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9047890
编辑推荐
十多天后,我再去医院,看到他身上的管子全部拔掉,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天南海北,谈锋甚健。他问我:”小孟,听说在我昏迷的时候,你们连我的悼词都写好了?”我说没有这事。其实历史文化学院是不是为他的后事做了准备,我并不知道。田不相信我的回答,哈哈大笑说”怎么样?我还不是活过来了!我告诉你,我这次活过来,就不是90岁的问题了!”
——孟祥才 《忆性情中人田昌五先生》
韩一良事件的结果是,崇祯对帝国的文官系统益发感到不满,对大臣们的从政能力和品德人格也持怀疑态度。此后,他在用人上总是颇多猜疑,甚至只得自己一个人去干。就像一个勤快的笨蛋总是要比一般的笨蛋干出更多不可收拾的蠢事一样,一个自以为是而又事必躬亲的专制君主给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造成的伤害,远远要大过一个平庸、惰怠、无所事事的皇帝。
——聂作平 《晚明人与事(二题)》
——孟祥才 《忆性情中人田昌五先生》
韩一良事件的结果是,崇祯对帝国的文官系统益发感到不满,对大臣们的从政能力和品德人格也持怀疑态度。此后,他在用人上总是颇多猜疑,甚至只得自己一个人去干。就像一个勤快的笨蛋总是要比一般的笨蛋干出更多不可收拾的蠢事一样,一个自以为是而又事必躬亲的专制君主给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造成的伤害,远远要大过一个平庸、惰怠、无所事事的皇帝。
——聂作平 《晚明人与事(二题)》
目 录
卷首语
王学典 作为梦想和追求的“五四”
重读民国史
郑会欣 蒋介石与雅尔塔协定
申晓云 蒋介石与他的外交新进
黄道炫 读蒋介石日记札记
学坛述往
孟祥才 忆性情中人田昌五先生
王培军 钱镭书与余嘉锡的三次“撞车”
历史现场
魏宏运 1948年南开大学复校见闻录
陈占彪 “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牢骚”
人物春秋
聂作平 晚明人与事(二题)
眭达明 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宾主关系
郭晶 一个改变东亚格局的普通中国人
史论沙龙
刘一皋 动员、控制与传播的有效性——共和国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研究随想
旧案重审
散木 1949年周恩来究问浙江大学“拒竺”风波始末(上)
李强 李防与973年的“科场舞弊”案
王守中 明末山东临清官砖窑承包制的历史考察
公私档案
王振忠 徽州文书的再发现(下)
九州风土
胡阿样 张文华 “逆天地之性”:梁武帝筑浮山堰
掌故钩沉
赵刚 血雨腥风菜市口
陈仲丹 茅厕遗事
王学典 作为梦想和追求的“五四”
重读民国史
郑会欣 蒋介石与雅尔塔协定
申晓云 蒋介石与他的外交新进
黄道炫 读蒋介石日记札记
学坛述往
孟祥才 忆性情中人田昌五先生
王培军 钱镭书与余嘉锡的三次“撞车”
历史现场
魏宏运 1948年南开大学复校见闻录
陈占彪 “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牢骚”
人物春秋
聂作平 晚明人与事(二题)
眭达明 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宾主关系
郭晶 一个改变东亚格局的普通中国人
史论沙龙
刘一皋 动员、控制与传播的有效性——共和国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研究随想
旧案重审
散木 1949年周恩来究问浙江大学“拒竺”风波始末(上)
李强 李防与973年的“科场舞弊”案
王守中 明末山东临清官砖窑承包制的历史考察
公私档案
王振忠 徽州文书的再发现(下)
九州风土
胡阿样 张文华 “逆天地之性”:梁武帝筑浮山堰
掌故钩沉
赵刚 血雨腥风菜市口
陈仲丹 茅厕遗事
在线试读
重读民国史
蒋介石与雅尔塔协定 郑会欣
雅尔塔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英、美、苏三巨头背着主要当事国,重新划分战后世界格局的一项秘密协定。此时中国虽然号称四强之一,却完全被置之事外;蒋介石作为中国的国家元首、盟军中国战区司令,不仅事前被蒙在鼓里,就是在协定签订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条约的内容也毫不知情。但蒋介石对此并非完全无动于衷,他甚至还想据理抗争,近刚刚公布的蒋介石日记提供了真实的依据,使我们对于蒋介石在雅尔塔协定签订前后的态度及其变化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蒋介石打探雅尔塔协定的内容
