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688082
编辑推荐
这不是一本承诺培养“天才”和“神童”的书,但肯定是一本对绝大多数家长“有用”的书。
本书彻底抛弃了家长学校教材常用的教科书体例,也摆脱了“现身说法”类家庭教育只针对某个孩子的局限,把家庭教育置于社会变革大背景下,针对众多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与困扰,采取了“问题——症结——他山之石——应对策略”四段论述方式,观点鲜明地提出问题;通过症结分析点中家庭教育“死穴”;用他山之石启发家长思考;用应对策略为困惑中的家长“支招儿”。
本书彻底抛弃了家长学校教材常用的教科书体例,也摆脱了“现身说法”类家庭教育只针对某个孩子的局限,把家庭教育置于社会变革大背景下,针对众多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与困扰,采取了“问题——症结——他山之石——应对策略”四段论述方式,观点鲜明地提出问题;通过症结分析点中家庭教育“死穴”;用他山之石启发家长思考;用应对策略为困惑中的家长“支招儿”。
内容简介
本书彻底抛弃了家长学校教材常用的教科书体例,也摆脱了“现身说法”类家庭教育只针对某个孩子的局限,把家庭教育置于社会变革大背景下,针对众多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与困扰,采取了“问题——症结——他山之石——应对策略”四段论述方式,观点鲜明地提出问题;通过症结分析点中家庭教育“死穴”;用他山之石启发家长思考;用应对策略为困惑中的家长“支招儿”。
为方便家长阅读,每一种困惑及其解决方法独立成篇,让家长朋友能在10分钟至20分钟之内读完一段,并受到某些启迪。全书围绕“定位之惑”、“课业之惑”、“沟通之惑”、“品行之惑”、“成长之惑”五大类99个具体问题顺序展开。孩子知、情、意、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问题构成了本书的内部逻辑。阅读本书,您会感到同样的问题就发生在自己家中;开卷之后,您会感到一份清凉和温馨;家长在教育理念和方法方面迈出改进一小步,将会推动孩子朝着健康成长方向迈出一大步。
为方便家长阅读,每一种困惑及其解决方法独立成篇,让家长朋友能在10分钟至20分钟之内读完一段,并受到某些启迪。全书围绕“定位之惑”、“课业之惑”、“沟通之惑”、“品行之惑”、“成长之惑”五大类99个具体问题顺序展开。孩子知、情、意、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问题构成了本书的内部逻辑。阅读本书,您会感到同样的问题就发生在自己家中;开卷之后,您会感到一份清凉和温馨;家长在教育理念和方法方面迈出改进一小步,将会推动孩子朝着健康成长方向迈出一大步。
目 录
定位之惑
1.孩子不是“神童”、“天才”,是否意味着家教失败?
2.“所学校”教什么?
3.“任教师”干什么?
4.孩子的“健康”有标准吗?
5.孩子的“人格”可以培养吗?
6.“智商”和“情商”哪个更重要?
7.“好孩子”有标准吗?
8.我属于哪种类型的家长?
9.权威型家长一定有“权威”吗?
10.专制型家长为什么“治不了”孩子?
11.溺爱型家长一定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吗?
12.放任型家长能“放心”吗?
13.家长该不该和孩子真讲“民主”?
14.假如孩子可以选择,我是好家长吗?
15.家长有哪些“法定的义务”?
16.家长的“道义责任”有边界吗?
课业之惑
17.孩子上学越早越好吗?
18.孩子为什么对学习没兴趣?
19.学习需要“提前量”吗?
20.孩子上课为什么“老走神儿”?
21.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办?
22.孩子“敌视”作业怎么办?
23.孩子为什么总是粗心?
24.孩子聪明但不用功怎么办?
25.孩子厌学怎么办?
26.孩子逃学怎么办?
27.孩子爱翘尾巴怎么办?
28.为什么孩子考试总是紧张?
29.孩子考试受挫怎么办?
30.孩子过分看重名次怎么办?
31.孩子“偏科”怎么办?
32.培养文体特长是一条人生捷径吗?
