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405728
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精品图书!
从**次世界大战到二十一世纪,数百余幅珍贵战时照片精美呈现——著名军事史家、著名军事摄影师之杰作,世界战争***详实、*生动的空战史!
空战:蓝天上的决斗(全2册)以数百余幅珍贵的战时照片,概述了空战在几十年间的发展过程和重要里程碑,详细介绍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所进行的各次著名空战,客观评述各作战方在空战战术上的缺失。对战争中所出现的各种新型军机,书中皆以图片、具体数据加以辅助说明,从多元角度出发,一展波澜壮阔大空战之风采。
引言
第二章 早期空战:1794年至1939年
第二章 二战中的西线战争:1939年至1945年
第三章 二战中的非洲与地中海战区:1940年至1945年
第四章 二战中的东线战区:1939年至1945年
第五章 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区:1941年至1945年
第六章 二战中的战略轰炸:1939年至1945年
第七章 独立的年代:1948年至1988年
第八章 越南空战:1964年至1973年
第九章 中东战争:1945年至1973年
第十章 从马岛到黎巴嫩:1982年
第十一章 沙漠风暴与巴尔干半岛:1990年至1999年
第十二章 全球反恐战争:2001年至今
工业时代以来,战争鞭策着科技发展的真理可说是不言而喻,或许没有哪一个领域的技术变革步调,像空战领域这样一日千里。
接连不断的发展
从第一批飞行员驾着脆弱的座机飞到西线壕沟的上空战斗,到今日网络中心作战(Network Centric Warfare)和卫星定位系统制导武器已成为全球反恐战争(Global War on Terror)中热门的专用术语,只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在这些战争中,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飞机扮演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角色。就这一点来看,飞机也曾是另一场真正的全球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关键点。在这场战争中,许多空战的观念终于成熟,而对飞机挥之不去的批评就此永远安静了下来。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爆发时,飞机尚未安装武器;等到了1939年,战斗机已进化到包括以下的概念:单翼、应力金属结构、大口径武器装备、可收放式起落架和封闭式驾驶舱。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斗机的价值已经不容怀疑,它不只是挂载武器或炸弹的平台,也可作为运输、侦察或执行海上任务的宝贵资产。确实,飞机不只能扭转战局的走向,还能依靠本身的能力赢得战争,这一点可由日本城市广岛和长崎在史无前例的原子弹爆炸中毁灭得到证明。
大赌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揭开了核时代的序幕,同时也开启了赋予20世纪下半叶重大意义的冷战。然而,全球的利害关系是如此重大,核毁灭的能力又是如此高,因此在冷战中看不到战机在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强权的对抗中现身(除了几次例外),而只是在较小规模的冲突中大显身手。这些殖民地的冲突、抗争爆发点和“丛林战争”需要从空中发动战争这种崭新方式,而技术进步的脚步却从未放慢。
在朝鲜战争(the Korean War)之后,喷气机的战斗技巧趋于成熟,此时直升机和精确制导武器的潜力在越南战场上获得证明;另一方面,东南亚的战争也反映了科技的局限,比如空对空导弹无法达到预期等。在冷战期间面临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诸多冲突后,人们开始理解这一科技的价值,而超级强权则在“热战”的严峻考验中测试各自对于战机的概念。
科技的进步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福克兰群岛〔Falklands,拉美国家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Malvinas Islands),尤其对阿根廷——编注)〕和黎巴嫩上空爆发的空战,或许没有导致任何战略平衡甚至是区域性平衡的重大转变,但可以看到长期以来人们殷切盼望的科技进步,例如“发射后不管”(Fire and Forget,译注:即在发射后完全以全自动模式执行任务)空对空导弹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的价值终于得到肯定。当冷战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结束后,各国国防预算大幅缩减,科技的成本却如火箭般节节攀升,然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接连不断的冲突,一再确认了空中力量(无论是载人还是无人)将会在整个21世纪中持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 托马斯纽狄克
(Thomas Newdick),2008年3月于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