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13222
目录
第一篇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第一章改革开放的缘起1977—1978
第一节对“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反思
第二节穷则思变
第三节外部压力
第二章改革开放的起步1979—1981
第一节新“八字方针”的出台及成效
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深入调整
第三节改革开放的部署和初步展开
第三章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982—1987
第一节党的十二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第二节吹响全面改革的号角
第三节农村改革的深入和乡镇企业的崛起
第四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第五节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第六节科教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七节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第八节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四章改革开放的波折1988—1991
第一节得失之间: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
第二节“鱼”跃龙门:价格闯关受挫
第三节危难之际: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的兴起与平息
第四节临“危”不惧:西方对华的“制裁”与失败
第五节转“危”为安: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
第五章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2002
第一节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
第二节党的十五大和各项改革的深化
第三节跨世纪的宏伟发展战略
第六章改革开放的深化2002—2012
第一节党的十六大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第二节党的十七大和纵深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第七章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2012至今
第一节对全面深化改革总部署
第二节改革试点先行
第三节“四梁八柱”性改革全面铺开
第四节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第二篇日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八章社会生产力明显提高
第一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第二节经济结构深刻变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第三节基础产业加速发展,经济发展条件显著改善
第四节科教事业突飞猛进,经济社会趋向协调发展
第五节开放经济大飞跃,开启全方位开放新时代
第六节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中国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第九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健全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日益完善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益规范
第四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广泛发展
第五节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实施
第十章文化事业大发展
第一节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第三节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第四节公益性文化建设不断加强
第五节传承光大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第十一章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第一节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第二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第三节就业政策不断完善
第四节医疗卫生明显改善
第五节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
第六节国家安全稳步推进
第十二章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第一节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
第二节环境治理立法工作持续深入
第三节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臻完善
第四节治污攻坚成效日益显著
第五节美丽中国迈出新步伐
第十三章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加快推进
第一节军队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实现战略性转变
第二节军队政治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三节改革强军战略不断深化
第四节人民军队服务国家建设功能日益完善
第五节国防科技不断得到发展,国防工业日益完善
第六节日益增多的军事交流与合作
第十四章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
第一节“一国两制”的提出
第二节“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第三节新形势下逐步完善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五章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第一节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强化党的政治领导
第二节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强化党的思想领导
第三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的组织领导
第三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第十六章全面对外开放
第一节统筹多边、双边、区域开放合作
第二节打造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试验田”
第三节全方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第四节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发展
第十七章全方位外交
第一节积极开展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第二节深化睦邻友好合作,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第三节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
第四节政党外交的全面展开
第十八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第一节广泛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第二节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
第三节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加大对外援助力度
第四篇走出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
第十九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第一节改革开放的起步从恢复党的有效领导开始
第二节必须树立和维护好党的领导核心
第三节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十章必须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一节着力推进理论创新
第二节着力推进实践创新
第三节着力推进制度创新
第二十一章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一节把握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二节把握发展为民根本要求,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节把握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二十二章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第一节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第二节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第三节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结合
第二十三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伟大创造
第二节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
第二十四章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第三节稳步有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二十五章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第一节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二节提高把握两个大局的自觉性与能力
第三节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第二十六章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节改革开放中要保持党的领导作用必须从严治党
第二节改革开放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第三节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改革开放何以伟大?
4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当下的中国,仍然在继续书写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纵观这40年,历届中共中央对改革开放的评价,都有一个关键词,这就是“伟大”。邓小平称之为“伟大历史转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页。“伟大的实验”《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江泽民称之为“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73页。,胡锦涛称之为“新的伟大革命”“伟大历程”“伟大事业”《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48页。,习近平称之为“伟大觉醒”“伟大创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页。。用“伟大”来评价改革开放,凸显了其极端重要性。毕竟,在党的文献中,由党和国家领导人用“伟大”一词来评价某一事件,还是十分有限的。
那么,为什么说改革开放伟大呢?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做,现在也在推进,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从历史、成就和经验等多个维度,对改革开放进行立体式的呈现。
从历史角度看,改革开放的历程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远的话,可以追溯到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寻求的民族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浴血奋战,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两大阵营对立,加之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中国只能选择已经取得突出成就的苏联模式。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由此,“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由于缺少经验、特别是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探索曾出现曲折,尽管如此,这段时间的探索也为此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是全面的,不仅是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政治方面,必须对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推动下,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各个领域全面铺开,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活力,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新世纪以来,各项改革加快推进。根据改革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推动了各领域的深刻变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进一步激发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
