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5129117
钱博士2012年回到中国,迫不及待的希望用西方教育的经验来补充并改良中国的基础教育。2014年,他把十几年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浓缩在一场公益演讲里,热心的家长把他这场名为《熊掌和鱼——略带偏见的中西教育比较》的PPT拿去做成微信,短短几个月之内被浏览超过10000000次,各种冠以“字字珠玑”和“一针见血”的盗版和转载不下300多种。
这场讲座虽然得到普遍共鸣,但也有人质疑他作为中国教育体制的“受益者”为何要“反咬一口”。他纠正道:“我只是个幸存者。很多人付出了同样艰苦的努力和惨痛的代价,却没有得到同样的机会。” 他也进一步澄清说中国当代教育要检讨的是应试的部分,是办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测评方式出了问题。而凝聚了东方智慧哲思的中国教育,无论是理论还是内容,都是毫不逊色于西方的。这个观点在他的“熊掌和鱼”的第二讲《古典中式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不谋而合与殊途同归》中被阐述的淋漓尽致。
《图解中西方教育的异路与同归》一方面继承了这两个演讲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又进行了大量的拓展延伸,加入了许多对教育的新的思考和感悟。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并嵌入诸多精彩视频。一幅幅图片背后是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思考、一个个感悟,既看到中西方教育现实中的巨大差异,又挖掘传统中式古典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及与现代西方教育的共通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这又是一本公益出版物,所有出版收入皆用于资助贫弱孩子的教育。此书在众筹网短短20天即募集了36万书款,创造了众筹网同期募款额度*的好成绩。
序二
写在卷首
篇 略带偏见的当代中西方教育比较
1、中西教育理念的差异
2、中西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差异
3、中西教育课程设置的差异
4、中西教育评价的差异
5、中西教育文化的差异
第二篇 古典中式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谋而合及殊途同归
1、中式古典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其历史局限性
2、中华文明独有的德行教育
3、与古典中式教育不谋而合的西方教育理念
4、未来公民核心素养
面对教育时,我们常常爱之深而责之切,尤其是面对影响孩子*深的家长、教师的时候,想要“矫枉”必得“过正”,钱博士正是用这种方式,通过对中西方教育的比较,去发现及探索教育中*根本的东西。
——台湾道禾书院创始人 曾国俊
读了这本书,大脑就像开启了思考的发动机,飞快地运转起来,让人有种突然想与他人就这一话题 做进一步探讨的冲动,并将各种好的教育思路付诸实践中。
——北京乐成国际学校中方校长 王燕
能够像钱博士这样从多个角度“纵横捭阖”又深入浅出地把中西教育对比或者结合的道理讲清楚, 并且通过新媒体平台达到千万级阅读量的,*。
——上海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 卢慧文
试读片段一
前两天我的同事在帮我重印名片的时候,把“博士”两个字漏掉了,我 要求重印,她说你怎么这么自恋啊。我说天秤座的孩子如果一点都不自恋的 话,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他妈妈把他的生日给记错了。但今天我把这些 学位抖出来,却没有要显摆的意思,因为我今天能做的事,能做的梦,和这 些学历没太大关系。它们帮到我的,可能就是给了我多一些话语权,而既 然大家都来了,它们对我就真的没什么价值了。
从我的履历大纲上可以看出,我在上海出生长大并读完中学,在北京花 了十几年的时间用北方的豪放大气去中和一个南方小男人的细腻敏感。记得 保送北大前几天我正好读到《萌芽》杂志上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在南方出生, 在北方长大,他的性格将趋向完美。都不记得是谁写的了,但我居然就相信了。 然后我又在美国花了九年的时间读书、工作、再读书,企图用这种西方教育 的亲身经验去启发自己,并平衡(Counterbalance) 我小时候在中国受到的 一些教育的伤害,又或者说是一种忘却(Undo, Unlearn)的过程。
稍微有一点点小得意的是履历大纲上列出的这些我曾工作过的岗位,至少有一个小小的突破,就是我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乃至研究生 教育串了起来。我管理过幼儿园,带过研究生,小的学生两岁半,的 六十多岁,这种经历让我能打破我们人为设置的校园间的界限,越过基础教 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鸿沟,看清校园和社会的脱节。我能够站到更高一点的 角度,回望并俯视教育这条河流在生命中如斯流淌。我今天特意摘掉我的领 带,摘下我的胸牌,暂时卸下我作为一个学校管理者的身份,希望尽量能够 以一个独立学者的姿态跟大家探讨一些关于教育的重要问题。
如果真有什么东西要显摆一下,那么接下来这个东西我觉得可以。去年我在家里整理旧物的时候,找到这样一篇文章,是我在高二那年写的,题目 叫《也从教改说起》。我当时看到这篇文章以后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个 十六七岁的少年,愿意探讨这样沉重的话题,也多少有点范仲淹的遗风了。 而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这二十多年,我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对这个问题的思 考和探索。
因为我坚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试读片段二
教育本质:父母的期待 VS 孩子的梦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