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218469
禅,处处可修,行住坐卧皆是禅。
禅在一笑一花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幸福也在一念之间,在心中播种快乐的种子;
安住当下,珍惜即刻的美好,让幸福如影相随。
《幸福禅》是少林寺主刊《禅露》的精品集萃。编者精选了128篇文章,意在指引人们探寻幸福在哪里,以及什么是“幸福禅”。全书分为八篇,包括“幸福与禅释”、“幸福与禅修”、“幸福与禅悟”、“举起与放下”、“福乐闻习录”、“随心随意随想”、“生命与人生”、“幸福生态禅”。
第一篇 幸福与禅释
01. 论布施◎释永信
02. 幸福禅◎释永信
03. 惜福◎弘一法师
04. 享福不是一个人享清福◎弘一法师
05. 青年僧伽的幸福独白◎普能
06. 学佛是一种有幸◎延宗
07. 幸福的元素◎洪少霖
08. 用禅的精神去承担◎明奘法师
09. 禅是自我生命的享受◎明奘法师
10. 有心即佛◎明奘法师
11. 菩提心是一切诸佛的种子◎邹相
12. 缘来缘去皆是福◎佚名
13. 不知足的欲望就是坏的欲望◎查良镛
14. 《学佛三字经》节说◎就简老人
第二篇 幸福与禅修
15. 修身行善◎成双保
16. 幸福禅修行诀窍之一:随喜◎陈泉州
17. 幸福禅修行诀窍之二:回向◎陈泉州
18. 幸福禅修行诀窍之三:供养◎陈泉州
19. 幸福禅修行诀窍之四:上师相应◎陈泉州
20. 幸福禅修行诀窍之五:发菩提心◎陈泉州
21. 幸福禅修行诀窍之六:观缘起性空◎陈泉州
22. 幸福禅修行诀窍之七:常怀感恩◎存润法师
23. 幸福禅修行诀窍之八:不忘报恩◎存润法师
24. 珍惜当下◎释延超
25. 找到真正的自己◎释延超
26. 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显明
27.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显明
28. 喜舍度悭贪◎显明
29. 心态决定生活的质量◎林子皓
30. 走出思维的固态◎洪少霖
31. 看透本质心情顺◎洪少霖
32. 《金刚经》与清净心的培养◎李利安
33. 慎莫念过去◎湛荷
34. 让呼吸带来喜悦◎苟嘉陵
35. “四摄法”的裨益◎邹相
第三篇 幸福与禅悟
36. 禅悟◎杨开亮
37. 说禅◎刘墨
38. 幸福的意义◎段海峰
39. 从自己身上找幸福感◎张永祥
40. 珍爱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刘兴华
41. 不贪着不厌离便是福◎苟嘉陵
42. 换种态度生活◎杨绿琴
43. 忘却是一种幸福◎达亮
44. 笑出幸福感◎张永祥
45. 用心感受世界的微笑◎雪潇
46. 幸福,从一个微笑开始◎刘心武
47. 让我们走出迷妄◎蔡惠明
48. 日日是好日◎齐红
49. 守财奴其实是最不幸的◎达亮
50. 幸福在心◎王新
51. 顺不喜,逆不悲,乃为福分◎姜敏
52. 茶中悟◎那家伦
53. 祈福开释◎王晓莉
54. 平常心是道◎白帆
55. 感悟”卑微”◎葛瑞原
56. 宁做尘埃,不做流尘◎张敬涛
57. 心如灵犀,此生已无憾◎张敬涛
58. 认真切实地生活◎陈世旭
第四篇 举起与放下
59. 禅的追求◎蔡惠明
60. 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烦恼◎吕天琳
61. 入世之心◎谢宗玉
62. 把握当下的幸福◎明源
63. 举起与放下◎张永祥
64. 学会放下◎林子皓
65. 学会放弃◎林子皓
66. 放弃是一门学问◎达亮
67. 看开就是福◎洪少霖
68. 关于堵◎傅维
第五篇 福乐闻习录
69. 换算幸福◎刘兴华
70. 前半生莫犹豫,后半生莫后悔◎明源
71. 临水而歌◎张永祥
72. 孝心让家庭其乐融融◎邹相
73. 交换快乐◎洪少霖
74. 坐卧橘子洲◎谢宗玉
75. 幸福在低处◎刘兴华
76. 闲茶◎齐红
77. 佛前的虔诚祈祷◎张超
78. 烦恼与菩提◎叶明媚
79. 幸福感怀◎蒋谱成
80. 亚历山大与戴奥论拥有◎江仲
81. 佛即内心的自美◎韩小蕙
第六篇 随心 随意 随想
82. 你的世界,来自你心的光亮◎顾晓蕊
83. 佛无灵◎丰子恺
84. 幸福闲想◎庞培
85. 小木屋的幸福遐想◎叶景贤
