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837650丛书名: 世界帝国史话
编辑推荐
当中国的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引来“万邦朝贺”时
奥斯曼帝国正如日中天,吓得整个欧洲瑟瑟发抖
然而当西方诸国跨入现代文明的门槛时
它转入了昏睡,成为其角逐中东的牺牲品
一度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为何沦落为“欧洲病夫”
让历史告诉未来
奥斯曼帝国正如日中天,吓得整个欧洲瑟瑟发抖
然而当西方诸国跨入现代文明的门槛时
它转入了昏睡,成为其角逐中东的牺牲品
一度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为何沦落为“欧洲病夫”
让历史告诉未来
内容简介
奥斯曼帝国,一个发轫于小亚细亚的征服者,它依靠好勇的草原传统和坚定的圣战信仰迅速崛起;它处于东西文明的交汇之处,掌握东西陆上交通达6个世纪之久;它将游牧部落的传统、波斯的艺术修养、拜占庭的政治文明和阿拉伯的科学文化融于一身,成为近东文化一道新的风景线;它曾经是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然而终究不能抵挡其近代化的冲击,沦为了欧洲列强角逐中东的牺牲品。本书即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奥斯曼帝国这个独具特色的帝国的荣辱兴衰。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小亚细亚的突厥民族一 小亚细亚文明的历史演变二 突厥人的起源与大迁徙三 伊斯兰教对突厥人的影响四 突厥塞尔柱人与拜占廷帝国的争夺五 蒙古铁骑对小亚细亚的入侵
第二章 奥斯曼人的武力崛起一 奥斯曼突厥公国二 奥斯曼人的对外征服三 “雷霆”巴耶济德一世四 奥斯曼人与帖木儿王朝的冲突
第三章 奥斯曼帝国的黄金时代一 重振旗鼓二 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三 千年古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四 帝国之都——伊斯坦布尔五 巴耶济德二世与儿子塞利姆一世六 伟大的立法者苏莱曼大帝
第四章 奥斯曼帝国的制度与社会状况一 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体制二 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建制三 奥斯曼帝国的米勒特制度四 奥斯曼人独特的民族特性五 奥斯曼帝国与中国的文明交往六 奥斯曼帝国灿烂的社会文化
第五章 奥斯曼帝国的衰败一 腐败与懦弱的皇权二 社会制度的崩溃三 科普鲁卢家族执政时期的复兴四 对外战争的失败及其影响
第六章 奥斯曼帝国的社会变革一 社会改革的兴起二 年轻有为的塞利姆三世三 马赫默德二世的改革四 坦齐马特时代
第七章 从专制君主帝国到现代民主共和一 青年奥斯曼党人与宪政运动二 专制君主阿布杜尔·哈米德三 青年土耳其党人领导下的社会变革四 土耳其共和国之父凯末尔五 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
第一章 小亚细亚的突厥民族一 小亚细亚文明的历史演变二 突厥人的起源与大迁徙三 伊斯兰教对突厥人的影响四 突厥塞尔柱人与拜占廷帝国的争夺五 蒙古铁骑对小亚细亚的入侵
第二章 奥斯曼人的武力崛起一 奥斯曼突厥公国二 奥斯曼人的对外征服三 “雷霆”巴耶济德一世四 奥斯曼人与帖木儿王朝的冲突
第三章 奥斯曼帝国的黄金时代一 重振旗鼓二 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三 千年古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四 帝国之都——伊斯坦布尔五 巴耶济德二世与儿子塞利姆一世六 伟大的立法者苏莱曼大帝
第四章 奥斯曼帝国的制度与社会状况一 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体制二 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建制三 奥斯曼帝国的米勒特制度四 奥斯曼人独特的民族特性五 奥斯曼帝国与中国的文明交往六 奥斯曼帝国灿烂的社会文化
第五章 奥斯曼帝国的衰败一 腐败与懦弱的皇权二 社会制度的崩溃三 科普鲁卢家族执政时期的复兴四 对外战争的失败及其影响
第六章 奥斯曼帝国的社会变革一 社会改革的兴起二 年轻有为的塞利姆三世三 马赫默德二世的改革四 坦齐马特时代
第七章 从专制君主帝国到现代民主共和一 青年奥斯曼党人与宪政运动二 专制君主阿布杜尔·哈米德三 青年土耳其党人领导下的社会变革四 土耳其共和国之父凯末尔五 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
前 言
前言
世界性的大帝国,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想全面了解世界历史,不可能不对世界帝国的兴衰与荣辱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学习历史可以长智慧、明哲理,那么首先就应该以世界帝国的兴衰与荣辱为鉴,从而开拓人类社会的理性。因为每一个世界性的大帝国,其历史发展都具有代表性。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和衰落,向来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是人们对世界历史关注的重要焦点。尽管时至今日,一度骄横一世,令世界战怵的奥斯曼帝国早已烟消云散,但是通过重温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和人物、制度和文化,触摸历史风云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枝末节,可以使我们在关于奥斯曼帝国庞杂的陈述中披沙拣金,钩沉发微,对曾经导致它的兴起和衰落的相互作用的各种原因,做出有益的探索,得出历史智慧的启示。
奥斯曼帝国的经历,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面临着突如其来的文化、制度、观念、经济形态的巨大冲击。它一方面在外部国际环境的压力下,在现代性与传统性不兼容的条件下,借助国家的力量,采取强制的手段,进行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另一方面又必须保卫国家的安全与生存,去解决因社会变革过程中,制度解体与经济混乱而造成的种种困难。
在历史上,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世界大帝国,在商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伊斯兰教的社会文化背景。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奥斯曼帝国摆脱不了面对自己的神圣宗教和传统的价值观念所产生的迷惘和困惑。然而,随着世界地理的大发现,西方世界的欧洲西北角首先跨入资本主义大门。当人类社会初露新时代曙光之际,奥斯曼帝国仍然停滞在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
