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161079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本书系统地叙述了煤的特征和生成、岩相组成与应用、一般性质、工艺性质、分类和评价、化学结构、化学方法的研究及综合利用等,并附有实验部分。
本书为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煤化工方向)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能源、煤燃烧、炭素材料、煤基化学品、煤田地质、采煤、选煤、煤质化验和环境保护等有关管理、研究、设计、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章 绪论
一、我国的能源概况及煤炭资源
二、我国煤炭的综合利用情况
三、煤利用存在的环境问题
四、煤化学的发展
五、煤化学的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煤的特征和生成
节 煤的种类和特征
一、煤的种类
二、腐殖煤的外表特征
第二节 煤的生成
一、成煤的原始物质
二、成煤的主要时期和主要煤田
三、腐殖煤的生成过程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煤的岩相组成与应用
节 宏观煤岩组成
一、宏观煤岩成分
二、宏观煤岩类型
第二节 煤的显微组分
一、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二、煤的无机显微组分
三、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类与命名
第三节 煤岩学的研究方法
一、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离和富集
二、煤岩分析样品制备方法
三、煤岩显微组分的反射率
第四节 煤岩学的应用
一、煤岩学在煤田地质方面的应用
二、煤岩学在选煤中的应用
三、煤岩学在煤质评价和煤分类中的应用…
四、煤岩学在炼焦配煤与预测焦炭质量方面的应用
第五节 煤炭显微组分在炼焦中的变化
一、光学各向同性组织和光学各向异性组织
二、焦炭光学组织的镜下特征
三、焦炭光学组织的命名和分类
四、煤岩显微组分与焦炭光学组织的关系
五、影响焦炭光学组织组成的因素
六、焦炭光学组织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煤的一般性质
节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一、煤的工业分析
二、煤的元素分析
三、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与基准换算
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一、煤的密度
二、煤的空间结构和表面性质
三、煤的机械性质
四、煤的热性质
五、煤的电性质与磁性质
六、煤的光学性质
七、煤的其他物理性质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煤的工艺性质
节 煤的热解
一、煤热解过程的特征
二、煤的差热分析
三、煤的热重分析
四、煤在热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五、影响煤热解的因素
第二节 煤的黏结与成焦机理
一、溶剂抽提理论
二、物理黏结理论
三、传氢理论
四、胶质体理论
五、中间相理论
第三节 煤的黏结性(结焦性)指标
一、胶质层指数(GB/T479-2000)
二、奥亚膨胀度(GB/T5450-1997)
三、基氏流动度
四、罗加指数(GB/T5449-1997)
五、黏结指数(GB/T5447-1997)
六、坩埚膨胀序数(GB/T5448-1997)
七、葛金指数(GB/T1341-2007)
第四节 煤炭气化和燃烧的工艺性质
一、煤的反应性
二、煤的结渣性
三、煤的燃点
四、煤灰的黏度
第五节 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
第六节 煤的可选性
一、煤的可选性曲线
二、可选性标准
第七节 煤的发热量
一、煤发热量的测定
二、利用经验公式计算煤的发热量
三、煤的发热量与煤质的关系
四、煤的发热量等级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煤的分类和煤质评价
节 煤的分类指标
一、反映煤化程度的指标
二、反映煤黏结性、结焦性的指标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中国煤炭分类方案
二、中国煤炭分类标准
三、中国煤炭编码系统
四、中国煤层煤分类
五、各种煤的特性及用途
第三节 国际煤分类
一、硬煤的国际分类
二、褐煤的国际分类(ISO2950-1974)
三、国际煤分类标准(ISO11760:2005)
第四节 煤质评价
一、煤质评价的阶段与任务
二、煤质评价的内容
三、煤质评价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煤有机质的化学结构
节 煤的化学结构
一、煤的基本结构单元
二、煤中低分子化合物
第二节 物理方法研究煤
一、红外光谱对煤结构的研究
二、X射线衍射对煤结构的研究
三、核磁共振对煤结构的研究
第三节 物理化学方法研究煤
一、煤溶剂抽提法的分类
二、煤的抽提率与溶剂性质的关系
三、煤的溶剂抽提
第四节 统计结构解析法对煤结构的研究
一、统计结构解析法的原理
二、煤化学结构的统计解析法研究
第五节 煤的结构模型
一、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
二、煤的分子间结构模型
三、煤结构的综合模型
第六节 煤分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化学方法研究煤
节 煤中的官能团分析
一、含氧官能团
二、煤中的含硫和含氮官能团
第二节 煤的高真空热分解
第三节 煤的加氢
一、煤加氢液化的反应及原理
二、煤的深度加氢与轻度加氢
第四节 煤的氧化
一、煤的氧化阶段
二、煤的轻度氧化
三、煤的深度氧化
第五节 煤的其他化学反应
一、煤的卤化反应
二、煤的磺化反应
三、煤的水解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煤的综合利用
节 煤的燃烧和气化
一、煤的燃烧
二、煤的气化
第二节 煤的液化
一、方法简介
二、直接加氢液化(DCL)
三、煤的间接液化(ICL)
第三节 煤制化学品和高碳物料
一、煤液体与煤制高聚物
二、煤制塑料
三、煤制洁净燃料
四、煤制高碳物料
五、煤制活性材料
第四节 石煤和煤矸石的利用
一、石煤
二、煤矸石
复习思考题
附录
实验一 煤的工业分析测定
实验二 煤的元素分析
实验三 煤中全硫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烟煤胶质层指数的测定
实验五 烟煤黏结指数的测定
实验六 煤的发热量测定
参考文献
本教材的编写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应用、实用、适用为原则,体现应用理论的系统性,注重理论的应用方法,兼顾应用理论和应用实践的比例,为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提供范例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填补了应用型本科煤化工专业煤化学教材的空白。全书共分九章,系统阐述了煤的特征和生成、煤的岩相组成与应用、一般性质、工艺性质、分类和评价、化学结构、化学方法的研究及综合利用等,并附有实验部分。
本书由朱银惠、王中慧主编,由朱银惠负责对全书的统稿。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章、第三章由朱银惠编写;第二章、第七章、第八章由王润平编写;第四章和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由薛仁生编写;第五章、第九章和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由王中慧编写;第六章由王家蓉编写。本书由河北联合大学梁英华教授主审,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编写过程中也得到了谢全安、王胜春博士的大力帮助,在此谨致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主要供大学本科院校应用型化学工程与工艺(煤化工方向)专业教学使用,还可供普通高等学校其他相关专业和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参考用书。
鉴于编者水平和能力所限,书中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指正,以便以后修改并完善。
编者
2012年1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