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81361
内容简介
高玉敏编著的这本《用人智慧》从悠久的文明长河中选取了“用人智慧”这个主题,分章列目,力图从古人的经典论述中汲取传统用人之道的精华,以求有助于今人对人才问题的诸多探求与思索。
本书共分为八个篇章:“内圣外王”讲述人才不易成,须得修身勤学,迁善改过;“求贤若渴”讲述人才为治国之本,人才为国宝,须礼贤下士;“识才荐贤”讲述人才发现至难,须以公正之心长期察表知里;“量才善任”讲述量才授任、各取所长,用人勿疑、妙选宜才;“用才有术”讲述人才须用在当时、逸于任使,酌情放手;“厚学树人”讲述教化育人不苛求、多磨砺、顺势而为;“留才聚才”讲述率先垂范、诚以待人、君臣相得;“奖惩有方”讲述人才监察、德能并重、赏罚必信。每篇先列“题解”,概括本篇主旨,次列圣贤语句、“解读”,再次列典故与常识,*后附以“人生镜鉴”,昭示其现实价值。
本书共分为八个篇章:“内圣外王”讲述人才不易成,须得修身勤学,迁善改过;“求贤若渴”讲述人才为治国之本,人才为国宝,须礼贤下士;“识才荐贤”讲述人才发现至难,须以公正之心长期察表知里;“量才善任”讲述量才授任、各取所长,用人勿疑、妙选宜才;“用才有术”讲述人才须用在当时、逸于任使,酌情放手;“厚学树人”讲述教化育人不苛求、多磨砺、顺势而为;“留才聚才”讲述率先垂范、诚以待人、君臣相得;“奖惩有方”讲述人才监察、德能并重、赏罚必信。每篇先列“题解”,概括本篇主旨,次列圣贤语句、“解读”,再次列典故与常识,*后附以“人生镜鉴”,昭示其现实价值。
目 录
**篇 内圣外王
一 用人先修己
【知识树】内圣外王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人生镜鉴】自己“出众”才能“服众”
二 修己以明德为先
【用人典故】从“笨小孩”到“千古一完人”
【人生镜鉴】为官者要常修政德
三 修身莫过于知礼
【知识树】古代贵族子弟的“冠礼”
【人生镜鉴】不知《礼》,无以立
四 学以致其道
【用人典故】唐太宗笃志好学
【人生镜鉴】腹有诗书气自华
五迁善改过,方能成己成人
【用人典故】孔“圣人”也犯错
【人生镜鉴】“闻过则喜”还是“文过饰非”
第二篇 求贤若渴
一 尚贤者,政之本也
【用人典故】为政万端,非贤不理
【人生镜鉴】为政之道在举贤
二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用人典故】刘邦完胜项羽的“秘诀”
【人生镜鉴】国之兴亡系于人才
三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知识树】《题乌江亭》与《叠题乌江亭》
【人生镜鉴】视人才为国宝
四 礼贤下士则群贤毕至
【用人典故】千金买马骨,黄金台上意
【人生镜鉴】“士争凑燕”的启发
五 不拘一格降人才
【用人典故】唐玄宗的“野无遗贤”
【人生镜鉴】“野无遗贤”的丰满理想
第三篇 识才荐贤
一 事之至难,莫若识才
【知识树】诸葛亮“观人七法”
【人生镜鉴】***要练就“识人”的慧眼
二 选贤荐能要德才兼备
【知识树】唯才是举的“求贤三令”
【人生镜鉴】选人用人当以“德才兼备”为首要标准
三 举贤之道在于公正
【用人典故】祁奚举贤
【人生镜鉴】心若无私,举贤何必避亲
四 察表知里,辨材须待七年期
【知识树】王莽谦恭未篡时
【人生镜鉴】辨材须待七年期
五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用人典故】大明朝的*后一根“柱石”
【人生镜鉴】重大关头是考察干部的“试金石”
第四篇 量才善任
一 量才授任,人事相宜
【知识树】“有用”与“无用”
【人生镜鉴】量才授任为治之道
二 用人要用长
【用人典故】子产善用人之长
【人生镜鉴】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三 信之任之,用则勿疑
【知识树】三人成虎
【人生镜鉴】信任也要监督
四 用士莫求全
【用人典故】刘邦用人不苟求全才
【人生镜鉴】用人切忌求全责备
五 政在得人,不在员多
【知识树】中国*早的精兵简政
【人生镜鉴】善政以省官为首
第五篇 用才有术
一 用人贵在用当其时
【知识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人生镜鉴】莫使人才熬白头
二 用人当有容才之量
【用人典故】王安石与恃才放旷的苏大胡子
【人生镜鉴】“雅量容人”
三 酌情放手,逸于任使
【用人典故】舜“有天下而不与”
【人生镜鉴】事必躬亲可以休矣
四 宽严相济,恩威并用
【知识树】“无为”则“无不为”
【人生镜鉴】用人之道贵得其中
五上下同心,其利断金
【用人典故】结局不同的范蠡与文种
【人生镜鉴】从君臣关系的变迁看“上下齐心”
第六篇 厚学树人
一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知识树】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人生镜鉴】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知识树】书院的“学规”与“院训”
【人生镜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用人典故】种树郭橐驼
【人生镜鉴】因材施教育英才
四 砺所以致刃也
【用人典故】苏武持旌牧羊
【人生镜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五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知识树】曾国藩读《四书》心得
