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48794丛书名: 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内容简介
研究环境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书逐层构建并求解了7个哈密尔顿动态优化模型,深刻揭示了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明确了社会资本自身的运动和内生积累过程,使社会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得以具体化、内生化。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绩效,并通过了面板估计与GMM比较的稳健性、可靠性检验。
目 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关键技术和关键科学问题
第五节 本书结构安排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主要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节 主要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与评价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传导路径
节 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演绎推导环境政策的传导路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传导路径上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Ⅰ——基于哈密尔顿优化模型
节 一般理论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MODEL1
第四节 引入政府环境税收的模型分析——MODEL2
第五节 引入技术进步的模型分析——MODEL3
第六节 引入人力资本积累的模型分析——MODEL4
第七节 引人物质资本积累的模型分析——MODEL5
第八节 引入社会资本积累的模型分析——MODEL6
第九节 基于复合传导路径的模型分析——MODEL7
第十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传导路径上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Ⅱ——基于面板计量模型
节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二节 传导路径的存在性检验
第三节 传导路径的有效性检验
第四节 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绩效弹性
第五节 环境政策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绩效弹性
第六节 政策建议与启示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政策模拟
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底条件
第二节 明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 模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政策
第四节 给定环境政策下仿真运行结果
第五节 政策模拟数据分析
第六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政策建议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节 本书的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工作展望
第三节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与专著相关的科研成果
后记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关键技术和关键科学问题
第五节 本书结构安排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主要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节 主要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与评价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传导路径
节 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演绎推导环境政策的传导路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传导路径上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Ⅰ——基于哈密尔顿优化模型
节 一般理论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MODEL1
第四节 引入政府环境税收的模型分析——MODEL2
第五节 引入技术进步的模型分析——MODEL3
第六节 引入人力资本积累的模型分析——MODEL4
第七节 引人物质资本积累的模型分析——MODEL5
第八节 引入社会资本积累的模型分析——MODEL6
第九节 基于复合传导路径的模型分析——MODEL7
第十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传导路径上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Ⅱ——基于面板计量模型
节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二节 传导路径的存在性检验
第三节 传导路径的有效性检验
第四节 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绩效弹性
第五节 环境政策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绩效弹性
第六节 政策建议与启示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政策模拟
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底条件
第二节 明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 模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政策
第四节 给定环境政策下仿真运行结果
第五节 政策模拟数据分析
第六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政策建议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节 本书的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工作展望
第三节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与专著相关的科研成果
后记
前 言
前 言
中国的人均资源能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消耗量却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低拥有、高消耗”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容量难以承载,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消耗”及由此导致的“高排放”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既是江西省进位赶超、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又可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典范。另外,现有关于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由于因素考虑不全、方法运用单一等原因,未能充分揭示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使得作用机理还具有很强的“黑匣”性。因此,研究环境政策能否促进、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鄱阳湖生态区的建设意义重大。
根据上述背景,本书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论分析,基于Hamilton优化模型的数理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提出并论证了三个命题:一是传导路径是存在的,即环境政策激励生产要素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是存在的;二是传导强度是可度量的,即不同传导路径上给定环境政策激励生产要素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度是可度量的;三是政策绩效是可比较的,即不同环境政策对均衡增长率的影响度是可比较的。后,根据所得结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政策进行了模拟:预测给定环境政策组合下生态区经济、环境可能的发展状态;设定生态经济区经济、环境战略目标,模拟所需环境政策和相关条件,使鄱阳湖生态区建设发挥政策实验室作用,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本书的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逐层构建并求解了7个哈密尔顿动态优化模型,深刻揭示了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