1944年10月,驻英大使顾维钧在华盛顿与美国海军上将李海的交谈中获悉,美国强烈希望苏联早日对日作战,不久美、英、苏三国首脑将会专门开会讨论这一问题;而苏联则以取得旅顺港作为参战的条件之一,对此英、美两国似乎并无异议。作为一个职业外交家,顾维钧深知这一情报的意义非同小可,接连致电向蒋介石报告。这一消息立即引起蒋的警觉,并开始就此进行准备。
1945年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相继乘机飞抵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第二天斯大林也赶到,三巨头立即聚在一个名叫雅尔塔的小镇进行秘密谈判。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参战提出诸多要求,除了要得到日俄战争时沙俄失去的利益,还有许多内容涉及中国的主权,包括:保持外蒙古现状;大连列为国际港,保障苏联在该港的特权;苏联恢复租借旅顺港为其海军基地;中长铁路(包括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两国合组之公司联合经营。罗斯福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并未加以拒绝,只是认为上述涉及外蒙古、大连商港和旅顺军港以及中长铁路的相关协议需要征求蒋介石的同意,而斯大林则建议此事应由罗斯福向蒋介石通告,并保证获得其同意。三大巨头还达成一致协议:“苏联所提要求于日本被击溃后必予实现,苏联则准备与中国国民政府缔结中苏友好条约,俾以其武装部队协助中国,解放中国所受日本之束缚。”
还是在雅尔塔会谈召开之前,苏方曾要求中国外长尽快到莫斯科举行会谈,以解决两国之间的重大外交问题。对此蒋介石早有准备,2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下与苏方谈判时所需坚持的原则:
俄国催促宋部长访俄之提案须先告彼。拟提:一、欢迎其加入对日战争;二、东北铁路交通与大连自由港问题;三、中俄经济合作,新疆包括在内;四、中俄新疆边境之协防及履行交换罪犯之旧约;五、外蒙问题;六、重订互不侵犯或同盟条约;七、朝鲜问题;八、战后对日处置方针。其中五、六、七各案应慎重考虑,其是否提出及利害如何。
2月6日,行政院代理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约请国防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和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兼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王世杰几人商谈有关赴苏谈判前的准备。王世杰主张目前不宜明确提出任何具体问题,但必须对中苏间的重大问题,如中苏同盟、东三省及大连旅顺港、中东铁路、中共、新疆等问题有所准备,预定方案,在谈判中视当时情势及苏方态度而决定。但此时苏方又借故托词,将中国外长访苏的时间向后延宕,这不禁引起中方的怀疑。蒋介石即在2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俄国延展子文访期,可知罗、丘、史会议已毕,俄国参加对日战争又延至五月以后矣。”
2月1 1日,雅尔塔协定签字,尽管英、美、苏三方对密约内容秘而不宣,美方仅将表面上的决议通知中国政府,但蒋介石及国府层官员对此则心存戒心,他们已敏惑地嗅出这个协定一定包含涉及远东及中国方面的内容。蒋介石在2月份第二周的“反省录”中写道:“罗、丘、史会议宣言尚未发表,未知其结果究竟如何。‘惟此会对我国之影响必大,罗或不致与英、俄协以谋我乎?”’(单引号内文字系经涂改,不知是否为日后所增加。——引者注)不久,驻苏大使傅秉常亦来电密报他所了解到的密约内容,这就更增添了蒋介石心中的怀疑,他在2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阅傅大使秉常来电,以美驻俄大使通知其罗、史谈话大意,俄史之对华方针到此完全明了,其中尚有难言之内容,未能明以告我者,证诸顾大使之言,俄国对东北与旅大特权之要求,当非虚传也。国势之危已极,不知何日有济?”其后蒋又在3月第二周的“本星期预定工作科目”中指出:“近日尤感外交之无公理、无情义,而惟以强权与势力是依。我国若不能自立自强,决不能生存于今后之世界!”