奥斯曼帝国诞生于游牧与农业文明,它依存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价值体系内自然有着不少阻碍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实现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因素,所以使得这个具有伊斯兰特质的古老国家早期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缓慢。特别是在接连败于为自己所不齿的敌人手里之后,由盛变衰,积弱不振,一直面临着不平等的国际交往和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困境。急剧的社会变化,沉重的历史包袱,使得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动荡不定,冲突日益加剧的复杂社会,进入了封建制度连续性危机的历史阶段。
在世界近代时期,先进的资本主义代替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奥斯曼帝国正是以西方冲击引起的民族危机为契机,以一系列具有西方化和世俗化色彩的社会改革为动力,揭开了近代历史进程的帷幕。奥斯曼帝国早期的社会改革,正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补充而出现在历史舞台。这些社会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层次,但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特别是这些社会改革与西方化交织在一起,以向西方社会学习为主要内容,是奥斯曼帝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奥斯曼帝国早期的社会变革中,统治者阶层试图通过一系列具有西方化色彩的社会改革的尝试,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建立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现代的军队和行政机构,并重视能生产现代武器的科学技术,最终实现基于欧洲知识和技术的军事、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计划。他们引进欧洲的教师和学校,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去学习语言、科学和政治。他们设立翻译局和印刷厂以翻印大量的西方著作。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在奥斯曼帝国造就了一个受过现代教育和具有亲西方色彩的新阶级、新社会阶层。特别是帝国的统治者不论怎样不情愿,也不得不允许构成现代国家及军队基础的那一切新思潮和新制度的传入。作为文明典范的欧洲,为奥斯曼帝国提供了那样多任人挑选的各种世俗反叛理论,如自由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民族主义思想,甚至革命的暴力思想,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那些前去探讨西方文明的奥斯曼帝国的学生和军校学员、外交官和驻外武官。久而久之,这些思想有了通向奥斯曼帝国的道路,给予了帝国青年学生、政府官员和军官们以新的动力和方向,并且导致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革命。
在奥斯曼帝国早期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社会改革的政治联盟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广泛动员全社会各阶层民众积极参加,仅依靠一些盛世末年的开明人物孤军奋战。虽然在他们身上确实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确实在奥斯曼帝国社会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由于社会改革未能触动帝国的封建统治基础,社会经济环境也比较恶劣,尤其是在帝国历史上基本没有发生过像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启蒙那样的思想解放运动。再加上封建积弊太深,官吏贪污腐败,国家税收过重,外债负担增加,以及广大民众那种一成不变的守旧心态和千古一揆的伊斯兰教价值观,致使社会改革步履维艰,进展迟缓,一直未能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只是到了1908年由青年土耳其党人领导的宪政革命成功以后,奥斯曼帝国具有西方化色彩的社会改革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对奥斯曼帝国的社会影响之深,才是史无前例的。
应当强调的是,奥斯曼帝国的社会改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主要是为了回应西方列强的示范性挑战,以及对统治集团利益和政治地位所构成的威胁,而不是为了缓解长期的封建神权统治所积蓄的社会压力和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换句话说,这种改革是功利性的,而非制度性的,只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而非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因此,奥斯曼帝国的社会改革就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形成了一系列二元社会并存的格局和历史的错位。
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变革,尤其是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有分歧,有争论,有为不同社会集团的既得利益和政治观点的斗争,都是非常正常的历史现象。因此,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社会变革一旦启动,就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人心所向的社会进步过程。它将会对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积极推动作用。
在奥斯曼帝国兴与衰的历史变迁中,最基本的变化,就是由一个多民族军事联合体的帝国,演变成了一个民族性的现代国家;由一个具有伊斯兰性质的神权国家;演变成了一个共和国;由一种官僚封建主义,演变成了一种现代资本主义,最终使奥斯曼人的民主体制、经济形态、道德观念、文化价值、民族关系等都得到了巨大发展。这种社会的进步,是在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改革家们不断努力才得以实现的,是以奥斯曼帝国自身覆灭为代价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既是从奥斯曼帝国的失败与崩溃中傲然崛起的,也是在奥斯曼帝国的历史经验和社会进步中脱颖而出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以混乱与痛苦为代价,来换取机会与新生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同时具有毁灭性和创造性。
