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62046
1、定位于高端阅读群体,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学性的历史文化大散文。
2、张宏杰、孟宪实……名家名篇,“文史之旨趣,家国之气象”。在历史的省思中关注人文情怀,以思想力澄明未来。
3、既有学者的深邃思想,旨要高迈、洋溢着天赋和洞见;又有文人的高格境界,灵动优美、感动人心。
4、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武则天的世界版图;“宰相”刘罗锅历史上的另一种形象;康熙与路易十四神奇的时空交会;光绪皇帝和明治天皇相比,到底差在哪里?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文化基因;墨索里尼,希特勒心中永远的教主……
5、本书另附日本浮世绘三杰喜多川歌麿、歌川广重、葛饰北斋的经典浮世绘作品。喜多川歌麿以美人画见长,歌川广重是风景画巨匠,大器晚成的葛饰北斋可以说是成就*的。70岁时,46幅《富岳三十六景》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美誉。
《语之可05·白云千载空悠悠》收录了张宏杰、孟宪实等名家名篇。以古今贯穿的时间维度、以中西对比的全球史的视角,以今人的价值评定,体验历史的温度和多种可能性,引人思索。这里有春秋贵族精神的精透阐释,宋辽议和对于中华民族包容性的体现,康熙与路易十四的时空交会,光绪皇帝与明治天皇的异同导致的两个民族的不同命运……
本书另附日本浮世绘三杰:喜多川歌麿、歌川广重、葛饰北斋的经典浮世绘作品。浮世绘,日本绘画艺术殿堂中*闪亮的一颗明珠。喜多川歌麿以美人画见长,其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大首绘”的技法。风景画巨匠歌川广重则用秀丽的笔致及和谐的色彩,表达出笼罩于典雅、诗意气氛中的大自然,更适合社会人士的艺术趣味。大器晚成的葛饰北斋可以说是成就*的。70岁时,46幅《富岳三十六景》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美誉。
“语之可”书系,由《作家文摘》·语可书坊策划。书名受启发于孔子所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定位于高端阅读群体,以思想力澄明未来。
《语之可》以一种独立纯粹的阅读趣味投入浩如烟海的文字中,发现、筛选、整理出那些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学性的历史文化大散文,既有学者的深邃思想,旨要高迈、洋溢着天赋和洞见;又有文人的高格境界,灵动优美、感动人心,以*有价值*力量的文字,剑指“文史之旨趣,家国之气象”。
张宏杰 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
作为殷朝贵族后代、从小受到严格的贵族教育的宋襄公,讲究贵族风度是他根深蒂固、深入骨髓的观念。在战争中,他既要取胜,也要赢得“漂亮”、赢得“合理”、赢得“高贵”。甚至在一定意义上, 风度大于胜败。那些今天看起来迂腐的礼仪其实不仅是仪式和礼节,更是一个阶级不可更改的文化信念。宋襄公的“愚蠢”,其实是那个时代贵族风度的光彩流露。
吕文利 武则天的世界版图
武则天时期经济、文化、外交上的发展,让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共同繁荣的阶段。虽然后世不少人对这位“心狠手辣”的女政治家颇有微词,但她在政治上的建树,跟其他帝王比起来是毫不逊色的。
孟宪实 文质彬彬说唐朝
秦汉时期的中国,更像是青春勃发期,昂扬向上的同时粗枝大叶,敢想敢干的同时又不免野蛮。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分裂、社会动荡和民族融合,到达唐朝的时候,无法不成熟。看看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你就知道那个时代的领导者是多么智慧,努力把历史上的各种有价值的制度都统合起来,理性是制度调整的根本方针。
李舫 大道兮低回——大宋王朝在景德元年
“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华民族搁置争议,着眼大局,互相尊重,合作共赢,为宋、辽两国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发展机会,使得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度和平岁月……正是以这样的包容、这样的魅力,中华民族将一切可能纳为己有,爱其所同,敬其所异,和而不同,沉淀于心,又外化于行,成为具有强大稳定性、延续性、发展性的文明,并造就了博观约取、海纳百川的精神格局和精神气度
