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091167
内容简介
在西方宗教社会,宗教和大众的生活密不可分,宗教体现于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情感、思想及行为均有宗教意义。这些情感、思想及行为是否有罪,取决于各种不同宗教教规的标准以及人们信仰哪种宗教。卡梅伦认为,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宗教组织也是企业组织,它提供各种宗教产品如教规、宗教仪式及活动,而广大的教徒就是宗教产品需求的一方。在供需双方提供和接受宗教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从宗教角度来说的七大宗罪。卡梅伦结合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理性选择模型,对这七宗罪的外部效用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从国家的财富衡量标准来看,有些罪恶会严重地影响国家的效率和产出,但有些罪恶也有正面的效用。
《七宗罪的经济学:理性选择还是别无选择?》分析宗教、社会和生活问题的视角独特,抛开了分析问题的一贯思维定式和将大脑格式化的一贯做法,读来非常有趣和引人入胜并具有启发意义。虽然我国并非宗教大国,但书中列举的情感、思想及行为也与大众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情感、思想及行为是否具有罪恶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还是别无选择?书中会告诉你答案。
《七宗罪的经济学:理性选择还是别无选择?》分析宗教、社会和生活问题的视角独特,抛开了分析问题的一贯思维定式和将大脑格式化的一贯做法,读来非常有趣和引人入胜并具有启发意义。虽然我国并非宗教大国,但书中列举的情感、思想及行为也与大众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情感、思想及行为是否具有罪恶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还是别无选择?书中会告诉你答案。
目 录
部分
第1章 简介
第2章 交易的工具——理性选择
第3章 宗教
第1章 简介
第2章 交易的工具——理性选择
第3章 宗教
第二部分
第4章 贪婪、欲望、懒惰和浪费
第5章 羡慕和嫉妒
第6章 谎言和欺骗
第三部分
第7章 生命和死亡的问题
第8章 上瘾
第9章 私通
第10章 娼妓
第11章 总结
中英文人名、术语对照表
在线试读
《七宗罪的经济学:理性选择还是别无选择?》:
宗教教理本身就是公共产品。如果教理本身的矛盾能够被它的护卫者完美地解决,那么教理就是纯公共产品,因为它需要被证明它的信仰者获得了教理带来的好处(史密斯,1999)。对宗教教理进行修正的一个好例子是英格兰大教堂,它在1562年拒绝了炼狱的概念,因为炼狱不仅在《圣经》中没有基础,而且作为罗马天主教的发明还与“上帝”这个词相抵触。这么做解决了对这种创新产品的过度消费所产生的拥挤成本。当然,上述我们在研究宗教产品差异导致的进入和退出宗教市场时,认为任何武断的教理都没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因而它可能与信教者的需求相冲突。重点是教理必须存在一些元素去吸引大众,这在看起来很多样化的宗教中,还是有可能找到潜在的主题元素的——人类堕落的概念。有组织的宗教就是在公共产品层面上去规范堕落的神话传说。在传统的基督教教理(如单一神的例子)有关亚当与夏娃的故事里,他们是纯粹的本体,直到陷入到对肉体罪恶的祈求之中。在其他的包括古代的神话和印度教中,它们都是利用多个神、上帝等来作为创造万物的化身。这些思想体系不仅包括了世界是如何而来的秘密,而且还有植物、动物、地理等特征。有些是对美德的体现,但更多的一些是与罪恶相关的东西,如自恋花故事的由来就是个人过度自恋所带来的罪恶。
一个与《圣经》堕落版本有差异的宗教产品来自于统一教会的创始人文鲜明创立的“明教”,它被认为是危险的邪教。根据他的解释,在伊甸园里发生的事情是由恶魔卢西福(他有时被认为是撒旦的前身。——译者注)和夏娃在精神上发生性关系引起的,夏娃和亚当结合后的子孙也因此种下了原罪,他称他们为“堕落的本原”。上帝本来是要派一个关键的人去解决这一问题,但圣主耶稣失败了,因为他没有机会去繁育和哺育大量纯真的后代。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的婚姻规定中的一个附加指令就是为了让已婚者的孩子除去堕落的罪恶的本原,因而接受洗礼是必须的。
