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7170537
编辑
《高等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建筑制图与识图》是编者在蒲小琼、苏宏庆主编的《建筑制图》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图学指导委员会*修订并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等有关专业制图标准,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
目录
0绪论
0.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0.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1绘图工具、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1.1.1绘图笔
1.1.2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
1.1.3分规和圆规
1.1.4比例尺
1.1.5曲线板
1.1.6其他绘图工具
1.2制图的基本规定
1.2.1图纸幅面和格式
1.2.2比例
1.2.3字体
1.2.4图线
1.2.5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1.3几何作图
1.3.1直线段和两平行线间距离的等分
1.3.2内接正多边形
1.3.3椭圆的画法
1.3.4圆弧连接
1.4平面图形的分析与作图步骤
1.4.1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
1.4.2绘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复习思考题
2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1投影法概述
2.1.1投影的概念
2.1.2投影法的分类
2.1.3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2.2工程上常用的四种投影图
2.2.1透视投影图
2.2.2轴测投影图
2.2.3多面正投影图
2.2.4标高投影图
2.3三面正投影图
2.3.1三面正投影图的形成
2.3.2三面正投影图的投影规律
2.3.3三面正投影图的位置对应关系
复习思考题
3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3.1点的投影
3.1.1点的单面投影
3.1.2点的两面投影及其投影规律
3.1.3点的三面投影及其投影规律
3.1.4点的坐标
3.1.5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3.2直线的投影
3.2.1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3.2.2直线上的点
3.2.3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3.3平面的投影
3.3.1平面的表示方法
3.3.2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3.3.3平面内的直线和点
3.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3.4.1直线与平面平行、两平面互相平行
3.4.2直线与平面相交、两平面相交
复习思考题
4立体
4.1立体的投影及在其表面上取点、取线
4.1.1平面立体的投影及在其表面上取点
4.1.2曲面立体的投影及在其表面上取点、取线
4.2平面与立体相交
4.2.1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4.2.2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
4.3立体与立体相交
4.3.1两平面立体相交
4.3.2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
4.3.3两曲面立体相交
复习思考题
5组合体
5.1概述
5.1.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5.1.2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形式
5.1.3组合体的三视图
5.2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5.2.1形体分析
5.2.2视图选择
5.2.3选择比例,确定图幅,布置视图
5.2.4画视图底稿
5.2.5检查、加深图线
5.2.6标注尺寸
5.2.7填写标题栏
5.3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5.3.1基本形体的尺寸标注
5.3.2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5.4组合体视图的识读
5.4.1读图的基本知识
5.4.2读图的方法
5.4.3读图的步骤
复习思考题
6轴测图
6.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6.1.1轴测图的形成及术语
6.1.2轴测图的性质
6.1.3轴测图的分类
6.1.4轴测图的画法
6.2正等测图
6.2.1正等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6.2.2平面立体正等测图的绘制
6.2.3曲面立体正等测图的绘制
6.2.4组合体的正等测图
6.3斜轴测图
6.3.1正面斜二测图
6.3.2水平斜等测图
6.4轴测图的选择
6.4.1轴测图种类的选择
6.4.2形体摆放位置和投射方向的选择
6.5轴测图中形体的剖切及其画法
6.5.1轴测图中形体的剖切
6.5.2轴测图中图例线的画法
6.5.3轴测图的剖切画法
复习思考题
7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
7.1视图
7.1.1基本视图
7.1.2图样的布置和标注
7.1.3镜像投影法
7.2剖面图
7.2.1剖面图的形成
7.2.2剖面图的画法
