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158024266306
2一般术语
3工程勘察
3.1地形、地貌
3.2岩土和地质构造
3.2水文地质
3.4勘察方法
3.5原位试验
3.6勘察成果与评价
3.7现场监测与检测
4岩土基本特性与室内试验
4.1土的组成与分类
4.2土的基本特性与试验
4.3岩体结构
4.4岩石的基本特性与试验
5基本理论与计算分析
5.1基本理论与方法
5.2计算分析
6岩土体加固与处理
6.1处理方法
6.2置换
6.3振密与挤密
6.4排水固结
6.5灌入固化物
6.6加筋
6.7纠倾与托换
6.8复合地基
6.9土工合成材料
6.10岩土锚固
7基础工程
7.1基础类型
7.2扩展基础
7.3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
7.4桩基础
8土石方工程
8.1土工构筑物
8.2施工技术与方法
9地下工程与基坑工程
9.1地下空间
9.2地下工程
9.3基坑工程
10边坡工程
10.1边坡及其破坏形式
10.2边坡稳定性分析
10.3边坡设计与加固
10.4边坡监测与预报
11环境岩土工程
11.1污染土处理
11.2固体废弃物处理
11.3不良地质作用
11.4矿山环境与治理
12近海与海岸岩土工程
12.1近海与海岸地质、地貌
12.2近海与梅岸构筑物
附录A中文索引
附录B英文索引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11环境岩土工程
11.1污染土处理
11.1.1污泥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各种污染物的泥浆状沉淀物。
11.1.2污泥处理
污泥经浓缩、调治、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等单元工艺组合处理,实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技术。
11.1.3污泥固化
通过在污泥中掺入固化材料,达到提高污泥强度、降低渗透性、改善压缩性能的过程。
11.1.4污染土
由于致污物质的侵入,使土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的土。
11.1.5污染土修复
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或者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11.1.6污染土处理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消除污染土对人和其他动植物危害的过程,包括水洗或者其他溶剂淋滤、化学处理、热处理、微生物处理,以及挖除、固化、覆盖、隔断等处理方法。
11.1.7土地复垦
被破坏的土地,通过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11.1.8生态恢复
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到接近于被破坏前的自然状况,即重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与功能及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
11.2固体废弃物处理
11.2.1固体废弃物
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等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11.2.2生活垃圾
在日常生活或日常生活服务中产生的,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11.2.3建筑垃圾
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
11.2.4危险性废物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11.2.5渗沥液
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物理、生物、化学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其他外部来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的含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