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22448
著名清史专家卜键深度解读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
这是大清王朝wei一次禅让,也是清代重要的历史节点。
这是太上皇辉煌的政治告别秀,也是宠臣和珅的人生绝唱。
本书从乾隆六十年开始,在整整五年的时间跨度中描摹宦情、勾勒人物,军国大事、两朝帝王以及许多朝廷大员涵括其中,而着力点仍在于禅让的三年。禅让的三年,所有重大事件都离不开三个人:弘历,和珅,颙琰。这是大清王朝wei一一次禅让,也是一个政治结构复杂的时期,是清代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禅让,是弘历暮年浓墨重彩的一笔,评价虽远非他期盼的那样美好,却也是乾隆帝遵循儒家理念,希望将治统与道统整合为一的尝试。上皇逝后,嘉庆帝高扬起“守成”的旗帜,对求新求变公开斥责,对外部世界更为骄矜排拒,浑然不识间把国家带入深渊。同时,禅让的三年,是和珅由宠臣走向权臣的得意旅程,也是他的人生绝唱……
引言 子夜的养心殿 12
第一章 老皇帝爱讲的一个故事 21
第一节 祝祷与还愿 21
一、星月之下的默祷 22
二、建储之痛 25
三、选定皇十五子 27
四、大清又有了皇太子 30
第二节 从内阁到枢垣 33
一、枢阁中的“官二代” 34
二、和珅与王杰的斗法 36
三、火线提拔二阁臣 40
第三节 苗变之痛 42
一、总兵明安图之死 43
二、大员云集 45
三、军中三虎将 49
四、杀俘令 54
第四节 预设的皇权运行规则 58
一、关于“归政” 59
二、为数归期 62
三、顶层设计 65
四、宁寿宫与重华宫 67
第二章 归政前的大反贪 71
第一节 接连不断的整肃 71
一、乙卯科场风波 72
二、道员德明的三辆大车 74
第二节 福建官场的断崖式崩塌 80
一、将军魁伦的密奏 81
二、藩库的巨额亏空 86
三、“官心惶怖” 89
四、新任巡抚姚棻 90
第三节 十五万两盐规 94
一、前任库吏开银铺 95
二、行之已久的盐规 97
三、“监毙十命”的案中案 99
第四节 严厉的惩处 102
一、抄家连着抄家 103
二、绑缚刑场的督抚 106
三、被革职遣发的主审官 108
第三章 嗣皇帝·子皇帝·嗣子皇帝 113
第一节 京师的禅让大典 113
一、喜字第一号玉宝 114
二、再开千叟宴 116
三、留居养心殿 118
第二节 “大事还是我办” 121
一、 何时提出的“训政” 121
二、 改元后的首开经筵 125
三、被集体考傻的上届庶常 129
第三节 称职的子皇帝 134
一、奔波之劳 134
二、御门听政 137
三、掖辇巡方的感觉 140
第四节 丧亡相继是重臣 141
一、捷报与噩耗 142
二、奔赴前线的和珅子侄 144
三、孙士毅之死 146
四、瘟神扑向和琳 148
第四章 两朝天子一朝臣 151
第一节 白莲教起事 151
一、钦犯刘之协 151
二、除夕夜 154
三、辰年辰月辰日 155
第二节 “二皇帝”和珅 158
一、拦截帝师朱珪 159
二、不如意事常八九 164
三、选择性发飙 167
第三节 子皇后的大丧 172
一、喜塔腊氏的幸运与不幸 172
二、父子分离的日子 175
三、受宠与受责 179
第四节 枢阁的变局 182
一、还是要用刘墉 182
二、又一个乌龙 184
三、阿桂辞世 188
第五章 失宁的山河 192
第一节 京城的水与火 192
一、永定河溃决 193
二、火起乾清宫 196
三、翰詹大考 201
第二节 从粤洋到浙洋 204
一、海盗袭杀班兵 204
二、来自安南的洋盗 209
三、海盗的帮伙 214
第三节 杀戮之痛 220
一、桃花马上看重来 221
二、换帅如走马灯 227
三、官逼民反 230
第四节 黄水滔滔 234
一、丰汛六堡大决口 235
