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11658
《社会中的法理(第9卷)》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从法学的视角进行剖析,此为第9卷。本卷分为”热点聚焦””理论探讨””实证研究”三个板块。这些作品承载着作者从法律视角对真实生活关注,也让读者更加了解法理在社会中的运行,适宜法学研究生及科研工作者研读。
热点聚焦
能动司法对互联网产业的影响分析
——以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认定切入郑小窗
论忠诚协议的效力与法律适用曹慧婷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制度实施效果分析
孙一鸣朱允红贺志豪叶敏
理论探讨
通过盟誓的社会控制
——春秋邦国盟誓的法人类学考察李娟
整体性危机下的伯尔曼路径刘住洲
论act与code在我国法律名称英译中的适用邢望望谢丰泽
不完全理论化协议的逻辑及其批判赵红豆
实证研究
论社区矫正的社会基础肖武
法理学试图要解决的终极问题是”法律是什么”。不过,这始终应该是当下问题,因为如果脱离了当下的讨论,我们就无法触摸这个问题的本质。唯此,法理学才可能找到自己真正的问题。所以说,任何一个传世的经典法理学问题都是大师们对那个时代法律的思考。
”法律是什么”同样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考问,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自己的法律问题。如果仅简单地问”法律是什么”,这可能还是一个大而化之的问题。因为,”法律是什么”的问题在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答案可能不一样。所以,当我们提出”法律是什么”时,我们是否确定,我们究竟是在问古希腊、中国先秦还是今天中国”法律是什么”的问题。
当然,问题还不仅仅如此,对于这一发问,其实还包含具体的”法律是什么”和”为什么法律是这样”的价值分析。这可能是两个不同范畴的考问。显然,我们的问题属于前一个问题,即法律具体是什么?或者说,法律究竟是什么?
那么,如何发问,也不简单。只有将其放到法律人的全部活动中,放到法律赖以生存的社会中,我们才会发现这是不能简单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性问题,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实践性问题。
法律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存在于社会中,根植于共同体的观念认知、推理方式与价值取向中。传统的法学研究方法在我们把握繁杂的社会现象与个体行为多样性以及二者之间内在的机理关系方面已显得苍白,无法使我们透过法律窥视社会的真实和文化的民族特质,也无法厘清和说明我们的生活世界到底经历着怎样的改换与变迁的路径。
所以,必须下大力气对社会现实做深度研究,只有知道法律是如何对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我们才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相信,大量的数据和田野调查一定会告诉我们”法律是什么”。同时,只要你亲历实证调研,并审阅那些鲜活的素材,或许你会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和思想,尽管这些经验看上去也许并不那么优雅。不过,我们不应排斥大家深邃的思想并从中得到理性启迪。
《大学》中有”格物致知”之说,朱熹认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获得知识,必须考察事物,以求认识事物的理。近年来,法理学界的研究似乎在逐渐变化,在朝研究社会现实问题的方向转变。许多学者通过法社会学和法人类学的数据统计和田野调查对这个问题进行交叉研究,对中国现阶段的法制状况进行有意识的盘点,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其中不乏上品。这是相当可喜的。但是,由于受问题意识、叙述方式以及篇幅的影响,能够刊载这些成果的刊物并不多。为使这些成果得以问世,经与法律出版社商量,决定出版《社会中的法理》。通过这种形式,试图让大家看到今天中国的”法律是什么”。
本书接受法社会学与法人类学的译介、现实问题的研究以及法社会学与法人类学的研究报告。字数可在5万字以内。
这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我们真诚地期望得到海内外有志于该研究的学者同人的支持,不断地对”法律是什么”进行追问和盘点,为我们的法治事业尽绵薄之力。
来稿请惠寄:[email protected]。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