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73291丛书名: 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
内容简介
本书理论层面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给出清晰定义的同时,为其找寻理论支撑,梳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理念的脉络;实证层面,通过对西藏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的描述,分析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矛盾;政策层面,在考虑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特殊性基础上,给出了制定跨越式发展政策的目标导向和基本原则,并在对现有政策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实施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设计思路。
目 录
绪 论
章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 理论综述
二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分析
三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四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脉络
第二章 西藏经济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和主要矛盾
一 西藏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描述
二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
三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特殊性
第三章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研究
一 制定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政策的基本原则
二 对现有政策的总结与梳理
三 促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导向及思路研究
附录一 西藏基本经济情况数据表汇总
附录二 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中央、地方及各部委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梳理
附录三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课题中间成果之一
附录四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课题中间成果之二
附录五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课题中间成果之三
附录六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课题中间成果之四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前 言
绪 论
2001年6月,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念,指出西藏可以而且应该采取的战略是,“通过国家和各地的支持,直接引进、吸收和应用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集中力量推动跨越式发展”。2010年1月,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中央对西藏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更为清晰,那就是要把西藏建设成“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两个目标”:(1)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3)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西藏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西藏在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与中部和发达地区相比较,始终存在着发展差距、改革差距、开放差距与稳定差距这四大差距;同时还存在四大不平衡,即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平衡、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平衡。更有诸多客观因素和内在矛盾制约了西藏经济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的发展。
这些问题,需要从理论和政策两个层面加以深入研究。在理论层面,需要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需要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找到理论支撑,需要全面梳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理念的脉络;在政策层面,需要寻找到制定跨越式发展政策的目标导向和基本原则,需要在对现有政策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给出实施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设计思路。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发展理论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的演进与发展过程,即阶段的经济增长,第二阶段的社会结构变革,第三阶段的人本思想核心,第四阶段的全面持续深化发展。
1.对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研究主要基于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理论
就发展经济学理论而言,早期的发展经济学者强调资本积累对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强调政府计划与强力推动是这些地区摆脱贫困状况的关键因素。此后,发展经济学还在追溯后发地区存在相对落后的历史缘由之际,强调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连续性与承接性,主张地区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在产业结构层面进行平衡的、合理的发展,也必须注意本地区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平衡,更要注重经济、政治与社会并重发展才能使后发地区逐渐走出低水平发展陷阱,实现跨越式发展。
就发展社会学理论而言,发展社会学家承认世界的多元化和多中心特征,认为制约后发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因素,更有社会方面的因素。社会现代化与转型既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后果,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社会学更多强调国家、社会与市场共同引导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注重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多元化特征,尤其注重社会参与、公平正义、文化延续性与可持续发展等。
此后,发展经济学与发展社会学对后发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与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研究,从一般化理论研究逐渐发展到根据特定区域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后发地区的历史、经济、社会与文化的特殊性,进行较为微观的实证研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2.国内外学者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我国经济中战略地位的日益突出,国内学者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川藏地区的部分高校与藏学研究中心。
2001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西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内学者随之加大加深了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研究,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国内学者对西藏的研究,从西藏经济与社会的现状分析入手,总结了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对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二是认为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注重各领域和相关方面对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影响作用。这些研究对于推动西藏经济与社会的加速发展,促进西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促使西藏更加深入地参与并融合到我国经济运行与循环体系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外学者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研究首先起源于国际藏学研究。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信仰、社会文化与政治体制等方面,且多为探险游记、文学报告等,以后则较多地集中在对历史、宗教仪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等的研究之上,往往受到所在国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影响。相比较而言,西方学者对西藏经济的研究很少,对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提高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研究则更少。
3.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五大理论依据
