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3233020丛书名: 国学典藏
编辑推荐
致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文字间,了解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思想,体会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致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中国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内容简介
寓言是中华文明中不可忽视的瑰宝,它是记叙性文本的表现方式之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本书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加以组织、整理,并运用准确、流畅的白话文解释、翻译,以轻快活泼的语言,讲述一个个精彩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寓言故事,看文字上的中国!
目 录
《山海经》?精卫填海 / 1 夸父追日 / 2 《孙子兵法》?同舟共济 / 3 《墨子》?染丝 / 4 盗无自出 / 5 楚王好细腰 / 6 越王好勇 / 7 窃疾 / 8 上帝杀龙 / 11 劝学 / 12 邻家之父 / 13 公输削鹊 / 14 《吴子》?先戒为宝 / 15 《胡非子》?弓与矢 / 16 《慎子》?毛嫱与西施 / 18 蛇与飞龙 / 19 《尸子》?鹿 / 20 孟贲不易勇 / 21 《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 22 揠苗助长 / 24 楚人学齐语 / 25 攘鸡者 / 26 校人烹鱼 / 27 学弈 / 28 冯妇搏虎 / 30 《庄子》?鲲鹏与斥 / 31 不龟手之药 / 32 罔两问景 / 33 庖丁解牛 / 34 《庄子》?不如相忘于江湖 / 36 浑沌之死 / 37 臧谷亡羊 / 38 轮扁斫轮 / 40 东施效颦 / 42 邯郸学步 / 43 望洋兴叹 / 45 井底之蛙 / 46 庄子妻死 / 48 鲁侯养鸟 / 51 偻承蜩 / 52 梓庆为 / 55 稷之马将败 / 56 丰狐文豹 / 58 林回弃璧 / 59 异鹊 / 60 方舟济河 / 61 鲁少儒 / 62 每下愈况 / 64 匠石运斤 / 66 一狙搏击 / 67 涸辙之鲋 / 68 随珠弹雀 / 69 任公子钓大鱼 / 70 畏影恶迹 / 72 学屠龙 / 73 相非 / 74 拙于用大 / 76 《尹文子》?宣王好射 / 77 田父得玉 / 78 黄公好谦卑 / 79 周人怀璞 / 80 《对楚王问》?曲高和寡 / 81 《荀子》?蒙鸠为巢 / 82 处女遇盗 / 83 浮阳之鱼 / 84 欹器 / 86 《韩非子》?智子疑邻 / 89 和氏献璧 / 90 詹何猜牛 / 92 王寿焚书 / 93 扁鹊说病 / 94 赵襄主学御 / 96 目不见睫 / 97 涸泽之蛇 / 99 老马识途 / 100 远水不救近火 / 101 鲁人徙越 / 102 许由出逃 / 103 《韩非子》?卫人嫁子 / 105 三虱争讼 / 106 窃金不止 / 107 滥竽充数 / 108 秦伯嫁女 / 109 买椟还珠 / 110 郑人争年 / 111 越人持的 / 112 画鬼易 / 113 郢书燕说 / 114 郑人买履 / 115 曾子杀彘 / 116 击鼓戏民 / 117 守株待兔 / 119 卖宅避悍 / 120 美与丑 / 121 自相矛盾 / 122 子罕不受玉 / 123 不识车轭 / 124 之鸟 / 125 虺虫自 / 126 唇亡齿寒 / 127 刻削之道 / 128 《小问篇》?傅马栈难 / 129 《管子》?驳象虎疑 / 130 《晏子春秋》?景公饮酒 / 131 二桃杀三士 / 132 社鼠 / 135 橘与枳 / 136 大鹏与焦冥 / 138 《列子》?杞人忧天 / 141 为盗之道 / 142 操舟若神 / 144 蹈水之道 / 147 朝三暮四 / 149 悲心更微 / 150 薛谭学讴 / 151 愚公移山 / 152 高山流水 / 155 曹娥善歌 / 156 两小儿辩日 / 157 詹何钓鱼 / 158 纪昌学射 / 160 造父学御 / 162 锟剑与火浣布 / 164 关尹子教射 / 165 三年成一叶 / 166 杨布打狗 / 167 施氏与孟氏 / 168 九方皋相马 / 170 不死之道 / 172 献鸠 / 173 疑邻窃 / 174 齐人攫金 / 175 不食盗食 / 176 《礼 记》?苛政猛于虎 / 178 《阙子》?金钩桂饵 / 181 《牟子》?对牛弹琴 / 181 《吕氏春秋》?割肉自啖 / 183 燕雀相乐 / 184 田鸠见秦王 / 185 刻舟求剑 / 186 荆人涉 / 187 引婴投江 / 188 安之 / 189 宋人御马 / 190 次非刺蛟 / 192 掩耳盗钟 / 195 齐人有好猎者 / 196 回生之术 / 197 相剑者 / 199 戎主醉缚 / 200 腹杀子 / 202 强取人衣 / 203 《战国策》?百发百中 / 204 楚人有两妻者 / 206 扁鹊见秦王 / 208 曾母投杼 / 209 邹忌比美 / 210 《战国策》?画蛇添足 / 212 两败俱伤 / 213 狐假虎威 / 214 猎者得麋 / 215 惊弓之鸟 / 216 骥遇伯乐 / 219 不死之药 / 219 老虎求生 / 221 恶狗溺井 / 221 南辕北辙 / 222 三人成虎 / 224 千里买首 / 225 马价十倍 / 226 鹬蚌相争 / 227 新妇 / 228 亡羊补牢 / 230 《史记》?学皆不精 / 232 指鹿为马 / 233 《韩诗外传》?樊姬之力 / 234 束蕴请火 / 235 所树非人 / 236 以屠知女 / 237 弓人之妻 / 238 凤凰初起 / 241 《张仪列传》?卞庄子刺虎 / 242 《淮南子》?螳螂搏轮 / 243 勾践事吴 / 244 宓子论过 / 245 狡狐搏雉 / 246 穆公失马 / 247 田子方赎老马 / 248 公仪休嗜鱼 / 249 楚有善为偷者 / 250 越人学远射 / 252 一目之罗 / 253 塞翁失马 / 254 《说苑》? 曲突徒薪 / 257 乐羊食子 / 258 炳烛之明 / 259 晏子使楚 / 260 枭将东徙 / 263 齿亡舌存 / 264 《新序》? 