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063110
中医治验偏方秘方大全
中医秘传疼痛灵验妙方大全
疑难病秘验精方大全
中医治验偏方秘方大全
发热是指口腔温度在37.3℃以上,或直肠内温度在37.6℃以上,或一昼夜间温度波动在1℃以上。临床上常将发热分为急性发热、长期发热、周期性发热和慢性低热。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家中有发热病人,特别是在患者和家属无法确定发热原因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断,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中医将发热分为外感性发热和内伤性发热。前者发病急、病程短,热势重(常在39℃以上),常因感受外邪及疫毒感染所致;后者起病慢、病程缓长,大多为间歇性低热,或午后潮热,体温常在37.5-38℃。外感发热以解表散热为主,内伤发热以养阴清热为法。银花竹叶
中医秘传疼痛灵验妙方大全
从医学角度分析,疼痛可以是某种内脏器官疾病的一个症状,例如急腹症、心绞痛等。疼痛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主症,这些疾病称为痛症疾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颈肩痛、肋间神经痛、腰背痛等。还有一类如癌症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顽固性痛称为恶性痛。由于创伤和手术等原因导致的疼痛为急性疼痛,而慢性迁延性疾病导致的疼痛称为慢性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间歇性、迁延性疼痛,骨关节退行性变造成的骨关节痛、风湿痛等。诸如此类,疼痛及痛症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是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
疼痛病因从“疼”字说起古人造“疼痛”这两个字是非常奇妙的。“疼”字里面是冬,冬就是冬天。中医学认为,冬天的气是寒,其形为水。因此,从这个字我们可以看出疼与寒和水(湿)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寒凝,没有湿(水)滞,就不会形成疼痛。这也证明了疼痛的主因——寒凝则痛。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这本被誉为东方“健康圣经”的书中有一篇专门论述疼痛的文章叫作“举痛论”。这篇大论共列举了14个疼痛的例子,其中有13个都是由寒引起的,只有1个是因热而起。这更加充分说明了疼痛与寒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这只是说明了疼痛的病因与寒、湿(水)的关系,但揭示了外因是致痛的主要病因之一。
疑难病秘验精方大全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中医“内伤咳嗽”“
喘证”“ 痰饮”等范畴。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见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
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进展缓慢,严重者可发展成为阻塞性肺气肿以至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以“咳”“痰”“喘”(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并连续 2 年或以上)持续性、反
复性发作为主要症状。中医辨证应抓住脏腑、虚实、痰瘀等病机关键,在辨证施治的同时,注重全身调理。
中医临床常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以下 5 型。
1. 痰湿蕴肺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憋气,晨起咳甚,痰多,痰清稀或黏稠,色白或带
灰白色,痰出则舒。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宜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常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 痰热郁肺 咳嗽气粗息促,喉中痰鸣,痰多质黏或黄稠,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胸胁胀满,
咳时引痛,面赤身热,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用清金化
痰汤加减。
3. 肝火犯肺 咳逆阵作,上气面赤,咽干口苦,痰少而黏,咳之难出,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
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苔少或薄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肺,化痰止咳。方用黛蛤
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4. 肺阴亏耗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低热,午后颧红,盗汗,口干,舌红少苔,脉细
数。治宜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5.肺肾虚寒 咳嗽痰多,痰色白清稀,伴喘息,动则尤甚,四肢背部冷感,腰酸腿软,口淡不
渴,喜热饮,舌质胖嫩,苔白润滑,脉沉细无力。治宜温阳散寒,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加减。
景岳六安煎治慢性支气管炎
◎ 陈皮4.5克,半夏6~9克,茯苓6克,甘草3克,杏仁(去皮、尖,切)3克,芥子(老年气弱 者不用)1.5~2.1克。用法: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7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功效:化痰止 咳,理肺散邪。主治:慢性支气管炎。风寒痰湿之邪所致之咳嗽及痰滞气逆者。(《景岳全书》卷
五十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