7.2.3几种常用剖面图
7.3断面图
7.3.1断面图的画法
7.3.2几种常用的断面图
7.4简化画法
7.4.1对称画法
7.4.2省略画法
复习思考题
8建筑施工图
8.1概述
8.2建筑施工图的有关规定
8.2.1比例
8.2.2图线
8.2.3定位轴线及其编号
8.2.4标高
8.2.5图例及代号
8.3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8.3.1建筑总平面图
8.3.2建筑平面图
8.3.3建筑立面图
8.3.4建筑剖面图
8.3.5建筑详图
8.3.6楼梯详图
8.4房屋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8.4.1平面图的绘制步骤
8.4.2立面图的绘制步骤
8.4.3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复习思考题
9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9.1概述
9.2基础图
9.2.1基础平面图
9.2.2基础断面详图
9.3楼层结构平面图
9.3.1图示内容和要求
9.3.2识读楼层结构平面图
9.4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9.4.1概述
9.4.2构件详图
复习思考题
10装饰施工图
10.1概述
10.1.1装饰施工图的形成与特点
10.1.2装饰施工图的组成
10.1.3装饰施工图中常用的图例
10.2装饰平面图
10.2.1平面布置图
10.2.2地面平面图
10.2.3顶棚平面图
10.2.4装饰平面图的识读要点
10.3装饰立面图
10.3.1装饰立面图的形成与表达
10.3.2装饰立面图的内容
10.3.3装饰立面图的识读要点
10.4装饰详图
10.4.1装饰详图的形成与表达
10.4.2装饰详图的图示内容
10.4.3装饰详图的识读要点
10.5家具图
10.5.1家具图的组成与表达
10.5.2家具图的内容与识读
复习思考题
11室内给水排水工程图
11.1概述
11.2室内给水工程图
11.2.1室内给水管道的组成
11.2.2布置室内管道的原则
11.2.3室内给水平面图
11.3室内排水工程图
11.3.1室内排水管道的组成
11.3.2布置室内排水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1.3.3室内排水工程图的组成
复习思考题
12室外环境工程图
12.1概述
12.2地形的表示方法
12.2.1地形图
12.2.2地形断面图和地形剖面图
12.3植物的表示方法
12.3.1树木袁示法
12.3.2灌木及绿篱表示法
12.3.3地被植物与草地、草坪表示法
12.4山石的表示方法
12.4.1山石的品种和形态
12.4.2山石的设计
12.4.3山石的应用实例分析
12.4.4山石的表示法和绘制
12.4.5山石小品设计
12.5水体的表示方法
12.5.1水体景观
12.5.2水体景观设计要点
12.5.3水与石的结合
12.5.4水面的表示方法
复习思考题
13计算机绘图基础
13.1概述
13.1.1AutoCAD的操作界面
13.1.2图形文件的管理
13.1.3基本输入操作
13.1.4图层的管理
13.2基本绘图命令
13.2.1绘制直线
13.2.2绘制曲线类对象
13.2.3绘制多边形
13.2.4绘制多段线
13.2.5绘制样条曲线
13.2.6绘制与编辑多线
13.2.7绘制等分点
13.3图形编辑命令
13.3.1对象选择
13.3.2删除及恢复命令
13.3.3复制类命令
13.3.4改变位置类命令
13.3.5改变几何特性类命令
13.4图形显示查询
13.4.1显示类命令
13.4.2查询类命令
13.5注写编辑文字
13.5.1创建文字样式
13.5.2创建单行文字
13.5.3创建多行文字
13.5.4文字的修改
13.5.5特殊符号的输入
13.6标注编辑尺寸
13.6.1尺寸样式
13.6.2标注尺寸
13.6.3编辑尺寸标注
13.7图块
13.7.1定义图块
13.7.2插入图块
13.7.3重定义图块
13.8图形剖面图案填充
13.8.1创建图案填充
13.8.2编辑图案填充
13.9图形输出打印
13.9.1模型与布局
13.9.2打印样式
13.9.3打印输出
13.10天正建筑简介
13.10.1天正建筑概述
13.10.2天正建筑的主要功能特点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2.4.3 山石的应用实例分析
12.4.3.1 孤赏石
人们常选用古朴秀丽、形神兼备的湖石、斧劈石、石笋石等置于庭院主要位置,以供观赏。这些孤赏石除本身具有透、漏、瘦、皱、丑的观赏价值,还因历年流传而极具人文价值,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一景。
孤赏石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的“瑞云峰”、杭州的“绉云峰”和北京的“青芝岫”。相传“玉玲珑”是《水浒传》中花石纲的孑遗,因“以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而著称。“青芝岫”俗称“败家石”,是明朝太仆米万钟在京郊房山群峰中发现的,并因其获罪丢官,后被乾隆运至颐和园内,赐名“青芝岫”。
12.4.3.2 峭壁石
明代计成在《园冶》中写道:“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人们常用英石、湖石、斧劈石等配以植物、浮雕、流水布于庭院粉墙、宾馆大厅内,成为一幅占地少而熠熠生辉的山水画。
12.4.3.3 散点石
散点石的应用是指以黄石、湖石、英石、千层石、斧劈石、石笋石、花岗石等,三五成群地散置于路旁、林下、山麓、台阶边缘、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以形成造型。其有时成为自然的几凳,有时成为盆栽的底座,有时又成为局部高差、材质变化的过渡,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点缀和提示,这是山石在园林中*为广泛的应用。
12.4.3.4 驳岸石
驳岸石的应用是指黄石、湖石、千层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变化山麓堆叠,高高低低错落,前前后后变化,使之形成造型,起驳岸作用,也作挡土墙。其造型自然、美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