86. 感动,如此简单◎洪少霖
87. 幸福莫忘苦的追忆◎张超
88. 佛寺风铃◎车林
89. 半碗水的思悟◎马明博
90. 惜碗如惜福◎马明博
91. 爱茶的人很幸福◎徐迅
92. 因果之悟◎翁士洋
93. 珍惜即刻的美好◎乃心斋
94. 心居住的地方◎苏栗
95. 为了内心的安宁◎苏栗
96. 心境◎周迟
第七篇 生命与人生
97. 活着◎陈静
98. 生命的关怀及其意义◎李利安
99. 从佛缘看人生目的◎李书磊
100. 人生就是苦并快乐着◎紫荆花
101. 人生就是生命无常的航行◎马国福
102. 活着就是幸福◎紫荆花
103. 也说活着即福◎洪少霖
104. 生下来,活下去◎葛瑞原
105. 享受生命的乐趣◎邹相
106. 直面生命的苦痛◎邹相
107. 茫然之福◎叶景贤
108. 《心经》的人生启示◎常静
109. 期待生命本真状态的回归◎张筱
110. 快乐地生,安然地死◎达亮
111. 关注死亦如关注生◎达亮
112. 由死观生,死不足惜◎达亮
113. 随意而生◎唐朝
114. 人在途中◎赵云
115. 生命归宿◎周东坡
116. 用”心”活着◎张弘
117. 来也如是,去也如是◎叶明媚
118. 不问前程◎姚晓玫
第八篇 幸福生态禅
119. 天地人心◎周迅
120. 征服自然莫如善待自然◎刘德亮
121. 静静地享受阳光◎青竹幽兰
122. 人生如梅◎蒋谱成
123. 茶心:灵犀一点通万象◎陈世发
124. 鱼的快乐◎李浩
125. 从鱼的苦乐观想到的◎李浩
126. 清夜听蟋蟀声◎蔡日新
127. 画佛随想◎贾瑞丰
128. 来生是棵树◎迟慧
129. 欣赏人生之秋◎陈寿昌
130. 幸福就在当下◎邹相
序
释永信
少林寺自建寺1500余年以来,历代高僧薪火相传,严格保持着佛教的宗法传承,为中国佛教的律宗、禅宗奠定了基石。中外文化交流是少林寺的优良传统,作为宗教实体,少林寺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少林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突出代表。为更好地弘扬少林文化,增进学者与佛教徒之间的互动交流、信徒与非信徒之间的互动交流,我提出创办一本内部刊物——《禅露》,并于1996年5月份发行创刊号。
《禅露》上刊登的大部分作品,通俗易懂、可读性强,与国际化结合,与时尚结合,与日常生活密切,与佛教修行生活密切,是一本读者喜欢读、值得读的文化交流刊物。转眼间,《禅露》杂志已走过15个春秋,先后出版发行60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与好评。今年年初,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朱庆博士及资深出版策划人舒霖先生,向我提出摘录《禅露》十五年优秀作品结集成册的建议,得到编辑部工作人员的一致支持。经编委会商议,决定将遴选出来的作品进行编校、整合,结集出版三本书:《先知先觉》《我思故我悟》《幸福禅》。这三本书将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在内容上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点,以飨读者。
关于“幸福禅”,我想谈两点体会。一是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心境,心是快乐和幸福之源,幸福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我们把它想得太复杂了。二是何谓“幸福禅”?禅是什么?不胡思乱想就是禅。你整天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不好好做事,就很难达到禅的境界,就很难感受到法喜的充盈。“幸福禅”就是安住当下,活在当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找到自己的心,自己的那颗如如不动的心。现在,大家追求幸福感的需求空前高涨,各个城市也以居民的“幸福指数”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人们的内心缺乏信仰,让贪欲之心过分滋生。试想,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也没有尽善尽美的人和事。我们若是将不满足化为牢骚与抱怨,则丝毫感觉不到幸福和快乐。反之,若我们因不满足而积极奋斗、努力,就能感觉到幸福原来就在身边。