33.任何特长都可以培养出来吗?
34.怎样指导孩子度过学习的“平台期”?
35.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沟通之惑
36.“代沟”是怎么产生的?
37.孩子为什么有话不愿意对家长说?
38.应当怎样表扬孩子?
39.孩子为什么“老虎屁股摸不得”?
40.孩子为什么要“追星”?
41.孩子的“时尚”家长看不顺眼怎么办?
42.孩子攀比品牌怎么办?
43.买衣服的权利应该什么时候交给孩子?
44.向孩子隐瞒家庭困难有必要吗?
45.不让孩子参加亲友的葬礼对不对?
46.父母婚变孩子有没有知情权?
47.怎样减少父母离异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48.青春期的孩子可不可以有异性朋友?
49.怎样看待孩子“比友谊多点、比爱情少点”的感情?
50.孩子收到了“约会”小条怎么办?
51.怎样对待孩子和异性同学之间的礼尚往来?
52.孩子过生日开“Party”该不该支持?
53.孩子可以带同学回家吗?
54.怎样和孩子讨论性问题?
55.孩子的“好朋友”有标准吗?
56.孩子不会交朋友怎么办?
57.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怎样交朋友?
58.学习不好的孩子可不可以做朋友?
59.性格内向的孩子怎样交朋友?
60.孩子和老师“对着干”怎么办?
61.发现老师处理问题失当怎么办?
62.两代人教育观念不一致怎么办?
63.孩子不尊重家长怎么办?
64.孩子“自我封闭”怎么办?
品行之惑
65.孩子为什么不会“感动”?
66.孩子为什么不会“分享”?
67.孩子心里没有别人怎么办?
68.孩子“贪婪”怎么办?
69.孩子有不良嗜好怎么办?
70.孩子撒谎怎么办?
71.孩子懦弱怎么办?
72.孩子依赖性太强怎么办?
73.孩子懒惰怎么办?
74.孩子邋遢怎么办?
75.发现孩子看“黄碟”、“黄书”怎么办?
76.孩子迷上网络游戏怎么办?
77.孩子迷上网聊怎么办?
78.孩子非要去见网友怎么办?
79.孩子“上网成瘾”怎么办?
80.孩子怎样“上网”更安全?
81.孩子受人欺负怎么办?
82.孩子欺负别人怎么办?
83.孩子交了“坏”朋友怎么办?
84.怎样处理孩子的过失?
85.孩子经常犯错误怎么办?
成长之惑
86.孩子的志向哪里来?
87.孩子的爱心哪里来?
88.孩子的责任感哪里来?
89.孩子的好习惯哪里来?
90.孩子的自知之明哪里来?
91.孩子的知人之明哪里来?
92.孩子的竞争能力哪里来?
93.孩子的合作能力哪里来?
94.该不该鼓励孩子做学生干部?
95.怎样指导孩子制定生涯发展规划?
96.怎样指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时间?
97.怎样指导孩子应对人生的挫折?
98.怎样指导孩子适度表达和宣泄情绪情感?
99.怎样培养孩子自律人格?
结束语:成功的家庭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1.孩子不是“神童”、“天才”,是否意味着家教失败?
2.“所学校”教什么?
3.“任教师”干什么?
4.孩子的“健康”有标准吗?
5.孩子的“人格”可以培养吗?
6.“智商”和“情商”哪个更重要?
7.“好孩子”有标准吗?
8.我属于哪种类型的家长?
9.权威型家长一定有“权威”吗?
10.专制型家长为什么“治不了”孩子?
11.溺爱型家长一定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吗?
12.放任型家长能“放心”吗?
13.家长该不该和孩子真讲“民主”?
14.假如孩子可以选择,我是好家长吗?
15.家长有哪些“法定的义务”?
16.家长的“道义责任”有边界吗?
课业之惑
17.孩子上学越早越好吗?
18.孩子为什么对学习没兴趣?
19.学习需要“提前量”吗?
20.孩子上课为什么“老走神儿”?
21.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办?