全面、系统地梳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理论脉络是非常必要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依据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要求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能孤立地或封闭地来规划和实施,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更深更广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之际,只有秉承开放与协作的理念,才能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是大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理论要求我们准确定位西藏在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功能与作用,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终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与健康发展。
三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要求西藏形成相互支持的区域产业体系,立足于内生的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四是后发优势理论要求把西藏“潜在”的后发优势变为“现实”的后发优势,在技术创新方面、人力资源方面、产业选择方面确立本地区的比较优势,确定西藏在全国经济与国际经济合作网络中的合理位置。
五是增长极理论、产业集中理论要求西藏区域经济内部空间结构与区域城市体系能形成相互关联与支撑的产业,形成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与高度化。
4.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跨越式发展理论源于“赶超式”发展理论,但与赶超理论不同的是跨越式发展不只是注重于速度的超越,而是经济发展的全面综合跨越。与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时期的“赶超型”战略不同,跨越式战略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追求速度型的增长,避免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以及单项突进的发展模式,而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是指西藏基于本地区的资源要素禀赋,在遵循和运用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后发优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缩短经济发展的一般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式。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社会发展形态的跨越——从传统农牧业社会向生态保护型社会的跨越;
二是经济结构的跨越——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向三、二、一次产业结构的跨越;
三是经济发展能力的跨越——从输血到造血、从外生性增长向内生性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是增长驱动力的跨越——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更高阶段的创新驱动的跨越;
五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跨越——由投资需求为主导向消费需求为主、内外需结合的消费需求为主导的转变。
由于西藏所处的独特战略区位与地理区位,推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遵循五大原则:
一要坚持发展速度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跨越式发展不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缩减,它既是经济发展的全面跨越,又是社会效益的综合提高。
二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与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一方面要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道路,另一方面还要走民族文化保护与人类文明遗产保护的道路。
三要坚持科技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结合的原则。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素应当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
四要坚持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的原则。应当采取重点突破,以点轴带动整个西藏地区全面发展的城市与区域体系发展策略。
五要坚持以人为本与改善民生的原则。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应当以提高西藏城乡居民与农民生活福利水平为终目标。
5.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理念提出的政策脉络
西藏跨越式发展理念的提出和深化来自中央决策,正式提出是在2001年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为此我们考察了不同时期中央对西藏跨越式发展的代表性论述。
(1)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藏工作重心向经济与社会转移
1980年3月,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发展西藏经济,“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作为西藏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使西藏工作重心实现向经济与社会的转移。
(2)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藏经济从封闭式向开放式、从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
1984年3月,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一个解放,两个转变”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即解放思想,推动西藏经济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从供给型转变为经营型的工作指导方针。
(3)第三次西藏工作谈座谈会: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
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件大事(发展、稳定)、三个确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改善)”的指导方针。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的发展,确保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次会议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进入新世纪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4)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念
2001年6月,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理念。西藏可以而且应该采取的战略是,“通过国家和各地的支持,直接引进、吸收和应用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集中力量推动跨越式发展”。
(5)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跨越式发展
2010年1月,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七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扩大同内地的交流合作,更加注重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2010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两会西藏代表团讨论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西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四个确保”问题。他指出,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
近年来,中央对西藏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更为清晰,那就是要把西藏建设成“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两个目标”:(1)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3)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二
着手实施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之前,首先要对西藏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制约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因素要有清晰的梳理和客观的分析,如此方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1.西藏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西藏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但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则起源于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此,我们的分析从这一时点开始。按照经济发展的几个标志性指标,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01~2002年为发展战略提出的初期。该时期西藏大型基础项目开始规划启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扩大;GDP快速上升,但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呈非典型性的“三、一、二”形态。