具体模型推进如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MODEL1(有环境外部性、无政府介入);引入政府配套环境政策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MODEL2;引入技术进步的新经济增长模型MODEL3(对应基本路径1);引入人力资本积累的新经济增长模型MODEL4(对应基本路径2);引入物质资本积累的新经济增长模型MODEL5(对应基本路径3);引入社会资本积累的新经济增长模型MODEL6(对应基本路径4);将上述4种基本路径综合的新经济增长模型MODEL7(对应复合路径)。通过7个模型的逐个演化与推进,分析、比较了不同条件、不同路径上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这是本研究的重要创新点之一。
(二)明确了社会资本自身的运动和内生积累过程,使得社会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得以具体化、内生化
将社会资本引入内生增长模型作为内生的原动力,并将其与污染环境税率相联系,从而以内生变量形式嵌入生产函数、嵌入Hamilton动态优化模型,使社会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得以具体化、内生化。同以往研究仅仅将社会资本作为外生经济变量产生外部效应,而不考虑社会资本自身如何积累与内化相比,明确了社会资本自身的运动和内生积累过程(Owen and Videras,2006;Torgler and García-Valinas,2007)。关于社会资本的设定与研究,既解决了Owen and Videras(2006)和Torgler and García-Valinas(2007)未能反映社会资本自身积累与内化的问题,又解决了Roseta-Palma.C(2010)等未能将社会资本与环境政策的激励作用、政府的价值导向、居民大众的环保意识等相联系,导致社会资本本质未能根本凸显的缺陷。本模型所得的结论也极具说服力,社会资本积累的增长率为gs=(u3B0bτ)/g?(1-B0+s)/(1-B0)-ρ,其中b为政府公共设施投资比例,τ为环境污染税率,u3为居民大众关于环境质量的偏好参数,充分体现了政府、企业、公众对于社会资本的决定性影响,符合社会资本积累内涵的界定。这是本研究的重要创新点之二。
(三)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绩效,并通过了面板估计与GMM比较的稳健性、可靠性检验
解决了现有研究(张红芳2009关于社会资本的定性分析;吴晓璐2010解释结构模型关于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概念模型分析)仅是本质内涵界定与定性分析、实证研究几乎没有的缺陷。实证分析证明社会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绩效弹性非常显著,远远超过了直觉意义上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面板估计与GMM比较则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可靠性。因此,这一实证结论与第四章的数理分析,一并构成了社会资本积累研究的新尝试。这是本研究的重要创新点之三。
中国的人均资源能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消耗量却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低拥有、高消耗”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容量难以承载,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消耗”及由此导致的“高排放”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既是江西省进位赶超、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又可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典范。另外,现有关于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由于因素考虑不全、方法运用单一等原因,未能充分揭示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使得作用机理还具有很强的“黑匣”性。因此,研究环境政策能否促进、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鄱阳湖生态区的建设意义重大。
根据上述背景,本书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论分析,基于Hamilton优化模型的数理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提出并论证了三个命题:一是传导路径是存在的,即环境政策激励生产要素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是存在的;二是传导强度是可度量的,即不同传导路径上给定环境政策激励生产要素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度是可度量的;三是政策绩效是可比较的,即不同环境政策对均衡增长率的影响度是可比较的。后,根据所得结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政策进行了模拟:预测给定环境政策组合下生态区经济、环境可能的发展状态;设定生态经济区经济、环境战略目标,模拟所需环境政策和相关条件,使鄱阳湖生态区建设发挥政策实验室作用,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本书的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逐层构建并求解了7个哈密尔顿动态优化模型,深刻揭示了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
具体模型推进如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MODEL1(有环境外部性、无政府介入);引入政府配套环境政策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MODEL2;引入技术进步的新经济增长模型MODEL3(对应基本路径1);引入人力资本积累的新经济增长模型MODEL4(对应基本路径2);引入物质资本积累的新经济增长模型MODEL5(对应基本路径3);引入社会资本积累的新经济增长模型MODEL6(对应基本路径4);将上述4种基本路径综合的新经济增长模型MODEL7(对应复合路径)。通过7个模型的逐个演化与推进,分析、比较了不同条件、不同路径上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这是本研究的重要创新点之一。
(二)明确了社会资本自身的运动和内生积累过程,使得社会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得以具体化、内生化
将社会资本引入内生增长模型作为内生的原动力,并将其与污染环境税率相联系,从而以内生变量形式嵌入生产函数、嵌入Hamilton动态优化模型,使社会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得以具体化、内生化。同以往研究仅仅将社会资本作为外生经济变量产生外部效应,而不考虑社会资本自身如何积累与内化相比,明确了社会资本自身的运动和内生积累过程(Owen and Videras,2006;Torgler and García-Valinas,2007)。关于社会资本的设定与研究,既解决了Owen and Videras(2006)和Torgler and García-Valinas(2007)未能反映社会资本自身积累与内化的问题,又解决了Roseta-Palma.C(2010)等未能将社会资本与环境政策的激励作用、政府的价值导向、居民大众的环保意识等相联系,导致社会资本本质未能根本凸显的缺陷。本模型所得的结论也极具说服力,社会资本积累的增长率为gs=(u3B0bτ)/g?(1-B0+s)/(1-B0)-ρ,其中b为政府公共设施投资比例,τ为环境污染税率,u3为居民大众关于环境质量的偏好参数,充分体现了政府、企业、公众对于社会资本的决定性影响,符合社会资本积累内涵的界定。这是本研究的重要创新点之二。
(三)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绩效,并通过了面板估计与GMM比较的稳健性、可靠性检验
解决了现有研究(张红芳2009关于社会资本的定性分析;吴晓璐2010解释结构模型关于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概念模型分析)仅是本质内涵界定与定性分析、实证研究几乎没有的缺陷。实证分析证明社会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绩效弹性非常显著,远远超过了直觉意义上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面板估计与GMM比较则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可靠性。因此,这一实证结论与第四章的数理分析,一并构成了社会资本积累研究的新尝试。这是本研究的重要创新点之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