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袋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42508丛书名: 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8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汇编及全真模拟试卷中学政治》中,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的图书研发人员精选了2017年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具有代表性的六套真题,并在潜心研究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考试大纲及考试要求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各地真题,全面整合考查要点,细致剖析考试难点,严格按照真题的考查形式和题量编写了六套全真模拟试卷,帮助考生适应考试答题节奏,掌握解题思路,从容应对考试。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汇编及全真模拟试卷中学政治》历年真题:本试卷包括2017年精选的六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真题,帮助考生明确考试的题型、题量及考点分布情况。
全真模拟试卷:本试卷有六套全真模拟试卷,其中的题型、题量严格按照2017年真题形式编写。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本试卷配有详略得当的解析内容,讲解言简意赅,考点突出明确。
目 录
试题部分
2017年5月28日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
2017年5月14日湖南省浏阳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
2017年5月13日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
2017年4月15日湖南省长沙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精选)
2017年4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
2017年2月26日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一)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二)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三)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四)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五)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六)
答案部分
2017年5月28日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5月14日湖南省浏阳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5月13日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4月15日湖南省长沙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4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2月26日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38)
2017年5月28日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
2017年5月14日湖南省浏阳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
2017年5月13日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
2017年4月15日湖南省长沙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精选)
2017年4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
2017年2月26日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一)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二)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三)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四)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五)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六)
答案部分
2017年5月28日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5月14日湖南省浏阳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5月13日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4月15日湖南省长沙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4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2月26日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真模拟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38)
在线试读
2017年5月14日湖南省浏阳市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
部分教育综合素质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0.6分,共6分)
1.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2.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3.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的,不可因人而异。()
4.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以间接指导。()
5.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全部教育法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准则,是制定和执行教育法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6.受教育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而非义务。()
7.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8.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分层次开设重点班。()
9.教师应当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0.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7,共14分)
11.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的高低。
A.接受能力B.智力水平
C.理解能力D.应变能力
12.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
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得出结论
D.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
13.许多人利用早上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下午,这是因为早上不受()的影响。
A.双重抑制B.多重抑制
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1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5.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关系。
A.授受B.指导和被指导
C.相互促进D.相互制约
16.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该坚持的是()。
A.人文教育为主
B.科学教育为主
C.视具体情况而定
D.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17.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社会力量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D.课外、校外教育
18.一个人喜欢富有创造性、有安排、有计划地解决问题,凡事乐于自己制定规则,喜欢以自己做事的方式行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基于创造性和建构性计划的活动,则这个人的思维风格属于()。
A.主动独立型B.保守拘谨型
C.自由开放型D.被动执行型
19.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
20.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
A.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B.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1.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D.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2.由于一名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A.正强化B.惩罚
C.负强化D.消退
23.根据适当过度学习原理,要想使记忆效果达到好,学习的熟练程度应达到刚好能够回忆出来的次数的()。
A.100%B.120%C.150%D.200%
2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属于()。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
25.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B.行动一致
C.观点一致D.相互理解和扶持
26.范例教学有三个基本特征: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其中范例性是针对()而言的。
A.教学内容B.学生
C.教学活动D.学生主体状况
中学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
部分教育综合素质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0.6分,共6分)
1.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2.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3.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的,不可因人而异。()
4.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以间接指导。()
5.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全部教育法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准则,是制定和执行教育法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6.受教育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而非义务。()
7.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8.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分层次开设重点班。()
9.教师应当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0.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7,共14分)
11.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的高低。
A.接受能力B.智力水平
C.理解能力D.应变能力
12.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
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得出结论
D.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
13.许多人利用早上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下午,这是因为早上不受()的影响。
A.双重抑制B.多重抑制
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1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5.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关系。
A.授受B.指导和被指导
C.相互促进D.相互制约
16.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该坚持的是()。
A.人文教育为主
B.科学教育为主
C.视具体情况而定
D.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17.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社会力量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D.课外、校外教育
18.一个人喜欢富有创造性、有安排、有计划地解决问题,凡事乐于自己制定规则,喜欢以自己做事的方式行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基于创造性和建构性计划的活动,则这个人的思维风格属于()。
A.主动独立型B.保守拘谨型
C.自由开放型D.被动执行型
19.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
20.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
A.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B.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1.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D.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2.由于一名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A.正强化B.惩罚
C.负强化D.消退
23.根据适当过度学习原理,要想使记忆效果达到好,学习的熟练程度应达到刚好能够回忆出来的次数的()。
A.100%B.120%C.150%D.200%
2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属于()。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
25.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B.行动一致
C.观点一致D.相互理解和扶持
26.范例教学有三个基本特征: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其中范例性是针对()而言的。
A.教学内容B.学生
C.教学活动D.学生主体状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