们能够轻松地开发一门案例分析导向型的衍生工具课程。
其他领域课程中的使用:会计学和法学的课程可将本书作为背景材料。
我们将从这几十年的研究、教学和咨询经验中所总结的对市场和衍生工具的理解和看法全部写进了这本书。这些教学材料都通过在康奈尔大学、赫尔辛基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印度管理学院艾哈迈德巴德分校和加尔各答分校、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以及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检验。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这本书后对衍生证券和风险管理模型有更好的理解。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也未必能让教材上的一切都准确无误,望读者在发现错误后及时通知我们。
房价泡沫的破灭、2007年的信用危机、信用违约互换和债务抵押债券上数千亿美元的损失以及著名金融机构的倒闭永远地改变了公众对衍生工具的看法。如今衍生工具不仅仅关系到华尔街,同时也关系到普通大众的利益。而信用衍生工具又因被视为2007—2009年大萧条、经济产出下滑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之一而饱受诟病。
那么衍生工具究竟是什么呢?衍生证券或衍生工具是一份金融合约,它的价值由标的资产的价格,如股票或商品或甚至是标的金融指数,如利率来决定。将衍生工具用作保险(用金融术语来说就是避险)用途可以减少风险,而使用其对未来事件进行投机则会放大风险。衍生工具以不同于普通证券的方式帮助人们投资和管理财富。
衍生工具的发展历程漫长而又曲折。在20世纪60年代,只有少数人研究衍生工具,涉及该领域的学术书籍尚未面世,而高校里也未见有相关课程。衍生工具市场并不大,大多位于美国和欧洲西部。那时的期货市场和华尔街上的仅有少数交易商使用衍生工具。期权市场当时仅为供专业交易员进行交易的平台(称为场外交易[OTC]市场),交易量很小。同时,期权市场也因为时不时的欺诈指控而落得坏名声。那时候没有人把衍生工具当作鸡尾酒会上助兴的话题,但也并没有人像今天这样对其指责和批评。在当时,开着外形酷炫的汽车,轻触一个按键就能转走数百万美元的傲慢衍生工具交易商还并不存在。尽管爱因斯坦已经发表了相对论,航天员也登上了月球,但并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对期权定价。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没人会在意这些,衍生工具无足轻重。
而随后的几十年却发生了如此惊人的巨变!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衍生工具合约种类开始呈现爆炸式地增长,而它对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也与日剧增。从图1.1可看到,2006年后发行的衍生工具合约名义总价值超过了450万亿美元。这些市场如今都已迈向国际化,规模也以万亿美元来衡量。衍生工具定价领域的学术著作和文章也有成百上千篇。各所高等院校如今都在教授衍生工具课程,相关教材也层出不穷,衍生工具领域的专家也处处受到追捧。事实上,华尔街聘用了许多数学和工程学博士以及自然科学家来开发衍生工具,他们被尊敬地称为“火箭科学家”(或是“宽客”)。懂衍生工具在当年是件很时尚的事情,你会因此受到欢迎但也可能让人敬而远之。而在今天,了解衍生工具的运作是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市场为了顺应衍生工具交易经历了三方面的改变:引进新合约和新交易、合并和连通交易所以及引入计算机技术。有时候这些变化都发生在一瞬间。例如当2002年欧洲12个国家将本国货币替换成欧元后,以欧元计值的利率衍生工具市场发展势不可挡,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了以美元计值的利率期货。
无论是好是坏,衍生工具都是金融创新的核心。如专栏作家大卫?维塞尔(David Wessel)在2008年1月17日在华尔街日报一篇名为《泡沫危机的根源》的报道中所写到的:
现代金融是一门强大的、创新性的现代科学。更多人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其中许多还在支付他们的按揭贷款)——因为这些按揭贷款被转化为了在世界各地交易的证券。更多的工人爱上了稳定的工作,因为金融使他们不用再害怕商品价格的波动。更多天才发明家借助风险投资想得以实现梦想。更多的顾客在华尔街魔法的帮助下得到了更合理、更便宜的保险或是更丰厚的退休金。
由于文章出版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处于大萧条,许多谴责衍生工具是危机罪魁祸首的人纷纷对其表示质疑。而这篇文章随后确实也提到了:“全美金融机构在新型投资工具(衍生工具和其他复杂衍生证券)上几百亿美元的损失、信口开河的博士们迟来的领悟以及那些计算机天才们当年的自负——这都表明要是这些华尔街智囊团在别的领域工作的话,可能还会更有价值。”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