这样狂热的行为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巫术时代是十分流行的。但某些小说所渲染的对性吸血鬼的恐惧可以追溯到亚当、夏娃以前,而不是上帝出现后人类罪恶的广泛蔓延(见斯坦福德,1996)。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堕落的核心概念已经延伸到了其他文化领域,如把魔鬼作为堕落的天使。《七宗罪的经济学:理性选择还是别无选择?》第1章中介绍的中世纪描述的七宗罪成为了现代社会具体个人心魔的代名词,并且这样的代名词现在还在日常语言中流行。日常的饮酒和毒品也成了罪恶消费的代名词。关于这一点在《七宗罪的经济学:理性选择还是别无选择?》的第三部分统称之为大众文化。
魔鬼的概念指的是让本来纯洁的个人受到诱惑。这个概念也是基督教会的一个有用的工具。魔鬼附身由三种方式产生:一是本身非自愿地意外附体;二是通过巫术召唤自愿附体;三是被敌人通过巫术召唤非自愿附体。现代社会如果谁说自己有鬼魂附体,那我们可以认定他有心理疾病,应该将他送到适当的医院去医治。中世纪时代教堂和民间的医生都提供互相竞争的驱魔服务,任何拥有垄断性心魔驱除的教堂都会有很多信徒(托马斯,1997)。为此,欧洲很多地方的巫师曾遭受到大屠杀式的政治迫害,这成为了教堂收租行为的不光彩的一面。杀害巫师的借口是宣扬那些巫师把魔鬼送去与教堂的挽救堕落者的工作相抗衡。在俄国虽然没有公然地屠杀巫师,但教会把罪恶的概念作为一种控制其教徒思想的工具。在17世纪,个人参与超自然或与神有关的活动会受到鞭笞或绞刑的惩罚(Ryan,1999,p.31)。
……
宗教教理本身就是公共产品。如果教理本身的矛盾能够被它的护卫者完美地解决,那么教理就是纯公共产品,因为它需要被证明它的信仰者获得了教理带来的好处(史密斯,1999)。对宗教教理进行修正的一个好例子是英格兰大教堂,它在1562年拒绝了炼狱的概念,因为炼狱不仅在《圣经》中没有基础,而且作为罗马天主教的发明还与“上帝”这个词相抵触。这么做解决了对这种创新产品的过度消费所产生的拥挤成本。当然,上述我们在研究宗教产品差异导致的进入和退出宗教市场时,认为任何武断的教理都没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因而它可能与信教者的需求相冲突。重点是教理必须存在一些元素去吸引大众,这在看起来很多样化的宗教中,还是有可能找到潜在的主题元素的——人类堕落的概念。有组织的宗教就是在公共产品层面上去规范堕落的神话传说。在传统的基督教教理(如单一神的例子)有关亚当与夏娃的故事里,他们是纯粹的本体,直到陷入到对肉体罪恶的祈求之中。在其他的包括古代的神话和印度教中,它们都是利用多个神、上帝等来作为创造万物的化身。这些思想体系不仅包括了世界是如何而来的秘密,而且还有植物、动物、地理等特征。有些是对美德的体现,但更多的一些是与罪恶相关的东西,如自恋花故事的由来就是个人过度自恋所带来的罪恶。
一个与《圣经》堕落版本有差异的宗教产品来自于统一教会的创始人文鲜明创立的“明教”,它被认为是危险的邪教。根据他的解释,在伊甸园里发生的事情是由恶魔卢西福(他有时被认为是撒旦的前身。——译者注)和夏娃在精神上发生性关系引起的,夏娃和亚当结合后的子孙也因此种下了原罪,他称他们为“堕落的本原”。上帝本来是要派一个关键的人去解决这一问题,但圣主耶稣失败了,因为他没有机会去繁育和哺育大量纯真的后代。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的婚姻规定中的一个附加指令就是为了让已婚者的孩子除去堕落的罪恶的本原,因而接受洗礼是必须的。
这样狂热的行为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巫术时代是十分流行的。但某些小说所渲染的对性吸血鬼的恐惧可以追溯到亚当、夏娃以前,而不是上帝出现后人类罪恶的广泛蔓延(见斯坦福德,1996)。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堕落的核心概念已经延伸到了其他文化领域,如把魔鬼作为堕落的天使。《七宗罪的经济学:理性选择还是别无选择?》第1章中介绍的中世纪描述的七宗罪成为了现代社会具体个人心魔的代名词,并且这样的代名词现在还在日常语言中流行。日常的饮酒和毒品也成了罪恶消费的代名词。关于这一点在《七宗罪的经济学:理性选择还是别无选择?》的第三部分统称之为大众文化。
魔鬼的概念指的是让本来纯洁的个人受到诱惑。这个概念也是基督教会的一个有用的工具。魔鬼附身由三种方式产生:一是本身非自愿地意外附体;二是通过巫术召唤自愿附体;三是被敌人通过巫术召唤非自愿附体。现代社会如果谁说自己有鬼魂附体,那我们可以认定他有心理疾病,应该将他送到适当的医院去医治。中世纪时代教堂和民间的医生都提供互相竞争的驱魔服务,任何拥有垄断性心魔驱除的教堂都会有很多信徒(托马斯,1997)。为此,欧洲很多地方的巫师曾遭受到大屠杀式的政治迫害,这成为了教堂收租行为的不光彩的一面。杀害巫师的借口是宣扬那些巫师把魔鬼送去与教堂的挽救堕落者的工作相抗衡。在俄国虽然没有公然地屠杀巫师,但教会把罪恶的概念作为一种控制其教徒思想的工具。在17世纪,个人参与超自然或与神有关的活动会受到鞭笞或绞刑的惩罚(Ryan,1999,p.31)。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