为了了解真相,蒋介石一方面恳请当时正在华盛顿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帮忙,希望尽早委派宋子文到华盛顿与罗斯福会面,同时还命令驻英大使顾维钧、驻美大使魏道明想方设法打探雅尔塔协定的内情。对于赫尔利的询问,罗斯福先是予以搪塞,说雅尔塔会议中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协定,但赫尔利认为罗斯福是在“真诚地撒谎”,经他再三追问,罗斯福终于同意他查阅并摘录有关雅尔塔协定的记录。此刻罗斯福似乎也有所悔悟,他让赫尔利去伦敦和莫斯科找丘吉尔和斯大林谈谈,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弥补的方法。3月12日,罗斯福接见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向他透露了部分密约的内容,其中重要的就是苏联对于远东问题的态度:(一)维持外蒙古现状;(二)南满铁路所有权属中国,业务管理实施委托制度;(三)希望将旅顺港作为苏联的军港。罗斯福并进一步解释,外蒙维持现状,即表示主权仍属中国;南满铁路主权属于中国,所谓委托制度是为提高效率,业务由中、苏、美三国铁路专家组成的机构负责;至于军港则是新提出的问题,可以日后慢慢商谈解决,他的意见是,不妨将旅顺港长期租借给苏联,但主权仍属中国。罗斯福还保证,待到时机成熟时,苏联军队一定会参加远东的对日作战。
罗斯福虽然没有将雅尔塔协定的内容全盘托出,而且他的解释(如外蒙主权归属和南满铁路的委托制等)与事后的实情尚有重大的分歧,但亦基本勾勒出苏方对远东权益的要求。3月15日,蒋介石在接到魏道明的报告后即在日记中记道:“阅此(指魏道明来电),但有痛愤与自省而已,‘耶尔达’果已卖华乎?惟如此可以断定此次黑海会议俄国对日作战已有成议。果尔,则此次抗倭战争之理想恐成梦幻矣!”两天后,蒋介石在一次晚宴后将吴鼎昌、熊式辉和王世杰几人留下,并给他们看了魏道明的电报。熊式辉回答,应该让美国了解旅顺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既然不能自保,不如提议将来辟作国际军用,避免苏俄独占,而且苏联即使取得旅顺也不能满足其欲望。王世杰也认为:“苏联迄今尚未对日作战,竟先提出如此要求,彼参战后其态度将益不可测矣。”他并向蒋介石建议:“关于史坦林向罗斯福所提对满洲之要求(军港与铁路管理),我政府应坚持领土完整、主权完整之两原则,不可轻于让步。”
4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表明了他的态度:关于旅顺问题,宁可被俄强权占领,而决不能以租借名义承认其权利,此不仅旅顺如此,无论外蒙、新疆或东三省,被其占领不退,则我亦惟有以不承认、不签字以应之,盖弱国革命之过程中既无实力,又无外援,不得不以信义与法纪为基础,而不稍予以法律之根据。如此则我民族之大凭借之厚,今日虽不能由余手中而收复,则将来后世之子孙,亦必有完成其领土行政主权之一日。要在吾人此时坚定革命信心,而为外物胁诱,不签订丧辱卖身契约,以贻害于民族而保留我国家独立自主之光荣可也。
1945年1月,蒋介石在制订“本年中心工作与目标”时曾经预计国内外可能出现的危机,因此他特别提及“俄国煽动新疆各地叛乱,乘机侵占全疆;俄国攻占东三省;通货恶性膨胀,经济情形险恶”。如今了解到的结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坏,尽管蒋介石对于苏联的要求极为痛恨,对美国的态度亦十分不满,但环顾国家的实力,这样的条件似乎还是可以接受的。
“租借”旅顺
赫尔利受罗斯福委托,准备就远东问题与斯大林、丘吉尔进一步斡旋,然而就在这时,久患重病的罗斯福于4月12日与世长辞。副总统杜鲁门继任后的态度为“两个凡是”:凡是罗斯福总统作出的决定继续照办,凡是已经允诺的国际义务必须遵守。原本想从中调解的赫尔利无计可施,只能以“私人性质”的方式,私下向蒋介石通报了雅尔塔协定中涉及中国利益的相关内容,此刻中方才得悉苏联的真正意图。
……
蒋介石与雅尔塔协定 郑会欣
雅尔塔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英、美、苏三巨头背着主要当事国,重新划分战后世界格局的一项秘密协定。此时中国虽然号称四强之一,却完全被置之事外;蒋介石作为中国的国家元首、盟军中国战区司令,不仅事前被蒙在鼓里,就是在协定签订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条约的内容也毫不知情。但蒋介石对此并非完全无动于衷,他甚至还想据理抗争,近刚刚公布的蒋介石日记提供了真实的依据,使我们对于蒋介石在雅尔塔协定签订前后的态度及其变化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蒋介石打探雅尔塔协定的内容