卜 键 模棱首——由嘉庆帝申斥刘墉说起
君子、小人之分,边界常也不是那么清晰。皇权之下,所有的臣子都是奴才,卑躬屈膝所必然也。晚年的弘历,自矜为十全老人,的确是“出一言而盈廷称圣, 发一令而四海讴歌”。明知已然盛世不在,秕政丛杂,
颂圣的人群中,不光有和珅之流,阿桂、王杰等始终在前列。这就是刘墉受责的大背景,就是弘历禅让时期的众官相。
袁一丹 民国学术圈的“里子”
政治这样东西,在汤尔和看来,外表冠冕堂皇,煞有介事,一旦掀开内幕,真是说不得,所以他坚信“政治是龌龊东西,政治生活是下流职业”。在“我的朋友胡适之” 四十大寿之际,汤尔和送了一副对联:“何必与人谈政治,不如为我做文章”,借此表明自己“不谈政治”的姿态。表面上看,汤尔和好像与胡适一样都患有某种政治上的“洁癖”,但这种“洁癖”背后的政治观却大不相同。
鱼宏亮 康熙与路易十四的交会
康熙的“哲人王”形象在18 世纪的欧洲所引起的轰动已经有众多中西方文化名人屡屡提及。从康熙自身来说,他在长达60 年的统治期间,持久而深入地学习研读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同时钻研西方科学知识与文化,将其应用到统治与行政的各项实践中,从而开创了清代最为繁荣昌盛的“康乾盛世”。而遗憾的是,康熙皇帝对西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钟爱并未演化成一个时代的风气。
王 龙 光绪皇帝向左,明治天皇往右
日本天皇的权力是通过武士集团与幕府的长期斗争得到加强的。最终,改革派武士通过武力从幕府手中夺取了权力,并全力拥戴天皇。拥有强大后盾的明治天皇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光绪的身边只是一群手无寸铁、软弱无权的书生,这是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陆晶靖 为什么是德国,为什么是犹太人
希特勒像是一个从浪漫主义噩梦中走出来的人物,在萨弗兰斯基的《荣耀与丑闻》中,他比本文开头提到的许多欧美史学家走得更深,他认为浪漫主义和政治的结合最终导致了这场灾难,但另一方面, 只有光的缺失才会导致真正的黑暗,如果从俾斯麦之后的所有德国人都能够像他们中的大多数犹太人那样真正地把古典德国作为自己的文化理想,那么以举国之力来屠杀异族的事情可能也不会在这片土地上发生。
张明扬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的爱恨情仇
希特勒肯定不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在爱情上他几乎是一个不婚主义者,自杀前才慷慨地许给了情妇爱娃一场婚礼;在友情上他最习惯的就是背信弃义,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罗姆、最器重的下属隆美尔最后都被他干掉。然而,作为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外,同时也是希特勒身上罕有的“人性之美”,希特勒终其一生对墨索里尼却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忠诚与友谊,无论顺境逆境都不离不弃,唱出了一曲忠诚的赞歌。
《语之可》·诞生纪
光绪皇帝向左,明治天皇往右
近代史上,光绪与明治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泱泱大国拥有“九五之尊”的皇帝,一个是狭小岛国“万世一系”的天皇。在同样被西方列强炮轰国门、蚕食威逼的危急关头,他们奋起图强,变法维新,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历史老人仿佛对光绪过于残酷,而对明治太过恩宠。明治维新演奏了一曲气势恢弘的惊天绝响,使日本的国家变革获得巨大成功,一跃成为近代列强,雄心勃勃地“与万国对峙”;而光绪的变法仅历103天就惨遭失败,谱就一曲国脉悲歌,绘出一个帝国的死亡拼图。
当明治天皇以“民族之父”的形象光芒四射、蜚声东瀛时,光绪皇帝却以“瀛台之囚”的身份独尝生命最后的悲凉时光。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他们同为一国之君,命运却为何如此大相径庭?