2003~2009年是发展战略初见成效期。此阶段西藏更多的基础设施项目开始启动,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继续稳步上升,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三、二、一”形态,旅游、矿产等支撑产业初具规模。
2009年至今是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阶段。该时期西藏交通设施体系继续完善,消费驱动力得到重视;民生、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增加,西藏老百姓的生活受到切实关注和改善;战略性支撑产业加快发展,西藏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
总之,经过长达十年的发展战略推进,西藏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处于历史水平,财政收入稳步上升;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若干支撑产业成长显著;对外贸易快速增长,重大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运营环境逐步改善,跨越式发展战略成效卓著。
2.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矛盾
十多年来西藏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央的特殊关怀和全国的无私支援又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包括税收、金融、投融资、外贸、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但是,我们还要看到,西藏地区与中部和发达地区相比较,始终存在发展差距、改革差距、开放差距与稳定差距这四大差距;同时还存在四大不平衡,即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平衡、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平衡。具体来讲,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面临如下客观制约因素和内在矛盾。
制约因素之一:人力资本相对稀缺、资本积累能力有限以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严重不足,制约了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西藏人力资本的总体水平仍较低。西藏自身的资本积累能力有限,目前那种既不是来自于市场的自由配置,也不源于自身积累的投资方式,非但不可持续,也不利于西藏现代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西藏还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制约因素之二: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相对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及较小的市场容量,制约了西藏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集聚。
制约因素之三:法律法规和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及市场主体未充分培育,制约了西藏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除此之外,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还面临以下主要矛盾:
(1)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要求与城乡收入差距全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终目标是促使西藏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均衡提升。这就需要通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措施,终实现全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均衡发展。在西藏,自治区内的城市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提高,但藏区农民的收入未能同时得到相应幅度的提升,和全国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相比,西藏农民的收入处于低位,增速也呈放缓趋势,这一状况进一步拉大了西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2)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与劳动力资源无法合理配置之间的矛盾
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不仅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也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以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合理的配置。但是目前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配置极不均衡。从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看,西藏需要合理引导和实现劳动力由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而目前“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使得劳动力由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的空间较小。从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看,西藏第三产业的结构特征和发展方向更需要大量有技能有文化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一产的富余劳动力可能并不能在短期内及时有效地转移到三产,因此也就难以迅速缓解农民的就业问题。这便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3)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和运行维护成本巨大、技术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
西藏经济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巨大的基础设施摊子需要巨大的运行与养护管理成本,这对地形地貌特殊、气候条件特殊、自然环境特殊、战略定位特殊的西藏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除了运行和维护成本之外,西藏基础设施顺畅运行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西藏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许多世界性难道,同时其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使用维护等也会有许多世界性的难题亟待解决,这就对技术人才的供给提出新的要求。
(4)庞大的投资需求规模、内生性的投资结构要求与西藏自身资本积累能力较弱之间的矛盾
健康良性的投资结构应该主要是内生性的,也就是需要西藏地区自身具有强大的资本积累和投入能力,但目前西藏的资本积累主要来自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和各省市的援藏资金。庞大的投资需求规模和内生性的投资结构要求,与西藏自身资本积累能力较弱之间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从而成为制约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又一障碍。
(5)经济跨越式发展对现代化科技人才的需求与西藏人力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科技是生产力,人才是科技进步的支撑和保障。西藏人力资源供给从中长期看仍显不足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现有人力资本总量不充足;二是高等教育相对落后导致未来的人才供给不足;三是受环境、气候、生活等因素影响,引进外地人力资本难度较大;四是外地援藏人才以行政管理人才为多、专业技术人才为少。
3.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特殊性
(1)保护生态环境下的优势产业确立
西藏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西藏“十二五”期间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但这种推动产业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必须在确保国家近年来对西藏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的基础之上。
(2)守护国家安全屏障下的经济开放
国家安全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西藏的稳定和安全,是我国全面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相比,西藏发展的特殊性就在于经济的对外开放需要在守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西藏地处祖国边境,情况和形势比较复杂,政治因素、宗教因素、文化因素、外交因素等非经济因素对西藏市场秩序的影响较大,甚至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西藏人民的生活安全。为此,正确处理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切实保证在守护国家安全屏障的前提下进行经济的开放,是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特殊要求。
(3)政府强有力推动下的资源配置方式
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目前仍是一种适合西藏经济发展的次优选择和普遍方式。形态初级、规模有限、规制不全的市场无法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的功能。西藏特殊的战略地位仍然需要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有效实现政府推动下的资源配置,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西藏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西藏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4)在民族宗教地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藏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尤其是作为藏族的宗教信仰——藏传佛教,是西藏社会制度建立、经济发展和人民交往的重要信念来源。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到西藏民族地区、宗教地区的特殊性,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和保护西藏民族宗教文化,正确处理好西藏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三
