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505537
“研究孩子”和“懂得孩子”是教育的根本。抓住了,所有的方法都是对的,抓不住,所有的方法都是错的。
——李跃儿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三十年心血之作,献给全天下父母的超级幸福育儿范本,家长和老师不可不知的幸福教育观。
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那么平凡的大人从何而来?
在孩子的世界里,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样简单的快乐,然而,是谁抹杀了孩子的天赋、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终让他们变得和我们一样平凡而庸俗?
李跃儿,这位酷爱艺术的女画家,潜心研究儿童教育三十年,创建孩子们的成长乐土“芭学园”,正在以快乐、赏识、自主、艺术……的方式,把属于孩子们的幸福找回来。
《把幸福还给孩子》融合经典独家的案例分析、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让你在在实践中轻松提升亲子关系的幸福指数。
更多同类好书:
《把幸福还给孩子》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姊妹篇,是教育专家李跃儿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独家分享三十年教育经典案例,愿天下父母都来读一读她的故事,学一学其中的道理,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孩子。
教育与爱育的*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李跃儿,这位由酷爱艺术的女画家,到在心将自己的常识传授给下一代的老师和母亲,在经历了太多传统教育的失败之外,终于大彻大悟;终于从高于孩子的“教育宝座”,回到了自己也曾拥有过的蓝天乐土;终于以平等的姿态,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终于开始享受孩子们创造的多彩世界……
PART 1 心灵的果冻
节 盲人摸象的时代
1.“笨孩子”的生产过程
小手拍一拍,小脚跺一跺
像孔雀的是右手,像公鸡的是左手
课堂上一片喊声
“笨孩子”的生产过程
简单的办法
2.草 原
草 原
草原有什么
草原是什么
之所以成为草原
腰部一刀
3.显微镜中看风景
让学生“乱”起来
张冠李戴的头
附和之附和
思维被绑架之后
一声断喝
显微镜中看风景
道路消失在路的尽头
夕阳红
4.盲人摸象的时代
九重天上
盲人摸象的时代
培养孩子,没有《圣经》
第二节 张开全身毛细孔
1.我是李跃儿
下马威
有个男孩叫王勇
我是李跃儿
救命稻草
2.曙光躲在乌云背后
柳暗花明
“儿童游戏”与“游戏儿童”
曙光躲在乌云背后
3.张开全身毛细孔
你从哪里来
新大陆
张开全身毛细孔
第三节 心灵的果冻
1.四两拨万斤
第十九层地狱
说的一尺,不如行的一寸
四两拨万斤
2.心灵的果冻
出六关
营造一个氛围
心灵的果冻
用灵魂照耀灵魂
3.蜀道之难
云雾心中
大海无水
恋爱话题
蜀道之难
第四节 不要将孩子塑造成你的模样
1.不要将孩子塑造成你的模样
爬台阶的小男孩
背后的军团
不要让你的目光成为镰刀
不要将孩子塑造成你的模样
不合格的父母应该“下岗”
2.生命之树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生命之树
无法遏止的动力
同化与顺应
学会倾听
3.多米诺效应
你要哪个
创造力能不能教
国王号令全国
眼泪与冰淇淋
多米诺效应
PART 2高庚,你在撒谎
节 天上有个太阳
1.天上有个太阳
天上有个太阳
因陀罗网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智慧之光
见仁见智的差别
教育难点
2.课堂上,我与孩子打了一架
课堂上,我与孩子打了一架
我坐在那儿看着他哭
关键时刻
小姨来到教室
好朋友经常要吵架的
第二节 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1.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弹指之间的匠心独运
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老师是鞋,孩子是脚
轻轻地接,轻轻地递
生命中没有“更死”
2.我是鹿王
视死如归
契 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我是鹿王
第三节 逃跑的圆球
