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071046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为什么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方针、目前中国是否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如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等三个重大问题。
全书共分九章。章:宏局大势——事关全局的三农问题与反哺要义;第二章:仁智互见——关于工农关系的理论观点纵览;第三章:鉴史知今——新中国工农关系政策的演变;第四章:他山之石——国外农业支持政策的得失分析;第五章:取予比较——现阶段国家财政支农与农民贡献:第六章:水涨库盈——工业反哺农业的宏观经济条件分析;第七章:有的放矢——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体系的构建;第八章:利器善事——工业反哺农业的体制改革保障;第九章:八仙过海——不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践探索。
全书澄清了有关工业反哺农业的认识问题,从理论上界定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内涵,实证分析了国内外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践,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全书共分九章。章:宏局大势——事关全局的三农问题与反哺要义;第二章:仁智互见——关于工农关系的理论观点纵览;第三章:鉴史知今——新中国工农关系政策的演变;第四章:他山之石——国外农业支持政策的得失分析;第五章:取予比较——现阶段国家财政支农与农民贡献:第六章:水涨库盈——工业反哺农业的宏观经济条件分析;第七章:有的放矢——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体系的构建;第八章:利器善事——工业反哺农业的体制改革保障;第九章:八仙过海——不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践探索。
全书澄清了有关工业反哺农业的认识问题,从理论上界定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内涵,实证分析了国内外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践,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目 录
前言
章 宏局大势:事关全局的“三农”问题与反哺要义
一、“三农”问题的全局性重大意义
二、科学判断当前的“三农”形势
三、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职责
四、工业反哺农业的本质要义
第二章 仁智互见:关于工农关系的理论观点纵览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工农关系与城乡关系
二、、邓小平、、胡锦涛关于工农城乡关系的论述
三、学术界关于工农城乡关系的理论概述
第三章 鉴史知今:新中国工农关系政策的演变
一、工农关系政策的选择是新中国的重大课题
二、工农关系政策的阶段性演变
三、工农关系政策演变反映出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 他山之石:国外农业支持政策的得失分析
一、国外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的目标体系
二、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框架结构特点
三、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农总体水平比较
四、欧盟对农业的支持
五、美国对农业的支持
六、韩国对农业的支持
七、巴西对农业的支持
八、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第五章 取予比较:现阶段国家财政支农与农民贡献
一、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农的总体情况
二、中央财政支农情况
三、地方财政支农情况
四、农民的财政贡献
五、取、予的综合分析
第六章 水涨库盈:工业反哺农业的宏观经济条件分析
一、产业结构演变及经济增长
二、城市化和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分析
三、分税制以来的财政收入及增长趋势
第七章 有的放矢: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财政支农政策的总体思路
二、加强财政支农政策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三、构建新时期的国家财政支农框架体系
第八章 利器善事:工业反哺农业的体制改革保障
一、农业管理体制改革
二、农业与农村投入体制改革
三、土地与经营制度改革
四、户籍制度与就业制度改革
五、农村义务教育与农民培训体制改革
六、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七、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第九章 八仙过海:不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践探索
章 宏局大势:事关全局的“三农”问题与反哺要义
一、“三农”问题的全局性重大意义
二、科学判断当前的“三农”形势
三、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职责
四、工业反哺农业的本质要义
第二章 仁智互见:关于工农关系的理论观点纵览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工农关系与城乡关系
二、、邓小平、、胡锦涛关于工农城乡关系的论述
三、学术界关于工农城乡关系的理论概述
第三章 鉴史知今:新中国工农关系政策的演变
一、工农关系政策的选择是新中国的重大课题
二、工农关系政策的阶段性演变
三、工农关系政策演变反映出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 他山之石:国外农业支持政策的得失分析
一、国外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的目标体系
二、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框架结构特点
三、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农总体水平比较
四、欧盟对农业的支持
五、美国对农业的支持
六、韩国对农业的支持
七、巴西对农业的支持
八、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第五章 取予比较:现阶段国家财政支农与农民贡献
一、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农的总体情况
二、中央财政支农情况
三、地方财政支农情况
四、农民的财政贡献
五、取、予的综合分析
第六章 水涨库盈:工业反哺农业的宏观经济条件分析
一、产业结构演变及经济增长
二、城市化和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分析
三、分税制以来的财政收入及增长趋势
第七章 有的放矢: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财政支农政策的总体思路
二、加强财政支农政策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三、构建新时期的国家财政支农框架体系
第八章 利器善事:工业反哺农业的体制改革保障
一、农业管理体制改革
二、农业与农村投入体制改革
三、土地与经营制度改革
四、户籍制度与就业制度改革
五、农村义务教育与农民培训体制改革
六、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七、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第九章 八仙过海:不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践探索
在线试读
章 宏局大势:事关全局的“三农”问题与反哺要义
“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不是新问题;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也不是新现象。只是,在新形势下,“三农”问题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对“三农”问题的关注采取了新的视角,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提出了新思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就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新思路的关键基础。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这个方针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着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进展。
一、“三农”问题的全局性重大意义
“三农”问题一直长期存在,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共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指出农业“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强调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必须正确处理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中国革命的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则反复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早从农村开始,并且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打破了城乡之间的森严壁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提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把“三农”问题置于一个新的历史背景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面继承了革命导师和党的三代领导人的重要思想,并且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条件的变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了重大的深化和发展:在“三农”理论上有重大创新,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重中之重,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提出了中国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重大方针。在“三农”工作内容上有重大拓展,全面地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全方位地部署了建设新农村的主要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在解决“三农”问题措施上有重大突破,取消了有2600多年历史渊源的农业税,出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补贴措施,大大加强了国家财政支持“三农”的支出力度,同时在保障农民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权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重要进展。
……
“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不是新问题;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也不是新现象。只是,在新形势下,“三农”问题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对“三农”问题的关注采取了新的视角,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提出了新思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就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新思路的关键基础。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这个方针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着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进展。
一、“三农”问题的全局性重大意义
“三农”问题一直长期存在,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共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指出农业“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强调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必须正确处理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中国革命的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则反复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早从农村开始,并且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打破了城乡之间的森严壁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提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把“三农”问题置于一个新的历史背景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面继承了革命导师和党的三代领导人的重要思想,并且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条件的变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了重大的深化和发展:在“三农”理论上有重大创新,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重中之重,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提出了中国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重大方针。在“三农”工作内容上有重大拓展,全面地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全方位地部署了建设新农村的主要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在解决“三农”问题措施上有重大突破,取消了有2600多年历史渊源的农业税,出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补贴措施,大大加强了国家财政支持“三农”的支出力度,同时在保障农民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权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重要进展。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