从成就角度看,改革开放使中国日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走近世界中心的舞台。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方面,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广泛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更加完善,人民民主权利更加充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文化方面,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社会方面,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安全的国家之一,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城乡居民医疗支出不断下降,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生态方面,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大气、水土污染治理强力推进,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国防和军队方面,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军队体制更加科学;党的建设方面,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持续推进,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等等。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建立全方位的外交体系,广泛参与全球治理变革,更加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融入全球化发展进程,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从经验角度看,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出了新路,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中国成功推进国家现代化,不仅对中华民族,而且对于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2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后,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的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八个方面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多个层面,既是对各国现代化规律的具体运用,也是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的集中概括,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以上就是本书力图回答“改革开放何以伟大”的总体思路。当然,中国改革开放涉及方方面面,故事很多,成就很大,经验也很丰富。鉴于篇幅有限,本书力图用有限的篇幅最大程度地呈现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让更多人知晓这一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的变革,以进一步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勇气,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并总结好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经验,更好更快推进改革开放。
本书稿是集体编写的成果。其中,第七、十五、十九、二十、二十二、二十六章由方涛(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编,第五、六、十、十一、二十一章由谌玉梅(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副教授)编写,第十三、十七、十八、二十五章由罗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编写,第八、十二、十六、二十三章由胡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编写,第一、二、三、四章由郭亮亮(河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助教)编写,第九、十四、二十四章由董大伟(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教师)编写。由于时间紧、能力有限,书中的不足和问题难免会存在,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改革开放的缘起1977—1978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具有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使处于彷徨中的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通往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国这艘巨轮自此找到了正确的航向破浪前行。然而,中国找到改革开放这条自强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并不是在各方充分准备的条件下开启的,也不是在十分顺利平和的环境下进行的,而是在异常复杂和艰难环境下迈出步伐的。2012年12月,习近平在谈及改革开放时指出,党之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取决于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二是取决于对中国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三是取决于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反思。
第一节对“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反思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灾难,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思想、文化和党的组织建设等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在政治上,尚不健全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党和国家民主政治生活极不正常,一些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被搞乱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林彪、“四人帮”集团的种种恶行,致使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在经济上,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由于长时期的动乱,国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起伏波动较大,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口剧增,经济管理体制愈加僵化。经过10年“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10年间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高达5000亿元。而且在这10年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由于十年动乱,中国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思想上,“文化大革命”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和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道德风尚遭到全面破坏,“阴谋家”“反革命”“走资派”等帽子被乱扣到广大干部和群众头上。一些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和打砸抢分子依靠种种手段攫取权力,肆意妄为。这一时期形而上学猖獗,无政府主义盛行,唯心主义泛滥,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崇拜以及各种封建的、资产阶级愚昧落后的思想行为肆意传播恶性发展,严重背离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致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受到严重削弱。
在文化上,发轫于文化领域的“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破坏极为严重,文化事业出现严重倒退局面。高校停招、中小学停课、知识分子被扣上“臭老九”的帽子受到批斗,大批有成就有贡献的专家、学者被错误定为“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等遭受迫害。许多科研机构被撤销,致使“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文艺界“死气沉沉”,文化园地“一片荒芜”。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文盲和半文盲达二亿三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数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影响到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党的指导思想被搞乱。一些靠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乘机混入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机构中,致使党组织不纯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踢开党委闹革命”,致使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中,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极大破坏,党委的各级组织运转不灵,广大党员被长时间停止过组织生活,从支部到各级党委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党组织软弱涣散、纪律松弛现象十分普遍,严重败坏了党的作风,降低了党的威信和凝聚力。
“文化大革命”以极端的形式,充分暴露了党和国家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缺陷,为我们提供了永远不允许重犯“文化大革命”或与其类似严重错误的深刻教训。十年动乱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引起党和人民全面反思。对这一时期深有感触的邓小平在1984年3月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被问及:你一生中最痛苦的是什么?邓小平毫不犹豫地说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中他两次被打倒,多次被批判。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开始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由此对整个体制、机制乃至制度进行了全面反思。
对于“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邓小平曾在1980年8月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说:“民主集中制被破坏了,集体领导被破坏了。否则,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会爆发‘文化大革命’。”法拉奇进一步追问如何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情。邓小平解释说:“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
恩格斯曾说:“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正是从对“文化大革命”教训的深刻反思中开启的。1986年9月,邓小平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采访,谈及“文化大革命”时说:“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为什么我们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提出了现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1988年6月3日,邓小平在接见“九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会议全体与会者时又说,“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这样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和开放”。1988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
在经历“文化大革命”严重挫折后,中国共产党认真反思,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党果断放弃了走“文化大革命”的老路,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富强的新路,打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节穷则思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稳步推进,“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基本工业体系得以建立,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1957年以后,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独立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接连出现“左”倾错误,并且逐渐蔓延到经济、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国民经济发展受到重大影响,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之时,国民经济已到崩溃的边缘。“从1974年到1976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而此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仍然总体贫困。
从吃的方面看,1976年与1956年相比,粮食人均消费量从380.56斤降至351.12斤,减少29.44斤;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从3.19斤降至1.25斤,减少1.94斤。从穿的方面看,服装颜色和样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灰、黑、蓝、绿这几种颜色。各种布的人均消费量1976年为23.55尺,比此前最高的1959年减少5.62尺。其中,1968年平均每人只发了15.52尺布票。从住的方面来看,以上海为例,改革开放初期,上海180万住户中,按国家标准,有89.98万户为住房困难户,占了总户数的一半左右,其中三代同室的119499户;父母与12周岁以上子女同室的316079户;12周岁以上兄妹同室的85603户;两户同居一室的44332户;人均居住2平方米以下的268650户。住房大多没有客厅,进门就是卧室,厨房、卫生间很多是几家合用。“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实际工资的年均增长速度为负数,城市居民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基本上是除了工资别无其他收入。从1957年到1976年长达20年的时间里,全国职工几乎没涨过工资。在1957年时全国职工的平均货币工资还有624元,但是到1976年时则下降到了575元,工资不升反降,还少了49元。很多生活消费品供给不足,需凭票购买。当时的商品供应是“买布凭布票,购物要物票,买茶叶凭茶叶票,吃饭凭粮票”。因此,流行了40年的粮票,更是被称作“第二货币”。
对于人民群众生活的贫困状况,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而“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穷则思变,正是中国面临落后的现实,“倒逼”中国进行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开放就没有发展,实行改革开放是加快国家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唯一出路。这就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的出路。这条路是邓小平带头实践的,也是中国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富裕的光明坦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