1.技术的输入
技术的输入
创造的实现
城堡的建造
2.逃跑的圆球
禅宗的方式
逃跑的圆球
转型的窍门
第四节 高庚,你在撒谎
1.与大师约会去
与大师约会去
凡?高当牧师
凡?高当画家
凡?高的大皮鞋
凡?高的房子
凡?高的大树
改造凡?高
2.高庚,你在撒谎
阿尔的太阳
风景欢宴
高庚,你在撒谎
凡?高,你也撒谎
不是糊涂,是伤心
美丽的陷阱
3.绸缎里裹不住艺术
新大陆
绸缎里裹不住艺术
光着身子的耶稣
4.给维纳斯穿上衣裳
人体扫黄
贝壳里站出来少女
男孩子捂上眼睛,女孩子低下了头
谁抱着女人
风动,还是心动
人体是一片彩云
给维纳斯穿上衣裳
接吻是“黄色”的吗
5.孩子眼里下大雪
谁来评说
孩子眼里下大雪
野兽不是野兽
第五节 从概念到心灵
1.从个体到归纳
白云吸住了眼睛
你发现了什么
从个体到归纳
2.从归纳到心灵
进入故事
实体化的过程
从归纳到心灵
第六节 红头发安妮
1.让形象在大脑里动起来
一分之外
白象似群山
让形象在大脑里动起来
姑娘犹如阴影
2.红头发安妮
红头发安妮
胸针在蓝色湖水中盘旋
我是上帝
第七节 莫格太太的猫
1.莫格太太的猫
感性中的理性
理性中的升华
莫格太太的猫
千难万险
暴雨倾盆
2.人性的光辉
美好的东西
人性的光辉
思维混乱的成人
第八节 我看见幽灵从空中飞过
1.我看见幽灵从空中飞过
月亮鸟
哈利?波特的扫帚
我看见幽灵从空中飞过
天狼星
2.午后大海升起白云
午后大海升起白云
大胡子叔叔
冲出围城
第九节 他为何如此紧张
1.他为何如此紧张
他为何如此紧张
大脑翻江倒海
2.颤动的神经末梢
颤动的神经末梢
满天的星星
第十节 咀嚼彩云
1.锣鼓敲起来
心有几两重
锣鼓敲起来
在玉龙雪山
血是有营养的
春天的一个早晨
2.咀嚼彩云
伸手抓来的虚空
长着尖角的酸味
咀嚼彩云
第十一节 请抓住你的影子
1.请抓住你的影子
天是红色的吗
请抓住你的影子
2. 让孩子自己发现真理
让孩子自己发现真理
第十二节 田园牧歌
1.浪子流浪在家中
浪子流浪在家中
贫下中农的感觉
2.田园牧歌
田园牧歌
阳光灿烂的日子
后记:我和芭学园
附文:李跃儿致孩子的信
我与李跃儿文/胡萍
编辑要我给李跃儿的这本书写一个序,等我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却不知道从何说起,与李跃儿相识相知的这七年,她给了我太多的帮助。曾经,我对她说:“你知道吗,如果没有遇见你,我的生命不会起飞!”李跃儿笑着说:“哈哈,如果我对你的这一点点帮助,就能够让你的生命起飞,那也太容易了吧!”……我想把我们相识相知的过程写下来,保存在这本书里。
2006年的8月,我应邀到山东潍坊参加一个会议,原来安排与我住一个房间的老师与别人合住了,负责人像是在安慰我:“我们安排李跃儿和你住,她是搞幼儿园的,你也是研究儿童的,你们肯定合得来。”我心里开始想象李跃儿的样子,不知道这个人怎么样。半夜门响,知道是她来了,礼貌地起床问她需不需要帮助,她好像怕影响我,很快就上床睡觉了,我们没怎么讲话。
第二天开会,我们在会场各自找到喜欢的位置,我喜欢坐前面,一看她坐在后面,我因为没有什么认识的人,总想与她套近乎——我们要在一个房间里住上一周啊,这样不讲话太不是滋味了吧,于是主动与她打招呼:“坐前面来吧!”从下午开始,我们坐在了一起。会场门口有人在卖李跃儿的书,很多人都买了,我也买了一本,请她签名,她说回房间再说吧,我很得意地告诉那些买书的人:“我和她住一个房间哦!”可是,至今我的这本书也没有签上她的大名。
晚上在房间里,我趴在床上开始翻看她的书,李跃儿问我:“你的研究是什么?”我将我的《成长与性》给她看,我同时在偷偷地观察她的眼神,她很随意地翻了翻我的书,然后告诉我应该如何进行对儿童性心理的系统研究,她告诉我在芭学园,有很多孩子出现了性发展的行为,这些行为让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困惑,她邀请我到芭学园进行研究。
那一刻,我心狂喜,在我迷茫无助的时候,上天终于派天使来帮助我了啊!2005年7月,我被迫离开以前的小学,中断了长达四年的小学生性心理和性教育研究,时隔一年,我有机会到芭学园研究0~6岁孩子的性心理发展,这是我期盼已久的机会啊!那天晚上我们一直聊到深夜。此后,对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共同志趣让我们成为了知己,芭学园成为我研究儿童性心理发展的个基地。
从潍坊会议开始,我们俩只要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以至于上洗手间的时间也不肯放过,只要一个人在上洗手间,另一个人一定是在洗手间的门口站着,继续交谈,这个习惯持续了多年,我在北京住在李跃儿家里也是如此,胡子(李跃儿的先生)一旦见到我们不放过洗手间的时间进行交流,就会提出强烈的抗议:“你们能不能文明一点啊!”我们大笑,笑我们自己,也笑胡子,然后继续交流。