1944年10月,驻英大使顾维钧在华盛顿与美国海军上将李海的交谈中获悉,美国强烈希望苏联早日对日作战,不久美、英、苏三国首脑将会专门开会讨论这一问题;而苏联则以取得旅顺港作为参战的条件之一,对此英、美两国似乎并无异议。作为一个职业外交家,顾维钧深知这一情报的意义非同小可,接连致电向蒋介石报告。这一消息立即引起蒋的警觉,并开始就此进行准备。
1945年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相继乘机飞抵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第二天斯大林也赶到,三巨头立即聚在一个名叫雅尔塔的小镇进行秘密谈判。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参战提出诸多要求,除了要得到日俄战争时沙俄失去的利益,还有许多内容涉及中国的主权,包括:保持外蒙古现状;大连列为国际港,保障苏联在该港的特权;苏联恢复租借旅顺港为其海军基地;中长铁路(包括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两国合组之公司联合经营。罗斯福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并未加以拒绝,只是认为上述涉及外蒙古、大连商港和旅顺军港以及中长铁路的相关协议需要征求蒋介石的同意,而斯大林则建议此事应由罗斯福向蒋介石通告,并保证获得其同意。三大巨头还达成一致协议:“苏联所提要求于日本被击溃后必予实现,苏联则准备与中国国民政府缔结中苏友好条约,俾以其武装部队协助中国,解放中国所受日本之束缚。”
还是在雅尔塔会谈召开之前,苏方曾要求中国外长尽快到莫斯科举行会谈,以解决两国之间的重大外交问题。对此蒋介石早有准备,2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下与苏方谈判时所需坚持的原则:
俄国催促宋部长访俄之提案须先告彼。拟提:一、欢迎其加入对日战争;二、东北铁路交通与大连自由港问题;三、中俄经济合作,新疆包括在内;四、中俄新疆边境之协防及履行交换罪犯之旧约;五、外蒙问题;六、重订互不侵犯或同盟条约;七、朝鲜问题;八、战后对日处置方针。其中五、六、七各案应慎重考虑,其是否提出及利害如何。
2月6日,行政院代理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约请国防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和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兼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王世杰几人商谈有关赴苏谈判前的准备。王世杰主张目前不宜明确提出任何具体问题,但必须对中苏间的重大问题,如中苏同盟、东三省及大连旅顺港、中东铁路、中共、新疆等问题有所准备,预定方案,在谈判中视当时情势及苏方态度而决定。但此时苏方又借故托词,将中国外长访苏的时间向后延宕,这不禁引起中方的怀疑。蒋介石即在2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俄国延展子文访期,可知罗、丘、史会议已毕,俄国参加对日战争又延至五月以后矣。”
2月1 1日,雅尔塔协定签字,尽管英、美、苏三方对密约内容秘而不宣,美方仅将表面上的决议通知中国政府,但蒋介石及国府层官员对此则心存戒心,他们已敏惑地嗅出这个协定一定包含涉及远东及中国方面的内容。蒋介石在2月份第二周的“反省录”中写道:“罗、丘、史会议宣言尚未发表,未知其结果究竟如何。‘惟此会对我国之影响必大,罗或不致与英、俄协以谋我乎?”’(单引号内文字系经涂改,不知是否为日后所增加。——引者注)不久,驻苏大使傅秉常亦来电密报他所了解到的密约内容,这就更增添了蒋介石心中的怀疑,他在2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阅傅大使秉常来电,以美驻俄大使通知其罗、史谈话大意,俄史之对华方针到此完全明了,其中尚有难言之内容,未能明以告我者,证诸顾大使之言,俄国对东北与旅大特权之要求,当非虚传也。国势之危已极,不知何日有济?”其后蒋又在3月第二周的“本星期预定工作科目”中指出:“近日尤感外交之无公理、无情义,而惟以强权与势力是依。我国若不能自立自强,决不能生存于今后之世界!”