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政治稳定、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西藏的特殊区情决定了以普惠性和包容性为基本理念的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不仅是西藏的事情,更是关乎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民生进步的大事。这既是研究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初衷,也是制定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按照本研究报告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内涵的理解,跨越式发展阶段要实现以下五个“有助于”:
一是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跨越,即实现健康合理的“三、二、一”产业结构。
二是有助于发展能力的跨越,即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的转变,“自我发展能力”要显著增强。
三是有助于社会发展形态的跨越,即由“自给自足型”(或称自然依存型)社会形态跳过“资源消耗型”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生态保护型”社会形态。
四是有助于经济增长动因的跨越,由初的要素驱动阶段跨越单纯依靠投资驱动的阶段,逐渐进入到投资和创新的双轮驱动阶段,并终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
五是有助于“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保护也是发展”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1.制定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政策的目标导向、功能内涵和基本原则
从政策的目标导向来讲,实施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体系要紧紧围绕上文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的“五个有助于”,寻找到制约的瓶颈和相应的突破口,切实有效地推动西藏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从政策的功能内涵来讲,实施西藏经济跨越式的政策体系要具有如下方面的功能内涵:
一是政策体系要有助于突破制约西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瓶颈,要能够化解制约西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矛盾。
二是政策体系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相契合,在此基础上推动西藏形成比例适当的三次产业结构,推动西藏经济获得内生发展的动力。
三是政策体系要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和影响社会稳定为代价。
四是政策体系要充分考虑到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考虑到西藏在国家层面的独特战略地位。
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来讲,要充分考虑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导向和功能内涵,政策体系必须在理念层面和操作层面遵循六项基本原则:
(1)化原则。政策效用要尽可能实现化。
(2)协调性原则。政策体系要实现长期和短期的协调,经济政策还要与社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宗教文化政策实现有机协调。
(3)有效性原则。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政策要具有实际效力和可操作性。
(4)整体性原则。中央应出台一个关于地方援藏政策的指导性文件,使中央和地方在援藏问题上形成长期合力。政策体系不仅要包括鼓励性的优惠政策,还要有限制性政策和禁止性政策。
(5)适度性原则。政策的优惠力度要适度,不能违背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切忌对西藏的经济发展大包大揽。
(6)普惠性原则。政策要以人民群众福利化为根本宗旨,而不能以GDP和税收化为基本导向。
2.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现有政策的总结与梳理
首先,从现有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看,大致包含十大方面:一是长期持续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二是注重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建设;三是改善民生和支持农牧业发展政策,内容涵盖土地经营、生产生活、社会保障、医疗服务、教育等领域;四是金融、价格政策;五是企业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六是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政策;七是对外开放政策;八是中央各部委和地方援藏制度和政策,内容涵盖干部援藏、人才培训、项目建设、企业合作及相关委办局和地区的本职工作等;九是涉及教育、就业、公职人员收入等方面的其他政策;十是西藏本地区出台的优惠政策。
详细分析以上十个方面,与西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现有政策体系仍存在一定的缺失与不足,综合表现为政策的着力点聚焦于对各种经济社会发展物质要素的直接配置,缺乏对个人和企业自主发展能力的培育和引导。
,各种政策所推动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都转化为投资。为此,下一步政策的焦点应该是如何有效地激活和放大前期投资的生产性功能,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第二,政策侧重于用行政和财政手段直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这虽然会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概率,但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却并无益处。
第三,政策侧重于用补贴的手段直接提高相关群体的收入,其结果是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而不是来自人力资本的提升。如果从财政获得的收入明显高于从市场中获得的收入的话,不仅会拉大城乡差距,也会抑制人们通过市场竞争改善生活的积极性。
第四,现有的政策没能很好地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助推了这种差距的扩大。
第五,现有的政策没有很好地解决西藏现代化与传统性的融合问题。对于西藏而言,的东西不一定是有效的,西藏需要的是适合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式。
第六,现有的政策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仍要加大力度,需要更加适合西藏特点的新政策出台。
第七,各地援藏政策仍有待进一步改进。援藏人员重行政干部而轻技术、企业管理等专业人才;援藏对象重各级政府部门,而轻企业和科研院所;援藏项目重自然资源开发而轻人力资源开发。
我们认为,前期政策体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骨干网络的建立以及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政策作用的方向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会有一些背离。在新的条件和发展目标下,西藏政策体系需要一种转型,即从“输血式”援藏向“造血式”援藏转型,从“以物为本”的援藏向“以人为本”的援藏转型。
3.促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导向及思路研究
(1)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政策的导向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政策体系设计的总体导向为:建设一个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新西藏。
对于西藏经济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如何调整发展模式,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业,从而确保经济跨越式发展。为此,需要设计人力资源开发、优势产业培育、城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政策模式。这一模式的具体内涵是:
首先,摆在位的是人力资源开发,主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使西藏人民传统的宗教文化理念能与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谐并生,树立现代市场竞争理念,市场责任意识、契约信用意识、市场创新意识和风险危机意识,这是西藏走向自主发展道路的基本前提。
其次,城镇化建设主要是推进农民向城镇集聚,通过集聚来培育市场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各种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和医疗的规模成本。城镇形成一定规模的集聚后也有助于熏陶和培育市民的现代化市场意识。
第三,优势产业培育要立足于大旅游产业。宜由中央政府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盘负责对西藏优惠政策的设计、规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出台一部关于西藏优惠政策的指导性文件以规范各部委、各地方的援藏政策、援藏项目和援藏方式以及西藏本地出台的优惠政策,使诸多政策形成合力,聚焦于当前重要的瓶颈,选准突破口,尽快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2)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政策的设计思路
按照上述三位一体的政策导向,我们勾勒出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设计思路:
首先,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的设计。一要延续前期对西藏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内地西藏班的建设和教育力度。二要推行梯度化职业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内容要紧贴农民的实际生产和生活。三是各地援藏政策的重心要从物资援藏、干部援藏和项目援藏上转移到智力援藏上来。
其次,优势产业培育政策的设计。包括出台鼓励和限制性产业目录,成立“西藏品牌”推广机构,加强内地龙头企业与西藏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对于出口产品给予相应的补贴,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国家旅游局以及各省市旅游局对西藏进行援助,加强旅游局对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监督权限,增设环卫工人岗位,保证城镇街道的干净整洁,等等。
再次,城镇化建设政策的设计。建议出台到2020年西藏城镇化发展规划,明确城镇体系的布局、功能;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把投入与西藏城镇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促进农牧区人口的城镇化;在重点城镇设置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技术推广等公益性岗位;结合城镇化建设推广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和手工艺品加工园区建设;鼓励各种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在西藏城镇推广和应用。
2001年6月,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念,指出西藏可以而且应该采取的战略是,“通过国家和各地的支持,直接引进、吸收和应用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集中力量推动跨越式发展”。2010年1月,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中央对西藏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更为清晰,那就是要把西藏建设成“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两个目标”:(1)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3)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西藏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西藏在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与中部和发达地区相比较,始终存在着发展差距、改革差距、开放差距与稳定差距这四大差距;同时还存在四大不平衡,即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平衡、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平衡。更有诸多客观因素和内在矛盾制约了西藏经济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的发展。
这些问题,需要从理论和政策两个层面加以深入研究。在理论层面,需要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需要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找到理论支撑,需要全面梳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理念的脉络;在政策层面,需要寻找到制定跨越式发展政策的目标导向和基本原则,需要在对现有政策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给出实施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设计思路。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发展理论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的演进与发展过程,即阶段的经济增长,第二阶段的社会结构变革,第三阶段的人本思想核心,第四阶段的全面持续深化发展。
1.对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研究主要基于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理论
就发展经济学理论而言,早期的发展经济学者强调资本积累对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强调政府计划与强力推动是这些地区摆脱贫困状况的关键因素。此后,发展经济学还在追溯后发地区存在相对落后的历史缘由之际,强调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连续性与承接性,主张地区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在产业结构层面进行平衡的、合理的发展,也必须注意本地区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平衡,更要注重经济、政治与社会并重发展才能使后发地区逐渐走出低水平发展陷阱,实现跨越式发展。
就发展社会学理论而言,发展社会学家承认世界的多元化和多中心特征,认为制约后发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因素,更有社会方面的因素。社会现代化与转型既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后果,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社会学更多强调国家、社会与市场共同引导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注重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多元化特征,尤其注重社会参与、公平正义、文化延续性与可持续发展等。
此后,发展经济学与发展社会学对后发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与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研究,从一般化理论研究逐渐发展到根据特定区域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后发地区的历史、经济、社会与文化的特殊性,进行较为微观的实证研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2.国内外学者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我国经济中战略地位的日益突出,国内学者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川藏地区的部分高校与藏学研究中心。
2001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西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内学者随之加大加深了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研究,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国内学者对西藏的研究,从西藏经济与社会的现状分析入手,总结了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对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二是认为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注重各领域和相关方面对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影响作用。这些研究对于推动西藏经济与社会的加速发展,促进西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促使西藏更加深入地参与并融合到我国经济运行与循环体系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外学者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研究首先起源于国际藏学研究。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信仰、社会文化与政治体制等方面,且多为探险游记、文学报告等,以后则较多地集中在对历史、宗教仪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等的研究之上,往往受到所在国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影响。相比较而言,西方学者对西藏经济的研究很少,对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提高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研究则更少。
3.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五大理论依据
全面、系统地梳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理论脉络是非常必要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依据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要求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能孤立地或封闭地来规划和实施,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更深更广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之际,只有秉承开放与协作的理念,才能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是大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理论要求我们准确定位西藏在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功能与作用,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终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与健康发展。
三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要求西藏形成相互支持的区域产业体系,立足于内生的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四是后发优势理论要求把西藏“潜在”的后发优势变为“现实”的后发优势,在技术创新方面、人力资源方面、产业选择方面确立本地区的比较优势,确定西藏在全国经济与国际经济合作网络中的合理位置。
五是增长极理论、产业集中理论要求西藏区域经济内部空间结构与区域城市体系能形成相互关联与支撑的产业,形成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与高度化。