二、“又有漫溢之事” 241
三、河决睢州大堤 247
第六章 弘历的最后一个冬天 252
第一节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 252
一、安眠的喜悦 252
二、有这么一个传说 254
三、憧憬“林下”? 256
第二节 未能举办的九十大寿 259
一、重建乾清宫 260
二、子皇帝领衔的吁请 263
三、“望九”与“来孙” 266
第三节 世上已无太上皇 268
一、望捷 269
二、参莲饮 271
三、遗诏的跷蹊 274
第四节 诛杀和珅 276
一、递过来一枚如意 277
二、盛世的祭品 279
三、衣带诗 283
四、萨彬图 293
第七章 仁宗亲政 296
第一节 胡齐仑冒滥军费案 296
一、能臣的落马 297
二、支领清单上的统兵大员 303
三、福宁的厄运 307
四、“严参重处”的苦心 313
第二节 整顿军务 316
一、“时深焦急” 317
二、该换的与不该换的 319
三、钦差军机大臣督军 324
第三节 求言与拒谏 328
一、求言的门槛 328
二、拒绝“维新” 331
三、洪亮吉事件 334
四、被刺痛的皇上 337
第四节 南疆的隐患 342
一、和卓家族的孤子 342
二、穷蹙无依的“贵种” 346
三、“殊属多事无谓”? 349
结语:禅让梦残 353
参考文献
跋:是一是二
引言 子夜的养心殿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一七九六年二月九日),八十六岁的乾隆帝弘历照例早起,于夜半子刻走进养心殿东暖阁,举行一年一度的“元旦开笔”。这是一个私密的祈愿仪式,为乃父胤禛所创,参与者仅皇帝一人(跟从的一众人等,都要止于东阁之外)。此前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中,未见有其他王朝的帝王这么做,隆冬时节,光是这份午夜起床就大不易。
皇帝开笔之处,在东暖阁明窗前,紫檀长案上,一应法物已摆设停当:象征疆域安宁的“金瓯永固杯”,注满屠苏酒;雕漆龙盘中盛放八趾吉祥炉和香盘,散溢着兰麝之气;专用的玉烛晶莹剔透,要由当今圣上亲手点燃;正中铺展着御用黄笺,一侧的笔架上,是那管皇帝专用的“万年枝”。又到了大清皇帝新年开笔的庄重时刻。这是弘历第六十一次为即将到来的一年祈福,几个时辰后他就要禅让帝位,濡墨运笔,应是浮想联翩。
元旦开笔,又叫“元旦试笔”“元旦举笔”,本为流行于读书人中的一种年俗,即在进入新岁之始,写下心中对本年度的愿望,多不外科场顺遂、连捷进士之类。胤禛登基后政治局面复杂,内廷争斗激烈,外朝议论纷飞,精神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一个多月后改元雍正,新纪元的第一天,胤禛夜不能寐,于子时披衣而起,走进养心殿东暖阁,提笔书写心声,除“五谷丰登”“民安乐业”之类吉祥套语,更为主要的是对政通人和的殷切期盼。从那之后,诞生了一个程序极简的宫中仪式——元旦开笔。
六十年前的乾隆元年元日,青年弘历第一次举行开笔仪,全无皇父之沉重,英气飞扬,一口气题写了三笺。第二笺先以朱笔,居中写下“元年元旦,海宇同禧,和气致祥,丰年为瑞”;复于两侧改用墨笔,分别是“愿共天下臣民永享升平”,“所愿必遂,所求必成,吉祥如意”。是为后世沿用的基本书写模式。时光飞逝,到了二十五年元日,清朝大军勘定回疆、统一祖国大西北,弘历志得意满,在开笔时亦有所体现。至二十七年新年,就形成固定的格式、固定的措辞,除开头的年份变化,主体为四字一组,共二十八个字,一成不变地沿袭了三十三年。就这样,本来的一个浓缩版年度规划,本应有着具体军政大事的新岁祈愿,演化为单一的礼仪书写形式。国家一史馆前馆长邹爱莲曾著文分析,论为乾隆帝由进取到保守的一个例证,所见极是。