【人生镜鉴】贵有恒,才乃成
第七篇 留才聚才
一 率先垂范身为先
【用人典故】宋太祖节俭治天下
【人生镜鉴】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二 留人先留心
【用人典故】刘备挥泪别徐庶
【人生镜鉴】哭出来的江山
三 推诚以待人
【用人典故】曾国藩推诚待人
【人生镜鉴】拙诚才是大智慧
四 要文利并重
【用人典故】顺治祭孔,士人归心
【人生镜鉴】以利留人,*要以文化人
五赏识管理凝聚人才
【用人典故】伍子胥
【人生镜鉴】赏识出人才
第八篇 奖惩有方
一 治国先治吏
【知识树】科举制度的几个相关规定
【人生镜鉴】由史官制度及其职业精神所想到的
二 治吏以良法为先
【知识树】“细说”华表
【人生镜鉴】“养廉银”并不“养廉”
三 从严治吏关键在从严监督
【用人典故】“酷吏”张汤
【人生镜鉴】从严治吏,要扎牢制度的“笼子”
四 德绩并重才能“考准”干部
【知识树】清朝的“京察”与“大计”
【人生镜鉴】干部考核要看“口碑”
五 厚赏重罚是利器
【用人典故】齐威王拒*被蒙蔽
【人生镜鉴】赏必信,罚必行
一 用人先修己
【知识树】内圣外王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人生镜鉴】自己“出众”才能“服众”
二 修己以明德为先
【用人典故】从“笨小孩”到“千古一完人”
【人生镜鉴】为官者要常修政德
三 修身莫过于知礼
【知识树】古代贵族子弟的“冠礼”
【人生镜鉴】不知《礼》,无以立
四 学以致其道
【用人典故】唐太宗笃志好学
【人生镜鉴】腹有诗书气自华
五迁善改过,方能成己成人
【用人典故】孔“圣人”也犯错
【人生镜鉴】“闻过则喜”还是“文过饰非”
第二篇 求贤若渴
一 尚贤者,政之本也
【用人典故】为政万端,非贤不理
【人生镜鉴】为政之道在举贤
二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用人典故】刘邦完胜项羽的“秘诀”
【人生镜鉴】国之兴亡系于人才
三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知识树】《题乌江亭》与《叠题乌江亭》
【人生镜鉴】视人才为国宝
四 礼贤下士则群贤毕至
【用人典故】千金买马骨,黄金台上意
【人生镜鉴】“士争凑燕”的启发
五 不拘一格降人才
【用人典故】唐玄宗的“野无遗贤”
【人生镜鉴】“野无遗贤”的丰满理想
第三篇 识才荐贤
一 事之至难,莫若识才
【知识树】诸葛亮“观人七法”
【人生镜鉴】***要练就“识人”的慧眼
二 选贤荐能要德才兼备
【知识树】唯才是举的“求贤三令”
【人生镜鉴】选人用人当以“德才兼备”为首要标准
三 举贤之道在于公正
【用人典故】祁奚举贤
【人生镜鉴】心若无私,举贤何必避亲
四 察表知里,辨材须待七年期
【知识树】王莽谦恭未篡时
【人生镜鉴】辨材须待七年期
五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用人典故】大明朝的*后一根“柱石”
【人生镜鉴】重大关头是考察干部的“试金石”
第四篇 量才善任
一 量才授任,人事相宜
【知识树】“有用”与“无用”
【人生镜鉴】量才授任为治之道
二 用人要用长
【用人典故】子产善用人之长
【人生镜鉴】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三 信之任之,用则勿疑
【知识树】三人成虎
【人生镜鉴】信任也要监督
四 用士莫求全
【用人典故】刘邦用人不苟求全才
【人生镜鉴】用人切忌求全责备
五 政在得人,不在员多
【知识树】中国*早的精兵简政
【人生镜鉴】善政以省官为首
第五篇 用才有术
一 用人贵在用当其时
【知识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人生镜鉴】莫使人才熬白头
二 用人当有容才之量
【用人典故】王安石与恃才放旷的苏大胡子
【人生镜鉴】“雅量容人”
三 酌情放手,逸于任使
【用人典故】舜“有天下而不与”
【人生镜鉴】事必躬亲可以休矣
四 宽严相济,恩威并用
【知识树】“无为”则“无不为”
【人生镜鉴】用人之道贵得其中
五上下同心,其利断金
【用人典故】结局不同的范蠡与文种
【人生镜鉴】从君臣关系的变迁看“上下齐心”
第六篇 厚学树人
一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知识树】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人生镜鉴】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知识树】书院的“学规”与“院训”
【人生镜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用人典故】种树郭橐驼
【人生镜鉴】因材施教育英才
四 砺所以致刃也
【用人典故】苏武持旌牧羊
【人生镜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五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知识树】曾国藩读《四书》心得
【人生镜鉴】贵有恒,才乃成
第七篇 留才聚才
一 率先垂范身为先
【用人典故】宋太祖节俭治天下
【人生镜鉴】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二 留人先留心