李跃儿告诉我:与孩子找到相处的感觉是进行儿童研究的步。在芭学园里,我不知道该怎样进入孩子们的世界,记得有一次看一个男孩在吃饭,我坐在旁边,他看了我一眼,冷冷地问:“你看我干嘛?!”我知道我坐在那里让他感觉到不舒服了,于是起身离开,不知道该坐到什么地方,后来,我就找各种理由不去芭学园接触孩子。李跃儿告诉我:“每个想和芭学园孩子打交道的人都会遇到你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老师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找感觉,有的需要一年才能够找到与孩子相处的感觉。”我立即问:“我需要多少时间?”“半年左右吧,看你的了!”于是我心想:那我就咬咬牙吧,坚持一年不行就撤退。一年之后,我才终于找到了与孩子相处的感觉。
看到我已经找到了与孩子相处的感觉,李跃儿给我发来短信:“胡猫,将有自慰行为的孩子进行系统研究,从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等等入手,可以先从芭学园孩子开始。”于是,我在芭学园进行了幼儿性问题的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调查。这次调查成为我后来在全国20个城市进行儿童性发展行为调查的基础。
2007年3月,北京李网网友的培训中,李跃儿给我安排了讲座,这是我次在公开场合讲0~6岁儿童性发展,这次讲座让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网友认识了我,也了解到了我的研究,他们帮助我在全国各地开展了这个内容的讲座,让越来越多的父母关注孩子的性发展和性心理。之后,李跃儿教育网站开设了“胡萍专栏”,让我的案例收集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与更多的父母有了直接交流,这对于我的研究有极大的帮助。在李跃儿的介绍下,我来到了中央电视台、摇篮网、新浪网等媒体,从更高更大的平台宣传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至此,李跃儿将我逼上了“梁山”!
……
李跃儿不仅精通教育,而且是讲故事的高手。她让我们入迷地读着故事的同时,学习着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愿天下父母都来读一读她的故事,学一学其中的道理,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孩子。
——小巫
与李跃儿相识相知的这七年,她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对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共同志趣让我们成为知己,芭学园成为我研究儿童性心理发展的*个基地。在李跃儿的介绍下,我来到了中央电视台、摇篮网、新浪网等媒体,从更高更大的平台宣传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曾经,我对她说:“你知道吗,如果没有遇见你,我的生命不会起飞!”
——胡萍
李跃儿教育是快乐教育、赏识教育、自主教育、情景教育、成功教育等等,但这都不能说明她的教育的本质。我们很难用任何一个分裂的词来概括她的教育,但我们可以说,它首先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更是一种超越艺术的艺术教育;不只是‘才’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李跃儿的原则与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育门类。”
——专家评论
读李跃儿的书总是这样,恨不得不眠不休,真是如饥似渴,育儿的书以前也不少看,可是都没有她的书让我如此爱不释手。这本书其实不单纯是本育儿书,其受益的群体还应该加进教师、*会成员,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还有老师、教育风气,是整个社会!父母是微弱的,看了这本书我们只能尽自己的能力,让孩子们在家里享受他们该有的幸福,来减弱整个社会给孩子带来的剥夺、压抑、损失。这本书里有很多很美的课堂,很生动让人动容的课堂,看了书我*深的感触是:我好想从新来过去当李跃儿的学生,跟她学画画,学艺术,我还冲动的想辞去工作去参加她的培训,去当一名受她培训的老师。
——网友评论
1与大师约会去
与大师约会去
下面说说智慧的培养,个是欣赏能力。这一块重要了,所以我把它排在。欣赏能力应该是所有能力培养的关键。要是欣赏能力培养不起来,思维、想象、创造等就会停滞在一个很低的档次。