4.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跨越式发展理论源于“赶超式”发展理论,但与赶超理论不同的是跨越式发展不只是注重于速度的超越,而是经济发展的全面综合跨越。与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时期的“赶超型”战略不同,跨越式战略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追求速度型的增长,避免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以及单项突进的发展模式,而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是指西藏基于本地区的资源要素禀赋,在遵循和运用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后发优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缩短经济发展的一般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式。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社会发展形态的跨越——从传统农牧业社会向生态保护型社会的跨越;
二是经济结构的跨越——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向三、二、一次产业结构的跨越;
三是经济发展能力的跨越——从输血到造血、从外生性增长向内生性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是增长驱动力的跨越——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更高阶段的创新驱动的跨越;
五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跨越——由投资需求为主导向消费需求为主、内外需结合的消费需求为主导的转变。
由于西藏所处的独特战略区位与地理区位,推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遵循五大原则:
一要坚持发展速度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跨越式发展不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缩减,它既是经济发展的全面跨越,又是社会效益的综合提高。
二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与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一方面要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道路,另一方面还要走民族文化保护与人类文明遗产保护的道路。
三要坚持科技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结合的原则。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素应当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
四要坚持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的原则。应当采取重点突破,以点轴带动整个西藏地区全面发展的城市与区域体系发展策略。
五要坚持以人为本与改善民生的原则。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应当以提高西藏城乡居民与农民生活福利水平为终目标。
5.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理念提出的政策脉络
西藏跨越式发展理念的提出和深化来自中央决策,正式提出是在2001年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为此我们考察了不同时期中央对西藏跨越式发展的代表性论述。
(1)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藏工作重心向经济与社会转移
1980年3月,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发展西藏经济,“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作为西藏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使西藏工作重心实现向经济与社会的转移。
(2)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藏经济从封闭式向开放式、从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
1984年3月,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一个解放,两个转变”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即解放思想,推动西藏经济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从供给型转变为经营型的工作指导方针。
(3)第三次西藏工作谈座谈会: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
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件大事(发展、稳定)、三个确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改善)”的指导方针。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的发展,确保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次会议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进入新世纪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4)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念
2001年6月,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理念。西藏可以而且应该采取的战略是,“通过国家和各地的支持,直接引进、吸收和应用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集中力量推动跨越式发展”。
(5)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跨越式发展
2010年1月,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七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扩大同内地的交流合作,更加注重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2010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两会西藏代表团讨论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西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四个确保”问题。他指出,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
近年来,中央对西藏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更为清晰,那就是要把西藏建设成“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两个目标”:(1)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3)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二
着手实施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之前,首先要对西藏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制约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因素要有清晰的梳理和客观的分析,如此方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1.西藏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西藏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但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则起源于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此,我们的分析从这一时点开始。按照经济发展的几个标志性指标,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01~2002年为发展战略提出的初期。该时期西藏大型基础项目开始规划启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扩大;GDP快速上升,但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呈非典型性的“三、一、二”形态。
2003~2009年是发展战略初见成效期。此阶段西藏更多的基础设施项目开始启动,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继续稳步上升,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三、二、一”形态,旅游、矿产等支撑产业初具规模。
2009年至今是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阶段。该时期西藏交通设施体系继续完善,消费驱动力得到重视;民生、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增加,西藏老百姓的生活受到切实关注和改善;战略性支撑产业加快发展,西藏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
总之,经过长达十年的发展战略推进,西藏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处于历史水平,财政收入稳步上升;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若干支撑产业成长显著;对外贸易快速增长,重大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运营环境逐步改善,跨越式发展战略成效卓著。
2.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矛盾
十多年来西藏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央的特殊关怀和全国的无私支援又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包括税收、金融、投融资、外贸、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但是,我们还要看到,西藏地区与中部和发达地区相比较,始终存在发展差距、改革差距、开放差距与稳定差距这四大差距;同时还存在四大不平衡,即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平衡、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平衡。具体来讲,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面临如下客观制约因素和内在矛盾。