【用人典故】刘备挥泪别徐庶
【人生镜鉴】哭出来的江山
三 推诚以待人
【用人典故】曾国藩推诚待人
【人生镜鉴】拙诚才是大智慧
四 要文利并重
【用人典故】顺治祭孔,士人归心
【人生镜鉴】以利留人,*要以文化人
五赏识管理凝聚人才
【用人典故】伍子胥
【人生镜鉴】赏识出人才
第八篇 奖惩有方
一 治国先治吏
【知识树】科举制度的几个相关规定
【人生镜鉴】由史官制度及其职业精神所想到的
二 治吏以良法为先
【知识树】“细说”华表
【人生镜鉴】“养廉银”并不“养廉”
三 从严治吏关键在从严监督
【用人典故】“酷吏”张汤
【人生镜鉴】从严治吏,要扎牢制度的“笼子”
四 德绩并重才能“考准”干部
【知识树】清朝的“京察”与“大计”
【人生镜鉴】干部考核要看“口碑”
五 厚赏重罚是利器
【用人典故】齐威王拒*被蒙蔽
【人生镜鉴】赏必信,罚必行
在线试读
【知识树】 内圣外王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内圣外王”一词*早见于《庄子·天下》一书 ,即“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
庄子对当时的学术流派进行了评述,将老子《道德经 》中“理身理国”的基本精神进一步阐释为“内圣外 王”思想,可以说“内圣外王”思想本属于道家思想 的重要范畴,后又被道家各流派继承发扬。
后来,儒家将“内圣外王”思想进一步阐释并发 挥到**,作为修身为政的*高理想来鼓之呼之。蒙 文通先生在《儒学五论》中说:“儒之学,修己以安 人。达以善天下,穷以善一身,内圣而外王,尽之矣 。”儒家提倡的“内圣外王”思想包括“内修”与“ 外用”两个方面。既能成己、又能成人成物就是内圣 外王;既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安顿,又能使百姓安居 乐业,就是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思想可以说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的学问、思想也多围绕 这一命题展开。梁启超说:“‘内圣外王之道’一语 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 足以经世。”(《庄子天下篇释义》)冯友兰也在《 新原道》中说:“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哪一派哪一家 ,都自以为是讲‘内圣外王之道’。”随着不同学派 之间的交流、交锋,“内圣外王”思想逐渐被各家学 说吸收融合,成为各学派津津乐道的“公器”。
几千年来,“内圣外王”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历代知识分子一生追求的理想目标 ,北宋的范仲淹、明代的***、清代的曾国藩都是 这一思想的杰出践行者。在当代,“内圣外王”思想 包含了“修身养性,追求至善,成人成物,建功立业 ”等思想,这些思想对形成良好道德修养、构建和谐 社会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生镜鉴】 自己“出众”才能“服众” 孔子的学生子路问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子路说,做到这4个字 就行了吗?孔子补充说:“修己以安人。”先把自己 修炼好,再想办法使百姓也得到安乐。可见“修己” 是根本,“安人”是旨归。其实不管是“安人”还是 “用人”,前提和起点都是“修己”。只有修炼好自 身,才会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才会使百 姓安乐,才会吸引人才、凝聚人才。也就是说,要想 安人、用人,***自己得先是个人才。“才”的甲 骨文写为“十”,象征一个初生的植物刚刚露了个头 。可想而知,一个弱小的生命要冲破坚实的地面,肯 定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集聚强大的能量。同样,要 想出类拔萃成为人才也必须经过逐步的修炼、扎实的 积累。孔子在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见 ,孔子修养自身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从15岁立志学 习开始,一直到30岁才觉得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然后 才有以后的顺位发展。因此,读书、修身、提高再提 高是古往今来成才的必经之路。
那么,修己,修什么?无非“德、能、勤、廉” 4个方面。首先要修“德”,就是读书明德,不断克 服私欲,慎独慎微,渐趋完善。东汉的杨震拒收他人 钱财,“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成为为官者慎独 的榜样。其次是修“能”,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个能力一是需要读书习得,二是需要在实际工作 中磨砺。所以我们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两 者相结合才可以顺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再次是修“勤”,就是勤勉、刻苦。天上掉下来的 馅饼必然带着陷阱,没有人能不劳而获,随随便便成 功。中国人民素有勤劳吃苦的优良传统,当今*要一 以贯之,发扬光大。*后是修“廉”。“廉”是约束 ,如果仅仅把它理解为在金钱、权势、美色面前约束 自己就太狭隘了。用平凡约束自满、用平等约束骄傲 、用平静约束焦躁、用平实约束冒进,这些都属于“ 廉”的范畴。所以,儒家讲静坐、道家要神游、佛家 需入定,就是在精神上认真反思、约束自己。修炼好 “德、能、勤、廉”,领导干部自然会以出众的个人 魅力让人信服。