虽说是年复一年陈陈相因,乾隆帝对元旦开笔还是极其重视的,终其一生,持之以恒。去年九月初三日,册立皇太子并宣布明年元旦举行禅让之后,乾隆帝即将颙琰领至养心殿东暖阁,“教以先朝留贻例典,及开笔御用法物”,讲述元旦开笔的由来和意义,并演示一整套仪节,所写正是此二十八字。那是一个父子独处的温馨时刻,也是皇位传承的一道序幕,多年后嘉庆帝追忆及此,仍是点滴在心。
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清朝历史上唯一的禅让大典即将举行,弘历的感受自会与往年不同。前边说过开笔祈愿是皇帝的个人行为,而这次,述及者多以为皇太子颙琰应恭侍在侧。老皇帝将笔毫在香炉上薰一薰,先以朱笔写下“六十一年元旦良辰宜入新年万事如意”;再换墨笔,于左右各书八字:“三阳启泰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仍旧是乾隆年号,仍是那延续了三十多年的二十八个字。这之后,颙琰郑重接过那管万年枝,一笔一划,将父皇所书内容恭谨照录一遍。此事虽不列入礼典,却是宫中迎新第一仪式,然后才是到奉先殿、堂子等处行礼。此刻的弘历父子,还是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几个时辰后便是太上皇帝与皇帝),以同样的吉祥文字,迎接丙辰年的到来。
有关这次元旦开笔的记载很少,就连起居注、内起居注也无片字涉及。两朝天子是一起在养心殿开笔么?今天未见实证,当时怕也未必。笔者推测为父子二人在各自宫中分别举行,否则便不需要在册立皇太子后,专门教以开笔仪节了。嗣皇帝颙琰也会在子夜起床,也会郑重举行开笔仪,但应在他所居住的毓庆宫。彼处殿宇,格局比养心殿略窄,亦有东暖阁。
有意思的是,这两份当年分别秘藏的御笔黄笺,历经劫火,竟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在书写时显然有些手腕颤抖,笔画时见潦草,“旦”和“良”几乎粘连重合;颙琰所题则工工整整,端庄中略显拘谨。所不同的仅仅在于年号,弘历题为“乾隆六十一年”,颙琰写的则是“嘉庆元年”。同一时期出现两个甚至更多的年号,在我国历史上多有之,而父子交班、明确禅让之后仍如是者,此为唯一一例。这当然是太上皇帝的意思,颙琰遵照父皇之旨书写。不独禅让伊始,以后的三个大年初一,都是如此。
根据已有程序,弘历与颙琰写毕,会亲手将吉语纸条折好密缄,将所用法物一一收拾起,交与所司密存。内务府恭进当年时宪书(即大清历书,因避弘历名讳改称),“浏览一通,以寓授时省岁之意”。遵从乾隆帝的旨意,去年十月初就印制了嘉庆元年时宪书,颁行天下;而父子二人此刻所读,当是“乾隆六十一年时宪书”。这是应颙琰率诸王大臣恳切叩请,得到允准在宫内使用的。
两处元旦开笔,两本新岁历书,一个新的、政治结构特殊的历史时期就这样开始了。
此时,被史学家称为“伟大时代”的十八世纪正接近尾声,工业革命带给世界的巨变已然显现,欧美几位大国之君的命运也是可叹可嗟:
法王路易十六,已在三年前的大革命浪潮中人头落地(马嘎尔尼所携带的英王致乾隆帝信函中,特地提到此事,弘历在诗文谕旨中虽无只字提及,心中却不可能没有一点儿震动),新成立的法兰西共和国血雨腥风,另一个皇帝拿破仑正在军事和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
英王乔治三世,正被间歇性精神病(一说是卟啉病)所折磨,王室颇有几分式微,而议会主导的英国已显现出相比于君主独裁的体制优越性,最先得受工业化带来的实惠,综合国力急遽增长;
……
天有二日吗?
在上皇意识中自然不是,在嘉庆帝思想上当然也不是,在和珅看来则必然是。而悲剧在于:和珅面对着父子皇帝,不能不以侍奉上皇为主,又要处处考虑子皇帝的感受,一仆二主,殚心竭虑,长袖善舞,八面临风。他是一个能臣,也是一个小人,自以为世事洞明,自以为已经深结新帝之欢心(子皇帝也不时表达出依赖信任),孰料上皇崩逝,紧接着就是那一声晴天霹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