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927372
编辑推荐
本书从更为宽阔的视野对入口空间的形式和内涵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中西方历史上门的不同演变方式;门或入口的文化内涵;现代入口设计的基本内容——形式美的生成方式以及作为场所性的门,与人达成共鸣和情感交流所必须具备的可达性、多样性、丰富性、个性化、可识别性和意境等设计要求。本书的后部分,还探讨了商业空间一一商业卖场(店面)、餐厅、娱乐空问入口的一般设计要求。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比较的方法,阐述了中外人口空间的起源和不同发展特征,从多个角度对现代入口空间设计的内容、要素、方法、原则进行了全面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商业空间人口的具体类型,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要点。
本书文字简洁、流畅,并配以大量极具参考性的图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读性。本书可作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参考书,以及相关行业内人士的研究资料。
本书文字简洁、流畅,并配以大量极具参考性的图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读性。本书可作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参考书,以及相关行业内人士的研究资料。
目 录
1 入口形态设计的历史
1.1 “门”的产生及其原始形态
1.2 西方建筑的入口形态
1.3 中国古代建筑的入口
2 现代入口空间设计的内容
2.1 入口空间的特性
2.2 入口空间的空间构成
3 现代入口形态的生成
3.1 入口空间的形式美
3.2 可达性
3.3 多样性
3.4 可识别性
3.5 感觉的丰富性
3.6 个性化
3.7 立意和意境
3.8 客观的制约因素
4 商业空间入口形态
4.1 商业卖场
4.2 餐厅入口设计
4.3 乐空间入口设计
参考文献
1.1 “门”的产生及其原始形态
1.2 西方建筑的入口形态
1.3 中国古代建筑的入口
2 现代入口空间设计的内容
2.1 入口空间的特性
2.2 入口空间的空间构成
3 现代入口形态的生成
3.1 入口空间的形式美
3.2 可达性
3.3 多样性
3.4 可识别性
3.5 感觉的丰富性
3.6 个性化
3.7 立意和意境
3.8 客观的制约因素
4 商业空间入口形态
4.1 商业卖场
4.2 餐厅入口设计
4.3 乐空间入口设计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1 入口形态设计的历史
1.1 “门”的产生及其原始状态
1.1.1 穴居、巢居建筑中的门
天然的洞穴,是人类在世界上存在所能找到的早的立足点。它无疑是原始人在早期严酷的生存条件下作出的无奈、也是的选择。它确实又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洞穴就一定有洞口,而洞口又意味着暴露在对生存的威胁中,猛兽、敌对的部族,随时会在暗夜里悄悄潜入。解决的方法是在洞口制造一些可遮蔽的障碍,比如大石头等等。
真正意义上“门”的出现,是在后来先民们学会构筑巢穴的过程中。构筑巢穴,意味着建筑一个相对隔绝的空间,将野蛮的、 “未开化”的空间阻断在这个人类内部空间之外,只留出“门”的位置应对日常之需。这时,“门”作为人类的“家”与大自然,安全的内部空间与危险、充满着不确定的外部世界之间的界线,在早期人类的意识中便取得了特殊的意义。在我国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的遗址,可以看到房屋建筑中与“门”有关的构造为复杂。半坡房屋的内部空间下陷低于室外地面,是一种方形的穴居形式。从入口开始修筑有一段门道通往室内,既可遮挡风雪,又可掩蔽居寝。入口处还有高高的门槛,可防雨水倒灌和外面尘土的侵入。
……
1.1 “门”的产生及其原始状态
1.1.1 穴居、巢居建筑中的门
天然的洞穴,是人类在世界上存在所能找到的早的立足点。它无疑是原始人在早期严酷的生存条件下作出的无奈、也是的选择。它确实又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洞穴就一定有洞口,而洞口又意味着暴露在对生存的威胁中,猛兽、敌对的部族,随时会在暗夜里悄悄潜入。解决的方法是在洞口制造一些可遮蔽的障碍,比如大石头等等。
真正意义上“门”的出现,是在后来先民们学会构筑巢穴的过程中。构筑巢穴,意味着建筑一个相对隔绝的空间,将野蛮的、 “未开化”的空间阻断在这个人类内部空间之外,只留出“门”的位置应对日常之需。这时,“门”作为人类的“家”与大自然,安全的内部空间与危险、充满着不确定的外部世界之间的界线,在早期人类的意识中便取得了特殊的意义。在我国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的遗址,可以看到房屋建筑中与“门”有关的构造为复杂。半坡房屋的内部空间下陷低于室外地面,是一种方形的穴居形式。从入口开始修筑有一段门道通往室内,既可遮挡风雪,又可掩蔽居寝。入口处还有高高的门槛,可防雨水倒灌和外面尘土的侵入。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