P7-10
庄子对当时的学术流派进行了评述,将老子《道德经 》中“理身理国”的基本精神进一步阐释为“内圣外 王”思想,可以说“内圣外王”思想本属于道家思想 的重要范畴,后又被道家各流派继承发扬。
后来,儒家将“内圣外王”思想进一步阐释并发 挥到**,作为修身为政的*高理想来鼓之呼之。蒙 文通先生在《儒学五论》中说:“儒之学,修己以安 人。达以善天下,穷以善一身,内圣而外王,尽之矣 。”儒家提倡的“内圣外王”思想包括“内修”与“ 外用”两个方面。既能成己、又能成人成物就是内圣 外王;既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安顿,又能使百姓安居 乐业,就是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思想可以说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的学问、思想也多围绕 这一命题展开。梁启超说:“‘内圣外王之道’一语 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 足以经世。”(《庄子天下篇释义》)冯友兰也在《 新原道》中说:“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哪一派哪一家 ,都自以为是讲‘内圣外王之道’。”随着不同学派 之间的交流、交锋,“内圣外王”思想逐渐被各家学 说吸收融合,成为各学派津津乐道的“公器”。
几千年来,“内圣外王”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历代知识分子一生追求的理想目标 ,北宋的范仲淹、明代的***、清代的曾国藩都是 这一思想的杰出践行者。在当代,“内圣外王”思想 包含了“修身养性,追求至善,成人成物,建功立业 ”等思想,这些思想对形成良好道德修养、构建和谐 社会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生镜鉴】 自己“出众”才能“服众” 孔子的学生子路问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子路说,做到这4个字 就行了吗?孔子补充说:“修己以安人。”先把自己 修炼好,再想办法使百姓也得到安乐。可见“修己” 是根本,“安人”是旨归。其实不管是“安人”还是 “用人”,前提和起点都是“修己”。只有修炼好自 身,才会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才会使百 姓安乐,才会吸引人才、凝聚人才。也就是说,要想 安人、用人,***自己得先是个人才。“才”的甲 骨文写为“十”,象征一个初生的植物刚刚露了个头 。可想而知,一个弱小的生命要冲破坚实的地面,肯 定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集聚强大的能量。同样,要 想出类拔萃成为人才也必须经过逐步的修炼、扎实的 积累。孔子在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见 ,孔子修养自身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从15岁立志学 习开始,一直到30岁才觉得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然后 才有以后的顺位发展。因此,读书、修身、提高再提 高是古往今来成才的必经之路。
那么,修己,修什么?无非“德、能、勤、廉” 4个方面。首先要修“德”,就是读书明德,不断克 服私欲,慎独慎微,渐趋完善。东汉的杨震拒收他人 钱财,“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成为为官者慎独 的榜样。其次是修“能”,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个能力一是需要读书习得,二是需要在实际工作 中磨砺。所以我们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两 者相结合才可以顺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再次是修“勤”,就是勤勉、刻苦。天上掉下来的 馅饼必然带着陷阱,没有人能不劳而获,随随便便成 功。中国人民素有勤劳吃苦的优良传统,当今*要一 以贯之,发扬光大。*后是修“廉”。“廉”是约束 ,如果仅仅把它理解为在金钱、权势、美色面前约束 自己就太狭隘了。用平凡约束自满、用平等约束骄傲 、用平静约束焦躁、用平实约束冒进,这些都属于“ 廉”的范畴。所以,儒家讲静坐、道家要神游、佛家 需入定,就是在精神上认真反思、约束自己。修炼好 “德、能、勤、廉”,领导干部自然会以出众的个人 魅力让人信服。
P7-10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