再说呢,孩子的小脑瓜里不满足感比成人要强烈得多,尤其是精神方面,要是永远让他停在低层次,时间一长,他就会因为不能得到持续的提升,不能得到持续的满足,就要开始烦躁了。就会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厌烦情绪,老师、家长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了。而要让观察、想象、创造、心灵感受的捕捉等上升层次,关键就在于欣赏能力的提高。所以,从孩子四岁开始,我就已经着手欣赏能力的培养了。
欣赏能力的培养好的办法是从故事进入,因为孩子爱听故事了。你讲大师的故事,大师一般都有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和人格的魅力,很能感染人、打动人。孩子一旦被感染、被打动,就会对这位大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想与他亲近,说起他就像说起自己的朋友一样。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旦崇敬某个大师,就会处处留心他的踪迹,就会产生强烈的与大师”约会”的愿望。
于是,我们就给孩子展示这位画家的画。他们高兴得不得了。他们从有趣的故事进入,再进入画,进入欣赏。尽管他们还不知道有”欣赏”这个词,但他们确实已经在欣赏了。
凡·高当牧师
比如凡·高,这个人有意思,他的故事也感人。
我给孩子讲,凡·高这个人,以前不是画画的,是当牧师的。他觉得应该救穷人,就忍饥挨饿,到许许多多穷人家里去布道。这样过了好长时间,他发现,用这样的方式根本不能将那些人从苦难当中解救出来。他想:与其说这样的废话,还不如把自己的食物呀衣服呀送给他们,他就真的把这些东西送给人家了。
没有了食物和衣服,他又饿又冷。冻得呀,裹了块床单,睡在一个草堆上面。
再后来,他觉得光送东西还不行,要拿出行动,去帮穷人干活。
于是有一天,他披着那条破床单,哆哆嗦嗦地敲开了一个老太太家的门。站在门口说:我、帮、你、洗、衣、服、吧。老太太以为他有神经病,瞪了他一眼,突然一声大吼:滚出去!
凡·高当画家
凡·高特别伤心特别不可思议。他想:我放弃了布道,送他们东西;放弃了送东西,帮他们干活。但是,我的作用在哪里呢?这些人依然还是那样贫穷那样苦难。帮助别人人家让他滚出去,把衣服送给别人只能解救几个人。当他对着刚从矿井里爬出来的、满脸黑灰、只有眼睛忽闪乱转的煤矿工人布道的时候,人家累得听都不要听。
凡·高痛苦万分,本来,他是到这里解救别人的,但是现在他的痛苦也没有办法解脱了。为了减轻他心中的痛苦,他拿起笔和纸,开始画那些累弯了腰的矿工。画着画着,他就对画画上瘾了,见什么画什么。
凡·高的大皮鞋
有一天,他发现在自己床底下还有一双又破又旧、变了形的大皮鞋,那是因为太破没有送出去的一件财产。这双鞋子上面带有明显的凡·高气息–受苦受难,不能解决问题。他像是从这双皮鞋上面看见了自己,禁不住感慨万千。他被这双大皮鞋迷住了,使出全身的劲儿画了起来,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自己的痛苦……
我拿出凡·高的画,说: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凡·高的大皮鞋!
当我把画展示给孩子们看的时候,他们激动得不得了:噢–老师,这样破的皮鞋他还穿不穿呀?
我说:他画完之后可能还要穿的,因为凡·高太贫穷了。
凡·高的房子
后来,我又拿起一幅画:你们看,这就是凡·高住的房子!
他们说:噢–老师,这房子也太破了,椅子都歪歪扭扭的。老师,凡·高怎么住的是我们幼儿园的小床呀?
我说:你们不要只看他的房子有多么破,你们要从他的画里面体会出另外一种东西。孩子问:什么东西呀老师?我说你们不要说话,慢慢看,细细体会,这幅画上面有没有一种安静美好的感觉呀?沉默了一会儿,孩子们说,他们已经从这幅画上找到了那种感觉。
对于这种年龄的孩子,只能提升到这样的层次,不能讲得太多。而且,对于那些画家的生平故事,老师在充分把握”有趣”、”大事不变”这两个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孩子年龄的不同讲述有所不同,可以做一些小小的改编。这样,通过长久的、日积月累的熏染,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的欣赏能力就会有本质的提高。
凡·高的大树
再后来,我们欣赏到凡·高的树、风景,还有他的向日葵。
我问孩子:大家天天都能看见树,那些树也在扭动,但是有没有像凡·高的树扭动得这样厉害?他们说没有这样厉害。我又问:为什么他画的树要这样扭动呢?他们说不知道。我说:那是因为凡·高在看这些树的时候,他的情感被激荡起来了。因为被激荡起来了,他心里也就有了歪歪扭扭的感觉。于是,他把树也画成了这个样子,像火焰一样。
后来呀,另外一个大画家去看凡·高。他说:凡·高,看了你的画,我的肠子都要扭到一起了。
孩子听了哈哈大笑。
我说:今天,我们就按照凡·高画的样子,也来画一幅大树扭动的风景怎么样?