总之,奥斯曼帝国兴衰史可以使我们领悟到这样一个真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强盛与衰落之间的互变因素,在人类社会的交往中,在世界历史统一体形成过程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历史现象,它完全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交往的急剧发展的普遍扩大,以及对它的适应性。按一般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与文化传统的悠久、深厚和自成体系的程度,决定了社会发展的阻力和冲突的程度,决定了社会变革的曲折性、复杂性与变异性的程度。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涌动着历史的反思,闪烁着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启示。
为了客观地反映奥斯曼帝国由兴到衰的历史全貌,作者从结构框架上把全书分为7章,用将近30万字对帝国历史做了简明系统的全面叙述。在时空上纵贯数百年,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惊心动魄;历史事件人物繁多,各具其貌,历经沧桑。力图通过奥斯曼帝国从崛起到衰亡的历史发展轨迹,反映出奥斯曼帝国社会的历史特点和规律。此外,在撰写方法上,尽量做到融真实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文笔流畅生动,使得历史情节引人入胜。
作者祈愿本书有助于广大读者从中获得有益的东西,并为中国的奥斯曼帝国历史的深入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曾借助了国内外许多同行的研究成果,参阅了许多文献和参考书籍,从中获益良多,在此对他们深表感谢。事实上,把个人洞察入微的见解与前人累积的智慧综合为一体,委实是最愉快不过的事。
另外,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加之资料匮乏,因而书中的不足和缺憾在所难免,在此恳请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希望大家共同为中国奥斯曼帝国的学术研究添砖加瓦,努力奋斗。
世界性的大帝国,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想全面了解世界历史,不可能不对世界帝国的兴衰与荣辱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学习历史可以长智慧、明哲理,那么首先就应该以世界帝国的兴衰与荣辱为鉴,从而开拓人类社会的理性。因为每一个世界性的大帝国,其历史发展都具有代表性。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和衰落,向来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是人们对世界历史关注的重要焦点。尽管时至今日,一度骄横一世,令世界战怵的奥斯曼帝国早已烟消云散,但是通过重温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和人物、制度和文化,触摸历史风云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枝末节,可以使我们在关于奥斯曼帝国庞杂的陈述中披沙拣金,钩沉发微,对曾经导致它的兴起和衰落的相互作用的各种原因,做出有益的探索,得出历史智慧的启示。
奥斯曼帝国的经历,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面临着突如其来的文化、制度、观念、经济形态的巨大冲击。它一方面在外部国际环境的压力下,在现代性与传统性不兼容的条件下,借助国家的力量,采取强制的手段,进行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另一方面又必须保卫国家的安全与生存,去解决因社会变革过程中,制度解体与经济混乱而造成的种种困难。
在历史上,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世界大帝国,在商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伊斯兰教的社会文化背景。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奥斯曼帝国摆脱不了面对自己的神圣宗教和传统的价值观念所产生的迷惘和困惑。然而,随着世界地理的大发现,西方世界的欧洲西北角首先跨入资本主义大门。当人类社会初露新时代曙光之际,奥斯曼帝国仍然停滞在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
奥斯曼帝国诞生于游牧与农业文明,它依存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价值体系内自然有着不少阻碍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实现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因素,所以使得这个具有伊斯兰特质的古老国家早期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缓慢。特别是在接连败于为自己所不齿的敌人手里之后,由盛变衰,积弱不振,一直面临着不平等的国际交往和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困境。急剧的社会变化,沉重的历史包袱,使得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动荡不定,冲突日益加剧的复杂社会,进入了封建制度连续性危机的历史阶段。
在世界近代时期,先进的资本主义代替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奥斯曼帝国正是以西方冲击引起的民族危机为契机,以一系列具有西方化和世俗化色彩的社会改革为动力,揭开了近代历史进程的帷幕。奥斯曼帝国早期的社会改革,正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补充而出现在历史舞台。这些社会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层次,但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特别是这些社会改革与西方化交织在一起,以向西方社会学习为主要内容,是奥斯曼帝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奥斯曼帝国早期的社会变革中,统治者阶层试图通过一系列具有西方化色彩的社会改革的尝试,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建立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现代的军队和行政机构,并重视能生产现代武器的科学技术,最终实现基于欧洲知识和技术的军事、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计划。他们引进欧洲的教师和学校,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去学习语言、科学和政治。他们设立翻译局和印刷厂以翻印大量的西方著作。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在奥斯曼帝国造就了一个受过现代教育和具有亲西方色彩的新阶级、新社会阶层。特别是帝国的统治者不论怎样不情愿,也不得不允许构成现代国家及军队基础的那一切新思潮和新制度的传入。作为文明典范的欧洲,为奥斯曼帝国提供了那样多任人挑选的各种世俗反叛理论,如自由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民族主义思想,甚至革命的暴力思想,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那些前去探讨西方文明的奥斯曼帝国的学生和军校学员、外交官和驻外武官。久而久之,这些思想有了通向奥斯曼帝国的道路,给予了帝国青年学生、政府官员和军官们以新的动力和方向,并且导致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革命。