反裘负刍 / 265 叶公好龙 / 265 《论衡》? 鸡犬皆仙 / 267 《风俗通》?城门失火 / 268 东食西宿 / 269 《笑林》?截竿入城 / 270 肠烂将死 / 271 一叶障目 / 272 《金楼子》?盈成我百 / 274 妇国色 / 275 《苻子》?郑人逃暑 / 276 《出曜经》?笼鸟减食 / 277 《魏书》?阿豺论折箭 / 278 《刘子》?公输刻凤 / 279 《晋书》?杯弓蛇影 / 280 《柳河东集》?哀溺 / 282 乌贼求全 / 283 河豚妄肆 / 284 《北史》?赤马蒙霜 / 285 《柳宗元集》?黔之驴 / 286 《昌黎先生集》?天下无马 / 287 《东坡志林》?措大吃饭 / 288 《南史》?千万买邻 / 289 《太平御览》?金翅鸟之死 / 290 与狐谋皮 / 292 《资治通鉴》?请君入瓮 / 293 《梦溪笔谈》?恐钟有声 / 294 《艾子杂说》?买凫猎兔 / 295 《事林广记》?秦氏好古 / 296 《老学庵笔记》?州官放火 / 297 《宋景文集》?雁奴 / 298 《归田录》?熟能生巧 / 299 《世说新语》?急不相弃 / 300 七步成诗 / 301 《史》?更渡一遭 / 302 《辍耕录》?寒号虫 / 303 《阿留传》?矮榻缺足 / 304 《郁离子》?养猿于笼 / 305 麋虎俱坠亡 / 306 九头鸟 / 307 鹳鸟迁巢 / 309 夜狸偷鸡 / 310 老虎捐子 / 311 麝抉其脐 / 313 古琴高价 / 314 翳草冀雉 / 316 荆人畏鬼 / 317 象虎遇驳 / 318 赵人患鼠 / 320 《燕书》?越人溺鼠 / 321 《燕书》?衣冠禽兽 / 322 熊性恶血 / 324 《五杂俎》?二技致富 / 325 《龙门子凝道记》?剜股藏珠 / 326 《艺林伐山》?按图索骥 / 328 《权子》?吾失足容 / 329 《贤弈编》?盲子失坠 / 330 莫知其丑 / 333 猱搔虎痒 / 334 《雪涛谐史》?以猫饲雏 / 335 《精选雅笑》?蚊符 / 336 《笑府》?生子容易作文难 / 337 不禽不兽 / 338 《广笑府》?有钱者生 / 339 死后不赊 / 340 难为东道 / 341 藕如船 / 342 妙处难学 / 343 一钱莫救 / 344 暴富 / 345 《雅谑》?葺屋无雨 / 346 刳马肝 / 347 借衣 / 348 《笑林》?吃素 / 349 《叔苴子》?纵兽尝人 / 350 《阅微草堂笔记》?狼子野心 / 351 《古今谭概》?好好先生 / 352 《笑禅录》?两友极厚 / 354 《笑得好》?剥地皮 / 355 麻雀请宴 / 356 有天没日 / 357 相法不准 / 359 藏贼衣 / 359 莫砍虎皮 / 361 吃人不吐骨头 / 361 换手指 / 362 《笑笑录》?囫囵吞枣 / 363 《看山阁闲笔》?食肉 / 364
前 言
“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兴起于二十世纪初,鼎盛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后的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至今,无不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次次定位固基。一般来说,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礼仪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近代学者邓实定义国学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同时也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总的来说,国学有别于西方学术,独具特点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其博大精深之内涵,雄厚内敛之魂魄,足以令世人千百年传诵。可以说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基,蕴含着前人洞察世事的精妙哲理。学习国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增强个人的文化修养,使思想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浸润和升华。为让广大读者能够真正与国学亲密接触,《国学典藏》丛书编委会去芜存菁,在卷帙浩繁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精心挑选出一系列国学经典。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通过释疑、修饰、考证、援引等,汇编成为《国学典藏》丛书,以飨读者。您现在所看到的《文字上的中国:寓言》便是丛书之一。寓言是记叙性文本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每每提及寓言,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著名的《伊索寓言》,其实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其中《庄子》与《韩非子》中收录多。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 这部《文字上的中国:寓言》,编者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加以组织、整理,并运用准确、流畅的白话文进行解释、翻译,以轻快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古代寓言故事。同时,编者在每一篇寓言前增加了专家评点,用简洁的文字指出故事所寓意的内容,使读者在读完故事之后,获得一定启迪。同时,大量切合寓言内容的文物和艺术图片,使本书拥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衷心地希望本系列丛书能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甘泉,同时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评论
还没有评论。