禅在一笑一花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复杂;幸福也在一念之间,只要心中有快乐的种子,则幸福如影相随。我也相信这三本书,会给大家带来一丝清凉,一份禅悦,一份法喜。
是为序。
中国嵩山少林寺方丈 释永信
二○一一年七月吉日于方丈室
02 幸福禅
释永信
幸福是什么?每每提到这个问题,不同的人都会有种种不同的答案。学子金榜题名,两情相悦终成眷属,人生事业一帆风顺……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物质的满足而生起短暂的快乐,可能会接受别人的赞赏或肯定得到一时的欣然,但这些让我们愉悦的东西转瞬即逝,是真正的幸福吗?幸福一定要依靠外在的事物才能让我们感知得到吗?其实不然。幸福其实是一种境界,是我们内心自然生起的一种喜悦,不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变迁而有所增减。这样的幸福才能持久,这样的幸福才是我们每个人真正渴望拥有的。
在佛家中,我们追求“禅悦”。这种禅悦是我们不向外求、反观自性而得到的。也就是说,这种幸福的喜悦感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禅即是“静虑”或“思维修”,是明心见性、开悟成佛的一种修持方法。禅是放下,是无住,是开启幸福大门的钥匙。禅,处处可修,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很方便,如同我们感知幸福一样随时随处可得。禅,从日常生活中去修证,行住坐卧皆是禅,如同我们体味幸福一样,一个微笑、一次善举皆可感受。
那么,如何才能让“幸福禅”圆满我们的人生呢?那是就以禅修为核心,以戒、定、慧“三学”为基础,反观我们的自性,对我们生起的每一丝细小的念头加以察觉,用佛法的智慧调伏我们内心的妄想与烦恼,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喜悦。让我们活在当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找到自己的心,安住好我们那颗心,用心去感受那份平静而又真实的幸福,感受幸福其实离我们很近。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才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千千万万个幸福的家庭,才能汇成一个幸福的社会。这种由内而外产生的幸福,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禅的深妙,感受到生活的喜悦。
赵朴老在《宽心谣》中写道:“日出东海落西山,喜也一天,忧也一天;恩恩怨怨随风卷,天也无边,地也无边;茫茫四海人无数,早也忙碌,晚也忙碌;人生似鸟同林宿,退也一步,进也一步;功禄财气顺自然,来也罢了,去也罢了;为人处世眼界宽,高也和善,低也和善;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我们若能做到这些,则心自宽阔、气自顺畅。这首《宽心谣》里面,就饱含着“幸福禅”的韵味。我们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不可有功高我慢之心;我们参学修行,不可有懈怠自大之意。如是,则幸福如影相随。
世间的“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也许能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快乐,但随之而产生的烦恼也让我们困惑不已,唯有禅悦带给我们的幸福才是纯粹的幸福、究竟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禅”?参!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