性格篇:懦弱动摇与崇尚勇武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童年的成长经历,对其禀赋气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光绪17岁亲政,明治16岁亲政,同样是少年登基,勤于学习,本来都应大有作为。然而光绪在慈禧的控制驯化下成长,明治则在武士的拥戴下即位。光绪对慈禧敬之若神,又畏之如虎;明治则崇尚勇武,好勇斗狠,对身边的武士师傅佩服有加。光绪长年生活在慈禧的冷酷威压下,养成懦弱动摇、乖戾任性的矛盾性格;明治则在武士们的精心塑造下成为果敢勇武、具有强烈武士道精神的新型天皇。截然相反的性格,埋下了他们后来同途异运的人生伏笔。
中国的帝王,绝大多数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光绪特殊的成长史,更是一部辛酸不幸的奴化史。当时的清王朝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已是“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然而面对艰难时局,慈禧却置国家社稷于不顾,首先考虑的仍是满足自己的政治欲望。她之所以将年仅4岁的光绪扶上皇位,完全出于一己之私,因为幼主即位,容易驾驭。天生孱弱的光绪在她的威权教育之下变得胆怯而懦弱。
据慈禧的贴身女官德龄公主在《瀛台泣血记》中回忆:“当光绪初进宫的时候,太后就嘱咐那一班服侍他的人,像灌输什么军事知识一样天天跟他说,使他明白了自己已经不是醇王福晋的儿子了,他应该永远承认太后是他的母亲,除这个母亲之外,便没有旁的母亲了。”既然是母亲,慈禧本该给幼年入宫的光绪一份母爱和关怀,可她为了在这个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强化她绝对权威的形象,使其言听计从,“西太后待皇上无不疾声厉色,少年时每日呵斥之声不断,稍不如意,常加鞭挞,或罚令长跪;故积威既久,皇上见西太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因此胆为之破”。(梁启超《变法通议》)长此以往,光绪后来连听到锣鼓吆喝之声也吓得脸色大变。
由此,光绪没有童年的欢乐和自由,变得抑郁多病、优柔寡断,更失去了作为至高无上的帝王独断乾纲的尊严和君临天下的霸气。亲政后的光绪,目睹国家的巨变,忧国伤时,也想有所建树。但是长期养成的懦弱性格,使他遇事畏缩,根本不敢和慈禧相抗。待到戊戌激变,大事临头,光绪手足无措,任人宰割。
反观明治天皇,可以说是在凶悍的群“狼”簇拥下长大的。
日本天皇的权力是通过武士集团与幕府的长期斗争得到加强的。最终,改革派武士通过武力从幕府手中夺取了权力,并全力拥戴天皇。拥有强大后盾的明治天皇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光绪的身边只是一群手无寸铁、软弱无权的书生,这是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其实,明治天皇的童年遭遇并不比光绪好多少,其母亲中山庆子只是其父孝明天皇几十个宫妃之一。当时正逢倒幕派与幕府进行殊死血战,谁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单力薄的孝明天皇夹在中间左右摇摆,处境艰难。
贫苦动荡的童年使明治天皇天性胆小,1864年倒幕的长州藩士兵与幕府军激战时,炮轰宫廷,竟把12岁的明治吓昏了过去。朝臣们十分担心,他们意识到对天皇“强健其体魄,野蛮其精神”的武士教育势在必行。著名的“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担任明治的老师以后,让他接受军事化训练,凡剑术、马术、角斗术,都教给了明治。到20岁时,年轻气盛的明治已由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了崇尚武功、争强好胜的武士。
中日甲午战争是明治尚武精神、杀伐野心的一次大展示。明治信心十足地主持了这场战争。1894年7月25日,他下令日军对停泊在朝鲜丰岛附近的清军北洋舰队发动海盗似的偷袭。初战得手后,又先发制人,发布诏书诬陷中国“更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并立即对中国宣战。为了便于直接指挥,明治迅速把大本营迁往广岛,日军士气大振。一直到第二年4月战争结束,明治天皇亲自督战长达225天,他的行为对日本军队疯狂侵略无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1894年11月,日军攻占旅顺,两万中国人被屠杀,欧美报刊报道了日军令人发指的暴行,《纽约世界报》谴责旅顺大屠杀时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而这又何尝不是明治本人的真实写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