结果,孩子全都把树画得歪歪扭扭的,再也不是简笔画上的蘑菇了。
过了一个星期,孩子又来上课,纷纷向我报告:老师,我发现大树真像凡·高画的那样是扭动着的……
改造凡·高
就这样,孩子们从模仿凡·高慢慢进入到改造凡·高。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的鉴赏能力一步步提高,而且,他们学到的知识便被充分地肉体化了。可以说,凡·高已经进入他们的灵魂、他们的血液里面去了。就这样,我带着孩子一个大师一个大师欣赏,那些大师也走进了他们的心灵。
凡·高有一幅画,名叫”走进阿尔的村夫”,我们要求孩子将画上的那个人替换掉,变成自己或者妈妈。在这样的替换过程中,他就会用心去感受走在乡间小路上悠闲自在的美好感觉,同时也学到了技术。画的远处,有一座被画得歪歪扭扭的教堂,给人的感觉非常奇特。在孩子们把画中人换成他自己或者他妈妈的时候,必须把这幅画画出来,在画出来的过程中,他就会细心地感知,通过这样的感知,就会认识到它的美。
如果不是画,只用眼睛看,很难看出凡·高画中的美来。你费了好长的时间,孩子们还会停留在表象上面,无法用艺术的眼光审视那些画。不管你怎样使劲,他们仍然认为安格尔的”贵夫人”就是比凡·高的脸上疙疙瘩瘩的”少女像”画得要好。
这样,孩子就进入了。一旦进入了,就得利用比较的方式使他们认知画家与画家之间不同的风格,以及这种风格与他们心灵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比方说,从凡·高进入,认识了凡·高,通过比较,也就能认识其他的画家。
2阿尔的太阳
我继续讲凡·高的故事。
后来,有一天,凡·高来到一个名叫阿尔的地方,发现那里的太阳特别的毒、特别的漂亮灿烂。凡·高故意不戴帽子,就让太阳晒,晒得他眼花缭乱。他看见树干是蓝色的,看见树叶是红色的。他想画人,但是没有钱,雇不起模特,只好对着镜子画他自己。他看见镜子里的他的脸是红色的,就照着看见的样子画了下来,结果被别人叫作”红狗”。
我问孩子们:现在,你们能明白凡·高为什么要把风景画成这种样子了吧?
孩子们说:老师,我们明白了!
风景欢宴
凡·高完全被阿尔的风光迷住了。凡·高是一个很善良、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他没有钱与朋友们分享,但他拥有这样一大片美丽的风景。他不愿一个人独享这片风景,就写了许多封信,邀请朋友们来这里画画,要他们都来参加这个风景的欢宴。
我让孩子们猜猜来了哪位画家,他们猜了半天也猜不出来。我说:来的画家名字里面也有”高”,叫、高、庚。孩子们又哈哈大笑。
凡·高听说高庚要来,高兴坏了。因为在所有的画家里面,凡·高佩服的就是高庚了。为了欢迎高庚的到来,凡·高想把自己的破屋收拾一新。我问孩子们:假如你是凡·高,又没有钱,你用什么样的办法将屋子收拾一新呢?他们说挂上满屋子画。我说没错,凡·高就是这样想的。于是,他就没日没夜地画画,因为他对自己以前的那些画不满意,他要画出让高庚大吃一惊的画来。画的什么?向日葵!凡·高喜欢向日葵了,他想着高庚也会喜欢向日葵的。为了这次风景的欢宴,凡·高画了整整10幅向日葵。孩子们一听:哇……
高庚,你在撒谎
高庚来了。他神气活现,像个国王似的走进凡·高的小屋。他的眼睛朝凡·高的小屋里扫了扫,马上露出不屑一顾的神色。他举起手,伸出食指,指着一幅向日葵说:你,这里,颜色没有画对!这里,应该是冷色,那里,应该是暖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