制约因素之一:人力资本相对稀缺、资本积累能力有限以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严重不足,制约了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西藏人力资本的总体水平仍较低。西藏自身的资本积累能力有限,目前那种既不是来自于市场的自由配置,也不源于自身积累的投资方式,非但不可持续,也不利于西藏现代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西藏还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制约因素之二: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相对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及较小的市场容量,制约了西藏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集聚。
制约因素之三:法律法规和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及市场主体未充分培育,制约了西藏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除此之外,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还面临以下主要矛盾:
(1)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要求与城乡收入差距全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终目标是促使西藏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均衡提升。这就需要通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措施,终实现全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均衡发展。在西藏,自治区内的城市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提高,但藏区农民的收入未能同时得到相应幅度的提升,和全国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相比,西藏农民的收入处于低位,增速也呈放缓趋势,这一状况进一步拉大了西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2)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与劳动力资源无法合理配置之间的矛盾
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不仅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也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以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合理的配置。但是目前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配置极不均衡。从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看,西藏需要合理引导和实现劳动力由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而目前“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使得劳动力由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的空间较小。从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看,西藏第三产业的结构特征和发展方向更需要大量有技能有文化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一产的富余劳动力可能并不能在短期内及时有效地转移到三产,因此也就难以迅速缓解农民的就业问题。这便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3)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和运行维护成本巨大、技术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
西藏经济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巨大的基础设施摊子需要巨大的运行与养护管理成本,这对地形地貌特殊、气候条件特殊、自然环境特殊、战略定位特殊的西藏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除了运行和维护成本之外,西藏基础设施顺畅运行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西藏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许多世界性难道,同时其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使用维护等也会有许多世界性的难题亟待解决,这就对技术人才的供给提出新的要求。
(4)庞大的投资需求规模、内生性的投资结构要求与西藏自身资本积累能力较弱之间的矛盾
健康良性的投资结构应该主要是内生性的,也就是需要西藏地区自身具有强大的资本积累和投入能力,但目前西藏的资本积累主要来自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和各省市的援藏资金。庞大的投资需求规模和内生性的投资结构要求,与西藏自身资本积累能力较弱之间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从而成为制约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又一障碍。
(5)经济跨越式发展对现代化科技人才的需求与西藏人力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科技是生产力,人才是科技进步的支撑和保障。西藏人力资源供给从中长期看仍显不足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现有人力资本总量不充足;二是高等教育相对落后导致未来的人才供给不足;三是受环境、气候、生活等因素影响,引进外地人力资本难度较大;四是外地援藏人才以行政管理人才为多、专业技术人才为少。
3.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特殊性
(1)保护生态环境下的优势产业确立
西藏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西藏“十二五”期间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但这种推动产业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必须在确保国家近年来对西藏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的基础之上。
(2)守护国家安全屏障下的经济开放
国家安全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西藏的稳定和安全,是我国全面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相比,西藏发展的特殊性就在于经济的对外开放需要在守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西藏地处祖国边境,情况和形势比较复杂,政治因素、宗教因素、文化因素、外交因素等非经济因素对西藏市场秩序的影响较大,甚至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西藏人民的生活安全。为此,正确处理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切实保证在守护国家安全屏障的前提下进行经济的开放,是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特殊要求。
(3)政府强有力推动下的资源配置方式
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目前仍是一种适合西藏经济发展的次优选择和普遍方式。形态初级、规模有限、规制不全的市场无法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的功能。西藏特殊的战略地位仍然需要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有效实现政府推动下的资源配置,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西藏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西藏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4)在民族宗教地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藏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尤其是作为藏族的宗教信仰——藏传佛教,是西藏社会制度建立、经济发展和人民交往的重要信念来源。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到西藏民族地区、宗教地区的特殊性,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和保护西藏民族宗教文化,正确处理好西藏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三
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政治稳定、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西藏的特殊区情决定了以普惠性和包容性为基本理念的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不仅是西藏的事情,更是关乎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民生进步的大事。这既是研究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初衷,也是制定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按照本研究报告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内涵的理解,跨越式发展阶段要实现以下五个“有助于”:
一是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跨越,即实现健康合理的“三、二、一”产业结构。
二是有助于发展能力的跨越,即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的转变,“自我发展能力”要显著增强。
