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线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565340丛书名: 谜文库
老话说,从前评书艺人里说三国的,一百人里不过一二。因三国人物超过四百个,跨度长,战役多,情节复杂,还有无数诗词歌赋、书信文章、历史典故、成语名句。寻常人拿不起来。所以说三国是很考校水平的事。著名知识青年张佳玮从2013年起断断续续在知乎、豆瓣、大家等平台上自由自在地写三国冷知识,*终从中筛选出二十八篇*下功夫的评述解读。献给三国挑剔的原著党,献给所有热爱三国的读者。
三国正史人物,在《三国志》出场,到《三国演义》里是一番模样,再经由明清两朝戏剧将许多人物脸谱化深入人心。及至二次元,动漫、游戏、卡牌、古风小说轮番改编,终于到了如今的地步。
然而三国历史所以能流传千古,确实因为《三国演义》定本的人物们光辉万丈;加上各色小说家和说书人钟爱的改编,得以在井水处皆闻其名。且听知乎著名青年张佳玮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从君王、谋臣、丞相、名将、乱世讲述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
本书由中国*美的书设计师操刀设计,十四道印制工艺展现纸书之美,亦是*本用思源宋体进行内文排版的中文图书,随书附《三国演义》清代大魁堂刻本绣像图复刻珍藏卡牌。
前言
辑
乱世
个人奋斗与历史进程
官渡
美男子们
三国打仗,到底多少人
三国的都城
兄弟不能成兄弟
命运的玩笑
第二辑
名将
单挑强三人组
定军山与夏侯渊
姜维死,汉亡
虚虚实实的猛将们
武圣关羽,威震华夏
于禁,一场大雨,三十年
张辽,八百破十万
正史的吕布与流行文化里的吕布,已经不是一个人了
第三辑
丞相
如何描述诸葛亮
出师表,何等的好文章
为何不出子午谷
诸葛治蜀
第四辑
君王
白帝托孤
刘备老来得子
刘备与高祖之风
孙权与东吴四都督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
像曹丕这么没谱的天子啊
第五辑
谋臣
曹操与荀彧
世上的谋士
王朗王司徒,三国的人生赢家
本书并无谈得上新知灼见之物。大概的内容,也无非是作者本人从一个《三国演义》爱好者向三国历史爱好者过渡时,一点简单的心得。
哪位问了:《三国演义》爱好者与三国历史爱好者,不同吗?
在我国民间认同里,三国历史,实在是中国历史一段别样存在。其他历史传奇,大多承史册、搜故事、立人物而成。如霍去病横绝大漠而壮年夭逝,楚霸王纵横秦末而自决乌江,始皇帝扫清六合鞭挞宇内,高长恭勋高颜美而饮鸩自尽……这样的传奇,都是正史所载。
三国历史之特殊处,大概便是因为本身太过传奇,又加史料繁杂,于是陈寿《三国志》,加以裴松之之注解,又有《晋书》《后汉书》为凭,更有《世说新语》等笔记传说,宋话本,元杂剧,堪称《三国演义》雏形的《全相三国志平话》,终于到了《三国演义》,就此几乎永久性地改变了大众对三国的印象。再明清两朝戏剧,更是将许多人物的脸谱描就,输进了大众内心。
比如,诸葛亮在正史,实为苦心孤诣的贤相;《三国演义》将之鹤氅羽扇、能掐会算,鲁迅先生所谓“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张飞在正史,实为爱敬君子不恤小人的猛将,对读书人客客气气;《三国演义》却永久地将一个大胡子黑脸汉子形象给锁定了。鲁肃在正史,实为大局观出众、性格刚毅大胆的军官;《三国演义》里将他做成了一个宽厚到呆萌的君子,被诸葛亮来回涮。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好处自然有了:增加了戏剧性,夸张了本身性格,让大众易于记住。然而,《三国演义》这本书,也确将一些具体人物给偶像化、浪漫化了,以至于多少喧宾夺主。于是如今民间认可接受的三国设定,是一个混杂的设定:有一点正史,有一点评书演义,有一点二次元改编。
自然也不能怪《三国演义》。中国早年评书和小说,是给老百姓和民间读书人读的。所以历朝演义评话,大多有以下脸谱套子:诸葛亮、徐世绩、李靖这种军事家,被描述成牛鼻子老道;张飞、程知节(咬金)、胡大海这种猛将,被描述成花脸憨人;君王都是软耳根子,要听奸妃和国丈的话;要歌颂杨业和包拯,就要把潘美和庞籍(就是庞太师)说成大坏蛋;打仗靠阵前单挑和个人血气;谋略靠埋伏和火计——得啦,老百姓爱看嘛。早在《三国演义》之前的戏曲话本里,这些套路已经有了。虽说这些都符合老百姓朴素的价值观,但也有副作用,比如正史的个人性情,多少被埋住了些。
也因此,许多小说、评书甚至游戏爱好者初接触史书时,反应多是惊诧,“我小时候读的,不是这样的呀!”——比如我即是如此。
但进一步琢磨过,便多少明白了。三国历史所以能流传千古,确实因为《三国演义》定本的人物们光辉万丈;但这段历史本身,在古时能得各色小说家和说书人钟爱,也因为其中的非凡之处。如果不索需单纯的个人英雄情结,则《三国志》加裴松之的注,以及《后汉书》等史册里记载的三国故事,其曲折复杂,还在《三国演义》之上。
罗贯中当年给曹操留了首《邺中歌》,结尾是,“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大略三国中的英雄人物,擅加评论,不免被逝者所笑;所以本书如开头所述,并无新知灼见,更多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譬如齐人野语,一点心得,只是个人对历史的一点叹奇罢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