22.孩子“敌视”作业怎么办?
23.孩子为什么总是粗心?
24.孩子聪明但不用功怎么办?
25.孩子厌学怎么办?
26.孩子逃学怎么办?
27.孩子爱翘尾巴怎么办?
28.为什么孩子考试总是紧张?
29.孩子考试受挫怎么办?
30.孩子过分看重名次怎么办?
31.孩子“偏科”怎么办?
32.培养文体特长是一条人生捷径吗?
33.任何特长都可以培养出来吗?
34.怎样指导孩子度过学习的“平台期”?
35.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沟通之惑
36.“代沟”是怎么产生的?
37.孩子为什么有话不愿意对家长说?
38.应当怎样表扬孩子?
39.孩子为什么“老虎屁股摸不得”?
40.孩子为什么要“追星”?
41.孩子的“时尚”家长看不顺眼怎么办?
42.孩子攀比品牌怎么办?
43.买衣服的权利应该什么时候交给孩子?
44.向孩子隐瞒家庭困难有必要吗?
45.不让孩子参加亲友的葬礼对不对?
46.父母婚变孩子有没有知情权?
47.怎样减少父母离异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48.青春期的孩子可不可以有异性朋友?
49.怎样看待孩子“比友谊多点、比爱情少点”的感情?
50.孩子收到了“约会”小条怎么办?
51.怎样对待孩子和异性同学之间的礼尚往来?
52.孩子过生日开“Party”该不该支持?
53.孩子可以带同学回家吗?
54.怎样和孩子讨论性问题?
55.孩子的“好朋友”有标准吗?
56.孩子不会交朋友怎么办?
57.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怎样交朋友?
58.学习不好的孩子可不可以做朋友?
59.性格内向的孩子怎样交朋友?
60.孩子和老师“对着干”怎么办?
61.发现老师处理问题失当怎么办?
62.两代人教育观念不一致怎么办?
63.孩子不尊重家长怎么办?
64.孩子“自我封闭”怎么办?
品行之惑
65.孩子为什么不会“感动”?
66.孩子为什么不会“分享”?
67.孩子心里没有别人怎么办?
68.孩子“贪婪”怎么办?
69.孩子有不良嗜好怎么办?
70.孩子撒谎怎么办?
71.孩子懦弱怎么办?
72.孩子依赖性太强怎么办?
73.孩子懒惰怎么办?
74.孩子邋遢怎么办?
75.发现孩子看“黄碟”、“黄书”怎么办?
76.孩子迷上网络游戏怎么办?
77.孩子迷上网聊怎么办?
78.孩子非要去见网友怎么办?
79.孩子“上网成瘾”怎么办?
80.孩子怎样“上网”更安全?
81.孩子受人欺负怎么办?
82.孩子欺负别人怎么办?
83.孩子交了“坏”朋友怎么办?
84.怎样处理孩子的过失?
85.孩子经常犯错误怎么办?
成长之惑
86.孩子的志向哪里来?
87.孩子的爱心哪里来?
88.孩子的责任感哪里来?
89.孩子的好习惯哪里来?
90.孩子的自知之明哪里来?
91.孩子的知人之明哪里来?
92.孩子的竞争能力哪里来?
93.孩子的合作能力哪里来?
94.该不该鼓励孩子做学生干部?
95.怎样指导孩子制定生涯发展规划?
96.怎样指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时间?
97.怎样指导孩子应对人生的挫折?
98.怎样指导孩子适度表达和宣泄情绪情感?
99.怎样培养孩子自律人格?
结束语:成功的家庭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在线试读
定位之惑
1.孩子不是“神童”、“天才”,是否意味着家教失败?
