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68501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动力机制,并从时空维度解释了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以期为中国形成要素合理流动、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良性循环态势提供理论依据。
目 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基础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六节 本书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节 环境问题及环境规制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要素集聚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化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 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约束
第六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节 相关概念的介绍
第二节 环境与要素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
第三节 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第四节 区域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型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境与要素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
节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测算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环境与要素集聚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节 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度和差异化评价
第二节 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要素集聚效应
第三节 要素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环境约束下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节 环境约束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第二节 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分析
第三节 区域创新能力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
节 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传导机制
第三节 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数理模型
第四节 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
节 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关系
第二节 要素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合作机制分析
第四节 要素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基础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六节 本书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节 环境问题及环境规制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要素集聚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化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 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约束
第六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节 相关概念的介绍
第二节 环境与要素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
第三节 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第四节 区域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型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境与要素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
节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测算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环境与要素集聚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节 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度和差异化评价
第二节 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要素集聚效应
第三节 要素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环境约束下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节 环境约束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第二节 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分析
第三节 区域创新能力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
节 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传导机制
第三节 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数理模型
第四节 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
节 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关系
第二节 要素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合作机制分析
第四节 要素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前 言
前 言
还记得2012年那部美国灾难大片《2012》吗?它让世界各国人民为气候变暖可能给人类造成的灭顶之灾吓出了一身冷汗。就在刚刚度过2012年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危机后,北京市民又在2013年年初沦陷进一场“看不见”的雾霾危机中。2013年上半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均被雾霾所笼罩。这条深褐色的“污染带”从东北延伸至中部穿越整个中国,而其中污染严重、密集的区域当属京津冀地区。此次我国多地空气污染的集中爆发,凸显出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对环境造成的持续影响和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敲响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警钟。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区域“经济增长”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才能提高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和水平,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区域资源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因此,基于“经济发展”代替“经济增长”这一重要的战略转型背景,在环境约束下探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已经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问题。
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区域在经济领域的运动过程。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数量维度和质量维度上的立体展开。本书从三个方面考虑了区域经济发展:一是区域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三是注重绿色、清洁技术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应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生产活动在空间(地理)上的集中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经济集聚是近些年来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各种用于解释集聚活动的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尤其是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模型、克鲁格曼C-P模型等为研究经济行为的地理分布(分工问题)与贸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被理论界广泛接受的基本模型和全新的分析工具,使区位经济研究进入了主流经济学研究的视野;其次,经济集聚已经使相关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竞争优势,增加了经济福利。
根据资源要素禀赋学说,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产要素空间分布的不均匀,大多呈现集聚的状态。经济要素在空间的分布反映在产业层面上就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主要表现为要素、资源和分工在不同层次上迅速变化,产业日益集聚于个别地区。可见,产业集聚形成的背后推动力量就是要素集聚。相对于产业集聚,要素集聚是基本的集聚层次,是集聚经济效应的基本、原始的来源,是集聚经济的本质所在。要素集聚构成了区域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的基础特征,是区域经济乃至全球化经济一种特有的资源配置方式,也是生产要素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的具体体现。本书认为要素集聚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依托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在企业内部规模扩张和更多企业空间集中的引导下,以一定的结构聚集在某一特定区域,并主要通过人力资本集聚的溢出效应发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功能。根据循环累积因果机制,要素的集聚功能又推动要素的进一步集聚,终在要素集聚向心力和离心力均衡时达到稳定状态。本书将要素集聚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阶段是因企业市场集中引发的要素自身的积累,这是要素在时间维度上的集聚,相当于内部规模经济在起作用;第二阶段是因企业空间集中引发的要素外在的转移和集中,这是要素在空间维度上的集聚,相当于外部性在起作用。