在奥斯曼帝国早期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社会改革的政治联盟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广泛动员全社会各阶层民众积极参加,仅依靠一些盛世末年的开明人物孤军奋战。虽然在他们身上确实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确实在奥斯曼帝国社会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由于社会改革未能触动帝国的封建统治基础,社会经济环境也比较恶劣,尤其是在帝国历史上基本没有发生过像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启蒙那样的思想解放运动。再加上封建积弊太深,官吏贪污腐败,国家税收过重,外债负担增加,以及广大民众那种一成不变的守旧心态和千古一揆的伊斯兰教价值观,致使社会改革步履维艰,进展迟缓,一直未能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只是到了1908年由青年土耳其党人领导的宪政革命成功以后,奥斯曼帝国具有西方化色彩的社会改革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对奥斯曼帝国的社会影响之深,才是史无前例的。
应当强调的是,奥斯曼帝国的社会改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主要是为了回应西方列强的示范性挑战,以及对统治集团利益和政治地位所构成的威胁,而不是为了缓解长期的封建神权统治所积蓄的社会压力和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换句话说,这种改革是功利性的,而非制度性的,只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而非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因此,奥斯曼帝国的社会改革就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形成了一系列二元社会并存的格局和历史的错位。
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变革,尤其是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有分歧,有争论,有为不同社会集团的既得利益和政治观点的斗争,都是非常正常的历史现象。因此,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社会变革一旦启动,就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人心所向的社会进步过程。它将会对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积极推动作用。
在奥斯曼帝国兴与衰的历史变迁中,最基本的变化,就是由一个多民族军事联合体的帝国,演变成了一个民族性的现代国家;由一个具有伊斯兰性质的神权国家;演变成了一个共和国;由一种官僚封建主义,演变成了一种现代资本主义,最终使奥斯曼人的民主体制、经济形态、道德观念、文化价值、民族关系等都得到了巨大发展。这种社会的进步,是在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改革家们不断努力才得以实现的,是以奥斯曼帝国自身覆灭为代价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既是从奥斯曼帝国的失败与崩溃中傲然崛起的,也是在奥斯曼帝国的历史经验和社会进步中脱颖而出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以混乱与痛苦为代价,来换取机会与新生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同时具有毁灭性和创造性。
总之,奥斯曼帝国兴衰史可以使我们领悟到这样一个真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强盛与衰落之间的互变因素,在人类社会的交往中,在世界历史统一体形成过程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历史现象,它完全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交往的急剧发展的普遍扩大,以及对它的适应性。按一般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与文化传统的悠久、深厚和自成体系的程度,决定了社会发展的阻力和冲突的程度,决定了社会变革的曲折性、复杂性与变异性的程度。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涌动着历史的反思,闪烁着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启示。
为了客观地反映奥斯曼帝国由兴到衰的历史全貌,作者从结构框架上把全书分为7章,用将近30万字对帝国历史做了简明系统的全面叙述。在时空上纵贯数百年,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惊心动魄;历史事件人物繁多,各具其貌,历经沧桑。力图通过奥斯曼帝国从崛起到衰亡的历史发展轨迹,反映出奥斯曼帝国社会的历史特点和规律。此外,在撰写方法上,尽量做到融真实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文笔流畅生动,使得历史情节引人入胜。
作者祈愿本书有助于广大读者从中获得有益的东西,并为中国的奥斯曼帝国历史的深入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曾借助了国内外许多同行的研究成果,参阅了许多文献和参考书籍,从中获益良多,在此对他们深表感谢。事实上,把个人洞察入微的见解与前人累积的智慧综合为一体,委实是最愉快不过的事。
另外,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加之资料匮乏,因而书中的不足和缺憾在所难免,在此恳请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希望大家共同为中国奥斯曼帝国的学术研究添砖加瓦,努力奋斗。
黄维民
2013年10月8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