我是一个失败的家长。这种失败从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现在,和一般大的孩子相比,已经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没有任何过人之处。相貌平平、学业平平,既没有什么特长,也没有表现出“出人头地”的上进心。虽然孩子品行不错,待人有礼貌,也从来不给老师家长添麻烦,有时候还挺懂事地帮家里干点儿家务活儿,可现代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不能“技压群芳”、“力拔头筹”,孩子将来怎么生存?我翻过一些培养孩子的书,有的专家说,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习的天才”,可我在自己女儿身上无论如何也没有发现“天才的萌芽99。是孩子愚钝,还是我们当家长的埋没了孩子的天才?我宁可孩子什么家务活儿也不会干,只要学习好,有点儿“才气”,将来有点儿“出息”就行。
症结:把“普通”和“平凡”误读为“缺陷”
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现代社会,人生选择的领域越来越宽广,然而,人们对“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理解却越来越窄。邻居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同事的孩子上了北大、清华,亲戚的孩子出国留学或成了明星、大腕,都会让为人父母者羡慕不已,似乎这是成功的“标志”。倘若自己的孩子不能步其后尘,则认定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孩子是“不成器的东西”。这实在是一个绝大的认识误区。按照概率论的观点,65亿地球人至少99.9%都是平凡而普通的。包括“望子成龙”的家长本身也不例外。“神童”与“天才”正因为稀少才格外引人注目。把大多数孩子的“普通”和“平凡”误读为“缺陷”,是许多家长产生挫败感的重要原因。
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读,首先是由手本来就普通的父母对自己生存状态不满意。生活在急剧变革、激烈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家长把握自身生活的能力开始捉襟见肘。“不要怪我不明白,是我身边的世界变化太快”,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所有的愤懑、无奈、尴尬,可能还有对命运的不服气,一股脑儿地转化成“拔苗助长”的巨大热情。孩子稚嫩的肩膀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被“爱你没商量”地压上了两代人的沉重期望。这种希望孩子实现自己破灭的人生梦想的心态,使许多家长情不自禁地对孩子提出他们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达到的要求,甚至断送孩子童年的幸福。这是家长的悲哀,更是孩子的人生悲剧。
……
1.孩子不是“神童”、“天才”,是否意味着家教失败?
我是一个失败的家长。这种失败从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现在,和一般大的孩子相比,已经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没有任何过人之处。相貌平平、学业平平,既没有什么特长,也没有表现出“出人头地”的上进心。虽然孩子品行不错,待人有礼貌,也从来不给老师家长添麻烦,有时候还挺懂事地帮家里干点儿家务活儿,可现代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不能“技压群芳”、“力拔头筹”,孩子将来怎么生存?我翻过一些培养孩子的书,有的专家说,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习的天才”,可我在自己女儿身上无论如何也没有发现“天才的萌芽99。是孩子愚钝,还是我们当家长的埋没了孩子的天才?我宁可孩子什么家务活儿也不会干,只要学习好,有点儿“才气”,将来有点儿“出息”就行。
症结:把“普通”和“平凡”误读为“缺陷”
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现代社会,人生选择的领域越来越宽广,然而,人们对“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理解却越来越窄。邻居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同事的孩子上了北大、清华,亲戚的孩子出国留学或成了明星、大腕,都会让为人父母者羡慕不已,似乎这是成功的“标志”。倘若自己的孩子不能步其后尘,则认定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孩子是“不成器的东西”。这实在是一个绝大的认识误区。按照概率论的观点,65亿地球人至少99.9%都是平凡而普通的。包括“望子成龙”的家长本身也不例外。“神童”与“天才”正因为稀少才格外引人注目。把大多数孩子的“普通”和“平凡”误读为“缺陷”,是许多家长产生挫败感的重要原因。
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读,首先是由手本来就普通的父母对自己生存状态不满意。生活在急剧变革、激烈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家长把握自身生活的能力开始捉襟见肘。“不要怪我不明白,是我身边的世界变化太快”,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所有的愤懑、无奈、尴尬,可能还有对命运的不服气,一股脑儿地转化成“拔苗助长”的巨大热情。孩子稚嫩的肩膀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被“爱你没商量”地压上了两代人的沉重期望。这种希望孩子实现自己破灭的人生梦想的心态,使许多家长情不自禁地对孩子提出他们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达到的要求,甚至断送孩子童年的幸福。这是家长的悲哀,更是孩子的人生悲剧。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