现有文献多认为集聚经济效应是通过规模效应、成本效应的实现体现在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的促进作用上的,同时认识到产业在空间的不均等分布——产业集聚不仅会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带来影响,还会对不同地理区位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及扩大,但未能从空间维度深层次剖析要素集聚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除此之外,要素集聚在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只有通过分析要素集聚的创新效应,大力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由要素推动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书在明晰要素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的突破作用,以区域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建立了要素集聚→区域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沿着由要素集聚到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再到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时空演进路径,系统阐述了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动力机制,并从时空的维度揭示了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以期形成要素合理流动、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良性循环态势。
感谢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设立的“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资助出版项目”全额资助本书的出版,并将该书列入《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同时,本书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073、71273122、71463023、71473109、41461025)、*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YJCZH114)、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2739、GJJ13293)等的资助,江西省社科联科普处领导和熊建老师,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领导和赵慧英编辑对本书的出版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缺憾,敬请专家、学者及读者不吝指正。
还记得2012年那部美国灾难大片《2012》吗?它让世界各国人民为气候变暖可能给人类造成的灭顶之灾吓出了一身冷汗。就在刚刚度过2012年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危机后,北京市民又在2013年年初沦陷进一场“看不见”的雾霾危机中。2013年上半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均被雾霾所笼罩。这条深褐色的“污染带”从东北延伸至中部穿越整个中国,而其中污染严重、密集的区域当属京津冀地区。此次我国多地空气污染的集中爆发,凸显出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对环境造成的持续影响和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敲响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警钟。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区域“经济增长”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才能提高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和水平,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区域资源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因此,基于“经济发展”代替“经济增长”这一重要的战略转型背景,在环境约束下探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已经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问题。
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区域在经济领域的运动过程。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数量维度和质量维度上的立体展开。本书从三个方面考虑了区域经济发展:一是区域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三是注重绿色、清洁技术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应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生产活动在空间(地理)上的集中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经济集聚是近些年来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各种用于解释集聚活动的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尤其是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模型、克鲁格曼C-P模型等为研究经济行为的地理分布(分工问题)与贸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被理论界广泛接受的基本模型和全新的分析工具,使区位经济研究进入了主流经济学研究的视野;其次,经济集聚已经使相关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竞争优势,增加了经济福利。
根据资源要素禀赋学说,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产要素空间分布的不均匀,大多呈现集聚的状态。经济要素在空间的分布反映在产业层面上就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主要表现为要素、资源和分工在不同层次上迅速变化,产业日益集聚于个别地区。可见,产业集聚形成的背后推动力量就是要素集聚。相对于产业集聚,要素集聚是基本的集聚层次,是集聚经济效应的基本、原始的来源,是集聚经济的本质所在。要素集聚构成了区域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的基础特征,是区域经济乃至全球化经济一种特有的资源配置方式,也是生产要素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的具体体现。本书认为要素集聚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依托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在企业内部规模扩张和更多企业空间集中的引导下,以一定的结构聚集在某一特定区域,并主要通过人力资本集聚的溢出效应发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功能。根据循环累积因果机制,要素的集聚功能又推动要素的进一步集聚,终在要素集聚向心力和离心力均衡时达到稳定状态。本书将要素集聚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阶段是因企业市场集中引发的要素自身的积累,这是要素在时间维度上的集聚,相当于内部规模经济在起作用;第二阶段是因企业空间集中引发的要素外在的转移和集中,这是要素在空间维度上的集聚,相当于外部性在起作用。
现有文献多认为集聚经济效应是通过规模效应、成本效应的实现体现在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的促进作用上的,同时认识到产业在空间的不均等分布——产业集聚不仅会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带来影响,还会对不同地理区位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及扩大,但未能从空间维度深层次剖析要素集聚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除此之外,要素集聚在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只有通过分析要素集聚的创新效应,大力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由要素推动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书在明晰要素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的突破作用,以区域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建立了要素集聚→区域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沿着由要素集聚到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再到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时空演进路径,系统阐述了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动力机制,并从时空的维度揭示了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以期形成要素合理流动、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良性循环态势。
感谢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设立的“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资助出版项目”全额资助本书的出版,并将该书列入《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同时,本书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073、71273122、71463023、71473109、41461025)、*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YJCZH114)、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2739、GJJ13293)等的资助,江西省社科联科普处领导和熊建老师,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领导和赵慧英编辑对本书的出版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缺憾,敬请专家、学者及读者不吝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