为了了解真相,蒋介石一方面恳请当时正在华盛顿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帮忙,希望尽早委派宋子文到华盛顿与罗斯福会面,同时还命令驻英大使顾维钧、驻美大使魏道明想方设法打探雅尔塔协定的内情。对于赫尔利的询问,罗斯福先是予以搪塞,说雅尔塔会议中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协定,但赫尔利认为罗斯福是在“真诚地撒谎”,经他再三追问,罗斯福终于同意他查阅并摘录有关雅尔塔协定的记录。此刻罗斯福似乎也有所悔悟,他让赫尔利去伦敦和莫斯科找丘吉尔和斯大林谈谈,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弥补的方法。3月12日,罗斯福接见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向他透露了部分密约的内容,其中重要的就是苏联对于远东问题的态度:(一)维持外蒙古现状;(二)南满铁路所有权属中国,业务管理实施委托制度;(三)希望将旅顺港作为苏联的军港。罗斯福并进一步解释,外蒙维持现状,即表示主权仍属中国;南满铁路主权属于中国,所谓委托制度是为提高效率,业务由中、苏、美三国铁路专家组成的机构负责;至于军港则是新提出的问题,可以日后慢慢商谈解决,他的意见是,不妨将旅顺港长期租借给苏联,但主权仍属中国。罗斯福还保证,待到时机成熟时,苏联军队一定会参加远东的对日作战。
罗斯福虽然没有将雅尔塔协定的内容全盘托出,而且他的解释(如外蒙主权归属和南满铁路的委托制等)与事后的实情尚有重大的分歧,但亦基本勾勒出苏方对远东权益的要求。3月15日,蒋介石在接到魏道明的报告后即在日记中记道:“阅此(指魏道明来电),但有痛愤与自省而已,‘耶尔达’果已卖华乎?惟如此可以断定此次黑海会议俄国对日作战已有成议。果尔,则此次抗倭战争之理想恐成梦幻矣!”两天后,蒋介石在一次晚宴后将吴鼎昌、熊式辉和王世杰几人留下,并给他们看了魏道明的电报。熊式辉回答,应该让美国了解旅顺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既然不能自保,不如提议将来辟作国际军用,避免苏俄独占,而且苏联即使取得旅顺也不能满足其欲望。王世杰也认为:“苏联迄今尚未对日作战,竟先提出如此要求,彼参战后其态度将益不可测矣。”他并向蒋介石建议:“关于史坦林向罗斯福所提对满洲之要求(军港与铁路管理),我政府应坚持领土完整、主权完整之两原则,不可轻于让步。”
4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表明了他的态度:关于旅顺问题,宁可被俄强权占领,而决不能以租借名义承认其权利,此不仅旅顺如此,无论外蒙、新疆或东三省,被其占领不退,则我亦惟有以不承认、不签字以应之,盖弱国革命之过程中既无实力,又无外援,不得不以信义与法纪为基础,而不稍予以法律之根据。如此则我民族之大凭借之厚,今日虽不能由余手中而收复,则将来后世之子孙,亦必有完成其领土行政主权之一日。要在吾人此时坚定革命信心,而为外物胁诱,不签订丧辱卖身契约,以贻害于民族而保留我国家独立自主之光荣可也。
1945年1月,蒋介石在制订“本年中心工作与目标”时曾经预计国内外可能出现的危机,因此他特别提及“俄国煽动新疆各地叛乱,乘机侵占全疆;俄国攻占东三省;通货恶性膨胀,经济情形险恶”。如今了解到的结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坏,尽管蒋介石对于苏联的要求极为痛恨,对美国的态度亦十分不满,但环顾国家的实力,这样的条件似乎还是可以接受的。
“租借”旅顺
赫尔利受罗斯福委托,准备就远东问题与斯大林、丘吉尔进一步斡旋,然而就在这时,久患重病的罗斯福于4月12日与世长辞。副总统杜鲁门继任后的态度为“两个凡是”:凡是罗斯福总统作出的决定继续照办,凡是已经允诺的国际义务必须遵守。原本想从中调解的赫尔利无计可施,只能以“私人性质”的方式,私下向蒋介石通报了雅尔塔协定中涉及中国利益的相关内容,此刻中方才得悉苏联的真正意图。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