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78320
一、从圆和方衍生而出的符号、图像、护符、书法等,在纸面上呈现出一座圆与方的文明博物馆。
二、日本鬼才图书设计师作品,荣获多项图书设计大奖。
三、用纸、印刷、工艺完整还原,花普通书的价格,享受原版书的品质。
圆是天,方是地,天地方圆之间是万物。
圆形与方形可能是伴随人类历史悠久的图形之二。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神秘学、以及科学领域,都可以找到以圆形和方形为轮廓的人类智慧结晶。本书收录了这些散布在人类历史中的圆与方,它们美丽且神秘,等待我们去解读和探索。
———-
松田行正系列作品
零ZEЯRO:世界符号大全
圆与方
2的冒险
一千亿分之一的太阳系 四百万分之一的光速
序
章 余波与丛集
第二章 骚动与统一
第三章 覆盖与空白
第四章 圆周与填充
第五章 变革与母体
第六章 发散与反射
第七章 缤纷与闪烁
第八章 盘绕与迷宫
第九章 螺旋与混乱
星座肇始意象思维的世纪:从视觉诗的观点出发
序
本书主要收录了从圆形和正方形衍生而成的护符、书法、宇宙图像、符号,还有视觉诗。谈到关于圆与方的论述著作,除了有以九十岁高龄、于1998年去世的意大利艺术家布鲁诺·莫那(Bruno Munari)的名著《圆+正方形——其发现与发展》(1971年,美术出版社,日文版),还有杉浦康平搜罗世界各地图像所编著的《视觉传达》(ヴィジュア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1976年,平凡社)。杉浦钻研图像领域甚深,有多本关于此类主题的著作。本书在推崇这些先驱经典名作的同时,也试图收集从圆形和正方形延伸出去的西洋炼金术相关护符、宇宙图像、中国和日本的古老护符,还有20世纪中期在西德和巴西肇始的视觉诗(concrete poetry,又译作“具象诗”或“图像诗”)运动的部分作品。视觉诗的内容大部分是接近于形状的文字,或是跟文字相关的图案。所有的图案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美丽”。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天圆地方说:圆形的天之下,有着延展开来的方形大地。结果圆形变成自然和宇宙的代表,方形则成为代表超越动物领域的人工世界。汉字因其自身的方形结构则可以说是一种含括了多样意涵的宇宙图形文字。心理学家荣格(C. G. Jung)认为,人的心灵体验之根本可以用圆形、方形、十字、螺旋等“形状”来表示。这些形状是人类在思考时容易联想到的典型图案。俄国心理学家拉札列夫(P. I. Lazarev)在利用声音的刺激产生残留影像的实验中发现,如果提高声音的频率,从某个频率开始,残留影像会从圆形转变为方形。这似乎是一种声援荣格的原型说的实验。由此可见,圆形和方形与知觉似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书将收集到的520个图案,依形状的相似度分成81组圆形和正方形,然后将这些相似且有着前后演变关系的图形再细分,形成九个章节:有以20世纪上半叶前卫艺术为主的图、和视觉诗相关的图形、20世纪早期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图案,还有日本阴阳道以螺旋为主的迷宫,每章都具有象征性意义,如以不同的弱低音旋律吟唱着。
各章的英文名称则和弱低音有着相同的调性,以极松散的调性贯通连接在一起。章开头介绍的是俄国画家卡济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tj)作品中完美的圆形和正方形。就像马列维奇所期盼的那样,这些图案如果被当成“神圣图像”受到崇拜,也不会令人惊讶。隐蔽于其内部的形状,被认为是原始的“形状”之极致。图案编号后标★号者几乎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完成的视觉诗。
视觉诗的含义其实并非字面上的“具体的”(concrete),而是从荷兰风格派的提奥·凡·杜斯堡( Theo van Doesburg)提倡的“具象艺术”(konkrete Kunst)而来的。它所要表现的艺术形式,不再只是自然界已有的事物,而是更进一步地呈现一种不受限于任何色彩和形态,纯粹表达自我视觉图像的具体形式。为了和“抽象”有所区别,才以“具象(具体)”称之(详细内容请参考书末向井先生的解说)。更深入地说,因为“具象(具体)”(concrete)、“超现实”(surreal)、“达达”(Dada)都是抽象的词汇,后来的人皆以其既存的印象继续延用之,但如试图加入创新的概念,改变其原有的含义,或许也会令人困惑。日本前卫诗运动的推动者北园克卫和视觉诗运动渊源极深的。他是当代具有重要地位的先驱人物,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倡“造型诗”(plastic
poem)。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高科技舞曲乐队”(Techno band)和“塑料”(plastic)等新事物。“plastic”源自希腊语,原始含义是“可以创造出任何形状的东西”。塑胶和乙烯基(
vinyl)一样很便宜,很快被广泛使用,其概念也成为的意象,开始蔓延。但是,到了20世纪末,环境污染问题浮出水面,塑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几乎成为污染的代名词。21世纪以来,塑料制品被持续不断地大量生产,大有淹没地球之势,这成为时代的特征。从颠覆的角度来看,在这种恶劣的现状下,完全边缘化的“plastic”概念再度成为前卫宣言也不是不可能。
向井周太郎先生在本书书末的文章中阐述了圆与方边缘的视觉诗历史:在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斯特凡纳·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之后,20世纪初由未来派发展而成的前卫美术运动演变成20世纪50年代的视觉诗运动,以及后来对日本所产生的影响。视觉诗虽然是一种容易理解的形式框架,但同时拥有概念艺术(conceptual art)的难解特性,其诞生与发展可以说极为戏剧化。因为从向井先生的著作中获得许多灵感,我无比荣幸地邀请他为本书执笔撰写此文。另外,我要感谢米泽敬先生帮忙联系向井先生,同时他也给予我很多协助。在此,致上我万分的谢意。当然,我还要感谢事务所的全体同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