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99541
内容简介
环境公益损害具有时空影响广、主体不特定和因 果关系复杂的特点,需要专门法律制度进行救济。当 前中国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制度有以下缺陷:(1)在宪 法选择规则层面,环境权内容及公众参与范围不清、 国家环保责任不明、司法权对行政权监督不力;(2) 在集体选择规则层面,救济渠道不畅、部门管理冲突 、知情权保障不够;(3)在日常操作规则层面,损害 后果评估难、因果关系查明难和各部门协调难。傅剑 清*的这本《论环境公益损害救济–从公地悲剧到公 地救济》将法学之公共信托、环境权、代际公平理论 与社会经济学的制度成本分析、集体行为分析研究成 果结合,探索建立新型环境公益救济法律体系。建议 宏观上从增加制度供给、提高可信承诺和完善有效监 督三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微观上将环境权、公众参 与、环境合作、环境协议、环境强制保险和设立环境 法院等制度措施进行有机整合。
目 录
前言 章 法域之维的环境与环境公益损害 节 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辨 一 重提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人定胜天”还是“无为而治”: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 三 “天人合一”:人类生态中心主义哲学的环境观 第二节 法域之维的环境及其基本特征 一 环境法中的环境及其类型 二 环境法中的环境之基本特征 第三节 环境公益损害的概念与特征 一 环境公益 二 环境公益损害与环境公害 三 环境公益损害与环境侵权 四 环境公益损害的特征 第二章 公地悲剧理论及其对环境公益损害救济的启示 节 “公地悲剧”——环境公益损害救济的逻辑起点 一 “公地悲剧”现象的发现 二 对“公地悲剧”的早期理论分析 第二节 “公地悲剧”的经济学解决方法 一 科斯定理与市场失灵 二 公有化模式及政府失灵 三 集体自治模式的探索 第三节 “公地悲剧”理论对环境公益损害救济的启示 一 理论模型化的陷阱 二 制度评估的新方法 三 “产权界定”困境的突破 第三章 环境公益损害救济的法理 节 第三法域的划分 一 对公私法划分的挑战 二 环境立法的尴尬与解脱 第二节 公共信托原则 一 公共信托原则概述 二 公共信托原则与私法 三 公共信托原则与公法 四 公共信托原则与社会契约 五 从“公地悲剧”看公共信托原则 第三节 环境权 一 环境权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 环境权的法理 三 从“公地悲剧”看环境权理论 第四节 新生态主义:从生态“平衡论”到“非均衡论” 一 新生态主义理论 二 新生态主义与环境法的变革 三 新生态主义理论下环境法的变革路径 第四章 国外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制度及其实践 节 归责原则及其实践 一 过失责任原则 二 过失责任原则向无过失责任原则的过渡 三 无过错责任原则 四 外国归责原则的实务 第二节 举证责任制度及其实践 一 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 二 因果关系推定 三 公民信息请求权 第三节 其他特殊制度 一 判定环境损害的标准 二 设备及设备持有人的概念 三 损害赔偿范围及上限制度 四 政府环境保护责任 五 环境损害责任的免除事由 六 环境公害防止协议制度 第五章 环境公益诉讼及其功能 节 环境公益诉讼的分类和特点 一 公益诉讼的渊源 二 环境公益诉讼及其分类 三 环境公益诉讼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目的与价值分析 一 传统诉讼机能理论与现代诉讼机能理论的碰撞 二 环境公益诉讼推动环境政策形成的机能及其运用 三 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与价值分析 第三节 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发展概览 一 美国公民诉讼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二 日本公害审判环境保护诉讼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三 对美国和日本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效用评价 第六章 我国环境公益损害救济的困境 节 宪法选择规则层面的缺陷 一 公众参与原则的缺位 二 国家环境保护责任不明 三 环境司法不力 第二节 集体选择规则层面的缺陷 第三节 日常操作规则层面的缺陷 一 损害形式多样、因果关系难以查明 二 损害影响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 三 损害者与受害者地位不平等 四 举证困难 五 实证分析:以《侵权责任法》为例 第七章 建立我国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制度之构想 节 “公地的救济”之法律构思 第二节 横向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制度体系的架构 一 提供多元化的环境公益损害救济方式 二 建立高效的司法监督和公众监督制度 第三节 纵向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制度内容的充实 一 宪法选择规则层面 二 集体选择规则层面 三 日常操作规则层面 四 刑事责任层面 结语:对我国环境公益损害救济法律制度的寄语 关键词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