三是有助于社会发展形态的跨越,即由“自给自足型”(或称自然依存型)社会形态跳过“资源消耗型”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生态保护型”社会形态。
四是有助于经济增长动因的跨越,由初的要素驱动阶段跨越单纯依靠投资驱动的阶段,逐渐进入到投资和创新的双轮驱动阶段,并终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
五是有助于“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保护也是发展”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1.制定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政策的目标导向、功能内涵和基本原则
从政策的目标导向来讲,实施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体系要紧紧围绕上文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的“五个有助于”,寻找到制约的瓶颈和相应的突破口,切实有效地推动西藏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从政策的功能内涵来讲,实施西藏经济跨越式的政策体系要具有如下方面的功能内涵:
一是政策体系要有助于突破制约西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瓶颈,要能够化解制约西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矛盾。
二是政策体系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相契合,在此基础上推动西藏形成比例适当的三次产业结构,推动西藏经济获得内生发展的动力。
三是政策体系要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和影响社会稳定为代价。
四是政策体系要充分考虑到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考虑到西藏在国家层面的独特战略地位。
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来讲,要充分考虑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导向和功能内涵,政策体系必须在理念层面和操作层面遵循六项基本原则:
(1)化原则。政策效用要尽可能实现化。
(2)协调性原则。政策体系要实现长期和短期的协调,经济政策还要与社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宗教文化政策实现有机协调。
(3)有效性原则。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政策要具有实际效力和可操作性。
(4)整体性原则。中央应出台一个关于地方援藏政策的指导性文件,使中央和地方在援藏问题上形成长期合力。政策体系不仅要包括鼓励性的优惠政策,还要有限制性政策和禁止性政策。
(5)适度性原则。政策的优惠力度要适度,不能违背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切忌对西藏的经济发展大包大揽。
(6)普惠性原则。政策要以人民群众福利化为根本宗旨,而不能以GDP和税收化为基本导向。
2.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现有政策的总结与梳理
首先,从现有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看,大致包含十大方面:一是长期持续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二是注重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建设;三是改善民生和支持农牧业发展政策,内容涵盖土地经营、生产生活、社会保障、医疗服务、教育等领域;四是金融、价格政策;五是企业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六是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政策;七是对外开放政策;八是中央各部委和地方援藏制度和政策,内容涵盖干部援藏、人才培训、项目建设、企业合作及相关委办局和地区的本职工作等;九是涉及教育、就业、公职人员收入等方面的其他政策;十是西藏本地区出台的优惠政策。
详细分析以上十个方面,与西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现有政策体系仍存在一定的缺失与不足,综合表现为政策的着力点聚焦于对各种经济社会发展物质要素的直接配置,缺乏对个人和企业自主发展能力的培育和引导。
,各种政策所推动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都转化为投资。为此,下一步政策的焦点应该是如何有效地激活和放大前期投资的生产性功能,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第二,政策侧重于用行政和财政手段直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这虽然会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概率,但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却并无益处。
第三,政策侧重于用补贴的手段直接提高相关群体的收入,其结果是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而不是来自人力资本的提升。如果从财政获得的收入明显高于从市场中获得的收入的话,不仅会拉大城乡差距,也会抑制人们通过市场竞争改善生活的积极性。
第四,现有的政策没能很好地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助推了这种差距的扩大。
第五,现有的政策没有很好地解决西藏现代化与传统性的融合问题。对于西藏而言,的东西不一定是有效的,西藏需要的是适合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式。
第六,现有的政策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仍要加大力度,需要更加适合西藏特点的新政策出台。
第七,各地援藏政策仍有待进一步改进。援藏人员重行政干部而轻技术、企业管理等专业人才;援藏对象重各级政府部门,而轻企业和科研院所;援藏项目重自然资源开发而轻人力资源开发。
我们认为,前期政策体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骨干网络的建立以及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政策作用的方向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会有一些背离。在新的条件和发展目标下,西藏政策体系需要一种转型,即从“输血式”援藏向“造血式”援藏转型,从“以物为本”的援藏向“以人为本”的援藏转型。
3.促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导向及思路研究
(1)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政策的导向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政策体系设计的总体导向为:建设一个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新西藏。
对于西藏经济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如何调整发展模式,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业,从而确保经济跨越式发展。为此,需要设计人力资源开发、优势产业培育、城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政策模式。这一模式的具体内涵是:
首先,摆在位的是人力资源开发,主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使西藏人民传统的宗教文化理念能与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谐并生,树立现代市场竞争理念,市场责任意识、契约信用意识、市场创新意识和风险危机意识,这是西藏走向自主发展道路的基本前提。
其次,城镇化建设主要是推进农民向城镇集聚,通过集聚来培育市场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各种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和医疗的规模成本。城镇形成一定规模的集聚后也有助于熏陶和培育市民的现代化市场意识。
第三,优势产业培育要立足于大旅游产业。宜由中央政府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盘负责对西藏优惠政策的设计、规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出台一部关于西藏优惠政策的指导性文件以规范各部委、各地方的援藏政策、援藏项目和援藏方式以及西藏本地出台的优惠政策,使诸多政策形成合力,聚焦于当前重要的瓶颈,选准突破口,尽快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2)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政策的设计思路
按照上述三位一体的政策导向,我们勾勒出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设计思路:
首先,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的设计。一要延续前期对西藏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内地西藏班的建设和教育力度。二要推行梯度化职业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内容要紧贴农民的实际生产和生活。三是各地援藏政策的重心要从物资援藏、干部援藏和项目援藏上转移到智力援藏上来。
其次,优势产业培育政策的设计。包括出台鼓励和限制性产业目录,成立“西藏品牌”推广机构,加强内地龙头企业与西藏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对于出口产品给予相应的补贴,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国家旅游局以及各省市旅游局对西藏进行援助,加强旅游局对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监督权限,增设环卫工人岗位,保证城镇街道的干净整洁,等等。
再次,城镇化建设政策的设计。建议出台到2020年西藏城镇化发展规划,明确城镇体系的布局、功能;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把投入与西藏城镇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促进农牧区人口的城镇化;在重点城镇设置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技术推广等公益性岗位;结合城镇化建设推广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和手工艺品加工园区建设;鼓励各种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在西藏城镇推广和应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