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17214
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展望
部分“四化”同步发展理论与格局研究
第二章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相关研究基础与内在作用机理
节 相关概念的含义及其理解
第二节 有关“四化”关系研究
第三节 有关“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测度评价研究
第四节 有关“四化”同步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第五节 “四化”同步发展的相关理论介绍
第六节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内在要求
第三章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
节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
第二节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评价方法选择与模型构建
第四节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测算与评价
第四章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进
节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中国“四化”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第三节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第四节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分解
第五节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第六节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演进趋势分析
第七节 中国“四化”同步密集区圈层结构时空演化特征
第五章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的影响机理
节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影响机理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二部分“四化”同步发展经验与模式研究
第六章 典型国家与地区“四化”同步发展经验与教训
节 日本“四化”同步推进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第二节 韩国“四化”推进进程及其经验借鉴
第三节 中国台湾“四化”推进进程及其经验借鉴
第四节 美国“四化”推进进程及其经验借鉴
第五节 德国“四化”推进进程及其经验借鉴
第六节 巴西“四化”推进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第七节 印度“四化”推进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第七章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主要模式的总结与分析
节 来自调查区的“四化”同步发展实践探索
……
第三部分 拓展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一)工业化指标
在初期的研究中,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是将指标分为反映工业化进程和反映工业化增长质量两个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向新型工业化内涵的多角度发展。张克俊、曾科(2004)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产业结构指标、劳动力结构指标作为衡量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信息化程度指标、科技创新与进步指标、经济效益指标、资源消耗指标、环境污染指标、人力资源利用指标反映工业化之所以是“新型”的指标体系。李同宁(2005)建立了由工业化水平、集约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全球化水平和科技教育水平五个方面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李世英、李亚(2009)从反映新型工业化进程、反映结构变动、反映科技含量、反映经济效益、反映可持续性、反映人力资源和反映信息化七个方面设计工业化的具体指标。谢春、李健(2011)建立了由经济、环境、技术、结构、效益、人力、环保以及资源利用八大类组成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由此看来,后期的研究注入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信息化指标
尽管一些国家和地区设计了符合自身的信息化指标,但是,由于研究侧重点、地域差异等问题,学者对信息化的指标设计仍有较多关注。日本的信息指数法主要涉及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和信息系数四个方面的10个指标,但它没有直接反映社会结构信息化的指标,包含的内容也不够全面。国际数据通信公司的信息社会指标法提出了有关社会基础结构和信息基础结构、计算机基础结构和互联网基础四个方面的多个指标,这种方法加入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IT信息化指标,但这个方法过分依赖IT方面的指标因素,反映信息量流通方面的指标很少。我国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一般采用《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的指标,包含了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人力资源和信息化发展环境六大要素的20个指标,增加了反映信息化发展的要素指标。王爱兰(2004)在原有指标基础上增加了信息化价值测度指标,以使我们能够从对信息技术、产品及其服务的价值形态上反映信息化发展水平,从而使指标体系更加完善,并具较强的稳定性和国际的可比较性。
(三)城镇化指标
我国城镇化评价指标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大多以美国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联合国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为基础,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固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有些学者根据需要,采用城镇人口比重等单一指标来进行评价,但这种方法往往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城镇化水平,因此,更多的学者提出了复合指标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状态、压力和对策三个维度设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稻永兴男为代表的日本学者从地域规模、位置、经济活动、静态人口结构和动态人口结构五大类设计了16个指标。赵旭等(2009)把环境质量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处理好人口集聚、人的活动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的发展,从而设计了涉及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生活质量和设施环境四个方面的16个指标。田静(2012)基于新型城镇化深刻内涵及特征,建立了由城镇化发展动力、质量和公平三大系统45个指标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系统表现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目标,有助于用量化的方法对新型城镇化的程度、速度、质量、协调性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四)农业现代化指标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基础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对农业现代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不断完善。早期的农业现代化衡量指标主要反映投入与产出两方面的水平(黄文新等,1991)。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